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朱两家三代医六士抗疫墨家风

2021-03-11同济王蛇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杨朱协和医院协和

文/同济王蛇

亥末子初,荆楚生疫;白衣卫士,救死扶伤。这里简述百年老院武汉协和医院的一个代表——杨朱两家三代医,六士抗疫墨家风!当然,此杨朱,乃武汉协和杨家与朱家之医学世家,非古代战国杨朱,但让人联想墨家,感受墨者风范。因了孟子的著名对比:“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杨墨两家,不可简单评判。平时个人生活,“为我”“贵己”,无有不可;民众国家有难,则真需要有侠士医人“兼爱”而“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2019年年夜饭合影前排从左至右:杨辰垣-吴爱蓉先生、罗庆祥-朱贤立先生后排从左至右:杨红-刘宏医生一家、朱良如-杨军医生一家

三代协和人伉俪赴一线

先说协和消化内科朱良如医生和协和泌尿外科杨军医生这对伉俪。

一位消化内科,一位泌尿外科,“内外”结合。因为两人良缘,有了协和杨朱医学家族。有趣的是,杨朱两家的第一代协和人朱师墨先生——因师从施今墨老先生而名,“今墨”“师墨”,意味深长——鸿儒硕学,国家中医二级教授,是良如君的祖父。第二代有朱贤立教授,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创始人,获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终身成就奖(夫人罗庆祥是经济师);协和心外科杨辰垣教授与儿科吴爱蓉教授,杨军的父母。朱良如和杨军两位医生则是杨朱世家的第三代协和人。

杨军医生是外科医生,疫情初期他毫不犹豫请战一线,去了协和医院西院区。他所在的11楼西病区是一个混编联合战队,他任协和方医疗组长,协调配合由呼吸重症传染科专家组成的国家医疗队,负责救治本病区40多名危重患者。同时兼顾治疗全医院各病区新冠肺炎病人的泌尿外科系统疾病。他的手机里不停闪现各个病区请求会诊的信息:8楼西病房一耄耋老人无法自解小便,导尿管无法置入;ICU一患者烦躁不安自拔带囊导尿管,导致尿道大出血;6楼病区病患排尿不畅,尿中带血;发热门诊一老年男性新冠肺炎病人原有膀胱造瘘管脱落4小时,请求救援;等等。除了安排泌尿外科医师在隔离区简单会诊,他自己也经常深入隔离病区会诊,处理临床泌尿外科疾病问题。

有同仁关心他提醒他:“频繁进隔离区,要注意防护注意身体呀!”

他总是恳切地说:“我是泌尿外科医生,兄弟们正忙,病人又急,我不能把病人耽误了。”这就是协和人协诚人和的精神吧。

当时朱良如医生不够条件上一线,但身为共产党员,大年三十主动报名,要去一线。大年初三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她的特点是:救死扶伤,既在病房里,也在病房外;既临床救人,又学术救人;既救病人,还救同仁。她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网上救人。协和医院开通网上免费咨询,她积极参与,为众多发热患者、包括她平时负责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答疑,安抚情绪,指导治疗。通过微信病友群、QQ、电话和短信,不厌其烦回复咨询,提醒注意事项,深获病友好评。

第二件事,学术救人。在中华消化炎症性肠病学组的指导下,联合国内炎症性肠病专家,她执笔撰写了《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管理》一文,发表在《中华消化杂志》,提供相关建议。之后,又联系海内外学者,在《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联合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述评,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

第三件事,联系捐赠救同仁。她奋战一线,保患者平安,更在医院物资匮乏之时,联络募得急需防护用品,保同事平安。

至于她关心同事、学生以及退休老职工干部,嘱咐安慰鼓励,帮助联系病床,爱护一线的科室同事等细致关爱,数不胜数。

疫峰时刻,第三代奔赴前线,第二代后方支持。双方父母年事已高,身体都不太好。春节前,朱医生的母亲还曾因老慢支入院治疗,需要照顾。但疫情当前,作为老一辈协和人,两边的老人都全力支持他们夫妻同上前线。朱医生并不算年轻的老舅舅被请过来照顾她的父母。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学习紧张。做母亲的心怀愧疚,但亦感欣慰。因为儿子学会了做简单饭食,照顾自己,按时学习;也懂事提醒父母,注意防护,平安回家。就这样,从老人到杨朱夫妻到孩子,整个家族三代人,用不同方式抗击疫灾,默默奉献。

生离犹死别搏命终欢聚

再说协和心电图室杨红医生和协和重症医学科刘宏医生这对佳偶。

刘医生身为协和重症医学科的专家,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合其专业,成其重要工作。

2019年12月31日,他为省市专家组成员参与并见证了《武汉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文件的撰写和发布。转钟时才踏着新年的脚步回家。

自2020年1月13日,他安排各方合作,历时66天,最终成功救治了协和第一例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从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满满两个月,刘宏在协和医院本部ICU隔离病房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五楼ICU病房之间来回奔波,抢救危重患者。

刘医生是金银潭医院南五楼ICU病区医疗临时副主任,与外省专家合作,带领团队成员,使南五楼ICU救治成功率位居前茅。共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125例,上ECMO 7例,主动撤离ECMO 4例,ECMO存活出院2例。医护人员零感染。其间回协和本部ICU隔离病房,与其他教授一起,成功应用ECMO救治了协和感染新冠肺炎的退休老教授(已出院),是武汉市应用ECMO救治成功的年龄最大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ICU袁主任感叹:刘宏“老黄牛”!

