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学研究前沿热点分布及其发展趋势

2018-12-06祁志伟

广西民族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学发展趋势

【摘 要】民族学前沿热点梳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把握当前我国民族研究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厘清未来民族学研究及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通过统计分析与归纳研究方法,对近5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立项项目区域数量分布与关键词进行了类目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聚焦于民族文化与治理创新方面,文献分析亦显示民族学发展趋势呈现出五大较为突出的特征:不断融入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信息化治理成为民族学研究新常态;注重学科发展的人文社会价值;解析对象逐渐国际化;学科交叉融合加速。

【关键词】民族学;前沿热点;发展趋势

【作 者】祁志伟,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8)05-0061-009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民族学科发展、指导民族理论研究以及解决民族现实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举措。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围绕“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展开的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开启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学的研究新范式。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田野、从国内到国际、从逻辑到经验、从单一到多元等内容变迁形成了民族学与民族问题研究的前沿热点分布格局。检视并分析这些前沿热点,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把握民族学科发展的基础性规律,丰富民族学理论知识,拓宽民族问题研究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索动态社会治理中民族学相关研究的症结问题。回顾理论文献与国际社会历史现实,可以厘析,民族问题及其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与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任何国家或政党历来都将民族研究视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目标之一。

从现有的成果看,国内鲜有以民委立项项目作为分析对象进行民族学前沿热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的理论研究。鉴于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是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性数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对于科学掌握和有效分析当前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涉民族问题热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将以国家民委民族研究立项项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近5年的具体数据分析,真实反映当前民族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当前和未来国内民族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知识性积累和范式借鉴。

二、民族学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统计分析(2014~2018)

(一)民族学研究立项类型与数量

近五年来(2014~2018),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立项总体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国家民委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其中自筹项目开设于2015年。2014~2018年,民委民族研究立项总数依次是2014年108项、2015年155项、2016年120项、2017年146项、2018年174项,共计703项。横向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近五年重点项目年均立项5项,约占立项总数的4%;一般项目年均立项57項,约占立项总数的40%;青年项目年均立项4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30%;自筹项目年均立项46项,约占立项总数的31%(近4年数据计算)(见表1)。总体来看,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数量在近5年内增加了62项,年均约增加12项,这也表明:一方面,民族学与民族研究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学科研究视野和领域不断丰富与拓展;另一方面,民委作为我国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了一种应有的时代责任与治道担当,引领新时代我国民族研究的新征程。

通过进一步分析表1可以看出,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立项总和累计495项,占总立项数的70%,在项目类型中的占比最高。该数量和比例集中反映了当前党和国家正在积极鼓励和培养一批投身于民族学与民族问题研究的中青年科研群体,力争在多学科、多视域背景下探索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学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二)民族学研究立项区域及数量分布

根据国家民委办公厅官网2014~2018年项目申报通知的基本要求,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每年公开发布申报的对象均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包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报要求总体上能够反映出民委项目申报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政策执行价值的公平性。

