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陈列、宣传和新媒体

2021-03-14魏莹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要】对规划馆而言,要想实现社会教育相关功能,关键是要将规划馆陈列作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新旧媒体,确保教育活动可得到有序开展。由规划馆对观众以及陈列互动进行深入研究,在优化社会教育效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便以此为基础,首先对规划馆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其次对规划馆观众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以社会教育相关功能得以实现为前提,围绕陈列以及宣传展开了讨论。希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或是启发,为日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助力。

【关键词】规划馆;社会教育功能;陈列与宣传;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106-03

【本文著录格式】魏莹.规划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陈列、宣传和新媒体[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106-108.

前言

规划馆的核心功能为教育及宣传,强调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建设历程和发展情况进行直观展示。由此可见,规划馆不仅是城市规划获得精细管理的前提,还是社会各界有效沟通、政府对规划决策进行科学制定的基础。另外,规划馆还是建设者、专家、投资者进行咨询或报告的主要场所。要想使其所具有的社会教育相关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要将陈列以及宣教作为切入点,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确定与规划馆特征相符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馆功能分析

纵观规划馆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教育功能并非是规划馆的基本职能,而是在规划馆被逐步开放后,才被赋予的功能。国内外学者利用一系列以规划馆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由规划馆组织并开展社会教育相关活动的可行性,在此背景下,教育和规划馆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1]。目前,社会各界均认可“规划馆为社会教育主要场所”这一观念,强调其发挥教育功能所依托主体为陈列以及宣传。

规划馆陈列所强调重点是以城市建设历程和成果为依托,以展厅为载体,对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布置,确保规划馆所掌握资料可形成完整的传播体系,借助语音导览、人员解说和情景感染,使受众对陈列所涉及文化与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作为规划馆进行社会化教育的主要途径,陈列的定位是教育场所,对教育场所而言,追问教育效果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研究表明,规划馆受众往往难以做到准确判断自身对相关文化信息进行掌握的程度,这对规划馆功能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工作人员考虑到仅凭借自身力量,通常无法做到对每位观众进行询问或调查,为确保观众可通过参观规划馆的方式,获取自身所需信息,往往会选择对陈列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例如,通过将陈列内容所具有逻辑内涵进行拆分、引入可导致观众注意力被分散的声音装置等方式,对观众进行引导,但这样做所取得效果能否达到预期,通常无法得到直接且准确的展现[2]。

近几年,规划馆进行公开展览时,主创人往往更希望能够获得专家、领导还有同行的称赞,却选择性的忽略了考虑自己所选用陈列方案是否能够为受众获取文化信息提供便利。长此以往,对规划馆陈列进行评判必然会走进误区,评判的重点将转向陈列技术及形式,而非陈列所取得的社会教育成效。作为强调社会教育的机构,对规划馆陈列进行评判的侧重点,不应当集中在陈列技术上,而应当是内容编排所具有的科学性、能否保证观众快速获取文化信息等。此外,国内规划馆负责教育工作的部门以宣教部门为主,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受陈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很长时间内,规划馆能否发挥出应有教育功能,均由宣教人员所决定,多数人并未意识到陈列对规划馆功能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规划馆所处环境自然与以往不同,仅凭借宣教部门进行社会教育,相关工作所能取得效果往往十分有限,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及高效利用是大势所趋。

