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遍地歌声
——苏州合唱界一瞥

2021-03-08薛亦然

苏州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吴侬沈老师少年宫

薛亦然

闻军 摄(君子影艺供稿)

乐爱并非仅图一乐

李秋莎走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正中央的时候,心里大约是有一点恍惚的,脚下如同踩着云朵儿吧?这就是传说中的音乐圣殿啊!

她的四十五位合唱团员灼热的眼光望着她,李秋莎挥一挥手,钢琴伴奏响起,真挚委婉的歌声随着李秋莎的手势此起彼伏,一曲《情在江南》,邀台下的人们一起神游美丽的东方故园。

苏州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乐爱合唱团指挥李秋莎接到来自奥地利的邀请信时,心里没底,毕竟团员们都是老人,还要自筹差旅费用,能成行吗?她的合唱团员可没有踌躇,去啊,第三届维也纳中老年合唱比赛,能在那儿唱上一嗓子,那是永远难忘的记忆。还有团员提出来,我家老头子能不能一起去?李秋莎快人快语,去,为什么不去!先来参加排练,跟不上的时候,声音小点,别乱喊就行。结果好几对夫妻一起跟团来到维也纳,乐爱合唱团与来自中国的另外9支合唱团唱了个专场,还拿到铜奖。

其实李秋莎对拿奖最不在意,她怕为奖而唱。但这又是难免的事情,合唱团为人们关注了,往往有了比赛就要他们去。这种事是经常发生的,一些单位平时不重视合唱,必须参赛的时候才突击上马,节骨眼儿上拿钱砸,到处借人,加班加点,往往弄得筋疲力尽。而乐爱的团员们每周聚在一起唱歌,就是图个乐,享受合唱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说起乐爱的缘起,李秋莎最佩服团长葛云云,“我们团长啊,伟大的,这个团就是她拉出来的。”葛云云是护士长,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合唱团,退休之后有时间有精力了,和几位爱好唱歌的邻居一起,时不时聚在自己家里唱。唱着唱着,大家都知道了,社区里有活动,她们就去唱几首。社区领导一听,挺好啊,就到社区来唱吧,这就有了固定的排练场地。社区没有钢琴,葛云云把家里的钢琴拉到社区给大家用。就这样,乐爱合唱团从最初的八九人,发展到现在七十多人。

葛云云与李秋莎本不认识,她偶然在一个场合听到李秋莎与别人聊天,说自己退休了,闲了。葛云云知道李秋莎,苏州合唱界的资深人士嘛,就诚邀李秋莎来团里指导,李秋莎也是热心人,俩人一拍即合。

乐爱合唱团

李秋莎与合唱的因缘更深,她小学时就参加了北京市少年宫合唱团,之后在部队也是从事文艺工作,转业到苏州市沧浪少年宫,拉起一个少儿合唱团,影响颇大。工作调动到市妇女儿童中心以后,她又组织起一个故乡合唱团。这个团也很活跃,唱了8年之后,李秋莎退休了,这个团也散了。

一个合唱团的生存状态,往往取决于这个团的核心人物。合唱界有点像江湖,有时风起云涌,有时自生自灭。

合唱界里中老年团员多,但千万不可瞧不起这些老合唱团员,他们进了排练场比年轻人都要认真。合唱团里也有烦恼,也有是非。但是大家都明白,我们是来唱歌的,不是来搞事情的。李秋莎说,合唱就是聚集人心,四分五裂没法唱。于是他们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当面批评,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合唱团最容易发生的矛盾,就是声部之间的不平衡。大家都喜欢唱主旋律,好唱,好听;不愿唱副旋律,说不会唱。结果高声部一大堆,低声部没人。有的人已经进了低声部了,还要跑到高声部去。于是指挥就得给大家扫盲,从合唱的基础知识讲起,让大家明白合唱之所以有魅力的道理。李秋莎脾气好,从来不发火,教了一辈子合唱,修成了一个好性格。她说,尤其对老年人,你不能发火,发火也没用。老年人都很可爱的,你一发火,他会很痛苦,就不来了。

