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患者术前应用流程化沟通模式的效果

2021-03-08苗素琴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流程化沟通模式负性

苗素琴 刘 娓 张 琼 王 刚

东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 210002

肝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心肿瘤,该病有多种诱发因素[1]。临床治疗中常给予患者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同时对于相关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因患者会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在接受手术前诸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并且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2-3]。因此,需给予肝癌患者有效干预,以便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预后效果。常规干预模式主要包括询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术前访视与交流等,该干预模式缺乏系统化、流程化,未能全面对患者进行干预[4-5]。流程化沟通模式为美国医疗结构以流程为导向的沟通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及离开等6 个环节,其目的为理顺护患交流,有效缓解并增强护患沟通[6]。本研究对肝癌患者实施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比较常规干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B超与CT 确诊为肝癌;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脏疾病;伴精神疾病、家族性精神病史等;文盲或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中途退出;有癌症严重转移现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手术前12 h 对其进行访视,询问患者伴发疾病的情况、既往病史等,并查看其病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询问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注意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绪,根据其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疏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手术前12 h 对其进行访视,主要内容为:①接触。医护人员着装干净整齐、仪表端庄大方且态度亲和友善;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个人基本信息,如职业、教育背景与心理需求等;询问其是否存在既往病史、过敏史等,并了解其是否存在疾病相关并发症;查看患者术前相关指标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时麻醉方式。②介绍。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见到患者后,向其进行自我介绍,并向其讲解进行访视的目的与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③沟通。医护人员注意检查患者的手腕带,核实基本信息,并仔细查看手术定位、标记情况等,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做好备皮;告知患者术前尽可能排空大小便,并于术前8 h 内禁止饮食,定时测量各项生命体征。积极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主要为手术室环境、主刀医生与巡回护士、手术耗时与方式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④询问。医护人员注意询问患者的术前需要,通过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主要为患者对手术意外事件的恐惧、不安,对于术后康复情况的担忧等。⑤回答。医护人员在询问患者时对患者存在的疑问做好记录,对其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按照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更为合理、有效干预。⑥离开。医护人员备好手术相关物品,主要包括影像学资料、术中所用器械、麻醉药物等,在与手术室相关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后离开。

1.3 观察指标

1.3.1 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抑郁自评量表(SDS)[8]对术前12 h(干预前)及术后6 h(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每个量表均有20 个条目,均采用4 级评分法。SAS、SDS 评分越高则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3.2 心理应激反应 在干预前后抽取患者5 mL 静脉血,使用枸橼酸钠抗凝。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

1.3.3 生活质量 采用SF-36 健康量表[9]对干预前及术后3 d 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量表共有8 个维度,主要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疼痛、精神状态、活力及对健康总评价,每个维度均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干预前两组NE、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NE 水平高于干预前,E 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E、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比较(μg/mL,)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比较(μg/mL,)

注:NE:去甲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

2.3 两组干预前及术后3 d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 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疼痛、精神状态、活力及对健康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及术后3 d 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及术后3 d 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t1、P1值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术后3 d 比较

3 讨论

3.1 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应用于肝癌患者中可缓解其负性情绪

肝癌为发病率较高的癌症,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肝癌患者所接受的手术属于临床大型手术,其风险较大,且患者常因自身疾病、治疗费用等问题存在较严重的负性情绪,从而使其生命体征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其手术效果[10-11]。流程化沟通模式由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与离开6 个环节组成,采用流程方式引导医护人员按照相应步骤对患者进行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重视沟通技巧、沟通态度及人文关怀[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其原因为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给予患者术前访视,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接触,进而对其基本情况、病情等进行了解,能够有效确保医护人员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14-15]。并且该模式能够按流程对患者进行干预,逐步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且能够逐步解决患者的问题,进而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16]。

3.2 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应用于肝癌患者中可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常会表现出不良应激反应,主要为代谢率增高、皮质醇分泌增加及血压升高等,严重者会阻碍其手术与麻醉的顺利实施[17]。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较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最终会对术后躯体康复进程造成阻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应激反应优于对照组(P <0.05)。其原因为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在其沟通理念、护患关系及沟通方式等方面具有先进性、优越性[18]。医护人员通常具备较高沟通水平,且具备较高专科知识水平,可在术前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进而有效减轻其紧张、不安等情绪,改善其术前心理状态,进而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同时对于调节机体内分泌具有重要作用[19-20]。

3.3 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应用于肝癌患者中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肝癌属于发病率、死亡率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会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声音嘶哑等局部症状,会对其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利影响[21]。术前访视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基本健康状况、手术相关准备工作完成程度、心理状态等内容的有效方式,医护人员通过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增强护患交流、提高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2-2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 d 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疼痛、精神状态、活力及健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其原因为术前流程化沟通模式具有操作规范、内容有序及沟通交流双向性等优势,能够改变常规干预模式中患者单方面接受的被动局面,使患者更为有效地了解到手术相关知识[24]。并且医护人员按照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及离开等流程逐步对患者进行干预,在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可建立良好关系,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5]。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术前实施流程化沟通模式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减少心理应激反应,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流程化沟通模式负性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手术分级流程化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