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中青年医师科研工作现状调研分析

2021-03-15朱雯晴游佳琳靳令经

中国医院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医生

■ 宣 淼 朱雯晴 吴 韬 游佳琳 靳令经

本研究通过自设问卷调查上海地区多所医院中青年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的现状、挖掘医务人员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探讨可能的原因并提供建议,从而为提高中青年医学研究者的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上海市中青年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共有2 662名医务人员参与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 637份,有效率99.1%。

1.2 研究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建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中青年医师科研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参与问卷调查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医疗单位对医生科研工作的要求及能够提供的科研条件、医师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类别及医师希望获得与科研工作相关的资源等几个方面。在预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修改,经“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建立电子问卷。医生通过微信平台答题,问卷直接回收至网络问卷调查平台。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导出数据库,应用SPSS 17.0对数据的构成比、频率等进行统计描述,部分变量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接受调研的医生中35岁以下居多(77.61%),主要来自基层一级医院(52.80%);男医生30.12%,女医生69.88%;大多数是本科学历(80.62%),博士研究生仅占3.66%。接受调研的医生大多是初、中级职称(94.03%);从医时间10年以下占72.91%;多数是临床一线医生,68.74%来自临床科室;年收入5万~10万/年,占比59.92%,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占81.02% 。

2.2 影响科研工作的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

仅22.26%的医疗机构有完备的实验室,78.65%的医疗机构对科研有硬性要求,90.37%的医疗机构支持科研工作。影响科研工作的客观条件及主观态度详见表1。

表1 影响科研工作的客观条件及主观态度

2.3 医生在科研方面的经历和成果

仅有20.97%的医生承担过科研项目,且承担的科研项目以本单位为主(69.98%),少部分为国家级项目(17.18%)、省部级项目(37.25%)和横向课题 (23.69%)。承担的项目多数为临床队列研究(51.18%)和基础研究(39.78%),而流行病学研究(25.68%)、病例分析(19.35%)、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9.94%)比较少(表2)。67.9%医生在科研方面无产出,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SCI/ SCIE检索期刊上发表过文章仅占42.91%;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有78.96%;申请/获得发明专利的有15.72%。

表2 医生在科研方面的经历和成果构成比

自身认为科研工作重要或单位对科研产出有要求的医生,其相对的科研产出较高,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多,接受过科研培训的人数也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医生的主观认知与单位要求对科研产出的影响

2.4 医生在科研工作中希望得到的帮助

医生希望得到诸如科研选题、统计方法、课题设计、实验方法、文章及项目书撰写等各方面的培训;同时73.34%的医生希望得到学科带头人的全程指导,同时也希望得到标本存储、启动资金、实验室、合作单位、独立的科研工作时间等多方面的帮助。多数医生认为科研讲座培训安排在工作日下午(66.21%),以短期集中培训(53.90%)以及系列分次讲座(50.72%)的方式更方便主动学习。

3 讨论

3.1 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单位和个人的普遍认同

临床医生离不开科研活动,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临床为科研提供研究的方向和研究样本,对科研成果进行验证;科研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拓展临床医生的思路[1]。重视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带动先进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的方向。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78.70%的单位对医生的科研工作存在不同形式的硬性要求,90.37%的单位对医生的科研工作持支持态度。22.26%医院医生所在单位具有完备的实验室。医疗单位普遍认同科研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医院可持续发展动力[2]。另外,医生普遍认为科研工作对于自身发展是必要的,应该增加科研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所占的比重。82.70%的医生自身认为科研工作是必要的。医生认为科研工作在日常工作所占理想比重高于实际比重。

3.2 科研产出质与量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予以积极引导

医学科研成果评价是当前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阶段,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提高临床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之一,被作为科研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硬性指标。除了学术论文之外,学术成果还包括课题、专著、专利、诊疗指南、诊疗规范、技术标准、工具书、教科书等。有关医生在科研方面的产出结果提示,总体上医生在科研方面的产出比例不高,科研产出的量与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所有的科研产出中,大多数是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SCI/SCIE检索期刊发表过文章不超过半数,而申请/获得发明专利就更少了。同时仅有五分之一的医生承担过科研项目,并且是以本单位的项目为主。