中老年合唱团也不仅仅是图个一乐,他们有自己明确的追求:一是唱艺术,一是唱自己。

为了提高合唱水平,李秋莎带着团里一批骨干专程去美国芝加哥,观摩在那儿举行的世界合唱比赛。自己不唱,就听,专心听,感受世界一流的合唱是怎么回事。他们真是感触很深,一些团也不讲究穿戴一致,有的推着轮椅就上台了,高高矮矮站那儿,但是他们的声音一出来啊,简直摄魂夺魄!回来之后,他们整整一年没有对外演出或者参加比赛。修炼一年再出山,整个声音脱胎换骨,人们一听,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唱自己是他们的追求,也是自然流露。有一次他们参加江苏省紫金合唱艺术节,唱了一首根据流行歌曲改编的《牵手》,唱着唱着,队列里两对夫妻牵着手缓缓走出来,他们走在舞台上,也是走在岁月里,一下子掌声雷动。人们不知道两对夫妻中,有一对就是团长葛云云与她的老公、原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张祖望,八十多岁的男低音。那次比赛他们拿到铜奖,闭幕晚会都是金奖参加演出,唯独邀他们这个铜奖上台唱《牵手》。导演说,这个节目好,是中老年合唱的标杆。

后来李秋莎带着《牵手》唱上央视,才唱前四句,两对老夫妻刚走出来,坐在评委席的歌唱家王静就泪如雨下,两旁的评委忙着给她递纸巾。泣不成声的王静说,真是感人,人生就应该这样。

今年刚在金色大厅执棒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卡尔多·穆蒂说得好:“事实上,音乐更像是一种使命。肩负着让社会更好的使命。在音乐中我们感知喜悦、悲伤以及生命的意义。音乐更利于我们深度思考,音乐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而更健康!”

爱之声汇入时代之声

冯朝明带着爱之声合唱团的团员们走进市立医院报告厅开始正常训练的时候,没想到同时走进了这个特殊年代的漩涡中心。

冯朝明带的合唱团是双塔街道的爱之声合唱团,也是一个中老年团。2020年疫情形势稍缓的时候,冯朝明想恢复团里的排练,但是街道比较谨慎,没同意。后来团里有来自卫生系统退休的团员,提出可以联络市立医院安排排练场地。结果令人满意,市立医院十分支持,提供报告厅让爱之声合唱团正常活动,而且每天为场地消毒,大家都很定心。

来自医院退休的新团员不仅为合唱团解决了排练场地,还为冯朝明带来重要信息:卫生系统组织刚从武汉抗疫归来的事迹报告会,听过报告会的人都十分感动,很多人都哭了。冯朝明连忙问能不能也去听?听过之后感慨万千,创作欲望强烈,于是邀请演讲者参与编写节目,把留守苏州的医护人员参与抗疫的事迹一起整合进构思,共同创作出一个时长二十分钟,有合唱、有朗诵、有情境表演的剧本《天使的丰碑》,立即投入排练。

市立医院领导的支持不止是提供场地,还鼓励本院在职的医护人员加入排练阵容,党小组发动年轻人参与,一共有八十人参加节目的演出。5月听讲座,6月创作,8月排练,接着就趁热打铁参加苏州市第三十三届老年艺术节,获得全场热烈掌声和由衷的赞赏,被评为优秀节目。

当冬天过去的时候,一切都不会遗忘,

我们深深地呼吸,这生生不息的坚强。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一切都化作希望,

我们深深地铭记,这众志成城的力量……

在冯朝明流畅而优雅的指挥手势下,合唱团动情地唱着,一幕幕令人泪下的情景在观众眼前一一闪现,心的呼唤与心的应答在剧场的穹顶下回环往复,形成巨大的共鸣。走下指挥席的冯朝明心潮难平,新的想法又跃上心头,2021年庆祝党的一百周年诞辰,我们还要准备新节目,尽一份心。

冯朝明的履历与李秋莎有几份相似,原本她俩都是少年宫的老师,一个在沧浪少年宫,一个在平江少年宫,都带着一个童声合唱团,沧浪少年宫的叫蒲公英合唱团,平江少年宫的叫小星星合唱团,都获得过相当好的成绩。

