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社区环境设计研究初探

2021-03-10赵子青李毅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设计研究环境设计

赵子青 李毅

摘要: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以及养老事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目前大量的养老院、养老社区投入建设。文章从“适老化设计”理念和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当下形势和背景的养老社区规划原则和设计应用,基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从养老社区的室内室外环境设计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养老社区运行规划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养老社区;环境设计;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2

0 引言

根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776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3.26%,当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这也比较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及中国的养老传统。但是随着老龄化的深度发展,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3亿至4.5亿,占人口总数的1/3,我国将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新阶段,传统的养老方式与养老思维也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伴随着老年人口经济供养、基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需求的日益增长,养老社区的环境设计也需要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特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面的环境需求。

1 养老社区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养老社区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居民住宅型,是指建在普通住宅社区的养老住宅,其将成熟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植入了普通住宅区。这类型的养老社区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在本社区生活的老人,在社区的后期规划和配套设施上会配置一些适老化设施,以提高养老社区整体服务水平。二是综合型,是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旅游与休闲等优质资源,结合养老、养生观念开发的养老社区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情况下会与旅游产业或者文化产业进行融合开发,是包括养老住宅、公寓、护理机构等在内的配套式社区,能够为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三是旅游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度假型养老社区,主要是为了满足有一定经济实力基础且追求高端式休闲养生的老年人群体[1]。度假型养老更加侧重康复和养生,属于具有季节性质的一种居住形式。

目前,我国养老社区的整体规划布局与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企业缺乏明确独立的设计思路,在审批到相关土地资源后不知如何进行规划设计,也不知如何将“适老化”设计理念融入规划设计中。其次,在养老社区的规划上和相关建设标准上,缺乏权威的统一建设标准,进入市场后在监管方面容易出现漏洞。目前,由于养老社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相关政府虽然会在养老社区建设上进行规划,但缺乏具体的指导[2]。最后,在养老社区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盲目照搬国外模式。

2 养老社区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2.1 室内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室内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居住空间,因此室内空间的环境设计对于老年人的整体体验感来说尤为重要。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老年人特殊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满足老年人安全、舒适、便利等需求,充分体现“适老化”设计理念。

第一,安全性。安全性是养老社区环境规划首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室内如起居室、活动室等应设置紧急呼叫装置,紧急呼叫装置信号可直接传输至护理站或者总值班室[3],为老年人提供最便捷的报警入口,降低老年人发生意外的风险,满足老年人对安全性的需求。同时要强化安全措施的应用,在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应沿墙安装安全扶手,还要有浴室使用防滑设计,在便器旁应安置扶手,设置烟雾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灯以及常亮疏散指示灯,配备消防栓等。

第二,舒适性。舒适性要求保障室内的采光,要保持室内明亮,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的条件,避免室内空间色彩的单调性,从色彩到造型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舒适感和温馨感,切忌出现冰冷的色彩、怪异的造型等设计语言。还要适当运用绿植或盆栽等植物,激活养老社区室内环境的氛围以及空间感与层次感。例如,可以在室内大面积空白区域铺放人工草皮,以营造老年社区室内环境的舒适氛围,使老年人即使处于室内也能看到一些绿色,从而通过环境起到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生命力。注意隔音设置,休息室应远离电梯井道、有噪声振动的设备机房等,为老人创造一个既舒适又安静的良好室内环境。

第三,便利性。由于老年人的感知系统、运动系统与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对生活环境的便利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对于行动有障碍的老年人,首先要保证其出行无障碍,可设计“垂直交通”[4],尽量减少台阶和拐角设计,保证地面平坦;其次,要提供具有辨识度的标志系统,包括易于识别的道路标记等。室外的标志要尽量大一些,清楚一些[5];在室内空间的布局上应充分考虑设施分离与功能集聚的结合,满足老年人对便利性的需求。

2.2 室外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养老社区室外活动环境的良好设计可以在鼓励老人外出锻炼、健身、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扩大老年人群之间的交往,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第一,亲和性。要求从“适老化”设计理念出发,充分考量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特征。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区环境设计应当以绿植造景为主要设计背景,将植物作为静态休憩空间和动态活动空间的区分,优化绿植景观设计,通过植物景观和水景景观两方面,达到丰富老年人视觉和听觉的作用,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要巧妙地将绿景与水景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创造出更高品质、更具亲和力的室外环境景观空间,同时,在无障碍设计的细节上要继续完善,极力打造极具亲和力的友好养老社区。

第二,功能性。室外活动空间应当分为动态活动空间和静态休憩空间,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宜按照功能的不同动静分区布置,偶尔可在局部按照空间大小进行穿插,兼顾不同种类的活动场地,增强不同类型活动的可参与性。可以设置健身锻炼、休闲娱乐、园艺种植等功能空间,极力营造“小空间、多功能”的室外活动空间,体现包容性、安全感和围合度。同时,要配置易于辨认的指引标识,使不同功能的空间得以合理有效利用。此外,还可适当将空间进行合理延伸,建造家庭活动空间,满足全家人包括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及幼年的综合需要[6]。

第三,文化性。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在室外环境设计当中综合运用,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结合起来,增强空间的文化精神性以及大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强化养老社区的文化氛围,缓解老年人的失落感,使得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实现双重改变。

