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阅读视域下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实践策略

2021-03-13高小序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

袁 睿,高小序

(鞍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7)

自2006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以来,全民阅读发生了从活动到战略、从理念到实践、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2014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表明,与2008年相比,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1.3%,增长了11.6个百分点;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9.5%,增长了10.7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12年间从24.5%增至了79.4%[2].

十余年来,全民阅读从“启蒙”到普及、从规模性庆典到融入日常,在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实践成为全民阅读迅速发展的有力推手.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阅读素养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积淀程度,了解大学生阅读推广的现实局限,剖析其实践策略,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实效性.

1 新时期阅读推广的特征

1.1 推广内容精深化

近年来,阅读推广一直沿着快速推进、全面普及、品牌经营、效能提升的轨道良性行进.就大学生阅读推广而言,工作内容逐渐从阅读启蒙、系统设计、重点培育转向了精深化发展,既注重阅读推广工作的全面深耕,也注重具体活动中效能的提升.图书馆业内研究也逐渐从倡导阅读价值观培育转向夯实阅读的人文基础,从追求阅读推广全面开花转向分众阅读、分类阅读、分级阅读、分地阅读等研究方向[3].阅读推广主体对阅读推广中内容的设计挖掘更为深入与精细,并与专业等结合进一步细化,用户画像研究、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等逐步开展.

1.2 推广主体协同化

全民阅读背景下,阅读推广主体趋向于统筹共建、协同发展,如中央多部门统筹协作,文化和旅游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阅读服务功能,教育部致力于建设书香校园,财政部专项资金补助阅读项目,全国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发布阅读倡议书并开展各类阅读活动等.中国图书馆学会作为行业组织,成立了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引导并推动阅读,各省市也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协同开展读书节等活动.

多主体相互合作成立阅读推广联盟,以弥补单一主体阅读推广中的不足.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区域化”共驻共建、“跨域报团”联建共促、“中心馆”以强带弱、“自组织”共享引领等阅读推广联盟模式[4],各主体间协调合作,在推进阅读的进程中共同发挥合力作用.

1.3 推广空间立体化

新型阅读生态下,阅读者的需求和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阅读已超越了单纯地理空间的桎梏.信息技术冲破了人们原有的阅读想象空间,将声、色、图、影等有机结合.多样化载体拓展了阅读平台多元发展的渠道,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互为配合,资源平台和服务平台互为支持,沉浸式、体验式阅读空间不断出现.在这种变化中,阅读空间的设计不仅考虑了现实物理空间的新建与改造,也更加注重阅读过程中用户的感观与体验,注重利用新媒体打造融视觉观感、听觉体验、动态感受等于一体的立体化阅读空间.

1.4 推广机制常态化

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持续推动下,阅读推广逐渐走向日常化和体系化.长期系统的规划、专业优秀的团队、丰富鲜活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推陈出新的品牌等使阅读推广具备了常态化运行的条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都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点和长期任务来完成,地域性的城市阅读节庆、行业内的阅读案例竞评、不断推出的阅读榜样等都使阅读之风愈加浓烈醇香.

2 大学生阅读推广的现实局囿

2.1 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缺失

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大学生的阅读带有更多指向和功利性.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出必要的阅读技能,而这种阅读欲望的缺失导致阅读能力的进一步下降,阅读与思想对话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减少,学业、考试等实用性目的凸显.互联互通时代,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难以离弃和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精深阅读的欲望,使学生的阅读趋向于碎片化、表层化,使他们与图书馆等文化场域的黏合度降低.

2.2 阅读推广主体协作缺乏

阅读推广主体是各级各类阅读推广工作的实施者,也是阅读推广体系中的关键因素.高校阅读推广主体除图书馆之外,学校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党政管理部门和各院系教学单位也应针对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在专业领域引导阅读,各类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但由于不同阅读推广主体之间基本是独立行动,相互之间关联松散,因而在开展阅读时未能完全形成统一布局、协同承担、互通有无、相互扶持的良好局面.

2.3 阅读活动交互行为缺少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其交互性,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可以双向交流并及时反馈.不同于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在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中,学生的角色更多是作为阅读推广客体存在,接受来自传播者即阅读推广主体的信息,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动介入度有限,直接参与阅读各环节设计和信息反馈的深度也有限.

3 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实践策略

结合新时期阅读推广特征以及校园内大学生阅读推广的现实局限,大学生阅读推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改进和完善:

3.1 推介优质平台资源

资源的充盈既为阅读提供了多重选择的可能性,也导致阅读选择的困难,高效推荐优质资源成为阅读推广工作重点之一.可以设计优质推荐书目,编辑基础、专业及核心书目,开展不同年级或兴趣团体等的分别或分类推荐;提供图书专业支持,开展知识服务的挖掘拓展,提供版本、经典目录、知识校正等内容的帮助[5];开展文本深层解读,通过讲座讲堂、视频影视、交流分享等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进行优质资源重组,突破物理局限,使实地馆藏和数字资源相互支持,建立优质资源数据库;加强数字阅读平台利用,如电子图书阅读平台、电子期刊资源平台、数字图书馆等,为阅读提供更多可能.咪咕、掌阅、豆瓣、QQ 读书等App里资源丰富多样,超星学习通、博看书苑、知网研学等也为学科阅读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补建理想阅读模式

3.2.1 提升阅读兴趣,促发内在动力 一是激发主观阅读动因,通过讲座、论坛、教师课堂、书目、书评、刊物、板报、读书社团等激发学生内在阅读情感,强化阅读人文价值,引导休闲阅读,支持专业阅读,鼓励经典阅读,提升学生阅读需要层次;二是改善外界客观诱因,定期对学生阅读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并针对问题及时提供资源保障,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加强阅读团队引导;三是建立阅读考核机制,对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测试评估,制定可行方案,设定评定指标;四是发挥群体效应的正向引导,加强集体环境的正向引导与合力作用,利用志趣相同的团队力量拉动、带动、激励阅读[6].