后来冯朝明调往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做少儿艺术辅导工作,退休后回到苏州,爱之声合唱团成立后请去做指挥了。

爱之声乐团

即使在上海,冯朝明也是心挂两头。当时恰逢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那是这座古城的一件大事,大街小巷的路灯都换成古典的宫灯,公交站和电话亭也都是园林亭台的模样。如何开幕当然也得十分讲究,首先确定下来的,是开幕式时要用合唱来欢迎各国贵宾。先是在成人合唱和儿童合唱之间选择,决定还是让儿童来唱。由哪个儿童合唱团来唱呢?国务院有关部门不了解苏州,考虑从北京拉著名少儿合唱指挥杨鸿年率领的合唱团来唱,或者从上海拉小荧星少儿合唱团来唱。苏州市委宣传部的领导认为还是争取用苏州自己的少儿合唱团,当时平江少年宫的小星星合唱团已参加过央视的中秋晚会,反响蛮好,于是把这个重大任务交给平江少年宫。赵燕浔记得那一天是4月30日,她那时是平江少年宫的书记,退休后她成了苏州市合唱学会的秘书长。

第二天是“五一”节,赵燕浔紧急联络冯朝明,同时召集开会,确定曲目,离大会开幕的6月28日不到两个月,于是合唱团七十个孩子天天排练,白天还要上课,每晚六点半排到八点半,双休时从中午十二点排到五点,冯朝明更是上海苏州两头跑。孩子们唱《歌声与微笑》《让和平降临大地》和《姑苏好风光》三首歌,最后一首用吴语唱,十分别致。5月下旬北京来人看,一看就认可了。

合唱团的孩子们很辛苦,冯朝明和赵燕浔更是辛苦。记得有一天晚上她们在规划馆排练,前脚刚散,后脚电话来了,说明天北京又有人来看。这下好了,当时没有手机,赵燕浔马上回少年宫打电话,一家一家通知,一圈打完了,正好凌晨三点。

大会开幕那天,一切按计划精密运行,三点家长把孩子送到少年宫,化妆,穿好服装,五点进场,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冯朝明指挥得丝丝入扣,效果奇佳,大会主席说,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美歌声。

现在,当年的两位少儿合唱团指挥,又一起指挥起老年合唱团来了。她俩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有谈论不完的话题。如何更好地引导老年团员唱出符合自己年龄段的“好声音”,是需要李秋莎和冯朝明共同面对的。

冯朝明说,夕阳红也是朝阳事业。

唱出吴韵模式来

王超快步走上吴韵少年艺术团合唱团“一路有你”新年音乐会指挥台,在孩子们面前站定,左右扫视一下,孩子们的脸庞分明多了一份神采,那是一种期待、一份向往、一股进入到艺术殿堂的兴奋。未成曲调先有情啊。

王超是第四次站在这个合唱团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位置上了,前三届音乐会也都有名字,“蓓蕾绽放”“花开有声”“与你同在”,吴韵合唱团建团第一年就开始举办新年音乐会,音乐会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过程。

看王超的指挥是一种享受,流畅细腻变化多端的指挥手势,层次清晣丝丝入扣的全台掌控,生动自然跌宕起伏的情绪调动,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王超忽徐忽疾宛若行云的指挥下,孩子们穿行在各个生动和谐的声部里,通透而清朗的声音温馨地流动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让满座听众融入绿意葱茏生气盎然的意境。

这台音乐会有一点让人印象深刻,就是这个团的原创曲目很多,《春天吹》《星》《熊孩子宣言》等作品,都出自驻团指挥叶译之手,优美而符合孩子性格的歌曲,唱的人有劲,听的人新鲜,大受欢迎。这些原创曲目显示了这个合唱团的活力与实力,让人觉得孩子们正走着一条高水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吴韵少年艺术团合唱团

这个团还有自己的委约作品。王超特意把刚刚获得满场掌声的新歌《外婆桥》的作者吴可畏请上舞台,请他谈一谈自己写歌的经历与体会,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把创作、演绎、接受三者融为一体,感觉特别亲切。

