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族学理论范式之上的“民族舞蹈学”理论阐释

2021-03-14李斌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学

【摘要】民族学的学科发展史是由一部部经典的文献作品所串联而成的,这些经典文献中所呈现的理论与范式,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且值得借鉴的经验。“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舞蹈本体及背后都蕴含了极为深刻的文化寓意与艺术价值。作为新兴的研究学科,“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在立足于对舞蹈本体研究之外,还应该参考民族学研究的经验与理论,以此来充实民族舞蹈学学科建设的根基。本文从概念、研究的范围以及研究的方法三个方面对“民族舞蹈学”的学科建构进行理论可行性的探析,并从民族学的经典文献中寻找可用于“民族舞蹈学”学科理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范式,以此来促进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发展,充实其理论建构的根基。

【关键词】民族学;民族舞蹈学;理论范式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068-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斌.基于民族学理论范式之上的“民族舞蹈学”理论阐释[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68-70.

众所熟知,林耀华先生将“民族”作为民族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在“民族”这一概念之下,包含了众多的子项目,如文化、经济、宗教等。“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学研究应当进行学术观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民族舞蹈”的研究不仅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探索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乃至宗教信仰等内容。舞蹈具有其表征文化的特殊方式,它是以人体作为存在与表现载体的,舞蹈对文化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舞蹈表征背后所深藏的文化意蕴与价值,如表征一个族群的历史文化记忆、观念信仰、情感态度、风俗习惯等,同时舞蹈的文化也在于舞蹈本体所具有与体现出的文化属性,如舞蹈生态学中所阐释的舞动中的步伐、显要动作部位等舞畴的表意要素。从民族舞蹈本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为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切入点,同时在“民族舞蹈学”学科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借助民族学所积累的宝贵理论经验更加有助于对舞蹈表征的深层次探究,以此为出发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究,往往会带给舞蹈理论研究者不同的学术体验。

对民族舞蹈学的概念,学界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过探讨,但是现有的这些讨论基本上是基于学者自身不同的学理与范式背景之下的,因此在这一概念上也就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学术共识。有的专家学者将其看作是舞蹈学科借用民族学理论进行舞蹈文化研究的一种路径,认为民族舞蹈学是运用民族学的一些理论范式对舞蹈,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研究的。有的学者则认为民族舞蹈学与已经较为体系化的民族音乐学相类似,伍国栋先生在《民族音乐学概述》一书中将民族音乐学定义为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学科,将音乐视为文化的表征与意义载体,与生态(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认为田野调查是其研究的基础。在这个定义中,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路径以及它所确立的研究目的,基本上是采用了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范式建构起来的,只不过民族音乐学所针对的只是作为文化表征之一的音乐现象。如此来看,民族舞蹈学的学科建构同样可以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研究模式来进行建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舞蹈自身的独特性。许多“他文化”所呈现的舞蹈现象远比人们肉眼可见的要复杂的多,单纯的从舞蹈本体与动态上进行描绘,难以触及其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及其功能,这时候民族学经典文献中的许多理论都可以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与观照的角度。

一、理论概念的认识

民族舞蹈学作为一门逐渐走入学术视野的学科研究体系,虽然在以往对民族舞蹈的研究中已经有了其痕迹与雏形,但是还没有完全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民族舞蹈学也因为所涉及的学科与概念较为多元与复杂,所以现在的舞蹈理论学界对“民族舞蹈学”的研究还处于一种且行且探索的过程中。在笔者看来,对“民族舞蹈学”概念的明晰,旨在提供一种清晰的认识,以此来进行学科理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要想辨析出民族舞蹈学的学科概念,就要明确其概念中所隐含的层层交织的某些概念。

首先,要明晰的是“民族舞蹈”的概念,罗雄岩老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将“民族舞蹈”定义为:“民族舞蹈是指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舞蹈,每个民族又有他们本民族的古代舞蹈、宫廷舞蹈(有过地方政权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及其他舞蹈形式。”[1]朴永光老师则将民族舞蹈定义为:“‘民族舞蹈’是以民族为单元或以民族性及民族属性作为视角分辨舞蹈的概念,是舞蹈中具有民族性和民族属性的舞蹈存在,或是从民族性和民族属性视角对舞蹈存在的把握,也即认识主体对舞蹈民族身份的确认。”[2]这些定义基本上阐明了民族舞蹈学所研究的范围,那就是民族舞蹈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基于民族概念之下的舞蹈。

