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3-08周小雅莫启章姚波卢振芝周元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融合

周小雅 莫启章 姚波 卢振芝 周元明

【摘 要】本文分析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形势与需求,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化环境、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论述现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融合的对策,提出通过“行、院、校、企”协同强化顶层设计、以协同教学改革为目标定位、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一体两翼”办学定位为依托有序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为医药类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行动范例。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融合 卫生健康服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058-05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的颁布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成为职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技术必然。而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更是面临因行业服务需求的技术、标准、质量的全面提升所带来的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结构大调整,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应然。基于此,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形势与需求分析

(一)衛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应然

卫生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地方战略布局的要求。

1.卫生健康服务市场有新布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六项任务列入规划重点;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16万亿元。而广西的创新发展目标定位于“医、养、管、食、游、动”六个重点方向和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智慧健康、医疗康复器械、医药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国家、地区发展战略的导向,以及老年社会的来临、健康意识的提升、疾病谱的变化,必将导致卫生健康服务职业(工种)分化和服务技术、标准的全面迭代升级,形成卫生健康服务市场规划新布局。

2.后疫情时代维稳工作需要面对大变局

2020年遍布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提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再仅仅是地域性的、行业性的事件,而是全球性的、全人类的安全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果处置不当,会引发社会动荡、危及国家安全。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边陲,有沿江、沿海的地理特性,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人员必然位于防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第一线,能否筑牢第一道屏障,关乎国家、地方的安全和稳定。

3.卫生健康服务人力资源供给有新格局

按广西人口发展规划要求,广西执业(助理)医师缺口近7.1万人,但目前人才供给能力每年不足5000人。社会发展带来的婴幼儿与老年照护、健康意识提升对亚健康问题的关注、疾病谱变化所必需的慢性病管理,同时叠加现有队伍人才流动和在职继续教育提升、健康服务需求的内容拓展与质量升级等因素,都对现有卫生健康人才供给能力提出挑战。行业入职门槛提升,临床一线原由中职学生执业的岗位将退位,必将导致高职、本科学生就业岗位前移,意味着高职院校即使“升格”本科,也将面临与原有普通本科院校的竞争,从而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

4.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医药类职业院校开新局

广西首府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负有履行《东盟宪章》所规定的“通过加强教育、终身学习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民素质,强化东盟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地处首府的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必须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发挥地理优势转移、推广、辐射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成果,提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力。

(二)信息化是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技术必然

医药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涉及“国控”专业。需要国家层面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教学的特殊性。

1.教学过程存在看不清、说不透、摸不着的难题

卫生健康服务是以人为服务对象、实践性极强、伦理要求极高、准确度要求极精的专业技术工作。专业服务技能实训是人才培养的刚性需求,却不能用人作为训练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必须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破解看不清、说不透、摸不着的难题。

2.实践技能训练具有高风险特性

医学的许多实验实训项目都有有创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以及需用放射性和剧毒类物质的实验危险性大、实验条件要求高且存在安全风险;动物实验过程不可重复、实训场景不可还原,往往导致实训(验)项目难以开展或无法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急需依托虚拟仿真技术,摆脱场景不可再现、过程不可重复、风险难以控制的困境。

3.实体线下技能训练具有高成本和时空障碍

传统医学实验、实训需要大量动物及价格高昂的生物试剂试药等耗材以及大规模的场地、工位,才能满足职业教育“人人得操作、时时有示范、处处能练习”的实践教学要求。在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背景下,更需要融合信息传播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人才培养的提速提质困境与难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融合的对策

(一)应对思路

1.以服务生命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引领

以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为引领,围绕生命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卫生健康示范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需求框架(如图1)。

2.以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对教学改革进行整体布局

在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中,护理是辐射临床诊疗服务全线、覆盖生命全周期、渗透健康全过程的职普交织、层次完整、兼顾临床治疗、能够在婴幼儿照护与老年照护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也是政府批准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优质龙头专业。以护理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师团队的融合建设,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以卫生健康服务行业升级对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目标要求,打造示范点带动学校各专业群的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

