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etherton综合征一例

2021-03-09李珂瑶罗鸯鸯蒋艳玲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丝氨酸红斑蛋白酶

李珂瑶,文 容,罗鸯鸯,谈 鑫,蒋艳玲,周 斌,韦 祝

临床资料

患儿,女,9岁9个月龄。全身红斑、脱屑9年余,于2019年7月7日就诊。患儿出生后即有全身红斑,反复脱屑,伴瘙痒,无汗,全身可闻及异味。头发生长至2~3 cm时不再增长,变脆易折断;6个月龄起,多次在医院按湿疹、特应性皮炎给予局部外用药(具体药物不详)对症支持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患儿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可,食纳欠佳,二便正常。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有一哥体健。系统查体:身高120 cm,体重20 kg(身高、体重均落后正常同龄儿童2SD),一般情况好,体格发育缓慢。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可见大面积红斑和鳞屑,关节部位有苔藓样增厚性斑片,掌跖角化过度,十指(趾)甲板增厚、变形,头发干燥,缺乏光泽,易折断,眉毛和睫毛稀疏(图1a-1e)。皮肤镜下可见头发呈竹节状改变(图1f)。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6×109/L[正常值(0.05~0.30) ×109/L)],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211.00 IU/ml(<60 IU/ml)。背部红斑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角层内见出血及渗液,并伴有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棘细胞增生,棘层增厚,灶性棘细胞水肿伴空泡变性,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少量单核样细胞;真皮深层及皮下纤维组织轻度增生,部分玻璃样变;皮肤附属器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和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各2 ml外周血,EDTA抗凝,行全外显子检测,通过illumina公司Novaseq 6000系列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PE150)、原始数据获得后,去除低质量数据,参考正常人群基因数据库后,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突变。结果为SPINK5:c.17**(exon19)C>T纯合变异(图3)。采用Sanger测序方法验证患儿及其父母所筛选出的基因变异的情况,证实患儿父母为正常杂合。患儿诊断:Netherton 综合症。建议患儿口服阿维A治疗,家长考虑阿维A的不良反应拒绝使用,仅予润肤霜及外用中药洗剂治疗。加强全身润肤护理后,红斑、脱屑较前有所减轻。每半年间断门诊复诊,临床症状较前减轻,目前仍在规律随访中。

图1 Netherton综合征患儿全身皮损及毛发皮肤镜下表现

图2 Netherton 综合征患儿背部红斑组织病理(HE染色)

图3 Netherton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SPINK5基因突变测序图

讨论

Netherton 综 合 征(Netherton syndrome,N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 Netherton 在 1958 年首先命名[1]。NS的皮损通常在出生时就出现,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①特应性体质;②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回旋形线状鱼鳞病;③结节性脆发症。特应性体质包括:高血清IgE、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升高、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瘙痒症、荨麻疹等。主要鉴别诊断包括特应性皮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皮肤剥脱综合征B型等。

目前认为NS是由SPINK5基因突变或其表达产物 LEKTI 活性降低导致,SPINK5 编码表达于上皮和黏膜表面的淋巴上皮Kazal 型抑制物(LEKTI),定位于染色体5q31-32,属于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蛋白激酶。有研究表明丝氨酸蛋白酶在脱屑、炎症和皮肤屏障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活性受多种丝氨酸蛋白酶(KLKs)、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LEKTI)的严格调控[3]。NS 中,LEKTI 功能缺失导致激肽释放酶5(KLK5)在表皮各层激活,引起皮肤屏障的角粒成分提前降解,从而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发慢性炎症反应[4]。有研究通过对有SPINK5 基因缺陷小鼠的研究,发现SPINK5基因突变导致 LEKTI的缺失,使蛋白酶过度活跃,造成Dsg1 蛋白降解及细胞间桥粒功能异常,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从而导致了NS的发生[5]。

本例患儿是SPINK5的纯和突变,突变位点为c.17**(exon19)C>T,因此,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再次与其父母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后,得到其父母为正常表型的杂合变异。证实患儿的突变来源于父母双方,建议母亲在下一次孕期行基因检测,并咨询优生优育门诊,避免所生婴儿再次出现相同疾病。

目前NS无特效性治疗方案,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天多次外涂润肤霜以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如有瘙痒及糜烂,可对症使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或抗生素类乳膏,但因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也需要注意药物经皮吸收的风险[6]。有学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7]、苏金单抗[8]治疗NS,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是目前缺乏儿童用药经验。也有学者使用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LEKTI 生物活性碎片及基因治疗等方式[6,9],为NS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猜你喜欢

丝氨酸红斑蛋白酶
水相法合成磷脂酰丝氨酸体系的优化研究
褐飞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不同蛋白酶酶解制备鸡肉小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丝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丝氨酸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酶法水解杏鲍菇谷蛋白制备抗氧化肽
关于麦芽中蛋白酶的分解研究
木星的小红斑
思乡与蛋白酶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