这是一个有着专业风范的业余合唱团。短短四年,硕果累累,多次获全国合唱比赛金奖,被中国国际合唱节授予A级合唱团称号,毫无愧色地进入全国童声合唱团第一方阵。

王超是吴韵合唱团的艺术总监,据他介绍,吴韵合唱团有着严格而科学的训练系统,在音准、节奏的准确度、和谐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要唱哪些作品?为什么要唱这些作品?怎样唱?都有周密的计划安排。所有的团员都要有宽广的音域,都可以从低声部到高声部演唱,在各个音区里的音色都要达到通透与统一的要求。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可以让孩子们连续两个半小时演唱都能够保持音色的稳定与通透,可以快速度过变声期。所以,这个团才能用不到四年时间,迅速、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走过了许多合唱团要用十年到二十年才能走过的历程。

带少儿团当然也有特别的难处。请看一个小团员的自叙吧:

课上分几个声部教学。当轮到其他声部时,剩下的我们就不淡定了,谁让我们是小孩呢,是小孩子就会不守纪律,就会不由自主地吵起来。叶老师上场了,眼睛一瞪,笑脸一黑,爆发出杀伤力惊人的神招“狮吼功”:“不要吵了,就你们话多。还吵是吧,来来来,那谁,出来练一练,就你,对!就是你。谱都会背了,词都记熟了,动作都OK了,是吧?”然后,双手一拍,“大家停一下,请这位同学给我们做个示范!”刹那间,教室里鸦雀无声,目光所指,有人挺直了腰板,有人把头缩进了脖子里。叶老师啊叶老师,您不是总是跟我们说:吴韵的人在哪都要优雅,有姿态、有涵养的么?

这位叶老师就是叶译,她能够写出新歌《熊孩子宣言》,是因为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啊。

王超很赞赏这个合唱团的老师团队,三个班的常任指挥都很专业、敬业,钢伴实力也很强。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个团队乃至整个苏州合唱界的水平,王超还策划每年都搞一次大师公开课,请来我国童声合唱指挥最高水准的杨鸿年先生,以及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吴可畏、潘行紫旻等人来苏州上课,听讲座的不仅有苏州各合唱团、各学校音乐骨干教师,国内许多从事儿童音乐的人也都慕名而来,听后都大呼过瘾,很受教益。

不知王超是有意还是无意,吴韵合唱团所做的一切,不仅已凝成苏州的文化名片,还正在逐渐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三班梯次,科学训练,大赛夺金,公益演出,大师讲座。也许不久我们会将其称之为“吴韵模式”。

对了,吴韵少儿艺术团的团训挺响亮的:品艺兼修,争创一流。

吴侬指挥棒的交接

高谊在一片掌声里躬身向热情的日本观众致意后,快步走进舞台一侧,回头看一眼观众席,看到沈苏斐开心的笑脸,高谊也轻舒一口气,笑了。

那是2005年,苏州吴侬女子合唱团受邀赴日本金泽市演出两场,她们准备了两套曲目,本来讲好沈苏斐老师和高谊各指挥一场。高谊没想到的是,第一场演出过后,沈老师突然决定第二场仍然由高谊指挥。

在金泽两场演出大获成功,日本的媒体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详细报道,团里的姐妹们个个喜气洋洋,到处拍照留影。沈老师拉着高谊的手,久久地看着她,轻轻地说:“丫头长大了。”

回想起来,那几天总是有点恍惚。记得在高高的金泽城墙下,高谊对沈老师说:“沈老师,我就像在做梦。”是啊,这次受邀出访演出,费用完全由对方承担,能成行真是太难得了。还沉浸在喜悦里的高谊没想到沈老师问她:“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沈老师告诉她,“我在想这个团队接下来怎么向前走。”

年事渐高的沈苏斐一直在考虑吴侬新老交替的问题。高谊是1998年进团的,在吴侬唱高声部,后来又兼钢琴伴奏,觉得在吴侬真是唱得开心,还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更学到像沈老师那样如何做人。但沈老师慢慢说出来的想法让她感到突然,紧跟在突然后面的压力更是让她胆怯。