民委办公厅官网数据统计显示(见表2),近5年来(2014~2018)民族学研究立项区域及数量尚有差异化特征,主要表现在项目立项总数与区域结构性覆盖面方面。首先,立项总数方面呈现差异化。1. 北京市近5年立项总数108项,立项排名第一位;湖北省立项总数61项,尽管立项排名第二位,但与第一位之间仍有47项的差距,从第三排位开始则立项项目数均低于60项,立项总数依次减少,其中,有7个省区立项总数低于10项,排名分别至第23-29位。透过表内数据来看,北京市立项总数相当于排名第18~29位的12省区立项总数之和。2. 新疆立项总数排名第三位,立项数57项,在五大自治区中排名第一位,其主要原因:一是新疆立项总数包括新疆地方单位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部分;二是近些年来新疆民族问题研究与西北边疆社会安全稳定成为研究的热点聚焦。内蒙古、广西、宁夏立项总数相对处于中间位置,而西藏尤其值得关注,立项总数5年总计7项,仅相当于北京的1/15,新疆的1/8,年均立项约1项,其中2015年未获得立项,立项数在自治区中排名最后一位。3. 四川、云南、青海3个民族省份立项总数具有差异化特征。从立项总数和排名来看,四川和云南年均立项均超过8项,排名分别位于第四、五位,而青海立项年均1项,近5年总立项7项。由此可以看出自治区和民族省份在立项数量方面亦存在差异化特征。4.非民族省份立项数存在一定差异化表现。以山东和江西进行比较分析,山东立项总数是江西省6倍多,江西年均立项精确计算只有0.8项,尚不足1项。综述分析,直辖市、自治区、民族省份以及非民族省份之间在民族学研究区域项目分布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方面,项目申报方的主观能动性与行为认知较低,当地科研管理部门的激励措施尚不健全;部分省区民族学研究科研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国家民委项目立项比例分配方面尚需形成一套经验性与科学性的政策方案。

其次,区域结构性覆盖面具有差异化特征。从民委公开的项目申报对象来看,覆盖了22个省、5大自治区、4个直辖市(港澳台除外),而从民委项目最终立项的区域覆盖面来看,近5年国内仅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项目获得立项,安徽省和山西省近5年内均未获得项目立项。表2内的项目区域分布表现出一种结构性覆盖差异化特征,一是项目立项覆盖面不完整;二是非民族地区民族学研究的覆盖率较低。针对该特征的尝试性分析主要归结为:非民族省份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对于民族问题研究的主观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地方有关单位对于民委项目研究的政策激励尚需完善配套。以目前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各省区立项数类型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稳定型、波浪型和增长型。从西藏和青海立项数据反映的结果来看,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需求与民族学研究项目供给之间表现出一种“非平衡”关系,随着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转型,理论与实践项目供给数量与分配方式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再考量。

研究基于以上对于民族学研究立项区域及数量分布的综合性分析,拟从三个方面提出未来优化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路径:一是要确保在现有基础上民族研究立项全面覆盖山西和安徽两省,加大向西藏自治区和青海民族省份的倾斜与支持;二是保持各省份民族研究立项的可持续性,民族省区与非民族省区项目数量的整体均衡性,追求稳定型与增长型立项模式,尽可能地避免“零”立项模式;三是要倡导民族问题研究要以实践为主,辅之以理论阐释,要重视民族地区自我调查研究的能力培养与建设,减少个别“纸上谈兵”式的远程文本或二次数据开发研究模式。

三、民族学研究前沿热点关键词分析(2014~2018)

2014~2018年5年内,基于对已立项的项目进行系统综合的剖析,民族学国家民委项目的关键词可分为两大类:重点项目类关键词和非重点项目关键词。重点项目关键词可分为共同体观念、民族理论、民族平等、对口支援、区域贫困、法治建设与政策热点等7个研究方向(见表3)。

非重点项目关键词可分为国家认同、民族理论、民族关系、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属性、社会舆情、数字治理、民族法治、社会安全、治理创新、脱贫攻坚、对口支援、跨域治理、利益保障、公共服务、民族工作、民族人才、宗教问题、民族区域、城镇化、政策出口、民族经济、三农问题、行政改革、国际视角等26个研究方向(见表4)。

2014年至2018年5年时间内,国家民委民族学研究项目对国家认同、民族理论、民族关系、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治理创新、社会舆情、利益保障、公共服务与跨域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性关注,其中民族文化与治理创新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聚焦,同时,数字治理与国际视角成为近五年内民族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焦点,这也表明这些研究方向是我国民族学领域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与重点问题。上述民族学前沿热点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转型背景下社会治理与民族问题研究的有机融合,同时,也预示着我国民族学开启了新时代的研究范式与发展目标,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致力于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倡导跨区域协同治理,构建大数据智能化治理体系,追求社会舆情的正确传播、引导与控制。在国内外“全景式”视域下,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与公共利益。

