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之道篇:君子之风 山高水长
——《论语》整本书阅读专题课(四)

2021-03-15执教者大庆实验中学牛红梅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论语

执教者:大庆实验中学 牛红梅

评析者: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陈 宏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和价值取向(重点),理解君子之道的内涵及时代意义(难点)。

2.依据君子标准,寻找古今君子,抒写对君子之道的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读《论语》会发现,孔子教导弟子做人时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君子。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人格标准,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君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孔子的“君子之道”。

一、配乐诵读《论语》中的17个章节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

10.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1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

12.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1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

1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1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

17.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明确要求:初步感知《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论述。《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二、品评君子,确定标准

结合课前推送的《论语》中涉及“君子与小人”的语句,来讨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标准。

要求:小组讨论,商议选定几则材料进行分析;选择关键词明确君子特点;结合推送材料和《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明确君子标准:

1.勤奋好学,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和自身的修养。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勤学重道)

2.少说多做,言行一致。例句:“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言慎行)

3.心胸宽广,做事坦荡。例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无私)

4.温和谦逊,与世无争。例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谦逊无争)

5.重视道义,志向远大,克己复礼。例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礼重义)

6.有主见,不随波逐流。例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公而忘私)

7.主张入世。例句: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积极入世)

进一步明确:通过阅读《论语》,学生了解了君子的精神核心,上一节课的人物形象分析为归纳“君子之道”提供了具体的事例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了君子的内涵。(板书,判断君子的角度与标准:为学、修身、待人、处事)

三、寻找君子,加深理解

在历史长河和现实生活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君子。你能想到哪些人物,整理语言,说说他们作为君子的表现。

明确: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寻找君子,品评君子,修饰语言,加深对君子内涵的理解。

附部分学生的精彩发言:

生1:若没有你,浩瀚卷帙该缩减了几分,文学星海该黯淡了几重?难忘你“罔薜荔之为帷”的浪漫幻想,难忘你《九问》《九歌》的浩瀚胸襟。若没有你,多少士人会在黑暗世事中颓唐,会在万马齐喑中沮丧自伤?是你,用行动说明,我们可以在举世皆醉中独醒,在举世皆浊中独清。纵然无法凭一人之力改变“灵修浩荡”之局,也要弃随波逐流,守怀瑾之志。这是苦难与流离中输送给中国士人的精神给养,让这种君子风骨成为屈子你之外的永恒存在。

生2:如天中日,海中涛,英雄剑破长空;如漠中胡杨,雪中孤松,鹓鶵志向北辰。历史浪潮之上丹心血染汗青,晴空朗日之下赤子泪湿衣襟,一位诗坛圣人,一位诗界君子——杜甫,人人自扫门前雪,杜老惟愿广厦千万间。未曾思及容膝之处雨脚如麻,未曾忘怀故国莽丘悲寒无人知,未曾再念裘马轻狂鲜衣年少,却余生谨记岁暮为客,仍闻鼙鼓动京城!犹记开元全盛日,不悔两鬓染霜时。“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他放下了名利,他拭去了额上的霜。俯仰皆可叹君子,古今仍可论圣人。

生3:当年的梅兰芳,一甩袖就是吴带当风,一出手就是龙门石刻,一按腔就是珠圆玉润。一出《贵妃醉酒》,台上酒不醉人人自醉,台下情不迷人人自迷。宗师梅兰芳将最浓烈的自己展现给世人。然而,他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登台唱戏,这又是何等的高风亮节、君子品质!

生4:放弃了习惯的城市生活,毅然前往藏区支教十几年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让我们懂得,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的奉献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非凡的勇气,无敌的精神,呵护着孤儿的成长,也实现了他们自身生命的绽放。他们从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中收获了爱的信仰。就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说的那样:“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以高原并蒂雪莲的姿态诠释了当代的“君子”形象。

师:不随波逐流、心存道义的屈原是君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杜甫是君子;蓄须明志、绝不为日本人唱戏的梅兰芳是君子;藏区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是君子……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君子人格内涵的深刻理解,更感受到了你们对君子人格的礼赞。

