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止血夹预防胃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

2021-03-08华传曾胡文海王桂周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迟发性预防性息肉

刘 涛 华传曾 胡文海 王桂周

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阜阳 236000

胃息肉为凸起于胃腔内的赘生物,来源于胃黏膜上皮[1],可分为炎性、增生性等假性息肉及腺瘤性等真性息肉,后者为胃息肉癌前病变[2],应及时处理以防止癌变,因此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胃息肉切除术常见并发症有出血和穿孔,出血分为术中出血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为术后12 h~14 d 消化道出血,在胃息肉切除术中较为常见[3-4]。临床上为避免迟发性出血发生,采取了许多措施,有研究表明止血夹对于迟发性出血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5-7]。为此,本研究选取于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胃息肉切除术的患者100 例,探讨预防性止血夹预防胃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1 月我院行胃息肉切除术的患者100 例,按是否行预防性止血夹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患者年龄20~69 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息肉病变[8],病变范围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排除早期癌;②临床评估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并于我院行胃息肉切除术治疗,术式为内镜黏膜切除术;③年龄≥18 岁;④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胃溃疡、血液系统疾病、肝硬化、静脉曲张等疾病;②纳入研究前3 个月内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等药物服用史;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④存在药物过敏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预防出血,观察组予以常规药物联合预防性止血夹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采用的止血夹为南京微创医学科技公司生产的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所选100 例病例共有息肉138 枚,大小0.6~2.0 cm,无论有蒂无蒂息肉均行内镜黏膜切除术[9],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如三大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术前戒烟戒酒,禁食12 h、禁饮4 h,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左侧卧位,无痛麻醉。在电子胃镜、高频电凝切除器及其他手术设备调试正常后,开始进行手术,将内镜置入患者胃部,确定息肉部位,将甘油果糖+亚甲蓝混合液注射入病灶基底周围边缘黏膜下,抬举征阳性后,借助圈套器套住隆起的息肉基底部,进行套扎,电凝电切去除病变。对照组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后,退镜。观察组创面予以金属钛夹夹闭后,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后,退镜。观察组50 例患者有64 枚息肉,共使用金属钛夹93 个。

所选息肉均予以完整切除,术后将切下的标本送检。两组术后均禁食6~8 h,予以常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预防出血。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100 例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计算体重指数;记录其胃息肉大小、形态及术后病理检测结果;术前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红蛋白浓度。

②记录患者术中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及止血治疗所用时间。其中止血治疗5 min 未见活动性出血为即时止血,术后12 h 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呕血及黑便,复查内镜无活动性出血为有效止血。

③监测术后12~14 d 出现迟发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例数;记录患者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

④监测患者术后12、24、48 h 的心率、血压,检测术后1、3、5 d 的血红蛋白浓度。

⑤监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息肉大小及形态、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息肉状态比较[例(%)]

2.2 两组术中止血率及止血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即时止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术中止血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中止血率及止血治疗时间比较

2.3 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迟发性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术后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后24、48 h 较术后12 h收缩压升高、心率下降,术后48 h 较术后24 h 收缩压升高、心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24、48 h 较术后12 h 舒张压升高,术后48 h 较术后24 h 舒张压升高,而对照组术后48 h 舒张压高于术后12、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 d、5 d 血红蛋白较术后1 d 升高,术后5 d 较术后3 d 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48 h 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3、5 d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5~6。

表5 两组术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表5 两组术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术后12 h 比较,*P <0.05;与本组术后24 h 比较,#P <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 <0.05。1 mmHg=0.133 kPa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未曾再出血,术后腹胀等不适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改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胃穿孔、消化道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表6 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g/L,)

表6 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g/L,)

注:与本组术后1 d 比较,aP <0.05;与本组术后3 d 比较,bP <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 <0.05

3 讨论

息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病变,多发生于胃部、结直肠,为黏膜局限性增生、隆起导致的赘生物。增生性息肉直径≤5 mm 者一般不做特殊处理,但病变类型为腺瘤息肉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措施,以避免息肉恶变。本病常规治疗方法内镜黏膜切除术,包括透明帽法、注射法及注射分片法[10-11],本研究均采取注射法进行治疗。该术式病灶切除完整、治疗较彻底,可获得完整标本进行病理活检[12];注射染色剂后使无蒂的广基息肉变为假蒂息肉,予圈套器套扎病变部位,摘除方便[13];适应证较广,直径<20 mm 的胃、结肠各部位的黏膜肿瘤均可适用;对胃黏膜组织损伤较小,基本不会对肌层造成损伤[14-15],穿孔发生率低。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手术方法。

但内镜黏膜切除术存在操作难度较大、器材特殊、不适宜较大病变等劣势[16-17],当病变较大时,如未能采取积极的止血或预防止血措施,患者术后胃蠕动可导致创面摩擦,焦痂脱落,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迟发性出血为术后12 h~2 周出现的消化道出血,一般通过呕血、黑便、便血等临床症状进行判断,不易发现,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8]。由于临床对于迟发性出血的预测不尽完善,因此为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应积极治疗、预防出血,包括静脉应用止血药物、内镜下止血、血管栓塞止血、外科手术止血等[19],亦可于术中配合采用金属夹防止出血。金属夹是一种机械装置,制作精巧,使用便捷,属物理止血法[20-21]。止血夹止血机制同外科血管缝合或结扎,其闭合时产生的机械力可压紧出血血管与周围组织,从而达到阻断血流的效果。术中予金属夹夹闭血管,避免活动性出血,术后病变局部血流阻断,从而可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可能。

大量研究表明,胃、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应用止血夹可有效治疗出血、避免穿孔[22-2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术中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由此提示,术中应用止血夹可有效止血、缩短止血时间,止血效果迅速、持久,是术中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案之一,可避免穿孔的发生,减少迟发性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金属夹对血管的夹闭作用疗效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迟发性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由此提示金属夹可降低胃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观察组术后12、24、48 h 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3、5 d 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提示采用金属夹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压、心率平稳状态,金属夹夹闭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较小;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由此可见,胃息肉切除术中采取预防性止血夹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胃息肉切除术中采取预防性止血夹可有效止血,预防迟发性出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迟发性预防性息肉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新兵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