那是在2000年去厦门参加合唱比赛,有一天她们在鼓浪屿散步,沈老师拉着高谊聊天,沈老师说:“你弹伴奏的时候,我都感觉比较松。我有个想法,想培养你接替我做指挥。”

吴侬女子合唱团创始人沈苏斐女士和吴侬常任指挥高谊在日本合影

尽管高谊当时已经在自己的学校里带学生团了,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胆怯,她进团还没几年啊,虽然自己不是团里最小的,可是在团里那么多的大姐姐面前,她无疑是晚辈。而且,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学音乐教育的,不是合唱指挥科班出身,“合唱指挥水深啊”,太难了。所以尽管接下来沈老师慢慢地把自己用于排练的谱子一本本交给高谊,那些谱子里密密麻麻地写着排练要领,这里力度要强,那里要唱得连贯,但高谊心里那只胆怯的小鼓还是一直在隐隐地敲着。沈老师鼓励她,年轻人不要怕磨练。高谊说,沈老师啊,这么好的团队让我磨练,太奢侈了。

是的,吴侬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合唱团队,是沈苏斐一手创办拉扯大的,获得过很多荣誉,比如新加坡国际合唱比赛金奖、台北国际合唱节优秀合唱团奖、中国国际合唱节铜奖和优秀表演奖等等,还为中央芭蕾舞团成功伴唱过《红色娘子军》。沈苏斐曾经是海政文工团独唱演员,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的弟子,曾经多次为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过。沈苏斐创办吴侬的时候很困难,最初只有九人,没有固定排练场地,就是凭着她“好歌与知音分享”的信念坚持下来,在姑苏大地上率先鼓起合唱之风,得到业内赞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成为名扬江南的女子合唱团。

为了吴侬,沈苏斐耗尽心血,当她再也不能来到排练场为大家上课的时候,在家里也是一心想着吴侬。每当高谊来访,沈老师便拉着高谊,一起听音乐,边听边讲解,讲指挥要做哪些事情,如何带团队。高谊记得,有一次沈老师告诉她,说李长松教授谈到吴侬的时候,说“我们吴侬”,沈老师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那时李长松教授已经来吴侬指导,但他能这样说,“说明李老师认可吴侬,建立感情了”。对于沈老师来说,吴侬的一颦一笑总关情啊。现在接替沈老师担任团长的李长松教授已经得到合唱团的充分信赖,期待着新团长引领她们走上新的旅程,但高谊明白,尽管李团长在合唱指挥上造诣很深,可是他毕竟是吴侬唯一的男同志,要努力协助李团长,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做。

如今,躺在医院里的沈老师经常意识不清楚,但总是能够辨认出高谊的声音,一看到高谊就眼睛发亮,把高谊的手贴在自己脸上。高谊把团里的录音放给她听,她会激动。高谊总是紧张地看着监视屏上的心跳读数,一旦心跳加快了,就不敢再放。高谊想带给沈老师更多信息,她明白,沈老师看到了她,就是看到了吴侬。

高谊说,吴侬女子合唱团让我成长,吴中区教师合唱团让我成熟。现在高谊是吴中区教育局的音乐教研员,在教育局支持下,她创办了吴中教师合唱团并担任团长,团员们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音乐骨干教师。高谊有自己的目标,每个团员站出来都能做合唱指挥。她认为教师合唱团应该成为合唱指挥的摇篮,每一名团员都是种子,都能回到自己的学校开花结果。

圣诞节那天,高谊带着她的团在保利大剧院举行每年一度的新年合唱音乐会,她特意指挥合唱团唱了一首《雪花》,那是吴侬的保留曲目。她用这首《雪花》向沈老师遥遥致敬。

合唱就是讲奉献

李崇推着旅行箱走过迷宫般复杂繁忙的巴黎戴高乐机场登机口,乘摆渡车去停机坪登机,当他走下摆渡车抬头一看,傻眼了,那架飞机刚刚滑向跑道。

李崇身后跟着一群满脸茫然的小朋友,他们都是苏州园区圆融花季童声合唱团团员,经由巴黎转机飞赴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节,没想到出师不利,刚到半道就卡在巴黎了。

咋办?