二、规划馆观众的特点

规划馆不仅是集中展示城市精神、文化与科技的平台,还是公共生活所依托的主要舞台,对普通民众而言,规划馆的核心功能是帮助自己对城市发展进行了解并全程参与其中,这表明规划馆并非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展览类建筑。研究表明,规划馆观众由三类组成,第一类是已前往规划馆的实际观众,第二类是可能前往规划馆的潜在观众,第三类是希望能够前往规划馆的目标观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各界均未认识到规划馆的重要性,仅有少数人曾接触或参观过规划馆,这并不利于规划馆所具有社会教育相关功能的发挥。近几年,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单位及学校选择组织职工和学生前往规划馆进行参观,人们对规划馆的了解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入[3]。信息时代的来临,加快了相关技术发展的速度,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规划馆受众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规划馆受众涉及不同阶层,在规划馆面向社会开放前,仅有工作稳定的人群、学生群体会选择定期参观规划馆。在免费开放规划馆之后,各个阶层均可以前往规划馆进行参观,受众群体的构成也变得更加多元。其次,在高等教育已由此前的精英教育成功转变成大众教育的背景下,观众的教育水平自然較过去更高。再次,各阶层观众数量均较之前有所增多,希望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规划馆相关工作中的人员数量逐年递增。最后,观众所持有文化理念变得十分多元,无论是文化还有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外交流频次的提升,均促使社会格局朝着文化多元的方向迈进,社会文化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繁荣。除此之外,越来越发达且完善的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全方位了解规划馆的途径,在前往规划馆进行参观前,一部分人会选择通过互联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虽然免费开放规划馆的政策已经得到贯彻落实,规划馆受众也已覆盖各个阶层,但通过调查不难看出,仍有一定比例的群体对规划馆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浅层,这部分人便是社会教育的主体。对规划馆而言,社会教育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确保相关知识可被传播至各个群体,保证各阶层社会群体都能够成为规划馆的忠实观众。完成该任务的前提,主要是以传统宣教为依托,充分利用新媒体对规划馆所具有影响力进行强化,确保由规划馆组织开展社会教育相关工作,可将全体人员涵盖在内。

三、规划馆的陈列与宣教

(一)社会教育功能实现方案

结合规划馆发展历史可知,自诞生之初,规划馆和媒体间就已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规划馆往往无法依托电视、报刊或其他传统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期发表,这也表明仅凭借传统媒体,通常无法使规划馆所具有陈列及宣教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要想通过宣教的方式,對规划馆的影响范围进行扩大,关键是要对新媒体和其他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一方面,新媒体为规划馆提供了宣传自我的平台。现阶段,多地规划馆纷纷选择对门户网站进行建立,强调通过门户网站,为人们提供全面且系统的文化信息[4]。事实证明,对虚拟规划馆进行建设,其所提供文化信息的丰富程度,通常较传统陈列更接近理想水平。另一方面,新媒体降低了规划馆对文化信息进行提供并传播的难度,但要明确一点,仅凭借新媒体,通常无法使规划馆所具有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当下,要想将相关技术用于规划馆的社会教育,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调查研究表明,规划馆网站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商业网站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网络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规划馆网站尚未开发出类似BBS论坛的板块,人们和工作人员的交流极易出现滞后性问题,这也决定了规划馆网站所扮演角色更倾向于信息库,难以发挥出社会教育的相关功能。要想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关键是要做到对社会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基于商业网站完成与人们的高效互动,这一过程所依托主体,通常为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

近年兴起的微信,其定位是自由媒体,随着微信的发展,公众号功能应运而生,该平台借助著名人士的影响力,吸引大量微信用户对公众号所推送文章进行阅读,强调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通过不断交流的方式,使文化以及思想得到频繁碰撞。与传统商业网站相比,微信公众号的特点主要是将掌控权交给微信用户,微信用户可通过留言等方式发表个人观念,还可以选择开设个人公众号,由此来获取相应的经济收入甚至成为一名意见领袖。由此可见,即使微信属于商业网站的分支,由于其采用了全新的信息发布与传播模式,微信公众号所带来的影响力仍远高于其他传统商业网站。

另外,微博在传递信息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内活跃用户数量最多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大获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所具有的影响力。与门户网站相比,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的特点,可被概括为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简单方式对信息进行发表,在对管理软硬件所需人员、程序还有费用加以控制的基础上,由商业网站负责为网民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并进行管理。另外,对商业网站加以利用的优势,商业网站的访问人数往往十分可观,既能够保证信息得到飞速传播,又可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助力。近几年,以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纷纷选择开辟新版面对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热点事件进行讨论,这也给商业网站所具有影响力的扩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由此可见,规划馆对微信公众号或是微博进行开设很有必要,但要明确一点,无论是开设微信公众号还是微博,均不会给规划馆现有门户网站造成负面影响,对规划馆而言,微博等新媒体的功能,主要是对自身形象进行展示的窗口,其所依托基础仍然是门户网站。

