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肺康复的相关性

2021-03-08何晓蓉李林蔚李春雨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用呼吸机阻塞性

何晓蓉 王 婕 李林蔚 李春雨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广元 628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能完全根治,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呼吸机治疗、管理及控制干预,可达到延缓病情的效果[1]。家用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可保证患者在居家期间得到很好的治疗,并降低来院医疗费用,目前被广泛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2]。尽管患者得到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支持,其整体肺康复效果不理想,再入院率仍居高不下[3]。自我管理能力与慢性病患者病情存在密切联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加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从而改善患者原发病主要症状[4]。有研究显示[5],自我管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控制重要环节,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增加患者活动耐力达到延缓患者病情的目的。本研究分析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其肺康复的相关性,为后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延缓及降低再入院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8 月—2019 年2 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后接受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52 例,女28 例;年龄45~72 岁,平均(59.43±4.35)岁;病程10~22 年,平均(17.53±2.12)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6]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③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结核或癌症;②合并肺性脑病、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③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⑤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或持续性的无创机械通气。

1.3 方法

1.3.1 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及分组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参照张彩虹[7]所编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量表包括5 个维度,共51 个条目,按5 级评分分为1~5 分,总分51~255 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分组方法:根据“划界分”,将治疗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三组。高水平: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总分>均值+标准差;低水平: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总分<均值-标准差;中水平:介于高水平与低水平之间。

1.3.2 肺部功能检查方法 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使用肺功能检测仪(上海益联科教设备有限公司,piko-6 型),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EV1)、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 检验;多组间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双变量Pearson 直线相关性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比较

无创呼吸机治疗3 个月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主要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无创呼吸机治疗3 个月后,患者FEV1、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患者治疗前自我管理能力分级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分级,自我管理能力低水平组14 例,中水平组54 例,高水平组12 例。见表3。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

表3 各组患者治疗前自我管理能力分布(分,)

表3 各组患者治疗前自我管理能力分布(分,)

2.4 不同自我管理能力分级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各组FEV1、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高水平组FEV1、FEV1/FVC高于中水平、低水平组,中水平组FEV1、FEV1/FVC 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不同自我管理能力分级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不同自我管理能力分级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低水平组比较,aP <0.05;与中水平组比较,bP <0.05。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

2.5 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肺康复相关性

经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与FEV1、FEV1/FVC 均呈正相关(r >0,P <0.05)。见表5。

表5 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肺康复相关性(r 值)

3 讨论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法通过临床治疗得到治愈,当下仍主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症状等采用各类对症治疗或针对性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延缓病情发展[8]。但是,大部分患者肺功能仍然持续恶化,病情反复发作,再次就医或住院治疗率高[9]。

近年来,无创通气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家用无创呼吸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长期院外治疗创造了条件[10]。呼吸机治疗效果确切,家用呼吸机具有无创性、便捷性等优势,还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耐受,从而促进肺康复[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3 个月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这与李远航等[13]研究结果相符。但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仍存在病情控制不佳、住院次数多等情况[14]。有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期间自我管理能力对其病情恢复起到关键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高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患者FEV1、FEV1/FVC 高于中、低水平患者。结果初步显示,自我管理能力可能对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影响,猜测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可能是导致患者肺康复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症状的关键,但部分患者在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时可能停止用药,这可能会造成病情反复[16-18]。呼吸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提高呼吸肌肌力,调节残气量与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19]。居家治疗期间,患者得不到正确指导,且无人监督,自我管理能力差;可通过微信、网络等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告知家属每日监督[20-21]。对疾病知识认知不足,可能造成患者用药方法错误,部分患者可能由于担心增加呼吸困难而减少呼吸训练、有氧运动等活动,从而对肺康复造成影响[22]。情绪管理能力可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影响,焦虑和抑郁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应告知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帮助疏导其不良情绪[23-24]。严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是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现,可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坚持锻炼等行为对疾病的恢复有利[25]。本研究经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整体评分均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肺功能越好。

综上所述,家用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但肺康复获益大小与患者治疗前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有关,应采取一定措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增强家用无创呼吸机带来的肺康复效果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家用呼吸机阻塞性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家用对讲机的概述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关于家用电热水器的安装及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多功能家用制氧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