其次,要清晰的认识民族舞蹈学的概念还需要了解民族学与舞蹈学的概念,明确这两个概念之后就有助于把握融凝了这个概念的民族舞蹈学的学科概念是怎样的。林耀华先生将民族学的概念定义为:“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舞蹈学的概念则被定义为“是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依据舞蹈学的概念,民族舞蹈学是建立在舞蹈学学科范畴之下的理论研究,只不过民族舞蹈学的研究范围更为聚焦,更加具体。

最后,归纳“民族舞蹈学”这一概念应该是建立在舞蹈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之下的研究学科,它以具有“民族性”或者“民族属性”的舞蹈实践为研究对象,从舞蹈本体出发,借助于民族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力求探寻舞蹈本体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特征与艺术价值,以此来探求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样态、时空场域、结构功能、象征隐喻、社会互动等内容,并充实舞蹈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

朴永光老师在其论文中将民族舞蹈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具有“民族性”和“民族属性”概念上的舞蹈,按照笔者的理解,其认为所研究的范围主要是“民族民间舞”这一类上。笔者所欲阐释和说明的民族舞蹈学的概念的研究范围,不仅仅是限于“民族民间舞”这一概念属性中的舞蹈,而是具有特定属性的舞蹈“现象”。民族舞蹈学的研究边界不应该仅仅限于从其属性上来探讨的概念,也就是“民族”这一概念之上,应该将其放置在“族群”的概念之上,那么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范围也就更为的广泛。将边界放宽之后,并不意味着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所有的舞蹈“现象”,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体现出“民族性”与“族群性”的特性,具备这两个特性之一的舞蹈“现象”就可以用民族舞蹈学的视野进行探索与研究。

舞蹈作为文化的重要表征、意义的象征载体与镜像,其背后所承载的是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在民族舞蹈学的概念之下对舞蹈的研究,就是要探究舞蹈作为载体所承载的内涵与价值,对背后的内涵与价值的探究应该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文化意义的探究,这一层次的探究重点针对作为文化表征层面上的民族舞蹈是要表征本民族或本族群的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对文化进行表征的,缘何进行表征等一系列问题。其次是对宗教功能的研究,这一层面的研究,将重点探讨在民族舞蹈学视野下的宗教中的舞蹈,探究宗教中的舞蹈所具有的价值,以及舞蹈对宗教所起的作用,这一层面的探索与研究民族学的许多经典文献都可以提供研究的经验与方法,如费雷泽在其经典民族学理论著作《金枝》中的阐释,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拉德克里夫布朗的著作《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等。再次,对民族舞蹈的探究还应该重点观照舞蹈的象征隐喻及其社会关系。在这一层面的研究民族学的经典文献也可以提供众多的视角与理论范式,像阐释人类学派在对文化的研究中所关注的民族舞蹈学仍旧是以舞蹈作为研究的对象,探究与舞蹈相关的本体、场域、生态、时空、文化变迁等内容,只不过对舞蹈的研究有时需要借用民族学的一些相关理论范式,但是民族舞蹈学对舞蹈的研究还是应该以舞蹈本体为出发点来对舞蹈进行探究,最后,所要呈现给学术界的是以舞蹈作为主体的理论研究成果。

还需要明确的就是民族舞蹈学与舞蹈人类学的殊异究竟在哪,通过上面的阐述已经了解到了民族舞蹈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具有“民族性”或者“民族属性”的舞蹈上,舞蹈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则是较为普遍的舞蹈“现象”,其研究的范围与边界更加广泛,但是两者不是一种从属的关系。在学科属性上,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更加倾向于人类学的视野,因此有学者也称舞蹈人类学是人类学学科之下的研究事项。民族舞蹈学则是舞蹈学研究的一个类目。就具体的研究切入而言,虽然两者都在强调对舞蹈动态的研究,但是民族舞蹈学更加强调对动态的分析,同时可以借用罗雄岩老师的“动态切入法”与资华筠先生的舞蹈生态学中“多维舞种”的概念进行动态形象的切入与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梳理