(二)社会教育功能实现要点

新形势下,互联网给人们工作还有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在涉足全新领域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借助互联网对相关知识进行搜索并学习。这也为规划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即:借助新媒体打造面向网民的传播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赋予规划馆陈列较之前更为理想的教育效率。真正做到以新媒体为依托,对专业素养良好的受众群体进行打造,促使规划馆陈列尽快回归到原来的教育场地“队伍”,使规划馆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得到全方位展示。

对规划馆而言,依托新媒体对微博等账号进行开设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为网民介绍规划馆近期计划开展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以规划馆所制定社会教育计划为出发点,对相关文化信息进行发布。这一环节所强调重点,便是有周全且详实的计划作为基础,确保资讯按照既定流程发布,在此期间工作人员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热点新闻和网民进行互动,互动的方式以阐释还有讨论为主。

长期实践所积累经验表明,对微信公众号或是微博账号进行开设时,以下内容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对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发布时,微信团队应遵循相应策略,即:将规划馆文化信息作为主体,通过片段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发布。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主要是网民对微信公众号还有微博进行浏览的心态,并不仅仅是求知,还包括消遣。调查研究表明,多数网民均不会主动在互联网平台对网络内容进行系统观看,而是以自身需求为依据,对一部分内容进行浏览[5]。要想使新媒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要结合网民获取网络知识的习惯以及诉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发布。

二是定期对微信公众号或是微博内容进行更新,通过对自身威信进行树立的方式,为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助力。此外,工作人员应主动和网民建立起密切联系,以平等还有互相尊重为前提,通过实时互动的方式,不断加深双方交流的深度,使规划馆影响范围得到有效扩展。

三是尽量以群体为单位,对微信公众号或是微博账号进行注册,简单来说,就是由宣教、研究或其他部门人员联合社会人士,通过对特定主题账号进行注册的方式,打造网络团队。事实证明,团队运作可使门户网站所具有的影响力得到拓展,将相关团队打造成持续网络热点的设想,通常可因此而成为现实。工作人员可利用不同账号,对规划馆文化或是相关知识进行多维度讲述,加深网民对规划馆的认知。另外,这样做还有利于对不同网民群体进行吸引,促使规划馆以微博等新媒体为载体,对线上交流平台进行打造。

四是尽快将线下互动机制的建立工作提上日程,研究表明,无论是依托新媒体还是依托门户网站所进行交流,所能取得效果仍然与线下交流存在一定差距。对规划馆所具有社会教育相关功能而言,仅凭借互联网通常无法取得应有效果,只有做到线上结合线下,才能使规划馆和网民的交流更加深入,这对规划馆所具有的影响力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综上,由规划馆组织并开展社会教育相关活动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通常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做到科学陈列,将评判中心由陈列技术向内容转变,确保规划馆所采用陈列方案,可帮助观众快速获取并掌握所需知识。二是以网络媒体为依托,对相关活动进行开展,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拉近规划馆和观众的距离,使双方交流更具实效性,这样做既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确定后续活动的重点,又可使观众拥有深入学习的平台和计划,其现实意义有目共睹。

参考文献:

[1]曾穗平,彭震伟,田健,等.“时空融合+知行耦合”的城乡规划社会调研教学理论研究[J].规划师,2019(2).

[2]柏艺莹.转型发展视域下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教育关系研究——评《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内涵发展》[J].领导科学,2019(20).

[3]葛霞.开放共享平台服务社会需求——江苏省档案远程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9(5).

[4]李志明,姚瀛珊,宋彦.响应公共健康的美国城市规划教育:历史,培养模式与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20(4).

[5]郑玉清,刘楚佳.社区教育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J].成人教育,2020(9).

作者简介:魏莹,女,汉,吉林省长春人,馆员(中级),学位:本科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馆宣教、文博场馆教育。

3103501908240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