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全麻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中的作用

2021-03-13王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麻胸腔镜麻醉

王涛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全麻下进行,但因胸壁神经出现损伤,肋间肌发生撕裂,需留置胸引管等因素,该疾病患者会在术后发生剧烈疼痛,或是炎症反应等,对患者预后、转归形成影响,因此临床需采取必要防御措施[1,2]。原有预防措施包含术后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镇痛效果虽强烈,但存在强烈不良反应,例如嗜睡、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会将全身炎症反应加重,因此并不推荐[3]。TPVB 是指将局部麻醉(局麻)药注入胸椎旁间隙,对神经传导进行阻滞,临床效果显著,可一定程度将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降低,适合用于全麻胸腔镜手术[4,5]。基于此,本次以全麻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为例,旨在探究TPVB 应用于该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104 例全麻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可独立思考,沟通顺畅者;②本院接受相关诊断、检查和治疗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6];③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家属)知晓研究内容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9∶23,年龄38~71 岁,平均年龄(54.4±8.4)岁;试验组男女比例为30∶22,年龄39~72 岁,平均年龄(55.5±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无术前用药,试验组麻醉诱导前30 min 行超声引导下TPVB。

常规术前禁食、禁饮,入室后进行吸氧,并将外周静脉通路开放,对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进行监测。麻醉诱导:依次输注舒芬太尼0.5 μg/kg、罗库溴铵0.9 mg/kg、异丙酚1~2 mg/kg,方式采取静脉滴注,将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对位后行机械通气,频率设为12 次/min,I∶E 为1∶2,氧浓度吸入值为60%,并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区间维持在30~35 mm Hg(1 mm Hg=0.133 kPa)。单肺通气设置调整为4~6 ml/kg,频率为12~16 次/min。I∶E 为1∶2,并将PETCO2区间维持在37~45 mm H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剂量0.1~0.2 μg/(kg·min),吸入七氟醚,浓度为1%~3%,并持续麻醉,血压、心率波动不可超过基础水平的20%,间断注射罗库溴铵,剂量为0.3 mg/kg。试验组采用美国生产的S-Nerve 型便携式超声仪,将探头置于T4~7椎盘间隙后,利用胸椎旁长轴平面内技术进行进针,到达指定位置后,输注罗哌卡因,浓度为0.5%,剂量为每点各10 ml,超声下将药物聚集在胸椎旁间隙。20 min 后实施针刺法,对阻滞效果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T2、T3时段PCIA 按压次数、地佐辛输注总量;②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重;③观察两组炎症因子水平;④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PCIA 按压次数、地佐辛输注总量比较 试验组T2、T3时段PCIA 按压次数、地佐辛输注总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2、12、24、48 h 的VA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2、12、24、48 h 的VAS 评分分别为(2.45±0.32)、(1.68±0.22)、(1.09±0.15)、(0.92±0.11)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8±0.41)、(2.54±0.35)、(1.72±0.24)、(1.26±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1、15.001、16.052、13.181,P=0.000、0.000、0.000、0.000<0.05)。见表2。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试验组IL-6、IL-10、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PCIA 按压次数、地佐辛输注总量比较()

表1 两组PCIA 按压次数、地佐辛输注总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术后2、12、24、48 h 的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2、12、24、48 h 的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恶心呕吐2 例、皮肤瘙痒1 例、嗜睡0 例;对照组恶心呕吐6 例、皮肤瘙痒2 例、嗜睡2 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P=0.038<0.05)。

3 讨论

在恶性肿瘤序号排位中,肺癌其病死率、发病率均可占据前列,且近些年仍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肺癌不仅会对患者免疫功能形成损害,在手术中其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因素对免疫功能损伤更为加剧,且还提高了该疾病的转移、复发可能性[7,8]。肺作为人体重要呼吸器官,不仅可双重支配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还可对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衡进行维持,同时自身存在较大扩张性,其蕴藏容量,可在机体急性失血时,作为代偿器官,为人体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提供支持,进一步保障了心肺疾病及时治疗的可能性[9,10]。而在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治术,可有效将术后残肺功能提高,改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中,所用罗哌卡因在临床中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在TPVB 时,可通过对Na+流入胸椎相应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的阻滞,达到沿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可逆性阻滞,从而达到将麻醉、镇痛双重效果的目的,降低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药物剂量[11,12]。任何手术中,麻醉药物都会令机体暂时失去一切感知,同样麻醉剂量的选择,会一定程度将患者苏醒时间、器官恢复时间延长,严重时还可导致病症恶化,由此提示,在对麻醉效果、镇静作用不影响的前提下,维持较浅麻醉程度,可改善患者长期疗效。阿片类作为临床常用镇痛药物,优势在于镇痛同时,可对机体免疫产生抑制作用,并对肿瘤生长、转移形成抑制[13,14]。因此,本研究,PCIA 启动次数、地佐辛输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TPVB 可有效降低阿片类使用剂量。此外,进展中的恶性肿瘤会引发周围组织坏死、水肿,当发生感染,机体炎症反应加重,同时出现难以耐受的疼痛指数。本次结果中,试验组术后疼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TPVB 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TPVB 在全麻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应用中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疼痛指数,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同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安全性,利于术后患者恢复,适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全麻胸腔镜麻醉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