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基于两所地方高校的比较分析

2021-03-11王艳艳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倡议

王艳艳,贾 涵

(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英语研究开发中心,上海 201620;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语言+商务”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现出越来越强势的发展趋势。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370余所高校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正式招生,这是外语专业主动适应国家需求、服务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必然选择[1]。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满足社会和企业“走出去”对人才的需求,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国标》),这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坚持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2]。

我国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虽在各校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都是依据《国标》和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的要求设计制定,这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的指引。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各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论是“商”的专业知识,还是“英”的交流能力,或是“国”的政治素养,都需要满足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新征程上的人才需求。本研究分别选择以外语类专业为特色的高校和以商贸类专业为特色的高校,收集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元素在两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融入度,探究不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差异,提出新时代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设想,以期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贡献高质量的商务语言教育服务。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分别选择以外语类专业为特色和以商贸类专业为特色的两所公立大学为研究对象,为便于表述,以下将前者简称为A校,将后者简称为B校。样本概括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两所地方高校对比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比较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为主,结合访谈等其他手段,对两所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研室主任的访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一带一路”相关元素在两所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2)地方高校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提高“一带一路”元素在人才培养中的融入度?

对于第一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从两校培养方案出发,结合与两校教学教研室/专业主任以及个别老师的交流访谈,对比宏观层面上两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分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是否体现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人才需求特质。对于第二个问题,本研究在对前一个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内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对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以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培养方案对比

1.培养规格/培养要求

关于对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培养要求的对比,如表2所示,A校和B校都是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宏观方向制定安排。在“知识”建构方面,两校都从语言、商务、跨文化及人文社科相关知识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体系提出要求,保证了人才在掌握“英语+商务”知识技能的同时熟悉中外商务国情及文化、了解人文社科等基本知识。此外,B校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了跨学科知识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文科的教学,B校独特的跨学科知识培养转变了传统语言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打破了传统语言学科发展界限、创新了语言教学方法模式,以学科交叉和知识整合的形式对人才给予培养,对学生的多元互补的知识体系提出一定要求。

表2 培养规格/培养要求对比

在“能力”建构方面,两校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框架也基本一致,都从专业知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为人才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具体包括:英语语言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辨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重视学生将所掌握的“英语+商务”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以具备良好的语言及跨文化商务交际与沟通能力。此外,两校都提出了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建设和培养,在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检索文献、查询资料等,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做好铺垫。

在“素质”建构方面,A、B两校都很注重对学生三观的培养,也强调了对人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相较B校,A校还突出了对学生家国情怀及开放包容精神的教育,在热爱祖国、政治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及正确的价值导向。

2.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通过对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对比,发现A、B两校结构相差不大,都是从通识公共课、专业课及实践三方面宏观把握(见下页表3)。两校对通识公共课都以“必修”和“选修”作为标准划分;对于专业课,A校将其划分成专业技能课(如商务语言基础、商务翻译等)、专业知识课(如英语国家商务国情、国际贸易学等)及培养方向课(如英语语言学、商务计划书写作等),B校从专业基础课(如综合商务英语、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专业必修课(如商务英语阅读写作、商务翻译等)及专业选修课(如财务报表分析等)三方面构建;而对于实践教学,A校从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两方面设定,B校则从素质实践、专业实践、双创实践及综合实践四方面设定,且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一同包含在其综合实践内。

表3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作为两校专业课的基础上,两校还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即将西方文化的教学建立于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之上,强调学生在谙熟悉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国情的同时,使其在跨文化交际时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此外,两校商务英语专业都突出了其专业特色。A校突出其语言教学优势,如建立商务英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结合的复语人才培养;B校更注重对财会、商务等特色课程的教学,如将“财务报表分析”一课加入专业选修课中,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校际特色结合,开发出更多独具特色的课程,在培养人才专业知识的同时,给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给予足够重视,展现了“一校一品”、避免了“千校一面”、打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课程群。