说说他的一个小故事。1月疫情暴发时,杨红医生所在的心电图室两位同事不幸发病,染及家人,当时医院病床已满,不能收治。刘宏医生又将去金银潭医院救援。金银潭,听来诗情画意;防护不够,就是龙虎潭了。这次夫妻俩谈到生死,万一都被感染,万一是最坏的结果……决定在刘医生去金银潭前,中午和读大学的儿子一起吃饭话别,说点什么,让他有个思想准备。做父亲的破例做了最丰盛的一桌,一边吃饭一边对儿子说,该独立了,希望你对以后的人生能独立思考,学会自己一个人面对世界……儿子愣愣的,估计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回头看,这餐饭是因为“生离”,说话间究竟隐含一丝“死别”。这一幕,看来听来都让人沉重,让人伤感,细品让人潸然。我说,这像“最后的中餐”!杨医生说,有点儿,但职责所在!

杨红-刘宏夫妇(自拍):特殊时期的合影,特殊距离的最爱

杨红医生所在的心电图室不是一线,共有职工8人。当时防护用品严重缺乏,2人感染,人手严重不足。艰难时刻,大家没有怨言,坚守职责,将值班改为24小时制,轮班。她也和科室年轻人一样拼命干。日常工作之外,她还积极为医院和科室牵头物资捐赠。工作需要她,80高龄的双亲和假期归来的儿子需要她,她选择坚守岗位,舍小家顾大家。

杨医生说,2020年3月19日,武汉疫情缓解了,春天花也开了,她去给刘医生送春天的衣服。高兴地说,春天来了,你也快回家了,一起照张相!先生没有太太放得开,很紧张,在保持距离中照了一张特殊照片。

武汉协和医院接受Direct Relief捐赠仪式现场

DR捐赠的医疗物资

疫峰过去,三口之家,安然无恙,再次团圆。正所谓生离犹死别,搏命终欢聚!

海外中国心捐赠创奇迹

最后说说朱良学医生和她的能人夫君龚义涛这对好合。

良学君也负笈同济,毕业后去了美国行医。武汉封城伊始,随着疫情蔓延,防护物资奇缺,协和医院尤甚。美国时间2020年1月23日当晚,姐姐良学从妹妹良如处得知有关信息后,就和先生龚义涛商量寻求医疗救援物资。义涛君当即联络美国加州华中大和武大校友会,倡议创建“武汉爱心同 盟”(Wuhan United)团队。他们首先联系到Direct Relief(DR,国际直接救援组织),经沟通,DR决定定向捐助武汉协和医院,并且给出了可援助物品清单。他们进而积极联系包机货运及国内湖北慈善总会批文、通关文件、运输等事宜。与此同时,在国内的朱良如医生迅速向院领导汇报,完成捐赠协议。多方齐心协力,争分夺秒,终于在大年初六(2020年1月30日)凌晨,将包括有20万个外科口罩、2.75万双医用手套和4 000件隔离服的2.5吨医疗物资,通过美国联邦快递(FedEx)包机运抵广州。又经两校的穗汉校友会接力,在1月31日下午,由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及时运达武汉协和医院。据了解,这是疫情紧急时最早一批到达协和医院的大宗海外捐赠物资,解了燃眉之急。

这位龚义涛君,朱家东床,工科出身,家国情怀,人道大爱,让人肃然起敬!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后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哥伦比亚大学MBA和计算机双硕士。曾在万达飞凡、阿里巴巴、谷歌等公司任要职。现为武汉万江龙网络有限公司创始人与董事长。这次为方便捐赠,特意在美国加州创建注册非营利机构武汉爱心同盟(Wuhan United),并 任 理事长。看来谙熟美国捐赠文化与办事法律程序。不然,想做好事,也凉了黄花菜,过了时机。捐赠成功完成,当然群策群力,恰如义涛君特别强调:“这是团队的力量,我们有一批人在美国/中国为此努力。”但主导者确是一位德智非凡的高人。想想这次飞越太平洋抵达协和捐赠的三个数字:8天(2020年1月23日- 1月31日),2.25吨,0支出(美国DR国际救援组织捐赠)——奇迹!致敬!鞠躬!协和、同济医学院、华中大、武汉和中国人民都谢谢他们!谢谢两国一切真诚善良大爱的团体与人们!谢谢这两口子!特别谢谢这位高人!

后 来,Hewlett Packard公司也通过他们向协和医院捐赠了价值75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包括9 000件防护服、近5 000个医用口罩和13 000双医用手套。

致敬——

杨朱两家三代医,

六士抗疫墨家风!

(根据网络资料、电话、微信访谈补充改写)

猜你喜欢

杨朱协和医院协和
东方雨虹建筑修缮对标“协和医院”全域赋能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杨朱之弟曰布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全国2000 家协和医院,只有3 家是真的
我校16项成果获2019年福建医学科技奖
协和医院病案里的名人们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我在协和学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