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代文学名著篇章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021-03-11邓向红

课外语文·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诵读

【摘要】古代名著篇章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诵读名著篇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效进行语言训练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代名著篇章;诵读;培养提升

中华古代文学名著,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中华古代文学名著中浓缩了汉语言文字的精华,其能够作为中华汉语言文字发展的优秀典范。同时中华文学名著中还可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与精神,可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奠定扎实基础,明显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中华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我们用来铸人铸魂的重要教育资源。基于此,我觉得古代文学名著篇章的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文学名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具有其特殊性,人和其他生命体存在根本区别,人们会在自己的一生中执着于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在追求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也会关注自己精神生活的改善,在社会当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中国古代文人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更高,古代文人会将自己日常的思索、追寻用文字进行记录,有些文人的文字记录可以成为千古绝唱。文学名著可以体现出文人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提炼与升华,且文学名著也承载着历史文化,文学名著可以成为一个民族人们的精神食粮。我国四大名著的价值较高。小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学生思想可以得到启迪,学生在诵读文学名著时其灵魂也会得到震撼。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适当加入文学名著的精彩片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引领诵读文学名著篇章,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名著篇章的语言结构与风格,让学生可以在篇章中感受到古代语言所具有的简洁精练性,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表达的生动形象与丰富的含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篇章内容进行思考,不但可以让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核心内涵,促使学生尊重历史文化,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提高儿童思想道德水平

这里所指的“古代文学名著篇章”是从有别于外国文学经典和当代文学经典来说的,它包括中国在现代之前的所有文学名著作品;而经典则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国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提出了十分清晰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教育也须对当代的文化生活予以关心,给予不同文化足够的尊重,在教育当中让学生不断吸收优秀文化的精华。《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大学》《中庸》和《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诵读名著篇章,在小学教育中更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

(一)诵读特点符合儿童学习汉语言的规律

诵读是科学的熟读、背诵,是在理解基础上的熟读、背诵,要求眼、口、耳、手、脑并用,重视诵读,是养成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儿童大脑记忆当中,储存充足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儿童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且儿童智能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依赖语言材料,由此可知,合理增强古诗文的背诵是可以与学生的学习规律相符合的。

诵读涵盖了吟诵、朗读以及背诵等内容,诵读的学习方式与我国汉语自身特点相符合,这是符合汉语自身特点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是由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语文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学习方式。

诵读是语文传统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来体验语文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鲜活。诵读教学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诵读古代经典篇章,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纯正、典雅的古汉语,能够让自身语感得到进一步增强,提高学生驾驭自己民族语言的能力,增强文化底蕴。历史上很多文章大家的成功经验也证明多读、善读可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为代表的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大家,都推崇诵读教学。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時期养成。”

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诵读古代名著篇章,对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是需要和可行的。我们选择的诵读篇目都是篇幅较为精短的、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及易于诵读的部分。

经典名著的诵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有节奏地诵读,有情感地诵读,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语言具有的音韵美,且感受到语言具有的意境美。强化学生在小学的六年中记下一些古典文学的精华,夯实学生文化基础,提高记忆力,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厚语言积累,提高语感,最终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诵读名著篇章是教学形势所趋

目前中小学院校运用的语文教材,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版本,其内容趋势都大体相同,也就是古典文学占教材内容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能够反馈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古典文学,人们逐渐意识到古典文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校中对我国古今典范作品进行诵读,能够在整体上感受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学生能够从详细的语言材料学习当中领悟语言规律。学生在诵读当中不断积累语言基础,然后再凭借语文基础来开展语言交际,教师帮助学生消化诵读技巧,帮助学生在运用语言材料中提高语文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学生多诵读古典文学作品,不但可以让自身语文修养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为自己的语文写作积累素材。学生在日常中记录一些古典篇章名句,对部分文化典故、文学人物以及名人逸事有所了解,则能够在语文写作当中合理地运用文化典故等知识,从而让自己作文的文化含量得到有效增加。若学生可以领悟到一些古人炼词炼意的精神,必然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水平取得明显提高,也必将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方面产生重要的作用。

四、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特殊的魅力,很多作品有较为深远的立意,精巧的构思,流畅和谐的韵律,华美且凝练的辞章,铿锵有力的语调,特别是古诗词文句整齐、押韵、节奏分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比之现代文更便于朗读、吟诵,记忆会更深刻、更牢固。我们汉语普通话的特点是既富有表现力,又具有音乐感,可以以声传情,是很优美的语言,这也是汉语独具的优势,是汉语的魅力所在。而诵读具有一定的音乐感,可以通过声音来传递感情,不但能够体现汉语的美感,也能够让学生更快理解与掌握语言知识,达到了激发学生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目的;以读带思,做到思而疑、疑而悟,促进理解、表达、鉴赏等多项能力的综合提升。

文学名著承载着中华文化,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传承文化,学校有责任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学校进行诵读名著篇章的活动,让历史悠远的中华文明得到有效传承,让中华民族得到更好发展。通过“直面名著篇章、诵读感悟积累”的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来让学生体会到名著篇章中蕴含的情感,使得学生可以从小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经典名著的基本修养,使得学生可以从小学习名著篇章中积极的人生观念,学生受到名著篇章中优秀人物行为准则的影响,可以逐渐形成健康的道德准则。

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探索出推进诵读的有效方式和运作机制,精选诵读内容,重视诵读习惯的培养。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古代名著篇章的诵读兴趣得到有效提高,让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来引领学生诵读。教师在教学当中通过名著篇章的诵读,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与心胸,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锋.诵读优秀詩文 丰富语文积累[J].语文天地,2007(10).

[2]解宝庆.怎样指导学生诵读[J].文教资料,2005(20).

[3]葛建英.加强诵读,回归原生态的语文教学[J].计算机教与学,2004(9).

[4]李玉峰.增加背诵量的实验研究与体会[J].小学语文教学,2004(Z1).

[5]魏凤奇.加强背诵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J].河南教育,2004(8).

作者简介:邓向红,女,1969年生,广东深圳人,本科,学校课程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诵读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美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