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021-03-08李玉斌邢永国通信作者张淑祥李巍门树乐吴会博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流管大池侧脑室

李玉斌,邢永国(通信作者),张淑祥,李巍,门树乐,吴会博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400)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脑脊液的吸收不良或分泌过多及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视神经乳头水肿、复视、呕吐和头痛等;由于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大量的脑脊液聚集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造成脑组织功能障碍,因此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将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手术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主要措施,但手术类型具有多样性,且疗效不一。本研究旨在比较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90例均证实患有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1~59岁,平均(36.67±10.49)岁;原发病,24例颅脑损伤,19例脑血管疾病,2例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0~60岁,平均(36.15±10.26)岁;原发病,22例颅脑损伤,20例脑血管疾病,3例神经系统感染。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1)经CT或MRI检查确诊;(2)病历资料完整,腰穿放液试验阳性,满足手术适应证;(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2)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3)伴有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1.2 方法

对照组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根据情况于侧脑室额角或枕角处穿刺,待流出脑脊液后,缓缓退出导丝,调整进入侧脑室分流管的长度,将分流管阀门妥善固定于耳后皮下,其后连接分流管与阀门,分流管经过头部、颈部及胸皮下,至肋弓下缘和同侧锁骨中线的皮下相交处,保留30 cm,于腹腔端游离,再于腹腔髂窝方向放置。

试验组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帮助患者选取侧卧位,并屈膝,结合病情给予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于腰3-4椎间隙或其上下椎间隙部位选择一个穿刺点,再行长度为0.5 cm的切口,斜面朝上进针,待落空点出现时,可将针芯退出;若穿刺点渗出脑脊液,则缓慢拔出针芯,其后于腰大池插入分流管,插入深度为3~5 cm,待脑脊液顺畅流出后,可拔出穿刺针;于穿刺点髂嵴处作一个穿刺点,再行长度为3 cm的切口,将腰穿分流管导入;将左下腹髂前上棘、肚脐连线中外1/3处作为第3个穿刺点,并行长度为3 cm的切口,通过腹腔镜的辅助将末端分流管置入盆腔内,连接分流管以及分流闸门,再固定缝合,完成手术。

1.3 临床评价

(1)术后随访6个月,参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判定疗效:痊愈,临床症状接近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室系统显著缩小,NIHSS评分降低>90%且病残程度0级;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室系统明显缩小,NIHSS评分降低46%~90%且病残程度Ⅰ~Ⅲ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脑室系统有所缩小,脑积水处脑组织复张,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NIHSS评分降低<18%;总有效率= (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2)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引流不当、出血、堵管、切口感染和头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试验组实施的手术方案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能减少交通性脑积水术后并发症,这种手术无须循环穿刺脑组织,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癫发作、脑内血肿形成的概率;另外,手术经皮下引流管潜行途径操作,能显著降低引流管感染的可能性,对促进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能降低分流管阻塞发生率,且术中操作人员可灵活选择分流管的长度。本研究中试验组未出现引流不当、堵管及出血并发症,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进一步表明试验组采用的术式在控制术后并发症、保障手术安全性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在于穿刺位置不当,导致分流管被堵塞,或穿刺时损伤到脑组织,外加手术用时长,进而使感染率增高[2-4]。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能减少皮下隧道及分流管的长度,可减轻创伤,减少手术时间,进而达到控制感染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目的[5]。

总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用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的整体效果优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既能优化手术指标,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分流管大池侧脑室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老年脑积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脑室外引流在小儿脑室
--腹腔分流管更换术中的作用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