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超声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术前评估的研究

2021-03-09彭文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消化道病症内镜

彭文梅

(文山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云南 文山 663000)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病症是指起源于患者消化道上皮以下各层的隆起性病变。这种病症在目前临床研究中,主要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全程切除以及内镜隧道技术是目前临床研究中的常见手术方案。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选择内镜超声检查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是明确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主要手段[1]。本次研究中,将2017年6月—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41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探究内镜超声应用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41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开展研究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5.1±6.2)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表现,在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确认患者病灶部位包括:食管19例、胃16例、直肠4例、十二指肠2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基本资料纳入研究并接受体征检测,确认符合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标准;患者可耐受本次实验中各项操作;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数据库可接受调取;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因主观因素无法参与后续实验或无法耐受实验操作;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或在接受实验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试验;患者家属不同意本次试验。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内镜超声、CT对消化道进行检查:

本次研究选择佳能镨黄金640CT,将探头频率设置为5~14 MHz。

本次研究中采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EU-ME1和UM-2R超声微探头系统进行扫查扫查频率设置为15~20 mHz,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调整。患者在进行扫查前,应当采用达克罗宁胶浆10ml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病变大小,可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若患者病变在1 cm以内,可以选择UM-2R超声微探头,而患者病变在2 cm以上则选择EU-ME1电子环保型超声内镜,而患者病灶大小若在1~2 cm以内应当酌情选择检查设备。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采用脱气水浸没法对患者的病变状况进行扫查,酌情使用二甲硅油祛泡,尽可能测量患者的病变指标确认患者的超声图像。

1.3 评价标准

将内镜超声诊断结果与患者的CT诊断相对比,计算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果分析

在本次实验结果中,41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总检出率为38(92.68%),其中误诊率为0,出现3例漏诊状况,患者的内镜超声诊断结果与CT诊断的结果41(100.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2。

表1 诊断结果对比

表2 超声诊断对不同病理部位的诊断结果

2.2 图像分析

胃黏膜层来源:在诊断过程中胃黏膜-黏膜下层来源诊断发病率较高,而其中主要以异位胰腺、慢性黏膜层固有层雁阵、平滑肌瘤为主,在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发现患者若为平滑肌瘤,以低回声为主,若患者病情为异位胃腺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则表现为高回声表现。

十二指肠来源:在诊断过程中可见患者的图像,以高回声伴内部片状低回声为主,在进行诊断时患者可考虑存在脂肪瘤症状;表现为类圆形低回声区,患者临床病症主要以囊性病变为主。

直肠疾病: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发现患者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之间存在类圆形低回声区,患者的病理表现以HE染色或免疫组化为主,确诊患者为淋巴组织反应增生。

食管疾病:食管黏膜下病变表现为类圆形低回声区,患者临床病症主要以囊性病变、平滑肌瘤、间质瘤为主,食管黏膜下病变表现为高回声区,患者临床病症主要以脂肪瘤、颗粒细胞和神经鞘瘤为主,少部分患者可见血管畸形症状。

3 讨论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在目前临床上属于消化系统十分常见的疾病,这种病症以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以及囊肿等症状为主。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腹腔镜或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病症状况,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来说有积极意义,但这两种治疗方式创伤较大且患者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才能保证康复[2]。故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明确患者的病情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3]。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恶性程度与患者病情的直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通过超声诊断方案对患者病灶进行判断,有助于医务人员确认患者的病情类型,对于手术方案的指导来说有积极意义。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在临床诊断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为主,患者有明显腹痛、腹胀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见便血、呕血症状,而如果患者的疼痛感则会明显增加,甚至会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故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影像学诊断是现代临床上研究的主要方向[4]。

超声检查在应用时能够直观的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并且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较高准确率,而超声检查能够明确患者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状况,能够直接观察患者椎管和附属结构的异常,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胃肠道肿瘤情况和大小变化,为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的影像学参考[5]。内镜超声在检查时扫描速度较快,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损伤,患者对于这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

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在目前临床上已经成为了各种疾病的常用图像检测方式,这种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度较高,并且这种检查方案对于检查对象并无特殊的限制,大多数患者均能够无损伤的接受,多次重复的检查具有极高的实用意义。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如果患者存在腋液相变患者的病变,身处可能会出现回声增强状况,这种情形可出现于囊肿、气囊中以及血管瘤等部分腺管结构存在的异味胰腺,故而在诊断时应当加以注意。内镜下超声弹头诊断结果在进行分析时发现这种诊断方式受到超声空间以及组织分辨率等多因素的限制,并且还会受到超声探头的探测深度限制,如果相关医务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以及图像分析能力较差,则也可能出现诊断错误的情况。相较于CT和MRI等体层显像技术来说,内镜超声探头在应用过程中成像切面需要不停的变换这种判断模式对于操作者的解剖学、空间判断力以及内镜控制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泡沫、患者配合度以及各种伪象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病变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不同经验的内镜医师在诊断过程中获得的诊断准确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诊断困难的状况下,内镜医师更加偏向于参照患者的既有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但这种诊断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很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颇的状况。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相关诊断医务人员需要接受正规的培训,才能开展相应的读图工作。

综上所述,在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将内镜超声应用于患者病情明确中,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程度,这种诊断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消化道黏膜像肿瘤均有良好的诊断准确度,临床应用中正确率较高,可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消化道病症内镜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青春期病症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