3.2.2 提高阅读能力,夯实基础素养 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速度、精度、深度和宽度上”,一是提升速度,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除了传授快速阅读技巧,也传授快速检索方法;二是追求精度,培养精细阅读能力,为学生做好书目推荐,开设精品赏析,开展团体研读,展示阅读成果;三是加强深度,培养深层阅读能力,由馆员或教师结合阅读书目做深度剖析,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四是拓展宽度,培养关联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做积累卡片,推荐关联书目,开展相关活动等[7].

3.3 共建校园联合体

3.3.1 提升阅读推广人员素养 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现今已举办至第十八期,作为专业化知识服务机构,图书馆员成为阅读推广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作为阅读的引领、帮助和指导者,阅读推广人能够开展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为了提升阅读推广的格局、视野和实效,阅读推广团队需要进行系统培训、重点培养,制定一定考核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参与各类交流活动,提高团队整体素养.

3.3.2 共建协作联合团队 国家、省、市和各行业、各系统的阅读推广工作在统一规划和部署下有序推进,就高等学校而言,校园内的顶层设计还可优化.成立校园阅读推广联合组织,以图书馆为核心,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为辅助,以学生社团力量为基础,吸纳校内专家学者、专职教师、学生志愿者等,形成统一规划、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联合团队,在学校整体统筹下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制定远、中、近期目标和年度计划,设立专门联络人员,明确分工方式及内容,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会议、相应评价与奖惩机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制作专题网站,强化活动引领.各阅读团队内部也需做好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分工.

3.4 创建多元立体空间

在对原有地理空间布局再造和筑建新空间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的优势,打造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多元交互的体验效果.

3.4.1 加强文本视觉官感 突破空间限制,不仅通过纸媒,而且利用数字媒体阅读文本,以视觉方式从字里行间获取阅读体验.利用起点读书、微信读书、网易云阅读、咪咕、豆瓣等读书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博看书苑等报刊及图书平台进行阅读.在具体活动中嵌入文本阅读,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世界.

3.4.2 获取音频听觉体验 拓展阅读渠道,利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蜻蜓、荔枝、樊登读书等音频分享平台听书;利用博看朗读亭及小程序、语音朗读助手、朗读者、寻声朗读、迅飞有声等App软件进行作品分享,开展有声朗读;还可以利用配音秀、配音阁、为你诵读、英语趣配音等配音软件组织相关配音活动.以听觉方式进行感性阅读,通过声音来获取阅读体验.

3.4.3 感受视频及虚拟现实情境 利用各类视频平台及多媒体介质,以动态直观方式感受阅读.利用腾讯、优酷、土豆、哔站等进行休闲阅读,利用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等在线教育网开展专业内容阅读.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增强活动的交互式体验,条件允许下,结合VR等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在沉浸中体会阅读之乐.借助互联网优势,利用视频会议等开展线上阅读分享,打造互动空间,达到精耕细作的阅读目的.

3.5 构建常态推广机制

3.5.1 常态服务与特色品牌 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伴随人的一生,给人以精神的滋养和智慧的浸润.阅读推广同样是一项贯穿于服务之中的长期工程,进行阅读推广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各层次各要素,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出长远筹谋和规划.根据高校学生阅读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固定团队,厘清职责,分解目标,根据每个季节、结点、学生特点等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可持续性的活动,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范畴之中.在全国阅读推广工作中涌现出许多经典特色案例,为大学生阅读推广的持续性深入做出很好示例.每个阅读推广活动都是一个有策划、宣传、过程及反馈的整体.设计上,要将重点活动与普通活动相结合,将重点活动有意识品牌化,密切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做出特色和新意.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有效执行并进行品牌化运作的项目才能产生深远影响.

3.5.2 媒介与宣传机制 一个有影响力的活动离不开有效宣传,社交网络的发达和大数据时代的便捷使阅读推广的宣传具有了更多可能性.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随时可以官宣,各种即时通信系统、移动终端随处可以发布信息,刊物、讲座、小册子、海报等传统方式可以尽情使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和渠道开展对阅读活动的宣传.开展一项阅读推广活动,前期应做好预热,中期紧密跟进,后期及时总结,建立起宣传的具体流程,关注每个细节设计与读者切身需求.

3.5.3 服务效果与评价 评价指标是形成常态化阅读推广体系的重要保障,对阅读活动进行调研,通过用户画像等对服务效果做出比对与评估,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不仅包含单个活动,也包括所有活动的整体评价;不仅包括图书馆,也包括校内各阅读推广机构总体活动的评价.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注重前馈、过程反馈及后馈,用户参与反馈的深度将很大程度决定反馈结果的参考价值.

4 结语

近年来,在文化及教育战线等工作者的持续探索和努力下,高校阅读推广的活动项目不断拓展,服务质量日益提高.2016年,大学生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成立;201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阅读推广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至今,中国高校阅读项目已4次荣获IFLA国际营销奖.高校读书节、文化节此起彼伏,阅读基地陆续成立,最美空间不断刷新,经典品牌经久不衰,新生品牌不断涌现.

新媒体助力,理论实践并驱,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中,阅读推广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信息时代的民众需求、国家的大力倡导、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使阅读正蔚然成风.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