四、君子之道,你我必守

阅读理解《君子之道》一文,完成对“君子标准”的印证。

明确:此文对“君子之道”的概括会再次引发学生对《论语》君子标准的讨论,实现了学生们从文本出发又回归文本的阅读初衷。

小结:《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百姓的人。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思考如何做一个正人君子,努力践行君子之道。

作业:在《〈论语〉译注》中画出有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语句并积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君子”一词在古代代表着两类人,一类是有地位的人,如君主、官僚、上位者;另一类则指有道德的人,或者道德修养良好的人。在《论语》中,有德者出现的次数远大于有位者。通过本节《论语》教学,学生了解了君子的精神核心,帮助学生理解了君子的内涵。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简洁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教学重点后,首先通过诵读感知,配乐诵读从《论语》中节选的17个相关章节;然后结合课前推送的丰富材料,讨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标准,意在训练、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形成解释的能力;同时,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启迪。接下来就是“寻找君子,加深理解”“君子之道,你我必守”环节,学生们结合历史和现实,品评君子,畅所欲言,加深对“君子”现实社会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第一个课堂练习“寻找君子,加深理解”环节,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收获也特别丰厚。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经历了理解君子含义——分解君子标准——搜索相关人物——对照标准比较——小组内部合作——组织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们积极投入到筛选君子的课堂活动中来,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此练习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从文化储备中寻找素材,进行相关联想,不仅能唤起对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内在联系,还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小组内部讨论热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整本书阅读的课堂真的非常需要通过设置巧妙的问题来进行心智的启迪。学生通过这个课堂练习,实现了对语言的完美建构与运用,在思维的碰撞中完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本节课第二个课堂练习是对现代文《君子之道》的理解与分析。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思路清晰,从心系苍生、刚正不阿、藐视金钱、信守承诺四个方面对君子人格进行了高度概括。教师在进行题目设置时紧扣课堂重点,思考君子人格内涵。学生们积极对照《论语》中的“君子”标准给文章进行条目上的补充,又一次做到了从文本出发,利用文本,回归文本。

教师设置这两个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检测学生对“君子标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强化学生将理论内化于心,进一步理解并践行君子人格,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文化所孕育的君子之道,应该成为一个真正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脊梁。

整体说来,这节课我追求踏实有效,课后可以强化学生背诵君子之言,以备作文、做人之用。

教学评价:

本课是牛红梅老师讲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系列的第四课。这堂课带给我极大兴趣的有两点,一是国学经典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核心概念解读,另一个是整本书阅读如何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牛老师将整堂课的重心放在判断君子的标准研讨上,引导学生从四个角度进行思考与判断:为学、修身、待人、处事,这样的探索过程其实是在正名,将整本书阅读深入到清晰明确的理解层面,而非仅仅读过即可。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追求名正言顺的示范,会对学生的未来读书产生深远影响:学生们会逐渐确立,国学经典就要这样明白地读,要对涉及核心词的文本进行归纳整理,要对核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要对围绕核心词的各种现象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整理与探究——这个阅读习惯的建立,是国学经典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会对学生一生的阅读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其次,在国学经典整本书阅读的集中讲授、分享交流阶段,如何设计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既要区别于普通的文言文阅读复习,又要区别于泛泛的知识材料积累,比较难于把握。由于整本书阅读偏向于课外阅读,则课内《论语》集中讲授时的课堂练习,就要回归根本目的:学习国学经典的读书方法,带动其课下的主动阅读与思考,进而提升阅读兴趣。基于此,牛红梅老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课定位在促进学生对《论语》阅读与思考的兴趣,深入体会圣人原意,积极进行现实联系与思考这样的目标上,本堂课精心设计的两个课堂练习“筛选君子”“现代文《君子之道》阅读”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那些神采飞扬的话语中能感受到学生的求知欲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

牛老师始终将目光投注于圣人本意、《论语》文本,带动学生经由诵读文本——研讨核心词——筛选与探究——最后又回到文本,将课堂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踏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上,非常值得进一步的学习与探讨。

基金项目: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学经典进校园”(HJZ135-002)

猜你喜欢

论语
如何读懂《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