(二)访谈结果对比

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是一种并列和互补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现代学校教育的整体结构[3]。我国古代教育巨著《学记》就专门论述了关于“正业”和“居学”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通过“正业”,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学科,通过“居学”,即教学之外的闲暇时间里自主学习弹琴弄瑟、辨识着服之礼等[4]。因而,本研究将从两所高校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5]。通过与两所学校相关负责人和个别老师的交流访谈得知,在两所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元素“闪亮登场”的方式,一种就是以某种特定情景的案例而有可能出现在个别专业课教学中,专门开设专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另一种必然出现的情况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势与政策》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有些许涉及,但内容量、侧重点及课时都相对有限。不过,对于A校来说,除上述两门课中有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元素,还在特别开设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课程中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才培养的结合,而B校受限于院校专业设置,缺少开设小语种课程的条件,只能在其他课程中加大跨文化交流沟通等相关的课程建设(见下页表4)。

表4 相关课程设置对比

2.第二课堂

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渗透相比,两校都比较重视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元素,并致力于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传统课堂教学的意义再大,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如考试要求和班级规模的限制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自由和有选择参与的活动,是学生特长、兴趣和个性能够展现的舞台,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访谈,本研究整理了两校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包含“一带一路”倡议的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体现在讲座、论坛或交流会、竞赛、活动和其他5个方面。

关于讲座,A校更多地举办了相关主题讲座,如2019年10月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组织开展的《“一带一路”传播的意义》、国际关系学院老师开办的《“一带一路”的区域研究与民族关系》等;相比之下,B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鲜有与“一带一路”相关主题的讲座,而究其原因,是由于B校商务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尚处于摸索阶段,因而在人才培养途径的经验略显不足,导致对主题讲座的重视度不足(见表5)。

表5 相关讲座对比

再者,两校也都以不同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论坛或主题交流会(见表6)。A校形式丰富、数量可观,如2017年5月各二级学院组织学生观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学习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同年9月,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并服务“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也在2017年6月组织学生旁听“丝路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等,相比之下,B校受专业的取向限制,外事交流论坛或会议方面资源不足、机会较少,导致论坛、会议的形式数量远不及A校;此外,正如前文提到,B校商务英语专业起步晚、经验少是其论坛、交流会数量少、形式单一的原因之一。

表6 相关论坛、交流会对比

在相关竞赛方面,如表7所示,A校借助其庞大的留学生群体,积极开展了包括创业大赛、辩论赛在内的多项促进国际学生交流的比赛,促使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学习,如2016年6月,A校举办的“丝绸之路”杯中美大学生辩论赛、2019年10月举办的“一带一路”留学生创业大赛,同时,鼓励海内外学生于每年12月定期参加“丝绸之路”国际定向越野赛等;此外,A校也针对校内的学生开展“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竞赛的紧张而又愉快氛围中加深国内外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而通过对B校的教研室主任访谈得知,B校只在研究生范围内开展过“一带一路”创新科研实践成果大赛,对其他群体却鲜有相关竞赛的设计涉及,因此,B校可从其他学校汲取在举办竞赛活动方面的经验,借助多样的竞赛方式,加强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表7 相关竞赛对比

在课外活动方面,A、B两校都依据各自的特色资源,开设了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见表8)。A校利用其留学生资源,开展了许多国际交流活动,如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美食,一路风情”中外文化艺术节;而B校则开展了许多相关的图书会、图书展、相关语种培训课等,并在图书馆开设了相关主题的数据库专栏;同时两校也都从宏观角度,建立了不同的校级人才培养机构,如A校的“丝绸之路”语言协同服务创新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及学校教学科研实际,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方面的综合职能;B校的“一带一路”大数据研究中心面向的群体主要是包含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通过开展设立“一带一路”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强化教师团队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表8 课外活动及其他方面对比

传统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理念的经典途径,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学生基本功的扎实掌握,然而,“一种好的教育不是把教育的重心过多地停留在对知识点周而复始的巩固上,而是放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学生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过程,才能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形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走向超越的能力”[6]。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增加第二课堂的教学比重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及人文百科知识,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更能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述两校将第二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充分体现了对传统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7],反映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