(一)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社会科学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研究路径,这种研究方法通常发生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事物,也有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比较,目的在于找出异同,或者发现其中的联系与差别。民族学对“他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对研究对象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他者”的研究反思自己所处的文化样态,这一反思与自身的过程就是一种比较的过程,将研究对象的文化与自己所处的文化进行对比,明晰其中的殊异,更好的认识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威斯勒对此说道:“当人们持有比较的观点,或对文化进行互相评估的时候,才能最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在一种文化中生活和活动的。我们遇到的每个个人也是如此,通过互相比较,看到他们的相同与差异,我们才能认识到个性以及个人差异的真正含义。适用于不同个性的条件可能也同样适用于不同的民族,但是不管怎样,对不止一种文化有所了解的人才真正是精明老练的或是在文化上富有智慧的。”[4]

民族舞蹈学中的比较研究也是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比较存在于调查过程中,也存在与舞蹈民族志撰写过程之中。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要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通过动态、生态、历史等内容的描述与分析去探寻文化的异同。在民族志撰写的过程中,需要对搜集到的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这一过程,需要秉持比较的视野去发现与归纳,以此来找到获取新理论的可能性。

(二)田野调查

作为与民族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民族舞蹈学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应该就是田野调查法,许多的专家学者在进行民族舞蹈学的研究之时均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切入,之后对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此来验证假设并得出相关的学科理论。“田野调查是研究者置身某一确定的研究‘场域’,以访谈、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体验研究过程,把握研究主题,进而进行理论建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是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5]舞蹈田野工作则是指舞蹈工作者长期与所研究的舞蹈群体待在一起,学习、使用他们的语言,试着理解对他们来说重要的舞蹈行为和舞蹈思想,通过直接观察、现场访谈、住居体验、动态模仿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活动。在研究中调查者不但要记下详细的笔记,搜集有关的物品、学习典型的舞蹈动态、录制拍摄需要的影像,同时要跳出自己的文化世界;不仅要近距离地观察,而且还要实践与自己存在巨大不同生活方式与舞蹈行为的实地研究方式,并对这些收集上来的舞蹈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编辑、创作、撰写,使之成为未来舞蹈课堂授课的教材、舞台表演的剧目以及学术研究的舞蹈志等。

其实舞蹈的田野调查也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戴爱莲先生去到边疆地区“采风”而获取的中国民族舞蹈的资料,到当下许多舞蹈研究机构与院所进入到“田野”进行采风,舞蹈界的“田野调查”活动开展的也是极为频繁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之中,缺乏比较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忽视了许多的存在因素,而且往往将自己的关注重点单纯的集中在舞蹈的动作语汇之上,这就失去了对舞蹈文化深入探究的机会,实在是舞蹈研究的一大憾事。民族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无数的民族学家深入田野,去进行研究对象的调查,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与系统的田野调查的方法与理论,加之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属性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所产生与存在的生态环境又是较为多样的,这时就需要有一種较为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来进行实践的指导。

四、结语

民族舞蹈学的理论建构根植于舞蹈学的研究基础之上,同时又借鉴了民族学研究当中的许多理论范式,以民族舞蹈的动态语汇作为切入与研究的着眼点,运用舞蹈学现有的舞蹈动态的研究方法进行剖析,以此来进行舞蹈的研究与探索。民族舞蹈学的概念也是在当下舞蹈学发展的语境之下,在民族舞蹈的研究进入到更为广泛的研究视野之下,在跨学科与交叉学科兴旺发展的态势之下所兴起的新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民族舞蹈学未来的研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作为一个学科体系而存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学科充实与理论延伸,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并开始了在这一学科发展之下的研究,笔者认为未来这一学科的发展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民族舞蹈学的良性发展也势必会对舞蹈学基础理论的建构与充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是民族学与舞蹈学学科的一次“跨界”,也为两个学科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元、更宽广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孙诗幔.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人才的基本功训练探究——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2]朴永光 . 关于“民族舞蹈学”的概念钩沉[J].舞蹈,2018(02):24.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4][美]克拉克·威斯勒.人与文化[M].钱岗南,傅志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5.

[5]黄秀蓉.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实习之调整与改进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96.

作者简介:李斌(1987-),男,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舞蹈历史与理论。

3105501908233

猜你喜欢

民族学
民族学研究前沿热点分布及其发展趋势
高校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
从《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反思民族“本土化”研究
民族学为矢,艺术为的
简析《藏边人家》
重庆彭水道场文化的民族学研究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新疆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民族学思考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
近代华牧徐松石“中国认同”的三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