3 养老社区环境规划设计应用

3.1 居住空间的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也随之下降,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也在减少,日常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起居室,因此安全舒适的起居室设计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居室的朝向尤为重要,要保障一定的光照时长,因此在设计时要对可获取的光照时长以及强度进行分析判断,并且利用建筑构造等设计使室内能够实现不同的光感效果。另外,还要注意起居室的通风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免疫能力会逐步下降,因此适宜的通风环境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阳台是起居室的对外延展空间,可以起到起居室与外部环境交流的作用,对于出行有障碍的老年人来说,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室外空间,因此,阳台的空间设计对于有需求的老年人来说也至关重要。例如,对于有轮椅需求的老年人来说,地面高差要尽量小,方便轮椅进出。阳台的整体构造要尽量宽敞,光线要充足明亮,让老年人置身阳台能够真真正正有室外环境的体验感。在阳台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到当地季节性风向问题,尽量避免由于季节性风向导致阳台空间体验感变差的现象。如果空间允许还可以设置绿植种植区域,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适当消耗老年人体力、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卫生间是一个完整的起居室重要的配套空间。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征,他们对卫生间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卫生间环境较其他空间相对潮湿,设施较多并且环境复杂,是安全风险较高的地方,因此,卫生间的设计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首先,地面要做好防滑处理,安装安全扶手;其次,要减少起居室与卫生间的高差,采用折叠或者推拉门,内部空间要大,在老年人发生意外时可以便于施救,同时便于轮椅的回转。

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3.2 公共空间的设计

公共空间是老年人共同活动的空间,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入口处的空间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连接处,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在入口处进行短暂的停留与交谈,因此入口区域应保持规整与宽敞,同时要保持视线与光线充足,便于在外观察到内部活动。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对可倚靠物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可以将休息座椅设置于入口空间,使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休息观景。

公共餐厅也承担着交往空间的职能,应当合理规划餐厅的空间形式,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区进行设计,小型的餐桌形式便于老年人之间沟通交流,能拉近老年人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与孤独感,营造融洽的就餐氛围,使就餐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餐厅可以按照需要设置不同种类的包厢,方便老年人进行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7]。公共餐厅的设计应灵活布局,实现各个功能区的有效连接,发挥公共空间的职能。同时,公共餐厅应选择在进出方便的开阔地段,尽量居中设计,方便老年人上下行动。

另外,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应当注重其他公共空间的设置,包括阅览室、娱乐室等,方便老年人相互之间交流學习爱好,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提高老年人在这里的心情愉悦度。发挥交通职能的电梯楼梯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应当给予优化设计,除了要满足正常的安全疏散、无障碍通行职能外,还应适当延伸其职能,如可增加座椅,便于老年人在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时休息,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进一步交流互动。电梯内部空间应当保证轮椅等进出无障碍,同时要设置明显的求救信号与监控系统,提供最便捷的报警入口,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

3.3 精细化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生活的不同需求,需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设计,体现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使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更加温馨舒适。要在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可以在门窗、门把手设计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应选择轻便、易于施力的设计,避免使用球形门把手,门窗等要可平滑开启。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门窗,方便老年人开启,尽量选择下拉型窗户,预防推式窗户造成手臂挫伤,同时防止老年人出现意外坠落。要注重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在色彩富有层次感的同时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地砖要干净整洁,避免使用条状或格状地砖,以免老年人产生视觉误差,以免出现安全问题。每位老年人的房门设计也应当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做到差异化设计,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和记忆或者喜好设计,以便老年人清楚辨别。沿墙要设置安全扶手,避免使用手感冰凉的设计材料,应当易于抓握。

也可以在老年人房间里合适的位置安装监控器,方便工作人员对老年人进行观察。也可在房门上设置大小合适的安全观察孔,便于医护人员观察老年人的安全状况,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确保老年人的隐私。通过这些精细化的细节设计,排除一些安全隐患,使养老社区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4 结语

本文从“适老化”设计理念出发,对养老社区环境的设计展开研究与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养老社区环境的一些问题,提出养老社区环境规划设计原则以及规划设计应用,无论是室内空间、室外环境以及任何一个细节,都应当充分考虑并满足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使得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充满人性化,这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使老年人能够体验到安全舒适、便捷的设施和服务,做到不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质,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从而通过推进养老设施建设。相比较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在今后我国养老服务中将发挥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此,养老社区的环境规划设计研究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学者的重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王丽,郑雨珏,王一博.浅谈养老社区室内环境适老化设计的认识与思考[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9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9:2.

[2] 叶晟豪.基于情感交互的老年人社区环境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20(03):220.

[3] 吴纯,陈大昆.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建筑规划设计初探[J].中外建筑,2018(12):108-109.

[4] 何慧云.针对养老社区的内部环境室内空间设计研究[J].居业,2018(03):41-43.

[5] 李菁,白雪,袁心平.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7(12):110-112.

[6] 王婧婕.综合养老社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初探[J].现代园艺,2020,43(19):116-118.

[7] 周树瑞.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22-23.

作者简介:赵子青(1994—),女,山西大同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李毅(1995—),男,山西太原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设计研究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