(三)建议

通过对以上两所地方高校的对比研究,以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入度为目标,笔者认为,不论是以外语类为专业特色的院校还是商贸类为专业特色的院校,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各种平台建设,推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

A校从管理的视角需要重视教师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研究。可以通过搭建各种学术平台,以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参与关于“一带一路”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师资水平及跨文化教学能力、提高知识的传播质量。

B校需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发展校际合作,引进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组织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也可根据本校特色,开展经贸、财经主题的研讨会、讲座、课外活动等,科学设置第二课堂体系与功能,切实增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给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交流、经商机会,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四、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再思考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更需要文化和信念作为学生人格的支撑、需要家国情怀,将个人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需要心系天下、胸怀南北,从而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针对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奋斗精神上下功夫”[8]。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对广大青年的六点殷殷希望同样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强国一代”[9]。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加强世情国情的研修,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教育他们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诱惑时,经得起考验,“要怎样爱国”,如何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谋福祉的时代使命中,“亮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一)专业知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

基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不论是以外语为专业特色还是以商贸为专业特色,不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建设,首先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和语言工具开展教学设计,这是商英人才培养的基本构成。按照《国标》中明确提出的“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一人才培养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培养需兼顾“英语+商务”两大宏观领域。同时,潘慧霞教授指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并不是简单的‘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而是一种观念上的综合、知识系列的融合,其结果应是‘1+1>2’”。不论是语言知识培养还是商务知识培养,两者的课程群都是相互且横纵关联的,高校可通过建立以专业性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如经贸翻译、法律语言研究等,综合培养具备综合专业知识的人才。此外,高校的人才培养还可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域特色或校际特色等,利用自主权对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如:地处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地方高校,可结合其历史价值将“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知识(如沿线国家国情、语言等)融合进商务英语的培养体系之中。

(二)能力是知识的体现

Ellis&Johnson认为商务英语专业一要教会学生在国际商务中使用的英语,即商务英语;二要教会学生用英语去从事国际商务,即英语商务[10]。“一带一路”发展倡议需要的是懂英语的商务复合型建设人才,“建设”二字养成于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过程,体现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思辨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因此,基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就是要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课外各种活动的开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自我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会和专家讲座,自觉发掘最新研究动态或新型商业形势,推进引进国外教材与我国自编的教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及批判性的吸收,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商务实践性质的比赛或在涉外类企事业单位或跨国公司等地方实习等,以提升语言技能和商务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能力。

(三)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必备素养

上述分析中两所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都在一定程度上借用思政、通识课拓展“一带一路”相关知识的传授,但是主动有效地利用这一途径和被动遵循方案开设这些课程所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新时代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拓展与沿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意,也是东方崛起大国与西方守成大国之间诸领域博弈与较量的战略重地。“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注定要站在博弈大国与合作共赢的前沿阵地,他们也是在参与全球治理中争取中国在各领域话语权的主力军。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意义重大。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加强思政与通识课的课堂知识与拓展,紧紧把握各种国际形势的变化,深度剖析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和国务院乃至中央制定出的各项决策和发展战略及其背景,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放眼看世界,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运用国际通用语言,牵线所有国家,立足所学专业,立己达人、兼济天下。国际商贸是国家关系的风向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模式”的保障,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石,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过程中不仅是商务往来,更需要通过业务的往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以个人所代表的国家形象有力回击对中国的“唱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独立。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并推动经济政治的进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中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与信仰,更是社会经济进步不可替代的需要,其始终是文化自信的最强引擎。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因其跨专业学科的复杂性,他们很容易处于一个多种思想观念交汇融合的地位。作为“强国一代”,他们固然需要了解学习西方文化,但是他们更需要“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用中华传统文化为其语言内容或专业素养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用文化自信书写中国智慧,用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倡议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Happy Afternoon Tea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