四、民族学前沿热点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

通过表1至表4的项目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至2018年国家民委民族学项目的研究方向凸显了五个重要特征:一是不断融入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这在民委项目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中尤为清晰明确,近5年的项目指导思想与指南研究重点突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二是日益凸显学科知识在数字治理、大数据以及智能化治理背景下发生的变化与应对,也即信息化治理成为民族学研究的新常态;三是注重学科发展的人文社会价值,将民族学科建设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相结合,建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与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使民族学科建设融入更多新时代的民生内涵;四是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内民族学样本的解析,民族学研究国际化的特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五是民族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日益加速。

(一)不断融入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

民族学的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1 ]。民族学项目的研究融入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思想和理念,与时俱进的学科特征尤为清晰。从表5中2014~2018年民族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指导思想与研究重点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学研究指导思想在不断发生变化,依次增加了依法治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等内容。

研究重点不断适应着新的指导思想,研究主题符合新时代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国家认同领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成为可持续路径,国家治理、共同体观念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理念有机融合。区域贫困将“三区三州”作为当前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着力点,以政策引领与创新实践缩小区域发展差异,营造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法治建设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法治思维与能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治规范、法治机制建设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同时,突出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的时代主题,有效回应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治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 ]的新理念与新内涵。城市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规范化、精细化,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切实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3 ];政策热点引领新时代新思想的研究思潮,“一带一路”与“脱贫攻坚”相互推进,“乡村振兴”“城镇化”与“三农问题”有效衔接,成为十九大以来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时代命题;治理创新为脱贫攻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干部驻村、PPP模式、嵌入式社区、智慧社区、民主协议制模式等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机会,成为当前贫困治理的新抓手。民族地区脱贫治理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治理范式,“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4 ]的物质扶贫研究范式逐渐被精神领域的扶“智”与扶“志”研究范式取代,精准扶贫与寻找“贫根”的实践调查模式逐步成为新的研究方法。

(二)信息化治理成为民族学研究新常态

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的挖掘与应用、新媒体数据平台的开发正在成为民族学研究的新常态,具体指向于关键词一级类目中数字治理、社会舆情、社会安全、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经济等研究方向。数字治理方面集中表现在民族学研究中新媒介使用、大数据应用、多语言数字化平台建设、民族研究工作数据库开发、民族志研究数据库设计、“互联网+民族研究”以及政务微信等。社会安全、社会舆情的分析和判断已经步入信息化治理的阶段,边疆民族地区“人脸识别”安检、GPS定位、微信扫码入户检查、联勤联动报警系统、反恐利剑净网卫士等信息化手段已成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的主流工具。民族文化类目是民族学研究关键词中较为前沿的热点内容之一,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继承与保护、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影像记忆与民族故事等领域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元素,这也是中国多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在民族经济研究方面的显著特征就是民族地区电商物流的迅猛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功能将民族地区的系列产业有机结合,实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不同区域或群体间信息化经济发展共享与共赢的目标。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发展不止于带动民族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预判到未来信息化治理带来的研究分野:一方面,信息智能化治理将对民族学与民族问题的解决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信息化一旦产生规模效应,亦会逐渐暴露自身的弊端,由于信息失真或信息泄露而导致的治理风险应该会是未来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目前并没有发生,也绝不能排除其将来发生的概率。

(三)注重学科发展的人文社会价值

综观国家民委民族学研究立项项目,大部分研究都能够聚焦于当前民族学科与民族问题的重大理论与真实问题。在公共服务与权益保障方面,一方面,关注少数民族人才成长与培养,优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服务管理与养老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青年外出就业及创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另一方面,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就业权利、注重政治参与、强化生态资源补偿与社会救助等基本权利,构建了跨区域对口支援与交流往来的公共服务社会网络机制,充分体现了现代民族学研究中公平性、平等性、公正性以及均等化的人文社会价值特征。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转型与集中连片跨区域贫困治理的艰巨任务,做好民族事务公共服务与权益保障既有助于解决当前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又有助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

