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息肉内镜治疗下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

2021-03-08颜雪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息肉结肠费用

葛 军 华 敏 颜雪芳 赵 冰▲

1.江苏盛泽医院消化内科,江苏苏州 215228;2.江苏盛泽医院内镜中心,江苏苏州 215228

对于治疗结肠息肉临床上常使用手术切除的方法,但术后较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术后康复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2]。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订出医院内医务人员所遵循的诊疗模式,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3]。其为准确时间点含有具体要求的诊疗模式,规范诊疗行为并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明确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分析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2019 年4 月江苏盛泽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636 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临床路径组(334 例)及非临床路径组(302 例),其中临床路径组男169 例,女165 例,年龄(63.05±11.32)岁;非临床路径组男149 例,女153 例,年龄(63.35±12.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肠镜报告符合结肠息肉诊断标准[4];②组织病理学资料确诊为结肠息肉;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②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精神障碍疾病。

1.2 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正常排便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进普食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进行通过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1.2.1 非临床路径组 给予患者常规管理,如健康宣教等。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管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1.2.2 临床路径组 依据《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5]并结合我院及本科室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临床路径管理具体表单,对临床路径组患者进行具体的临床路径管理,其中包括与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路径管理方案,确保患者能积极配合,严格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叮嘱患者养成合理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下床运动指导等。对临床路径变异及医疗流程接点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通过医院信息数据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其中包括住院总费用、检查费用、药品费用、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日费用等。住院总费用包括药品费用、手术费用、检查费用、诊疗护理费用及医疗耗材费用等的总和;检查费用为患者住院期间用于诊断及治疗所需的各项检查项目的费用之和,其中包含血液常规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等费用之和;药物费用则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用于治疗与防治疾病所需药物的各项费用之和;手术费用则是用于切除患者结肠息肉中各种手术所需费用之和。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满意度调查表》[6]对所有患者进行出院当天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医院自制的健康调查简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及管理结束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由0~100 分表示生活质量情况,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4 个指标,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费用比较

与非临床路径组比较,临床路径组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及药品费用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检查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费用比较(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费用比较(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日费用比较

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非临床路径组,且住院日费用低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临床路径组术后首次正常排便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进普食时间均短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日费用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日费用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d,)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d,)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临床路径组高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所制订的一种新型的跨学科的临床规范化管理模式[7-12]。我院就两组结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非临床路径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临床路径组采用我院制订的临床路径管理表单进行治疗管理,治疗结束后发现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及药品费用均低于非临床路径组(P <0.05),而检查费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数据发现临床路径组与非临床路径组比较,药品费用下降的比例最大,由于减低了药品费用,患者住院总费用也相对降低,这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得到缓解[13-15]。临床路径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非临床路径组,其主要是由于临床路径管理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及饮食进行合理地指导,并叮嘱患者进行合理时间的下床锻炼,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16-19]。此外,临床路径组由于治疗后胃肠道恢复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了患者住院日费用[20-21]。

临床路径管理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相应的管理,并严格要求医护管理人员积极参与至管理工作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订出全面合理的治疗及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有效地增加患者对治疗后满意度[22-23]。本研究数据显示,临床路径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高于非临床路径组,且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非临床路径组[24-25]。结果显示,患者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并对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较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结肠息肉内镜治疗的满意度较高,临床路径管理下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加快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息肉结肠费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