机场让他们分批搭乘其他航班绕道去里加,最远的要绕道德国,结果最后一批5个小朋友赶到里加的时候,已经是比赛当天的凌晨。刚到旅馆放下行李,就得赶到剧院等到九时准点走台,小朋友们累得不行,毕竟在旅途上连续颠簸那么久,最长的有30多个小时,个个眼睛都睁不开。当天下午他们登台唱了三支歌,《牧歌》《闲聊波乐卡》《亮亮高》,最后一首是根据张家港童谣创作的。凭着这3首歌和锲而不舍的劲头,他们在来自八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支合唱团中获得银奖,真是来之不易。

这不易不止在旅途上,8月比赛,5月才接到通知,而且只能去十八个团员,稀稀拉拉十八个人站那儿,孩子们都不会唱了,四个声部啊,怎么唱?于是重新排,两个月里李崇天天带着孩子们加班,抠细节。最后没想到上海浦东机场起飞晚点四个小时,这才让整个行程那么局促尴尬。

难,搞合唱事业总是会遇上各种难:没资金,没场地,没时间,没钢伴……

怎么解决难题?就两个字——奉献。

李崇还是苏韵合唱团指挥,人们将这个团视为苏州中老年团的标杆,苏韵曾获得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铜奖,江苏省紫金合唱奖金奖,可以说李崇为这个团的进步费尽了心血,但是,十多年的排练,李崇没拿过一分钱。他还为此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合唱团排练时间都在周末,他带学生也是在周末,为了合唱团,他只好放弃学生,要知道,那可是一大把收入啊。

在合唱团,奉献人人有份,不仅仅是团长、指挥。苏韵有一个团员出差在外,为了赶回来准时参加排练,开车赶路时竟连机油报警灯亮了都不知道,结果汽车拉缸进了修车厂;好几个团员在乘车赶往排练场时,在地铁车厢里挤着站着还不停地看谱、哼唱,努力提高自己声部的完成度;赵燕浔为了在疫情期间把大家的歌声传出去提振人心,认真学习网络技术,把团员发来的一条条录音带精心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作品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其他团也是如此:乐爱的李秋莎腰伤裹着腰带,还不肯坐上轮椅为大家排练,她说指挥就得站着;吴侬的李菊琳承揽了许多团务、对外联络工作,跑场地,跑民政,什么事都得干;苏州科技大学合唱团的指挥黄祖平教授在炎热的暑假里为学生排练,迎接中国音协金钟奖合唱比赛,案头准备工作与排练场指挥连轴转,疲劳至流鼻血都不自知,当这个团在各路高手中力拔头筹获得金钟奖合唱金奖的时候,当黄祖平上台接过奖杯的时候,台下所有观摩的苏州合唱团员都欢呼起来,要知道,这是江苏省至今获得的唯一合唱金奖,他们是在为黄祖平欢呼,为苏州欢呼,为伴随着合唱而行走的岁月欢呼……

李崇是苏州市合唱学会会长,这个学会有十九个团体会员,更多在社区、街道、学校、企业的合唱团队活动在学会之外。如果把因为要参加重大活动而临时组建的合唱团算进来,这个数字将是十分庞大的。

李崇十分热爱合唱,因为合唱就意味着协作,意味着和谐,意味着分享与奉献,意味着艺术与人生的契合,意味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每当人们说苏州合唱水平高,是江苏省的领头羊,李崇就高兴之中带着忧虑,他知道,人家的进步都很快,他肩上责任重大。

最近李崇在为一件事发愁:学会参加了“长三角合唱联盟”,第一次年会在嘉兴,第二次年会在无锡,都办得挺成功的,到苏州做轮值主席的时候咋办?队伍能不能拉上去?资金有没有保障?场地是不是理想?

其实李崇无须发愁,苏州有那么多的合唱人口,有那么多愿意奉献给合唱事业的人,更有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厚实的经济基础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的重视与投入,苏州合唱的路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吴侬沈老师少年宫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好歌与知音共赏
我难忘的启蒙老师
南昌市少年宫学生作品展示
吴侬软语何处觅
我的竹笛老师
忆江南
免费“染发”
很想走进这样的小巷
了不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