从近5年民委民族学立项项目统计来看,除了“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惯常用语之外,另有17个单一民族在课题中以独立样本的形式得以分析,研究对象主要以南方的少数民族为中心,此类研究强调对于民族身份与文化传承的记忆研究,注重不同民族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角色扮演与时代定位,是未来民族学研究的不可忽视的方向之一。民族学的研究业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民族学相关理论解决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系列实际问题,有效地服务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点目标。

(四)解析对象逐渐国际化

民族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单一学科,民族学的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没有地域和科学的界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研究“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民族学研究的先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做法,吸取因民族问题而引发的现实教训等,诸如此类解析对象国际化的研究路径已经成为近年来民族学项目研究的主流趋势。要积极借鉴国外民族学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同时,“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通融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 ]。民委项目以“国际样本”作为解析对象的民族学相关研究数量逐年呈现上升趋势。以关键词二级类目的梳理来看,主要归结为四方面的研究:一是中亚、中东国家民族问题、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与社会冲突方面的样本研究;二是欧洲穆斯林难民潮、少数民族言论自由权;三是南亚(印度为主)民族问题的研究;四是西方发达国家民族问题治理经验。上述研究集中反映了当前民族学研究国际化前沿热点与趋势发展:正效应方面,发达国家民族问题的样本经验能够为国内民族问题研究提供国际化的方案;负效应方面,国际冲突、政权选举与更迭、资源攫取与利益失衡等因素引发的族际冲突和难民潮导致了经济社会的失序与民族关系的分崩离析。总之,正负效应的不同影响都是以国外样本作为解析对象的研究,该主题的研究在过去、当前和未来依然会是一个可持续增加的命题。基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加速发展,跨境民族治理与研究也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考虑到我国边界线较长,西南、西北多民族地区与国外接壤的现实,及时关注并系统研究周边国家民族问题的发展动向与经验教训则是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

(五)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加速

从近5年民委立项项目主题与关键词来看,民族学的研究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加速,在“互联网+民族学”、大数据治理与数字化研究领域甚至呈现出社会科学与工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体现在引文数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科視角与交叉学科间学术理论工具的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凸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来源:一是民族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要通过最新政策理念引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民族学与其他学科在交叉融合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研究前沿热点,例如,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主要矛盾都将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民委项目的研究前沿热点,这三类主题从学科视域来看,属于经济学范畴内解决国计民生与“三农”问题的主要议题,若从民族地区对诸类问题进行研究,实质上自然地形成了由民族学、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二是民族学与其他学科在理论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研究方法、研究理念与研究技术方面都有诸多的交叉点和相通点。随着日益丰富的学科理论和日渐复杂的现实难题,通过一门学科知识和技术解决民族学理论与实践的疑难杂症往往很难奏效,因此,当今社会科学的大部分研究已经开始探索交叉学科间的融合研究,这也是未来民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

结 语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作为我国研究民族发展理论,解决民族发展问题的重要学术性指向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族学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基本走向,以及新时代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热点布局。国家民委项目以民族学为中心展开的研究,构成了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民族学场域,在项目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为我国民族学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尽管从上文研究的过程来看,民委项目在数量供给与地域分布方面尚有亟待优化和改进的方面,但通过对民委近5年立项项目的统计分析,其能够以一个“特殊视角”的解读,让更多学者厘清并进一步掌握当前我国民族学研究前沿热点的分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2] 杜尚泽.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01).

[3] 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6-01-07(01).

[4]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1(02).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J].前线,2013(9).

猜你喜欢

民族学发展趋势
重庆彭水道场文化的民族学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民族学思考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
近代华牧徐松石“中国认同”的三重变奏
喇叭苗民间观念调查报告
浅析民族学和心理学综合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