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针结合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3-08邹愉龙宋玉凡王辉林高城郑美白亮余友金陈雨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腕踝针喷丁加巴

邹愉龙,宋玉凡,王辉,林高城,郑美,白亮,余友金,陈雨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偏身感觉异常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忽略。因其导致褥疮、烧烫伤、跌倒等不良事件时才引起重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命质量,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异常患者可降低跌倒、褥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成本,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头皮针结合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采用小样本量,选取2019年1—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异常患者,实际纳入样本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第1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53±12.05)岁;平均病程(35.53±14.42)d;17例脑梗死,13例脑出血。第2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46±12.37)岁;平均病程(34.16±15.85)d;16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第3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90±14.92)岁;平均病程(35.43±13.01)d;14例脑梗死,16例脑出血。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脑出血或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存在肢体感觉障碍;具有较好表达能力;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年龄18~81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全身状态不佳,合并心、肾、肝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为痴呆的患者;哺乳或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导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其他原因导致感觉障碍的患者。

试验材料:针具为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注册证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64号,长度规格为φ0.4 mm×25 mm,φ0.4 mm×40 mm]。其他材料:75%乙醇、医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胶布。药物:加巴喷丁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27,0.1 g/粒)购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西药房。

1.2 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指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3组均采用相应的西医基础治疗,并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等。

第1组参照“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取穴: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1];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操作手法:患者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三阴交用补法;刺极泉时,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留针30 min。疗程:1次/d,6 d为1个疗程,间隔1 d,以3个疗程为限,共计21 d。

第2组在第1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加巴喷丁:加巴喷丁服用方法为第1天0.3 g,1次/d;第2天0.3 g,2次/d;第3天0.3 g,3次/d;后维持第3天的用药量,直至第21天。

第3组在第1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皮针及腕踝针治疗。(1)头皮针治疗:据头皮针国际标准化方案,肢体麻木和客观感觉障碍取顶中线、顶颞后斜线(头面部取下2/5,上肢取中2/5,下肢取上1/5);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指切法进针,为了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在快速进针后,其针刺角度必须与头皮成15°~30°,即沿皮刺;在指下出现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时,即刺入正确部位,然后进行行针操作;以200次/min以上为最佳,一般捻转2~3 min/次,留针10 min左右,捻转或行针时,家属协助患者,或自行活动肢体,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一般经3~5 min刺激后,部分患者的病变部位会出现热、胀、麻、凉等感觉,疗效常比较好,后留针8 h,1次/d,6 d为1个疗程,间隔1 d,以3个疗程为限,共计21 d。(2)腕踝针治疗:取上5、上6,下4、下5;选定进针点后,皮肤常规消毒,针与皮肤成30°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刺入一定深度,以皮下有松软感为宜;用胶布固定针体及针身;留针8 h;1次/d,6 d为1个疗程,间隔1 d,以3个疗程为限,共计21 d。

1.3 临床评价

采用感觉障碍评定积分(改进化Fugl-meyer及Lindmark评价法)评价3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对患者痛觉、触觉、温度觉、本体觉、两点辨别觉及实体觉进行评估,分值0~42分,评分越高,感觉障碍越轻[2]。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评1次,由具有康复认定资格的医师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组治疗后感觉障碍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第3组治疗后感觉障碍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1组治疗后感觉障碍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感觉障碍评分比较(分,±s)

表1 3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感觉障碍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第3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 例数 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感觉障碍评分第1组30 治疗前 40.50±27.28 44.23±23.36 14.53±5.58 治疗后 50.43±24.79ab 52.53±20.05ab 22.70±5.73ab第2组 30 治疗前 43.53±24.35 48.80±23.58 48.80±23.58 治疗后 50.83±23.47ab 55.90±20.48ab 55.90±20.48ab第3组 30 治疗前 41.76±21.38 47.53±21.82 47.53±21.82 治疗后 65.13±16.98a 69.26±16.52a 69.26±16.52 a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死亡病因,已经严重危害我国的国民健康,其高致残率则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3]。在康复的过程中,脑卒中后肢体感觉异常容易被肢体障碍等功能障碍掩饰,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感觉的异常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还容易引起皮肤褥疮、运动损伤,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是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致脑脉瘀阻或血溢脑脉外引起的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头皮针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而来。其中将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称为感觉区,即运动区向后移1.5 cm的平行线上,并将其划分为5份:上1/5是头、躯干、下肢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分别支配相应区域的感觉。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偏身感觉障碍,故选取脑部感觉区域的上1/5区和中2/5区。现代研究表明,头皮针疗法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脑组织电生理活动及微循环。其机制可能是刺激头部穴区后,产生了生物电效应,通过神经传送到大脑皮质,促进了脑细胞的重组或代谢,建立侧支循环,发挥了脑的“可塑性”,改善相应的临床症状[4]。

腕踝针是选用三阴三阳经在腕踝部的12个进针点分区治病,其分区相当于六经皮部分区。故腕踝针通过络脉对经脉进行调整,疏通经络。现代研究表明,腕踝针刺激身体产生一氧化氮,从而抑制身体损伤部位产生的前列腺素引起的痛觉过敏,并且可干预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减轻疼痛[5]。同时,腕踝针可启动内源性痛觉调制,从而引起β-内啡肽的释放和P物质的抑制继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加巴喷丁于2002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作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治疗神经痛患者的机制相似,加巴喷丁的化学结构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相似,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病变神经的异常放电[6]。总之,加巴喷丁通过影响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调整异常感觉信息在脊髓中的处理加工过程而发挥作用。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体针、药物及头皮针结合腕踝针可提高脑卒中后偏身感觉异常患者感觉障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评分,提示这些方法可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异常患者,同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其中头皮针结合腕踝针疗效优于药物,体现了中医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优势。

综上所述,头皮针结合腕踝针留针可较好地改善脑卒中后偏身感觉异常患者的肢体感觉异常及提高运动功能。本研究样本量不够大,相关的作用通路及机理有待下一阶段的研究。

猜你喜欢

腕踝针喷丁加巴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印度 圣母节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