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路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1-03-08葛楠汪海年张久鹏李鹏罗涛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葛楠 汪海年 张久鹏 李鹏 罗涛

[摘 要]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实施领域,迫切需求沿线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工程与管理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对此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责无旁贷。该论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发展态势,对比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长安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路交通人才多维能力要求和培养体系,指出有必要切实加强公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与涉外中企的深层次合作,健全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同时,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更有必要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公路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同体,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公路交通行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011-03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日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实施领域,“交通强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深入实施,为中国交通走出国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8年以来,中国内地建设企业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在国际工程市场中逐步强势崛起,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激增10倍以上。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65家中国内地企业进入2017年度ENR250榜单,其业务量占比全球第一。然而,中国入围前十名顶尖企业的国际化水平(30.5%)距离顶尖外国同行的国际化水平(74.4%)仍有较大差距,其人才单一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难以胜任国际竞争[1]。

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态势、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中企迫切需求一大批融合专业技术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融会工程建设与管理知识、融通国内外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零散、不成体系的企业内部培训和岗位锻炼较难满足此类人才需求。公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在服务国家及行业需求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加快培养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工程人才责无旁贷。而传统的公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多采用细化、窄化的“专才”培养模式,在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多类型、高层次、国际化等新需求方面尚有不足。因此,探讨如何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下,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平台,培养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成为公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互认现状

为实现工程教育或工程师国际互认,国际工程联盟(IEA)发出了主要包含《华盛顿协议》(WA)、《悉尼协议》(SA)、《都柏林协议》(DA)、《国际职业工程师协定》(IPEA)、《国际工程技术专家协定》(IETA)及《国际工程技术员协定》(AIET)的6大协议,旨在在签约国范围内指导工程人才和工程教育的培养认证,形成国际性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有利于推动工程界的国际化合作。其中,前3个协议属于第一类即工程教育互认协定,包含工程技术知识体系及毕业生特征标准;而后3个协议属于第二类即工程人才互认协定,包含职业能力标准[2]。

目前,国际工程联盟包括来自27个国家36个司法管辖区的成员共发出了6大工程互认协议。而“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仅有13个国家通过了部分协议认证,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质量等同欧美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当前参与IEA国际互认体系的成员较少,签署协议相对不够全面,参与国家更加关注国际工程人才互认协定, 对工程教育则更倾向于工程师培养的《华盛顿协议》。

综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水平、规范和标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一带一路”国际工程对国际化人才规模和层次的差异性需求,公路交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要求后发现,需從语言交流、专业知识、国际标准、人文商务等方面重构人才的多维能力体系,加强标准对接,培养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化专业人才。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路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培养在全英文语言环境下具有工程专业背景,满足我国企业海外工程项目需求,通晓技术、经济、管理、国际建设市场及标准的全方位公路交通领域复合型人才,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需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元双语培育模式[3]。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长安大学积极回应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成立双语教学工作委员会、国际顾问委员会,以健全的机构、组织和制度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可供复制的国际工程人才教学与管理模式。

结合“一带一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人才多维能力的要求,通过调研国内外高校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才培养情况,设计架构了面向公路交通国际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推动人才培养从“专才”向“通才”转变,实现培养模式通才化、课程体系特色化、教育方法人本化的特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增设了12门国际工程特色课程,建成了以双(英)语课程为核心、与国际工程接轨、拓展世界文化视野的课程体系(见图1),奠定了人才解决复杂国际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石。其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研讨式、案例式、角色扮演、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人本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学生从知识传承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学习与应用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探索者。

为保障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与人才语言能力提升进度相适应的双语教学实施体系(如图2所示),双语教学从过渡型(双语课占比35%~50%)向保持型(双语课占比60%~70%)、沉浸型(双语课占比100%)逐步深入,最终开创基于中企海外工程实践和国际通用标准的全英文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全英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工程实践,要求学生按照中国现行规范和方法完成设计和研究任务,并对比国际通用规范、标准,用英文撰写设计说明(或论文),用英文完成毕业答辩。逐步强化的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融合专业技术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融会工程建设与管理知识、融通国内外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的国际化工程人才。

此外,通过深化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的实质性合作,拓展3+1+1、国家留学基金委(CSC)优本项目、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渠道;联合香港理工大学(PolyU)、美国纽约市立大学(CUNY)构建浸入式英语强化营、海外游学项目;积极推动并实施与马来西亚的马拉工业大学、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以及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等高校研学营、本科交换生及本硕连读项目,实现国际教育交流机制长效化,与欧美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大学接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强院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探索“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互认办法。

(二)架构国际化工程实践平台

为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程管理人才,长安大学主动集成社会资源,加强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路交通建设的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将合作层次从科研合作、产业合作延伸至人才培养,完善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在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下,长安大学重点面向合作企业海外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推进落实海外工程实践基地,构建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哈尔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及马来西亚民都鲁泛婆罗大道公路建设项目海外工程实践平台2个,支持学生参加海外工程项目实习和实训,亲历国际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建设过程,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升工程实践水平,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支持合作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为学生举办先进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讲座,以及介绍国内外标准规范对接与海外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适应、熟悉“一带一路”建设的环境、机制与标准。

通过联合涉外中企和海外名校,架构海外工程实践平台和跨文化交流平台,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见图3),即将“实践教学体系”、“自主研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融会贯通,以实现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升人才解决复杂国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中国企业在承包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时,一般要聘用85%的本地员工。但是,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系统的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因此,这些国家缺乏能够直接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工人,这就导致中国企业效率降低、用人成本增加。同时,留学生是中外交流的纽带,能够推进国家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近年来,长安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挥自身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学科特色和在同类高校中的比较优势,在学习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理念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以“中俄交通大学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类大学校长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在公路交通的行业领先作用、专业集群特色、学科引领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积极推进留学生培养工作。长安大学优化现有教育模式,采用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成立了“一带一路”工程教育中心(CEE),积极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教育战略任务,多元化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输出中国高等教育,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新工科留学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此外,公路学院积极对外开展技术培训,包括外国官员培训300余人次和中国企业培训1000余人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为深化中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并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当前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国际工程互认体系,旨在使所培养的工程人才符合国际标准,可在不同国家开展工程建设。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当前6大协议中参与度较低。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环境、人文、资源等特点,长安大学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路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建设市场和人才需求的相关情况,培养了一批国际化工程人才,成为“一带一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中坚力量。同时,针对来华留学生培养新需求,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模式,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掌握中国技术的属地人才,切实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军团”表现抢眼 部分市场亟待拓展:2017年度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分析 [J]. 建筑, 2017(19):30-33.

[2] 吴蓝迪, 张炜. 国际工程联盟(IEA)工程人才质量标准比较及其经验启示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2): 111-118.

[3] 张久鹏, 李鹏, 刘玉, 等. 国际化涉外型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与保障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 2016(12):24-26+32.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