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校园贷”规避路径研究

2021-03-15徐国平

锦绣·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园贷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校園贷”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校园贷”所带来的问题逐渐呈现,并为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在梳理“校园贷”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大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校园贷”产生的根本缘由,从而提出了规避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贷;缘由;路径

“校园贷”作为金融领域的新生事物,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年来,“校园贷”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市场监管、高校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造成了市场相对混乱、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局面。为改变这样的局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遏制不良势头进一步向前发展与延伸。

一、“校园贷”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校园贷”已众所周知,受到了一些大学生的广泛欢迎,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贷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了“校园贷”的真实面貌。

(一)“校园贷”的产生背景

最早出现的“校园贷”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贷款形式。这种贷款具有严格的申请与审批流程,一般为免息贷款,大学生毕业后按照协议的要求按期偿还贷款。但近年来,一些企业与个人在利益的驱逐下,向在校大学生提供贷款业务,助长了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势头,使原有“校园贷”失去了助学的意义。在“校园贷”的发展过程中,也滋生出一些大学生的其他问题,引发了社会对“校园贷”的广泛关注。

2009年,国家银监会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该综合学生过往的信用记录、收入情况、家庭支持力度等条件给出是否发放信用卡、授信额度有多高的判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是不具备以上条件的,使信用卡开始逐步退出大学生金融借贷市场。此外,银行贷款具有门槛高、审核严的特点,大学生向银行贷款非常困难。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热爱消费、娱乐,对资金的需求较高,但家庭所能提供的资金只限于学生的日常费用,是相对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为摆脱大学生对资金的需求与无法供给之间的矛盾,“校园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逐渐并发展起来的。

(二)“校园贷”的发展历程

从“校园贷”的产生开始,“校园贷”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2014年,“校园贷”在我国刚刚兴起;2015年,“校园贷”出现了磅礴的发展态势,发展不断壮大;2016年开始,“校园贷”乱象开始出现,引发了市场的监管。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校园贷”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

2014年,校园分期平台迅速崛起,先从电子产品入手,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除了分期消费,还有其他的借贷产品争先恐后的进驻校园。这一阶段的“校园贷”主要有三种主流平台:第一种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第二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业务。第三种是P2P贷款平台,主要用于帮助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但以上三种平台存在一些非法的、暗箱操作的行为,一些机构或个人以“校园贷”的名义向高校学生发放高利贷、裸条借贷,成为了“校园贷”变质化的主导因素。2015年,“校园贷”呈突发式增长,“校园贷”乱象也开始逐渐暴露。“校园贷”平台在相关监管政策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快速占据了市场。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分期乐、趣分期等平台以相同的方式复制出成百上千个校园分期平台。二是众多的P2P平台不断加入“校园贷”。因此,这一阶段是“校园贷”乱象的巅峰期,这些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校园贷”利息高,被称为“高利贷”。一些非法的高利贷机构打着“校园贷”的旗号向大学生发放利率高达50%以上的高利贷,并诱骗、误导学生借贷。另外一些分期消费平台以天为计算单位,收取未还款金额的1%作为滞纳金,这种方式有时超过高利贷。第二,裸条借贷影响“校园贷”市场秩序。裸条借贷是指在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最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用裸照获得贷款,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第三、暴力催收。当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借贷平台将以软硬暴力甚至非法手段向借款人追回所欠的款项,包括本金、利息以及违约金。第四,个人信息被冒用。一些大学生的身份信息被同学与朋友冒用,进而使自己染上“校园贷”。

2016年,“校园贷”迎来“监管时代”,大量“校园贷”平台逐渐退出。2016年4月,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要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与应对处置机制,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校园贷”监管政策的日益收紧,“校园贷”市场步入整顿期,“校园贷”平台呈现大面积退出趋势。同时,一些“校园贷”平台纷纷酝酿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转型与发展,在政策的压力下寻找新的机遇与突破口。

二、大学生“校园贷”产生的根本缘由

终究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相信“校园贷”呢?分析其原因,既有大学生个人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众多因素使然。通过实证调研数据分析整理,我们发现产生“校园贷”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

(一)基于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

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大学生思想的深刻变化,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多样化与多元化,给大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新的手段。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高度自由化与个性化,导致的弊端就是对众多的信息辨别能力存在明显的缺陷,无法辨别信息真伪,看待问题往往片面化,很容易上当受骗。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因素方面,在新的阶段也呈现了新的特点。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但从当前大学生的情况来看,仍处于一种心理未成熟、不稳定与不平衡的阶段,在遭受一些困难、挫折时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害怕失败,极为悲观的一面。此外,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与攀比心较强,产生了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正是由于大学生的这种思想与心理特点,使一些“校园贷”机构抓住了大学生的软肋,直击大学生思想与心理领域中的薄弱环节,使其有机可乘,从中获得利益。

