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

2021-03-0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正确率水肿检出率

冉 宇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贵州 贵阳 550081)

研究数据显示,人体脑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肿瘤容易压迫患者的血管和神经,从而使患者发生情感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而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准确诊断,对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常用诊断方式包括CT和MRI两种,但临床对于上述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尚无明确报道。因此,本次研究对核磁共振(MRI)、CT检查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100例颅内肿瘤患者,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MRI)、CT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纳入标准:(1)确诊为颅内肿瘤;(2)患者和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恶性肿瘤者;(2)排除精神异常疾病者。年龄21岁~70岁,年龄平均值(46.17±1.21)岁,其中男60例、女4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头痛和呕吐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方式、MRI诊断方式。CT诊断方法:CT的仪器来源于东软公司64排螺旋CT,将碘帕醇及碘氟醇作为CT对比剂,对患者头部进行横断面平扫、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患者实施CT诊断完毕后,24小时后再对患者实施MRI诊断:给予患者使用1.5Avanto超导全身磁共振扫描仪,选择扎特酸葡安作为增强对比剂,使用剂量为:体重一次0.2 ml/kg,注射速率每秒2.5 ml。参数设置(1.5T磁共振):梯度回波(Tra及Sag)T1WI:TR:195 ms,TE4.7 ms;快速自旋回波(Tra-Fs)T2WI:TR:4370ms,TE:99 ms,层厚设置3~5 mm、层间距0.3 mm;FOV200~250 mm,弥散加权成像(Tra):TR:2600 ms TE82 ms。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诊断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MRI诊断实施诊断后,结果显示颅内肿瘤的检出率较高、为100.0%、诊断正确率较高、为100.0%;CT诊断结果显示,检出率为78.00%、诊断正确率71.00%,MRI诊断方式结果均高于CT诊断方式(P<0.05)。见表1。

表1 分析检出率、诊断正确率[n(%)]

2.2 不同诊断方式的成像结果

MRI检查:良性肿瘤以TIWI的等信号、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影像为主;而T2WI一般呈现高信号或等信号,在实施增强扫描后,均呈现轻度至中度的均匀强化特征,无明显瘤周水肿或在病灶周围存在轻度水肿。在TI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情况下,在进行增强扫描后,一旦出现不规则结节样、斑片状、花环状的强化影像,则提示为恶性肿瘤,且瘤周通常存在明显的指状水肿,存在明显的占位效应。

CT检查:良性肿瘤一般以类圆形或圆形为主要形态,边界清晰,无明显瘤周水肿或水肿不明显;若成像结果提示存在混杂密度块状影像或高密度的块状影像,瘤体呈低密度改变,边界不清晰、瘤周伴有指状水肿,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则提示为恶性肿瘤。

3 讨论

颅内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同时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不明确,多数患者病程较缓慢,伴有多种症状,例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由于患者的颅内神经易受到肿瘤压迫,从而导致运动、功能减退,甚至部分患者发生语言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而对于该类患者来说,手术前实施准确诊断,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过程中应确定患者有无肿瘤发生,明确患者肿瘤位置后,再对肿瘤性质进行确定,然后对患者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例如M R I方式、C T方式,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上述两种方式在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中进行分析,探讨两组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医学影像对于颅内肿瘤的诊断一般分为三个方面,首先需明确有无肿瘤,其次需对肿瘤的位置进行明确,最后对肿瘤的性质进行确定。目前临床对于颅内肿瘤一般以C T诊断、M R I诊断为主,上述两种诊断方式在颅内肿瘤中各具有优势。对于囊性型血管母细胞瘤,MRI能够通过TIWI将大囊小结节、肿瘤坏死清晰显示,而C T在显示大囊小结节、肿瘤坏死方面比MRI要模糊。

颅内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为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其具有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具有预后差、生存率低等特点,而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M R I、C T、超声),多种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而颅内肿瘤患者常见的诊断方式为M R I、C T,但是两种诊断方式在颅内肿瘤患者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实施不同的诊断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3]。MRI即核磁共振检查,该种诊断方式具有多种特点,例如准确率高、检出率高等等,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C T诊断也不断发展,同时C T分辨率提高、C T扫描时间也显著缩短,在诊断过程中能分析患者图像,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显示,在诊断过程中应用对比剂,能对血容量、血流、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血供特点、形态学特征充分显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检出率不高[4]。而在MRI诊断过程中,使用M R I诊断能对肿瘤的解剖学图像进行显示,具多序列成像特点,能对病变组织成分进行显示,利于肿瘤性质的诊断,同时在诊断过程中,对于该疾病通过ITW能对患者肿瘤坏死、小结节情况进行显示,在C T诊断过程中,患者小结节显示十分模糊。C T诊断是根据患者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密度差实施诊断,但是上述差异一般在患者注射对比剂后,由于时间十分短,容易使显示结果错误,同时C T诊断对于患者来说有放射性伤害,若患者多次进行扫描,则会对机体造成较大影响,而MRI方式能弥补上述的不足,具有多种优势,例如(1)MRI诊断无辐射,具有显著的安全性。(2)M R I诊断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准确定位患者的肿瘤,同时诊断结果不会受到患者颅底伪影影响。M R I诊断效果和C T诊断方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同时在诊断过程中磁共振成像的图像、C T图像大致相似,主要是均为数字图像,采用不同灰度显示不同结构图像。在诊断过程中,MRI、CT十分常见,能应用在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各种先天性疾病扥),通过采用MRI诊断,能弥补CT诊断中的不足,提高诊断结果,具有多种优势,例如空间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等特点,该项检查方式通过进行全方位和多序列成像,能显著提高检出率,检查时能对病变关系进行正确评估,能准确显示对人体邻近结构侵犯情况,不具有放射性,同时该项检查方式安全性较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在对比剂辅助下,能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有效诊断[5]。现如今,MRI已经成为颅内肿瘤患者首选诊断方式,受到多数患者青睐,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在本次结果中,MRI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为100.0%、诊断正确率为100.0%;CT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为78.00%、诊断正确率为71.00%,MRI诊断方式诊断颅内肿瘤的检出率、诊断正确率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示核磁共振(MRI)检查在颅内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检出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中,前者更具有优势,诊断符合率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能够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正确率水肿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生意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