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CT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08郑广鑫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征象肠系膜栓塞

郑广鑫

厦门市第三医院 (福建厦门 361100)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是患者急诊的重要原因。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一旦发病则病情比较危重,病情进展较快,如果病情控制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现象,危及患者生命[1]。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发生会引起患者肠系膜血管供血减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肠系膜供血完全消失,从而引起肠管坏死、穿孔等一系列问题,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发病后,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有效控制病情非常重要[2]。但患者能否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取决于其能否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腹部CT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临床诊断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腹部CT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3岁,平均(45.5±6.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5岁,平均(46.3±5.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实施腹部CT检查进行诊断:使用仪器为螺旋CT扫描机,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包括T10椎体水平至髂嵴连线水平,扫描层厚5 mm,准直器宽度1.5 mm;以碘海醇作为造影剂,造影剂剂量为85~100 ml,注射速率为3.0~3.5 ml/s,感兴趣区(ROI)为主动脉,将自动触发的阈值设置为120 Hu;完成扫描后,进行图像处理,并做冠状面、矢状面和多平面重建,重建血管成像。

对照组实施剖腹探查进行诊断:于最接近病灶的区域做手术切口,然后通过切口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

1.3 临床评价

(1)诊断准确度:分别统计腹部CT检查和剖腹探查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准确度。(2)诊断时间和医疗费用。(3)诊断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准确度比较

试验组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准确度比较[例(%)]

2.2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花费时间和诊断所需费用比较

试验组诊断花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诊断所需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花费时间和诊断所需费用比较(±s)

表2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花费时间和诊断所需费用比较(±s)

组别 例数 诊断时间(min) 医疗费用(千元)试验组50 29.63±6.14 0.72±0.26对照组 50 58.01±8.23 1.93±0.51 t 20.053 18.548 P <0.05 <0.05

2.3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传统应用的方式主要是剖腹探查和肠系膜血管造影,以上诊断方式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其在对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均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的创伤,特别是剖腹探查诊断方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度较低。一旦经剖腹探查诊断为阴性,则不利于患者预后,且极易产生医疗纠纷[3]。因此,以上两种诊断方式均不是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理想的诊断方式。临床更需要一种快速、无创、准确度较高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方式。

腹部CT检查诊断方式是在影像学技术日臻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诊断方式,该技术一经引入到临床,则以其快速、无创、经济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利用腹部CT检查技术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实施诊断,在借助CT扫描检查的过程中,通过扫描可以对患者肠系膜血管内是否存在栓子、肿瘤或闭塞等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在评价患者缺血肠袢中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4]。此外,借助腹部CT扫描能够有效排除是否患者的症状是由其他急腹症引起的,这主要是因为CT扫描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其他脏器进行观察[5]。且腹部CT检查诊断方式与传统的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方式比较,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的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方式诊断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6]。

腹部CT扫描可借助二维多平面重建技术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充分显示患者的肠缺血情况,从而为临床进行准确的诊断、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7]。临床诊断发现,腹部CT检查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影像表现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直接征象,另一种则是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是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重要依据,CT扫描下的直接征象为肠系膜血管内存在血栓。这一情况在CT扫描中的表现是该处的CT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液的密度,扫描下血栓会显示为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且血栓不强化[8]。而间接征象的表现较为多样化,其中最典型的间接征象包括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及积液、肠壁薄纸样改变、系膜缆绳征等[9]。以上两种征象均是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标准,尤其是直接征象,是确诊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关键[10]。借助腹部CT检查,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直接征象为肠系膜血管中有明显的充盈缺损,借助血管成像处理后,可对患者的具体病变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对于准确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制定后续的临床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而其中的间接征象并不具备较高的临床特异度,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其有许多的间接征象与肠炎或肠梗阻等其他肠道疾病存在相似性,因此,借助腹部CT扫描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均需通过直接征象对患者进行确诊[12]。而对于没有表现出直接征象的患者,对其实施诊断的过程中,不仅要观察患者的间接征象,同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疾病史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或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方式进行辅助,方可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CT检查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可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度;腹部CT检查能够显著缩短诊断所需时间,可做到快速确诊,从而获得患者更高的认可度,且患者所需的医疗费用更少,更加经济。

综上所述,腹部CT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能够快速得到诊断结果,且费用更低,患者的诊断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征象肠系膜栓塞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