(二)缘于“校园贷”机构的宣传手段与方式。

“校园贷”机构抓住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使大学生极易接受的宣传手段吸引大学生参与贷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以“培训贷”为例,最具诱惑力的手段包含了免费培训、分期付款、高薪就业三种方式。所谓免费培训,即培训机构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与水平,认识职业、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等。公益、不收费、在校内、适合大学生需求性质的讲座等条件满足了大学生一系列需要,使一些大学生有了参与的意愿,而培训机构就是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分期付款结合了大学生经济的实际状况,充分解决了大学生培训需求与当前资金问题不能满足其根本要求的矛盾,缓解了大学生因培训产生的资金压力。甚至有一些培训机构提出毕业后在分期付款,这种形式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其实,在分期付款中就潜藏着高利贷的性质,合同的设置也存在很多隐形的霸王条款。高薪就业是最容易吸引大学生参与培训的一个幌子。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工资待遇的状况如何是其作为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不良“校园贷”平台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令大学生十分神往,深陷其中。如不论你的学历、专业,只要参与培训就能提供高薪工作、提供五险一金待遇,这种“洗脑式”的灌输,无不让大学生产生冲动。而事实上,培训的课程大多是没用的,所分配的工作也是十分不理想的,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离开了工作岗位。

三、大学生规避“校园贷”的路径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关系重大。全社会要从保护大学生健康发展出发,构建积极、良好的环境氛围保障大学生免遭不良“校园贷”侵蚀。具体而言,社会、高校、家庭与大学生要形成合力,将不良“校园贷”所带来的弊端扼杀在萌芽之中。

(一)加强“校园贷”机构的监管,织密不良校园网贷机构的投机漏洞。

从国家层面而言,集中整顿与治理“校园贷”乱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与营商环境,需要从政策与法律、社会治理等方面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一是尽快制定出台一些专门针对“校园贷”,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打击、遏制“校园贷”的生存空间。当前国家针对“校园贷”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对一些“校园贷”问题的解决有时存在不及时、不到位之处。此外,“校园贷”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原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丰富了“校园贷”问题的法律解决路径。二是完善贷款机构的审批流程。严把贷款机构资质申请审批,对机构业务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对贷款机构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不定期进行工作调查,防范机构性质发生变质与异化,避免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校园贷”的整体认知

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校园贷”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是大学生预防与规避“校园贷”产生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时代下,各种信息错综复杂,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乏,对信息的把握与识别存在欠缺,不能对外界事物有清晰的把握,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一定的教育与指导。面对不良“校园贷”的威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方式,运用丰富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校园贷的本质,从而规避不良“校园贷”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高校,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辅导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要经常性的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谈心谈话等形式宣传“校园贷”相关知识与风险,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状态,才能避免外界不利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干扰与破坏。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关心与关爱,营造与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

大学生间的差距十分明显,表现在不同方面。从家庭层面而言,有家庭间的经济差异、教育差异与氛围差异。经济、教育与氛围的差异都以不同的形式影响大学生的整体思想与心理状态,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大学阶段是培育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三观”形成的好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家庭,应从家庭自身的实际出发,尽可能的为大学生身心发展、成长成才创造最佳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给子女更多的关心与关爱。此外,家长与注重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平时多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对子女存在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做到及时化解,避免造成更多的侵害。

(四)全社会共同发力,形成社会-高校-家庭-个人良好的育人格局。

防范化解不良“校园贷”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与破坏,全社会需要共同重视,同步推进,努力形成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四者在地位與作用中无孰轻孰重之分,处于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国家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与运用的社会管理手段,高校层面的金融、法律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层面的关心关爱以及大学生个人意识的培养四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每一个主体在规避大学生“校园贷”所带来的影响方面都承担了不同的责任,肩负着的使命。当大学生存在“校园贷”问题时,根据问题存在的根源可以从不同层面寻求解决路径,使问题得到尽快解决。因此,面对“校园贷”的袭击,国家、高校、家庭与个人形成合力,是驱散“校园贷”弊端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4月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印发.

[2]廖愉平,邵磊.校园网贷的风险及应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2):第127页.

[3]张扬.从“校园贷”问题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第82页.

[4]郑晓英,李力.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整治“校园贷”[J].人民论坛,2020,(Z1):第135页.

徐国平(1990.4-),男,汉族,博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9年度重庆工商大学校内科研项目(思政专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的问题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53003);2020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思政专项):“困境、路径:“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校园贷问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SKSZ035)阶段性成果。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南岸 400067)

猜你喜欢

校园贷互联网+互联网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