因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医生以青年为主,35岁以下居多,其特点是年轻,从医时间短,仍处在临床经验积累和科研技术储备的时期。受问卷调查的人员多数是临床一线医生,收入低,工作时间长;资历浅,绝大多数是本科学历、初级和中级职称。他们每日忙于应付日常的临床工作,写病历、做手术、看门诊、翻急诊、倒夜班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工作中。因此科研成果产出的质和量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但是也说明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积极提高整体的医学科研成果产出,提高医院科技竞争力。

3.3 医生在科研工作中面临巨大困境,同时抱有强烈需求,应予以关注

医生对于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充满了渴望。一方面,临床工作繁重,每日忙于做手术、看门诊、值夜班、带学生、上大课等。每周工作时间40~55小时占66.74%,56小时以上占14.25%。医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近半数的医生认为科研工作量的比重在10%~29%比较理想。另一方面医生希望在科研工作中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如学科带头人的全程指导、合作单位(医院、科研单位、进行科研实验的公司)、启动资金、科研工作时间、实验室(实验设备、场所)、标本存储等。从医生所希望得到的帮助方面,也充分暴露了临床医生科研基础薄弱,不单单只是没时间、少资金、设备差,缺少如同培养研究生一样的学科带头人的全程指导以及相关合作单位的整合,而是缺少系统学习科研相关知识的经历。调查结果显示,经过系统科研培训的医生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医生期望能够得到有关科学研究的多方面培训,如科研选题、课题设计、统计方法、实验方法、文章及项目书的撰写及其他。

3.4 建议

科技进步推动医疗模式不断转变,随着卫生健康领域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医院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升级、转型。“以现代医学为基础,以智慧医疗为支撑,以生命科学为引领”已成为趋势,建设创新型医院成为医院发展的新方向。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根本。未来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不仅是一位医疗专家,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医学科学家,应当具有缜密的思维和头脑,将临床需求凝练为科学问题,同时有能力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进而转化为治疗方案、方法、手段,甚至形成标准、规范、指南,再重新服务于临床。

要想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医生队伍,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临床医生的思维模式。树立整体的科研意识,把科研工作融入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医生的临床工作繁重,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少而碎。不同于专职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工作方式和习惯也与基础研究规范存在较大差异,在科研思维方面常常存在短板,对基础研究的方法和最新进展掌握不多,因此对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科学研究培训非常必要。从调查中也发现,经过系统科研培训的临床医生比例非常低。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科研选题、课题设计、统计方法、实验方法、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管理、论文及课题标书撰写等各个方面。

尊重人才,加强科研管理激励机制。激励临床医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进行临床科学研究创造力。首先应当提供合理的薪酬,让临床医生免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安心从事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成果产出及转化的奖励力度,提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医疗机构应当出台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人才工作目标和定期考核与评价机制,在医、教、研以及学科影响力等方面提出详细的量化要求。在制度上采取一些优先政策,给予从事科研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科研成果临床医生在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上的优待[4]。

提供优质科研发展平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施设完备的实验室、样本库、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缺少研究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展各种层次、各领域、跨越各种界限的合作交流(医院、公司、科研单位),尤其是院校合作、医工合作,到高校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借助外部的力量进行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交流氛围,定期邀请国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学科前沿进展;组织座谈会,邀请各领域专业骨干与临床科研人员彼此沟通、交流,点对点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聘请特约教授、对临床科研工作进行全程指导。

本研究基于上海市多所医院开展的样本调查结果表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单位和医生个人的普遍认同。但是由于收入低、临床工作时间长,医生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由于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科研培训,缺少良好的科研平台、缺少启动资金、学科带头人的全程指导、合作单位等使得科研成果产出质和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对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科研培训,学习基础研究的规律,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尊重人才,提高人才薪酬待遇,提供具有优质的工作平台,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制定人才工作目标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临床科学研究。根据服务定位的不同设立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为“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医生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最美医生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