3.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支撑力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推手。从教学资源开发或引进、微课慕课设计制作、新形态教材编制、线上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开放等关键结点切入,以有效支撑教学资源的应用、传输及突破时空瓶颈为基本定位,不断优化和升级校内实训条件,为教学质量提升增值赋能。

4.以“一体两翼”办学模式全面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提质增优

以在校人才培养为主体,以继续教育服务和职业培训服务为两翼,一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全过程,突破时空障碍和实体训练质量瓶颈;另一方面对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和对社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职业资格(等级)鉴定,系统策划和实施自主招生,扩大在校生规模和社会服务规模。

(二)具体措施

1.“行、院、校、企”协同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基本框架

以学校为主导,联合职教集团63家单位,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融合临床医疗与健康照护服务能力需求,构建共享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框架。为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全面融合提供完整的“施工图”(如图2)。

2.“以实带虚、虚实结合、以虚助实”为原则分期分步升級实训教学条件

充分发挥5G网络传播技术、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技术在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环节的渗透作用,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弥补实体资源的不足,全面升级实践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对保障有效教学的基础支撑力。

3.以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对接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重点、热点领域优化用人机制

融合国家卫生健康服务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急救、老年服务、少数民族药挖掘创新等行业重点、热点领域和职业教育“1+X”证书试点,成立李超乾工作室、杜丽群护理大师工作室、刘洁俐养老大师工作室和程宏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以行业顶尖人才引领,在紧急救护与应急防控、养老服务、临床护理、药品生产营销等领域,与行业企业、机构共建专兼职教学团队,发挥大师工作室的示范性引领作用,带动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运行与团队建设,推动校企人才的双向流动和人力资源共享。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成效

(一)虚拟化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业内示范

1.五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形成了实训教学所需的虚拟仿真基本环境

建成7.3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模拟医院和智慧病房,建成临床医护等4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1个虚拟仿真实训管理平台(如图3),承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近30个,能开展卫生健康服务技能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近600项(如图4),为学校规模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空间。

2.5G技术的应用为远程、多点信息化教学提供信息高速通道

学校突出“互联网+职业教育”,深化“互联网+医学教育”,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校企合作利用新技术共建共享优质医学教育资源,推进数字资源、人力资源、信息“高速路”的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升级。通过与智慧职教云平台、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合作,支持虚拟仿真教学的线上、线下联动,初步实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线上学、线下练,课堂内和课外自主学、随时学。据管理平台大数据中心显示,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的适时训练项目有101项、行政班255个共1.12万人,可同时跟踪记录每个项目的适时训练人数、虚拟仿真训练人数、在线训练人数、技能训练人数及同伴互助训练人数和训练时间、训练成绩。

3.信息化教学资源持续积累、创新

学校依托广西职业教育专业群基地(护理、药学)建设及“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中草药鉴别查询资源库建设”“开展信息化教学,培养高职医学生急救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时代思政课系统化改革”等科研、教改课题的立项研究,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和微课、微视频、慕课教学资源,持续积累开发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库的能力与经验,参与建设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13门在线课程,开设虚拟仿真实训(验)课程282门,实现了多专业、多课程、多内容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人才培养提质增优效应明显

1.信息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人才培养规模发展的“增速器”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高职院校健康服务类建设专业示范点和国家级医药物流生产性基地、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单位、广西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广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和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助力学校突破时空障碍为人才培养规模提速增效,使在校生规模从2015年的0.8万人增至2020年的2.5万人。

2.信息技术成为人才培养内涵发展的“助推器”

学校开设26个高职专业(含方向),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2家、药厂1家,教学医院10家,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10个。依托实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常态化,持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2018年、2019年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3年制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联盟组织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两门课程联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提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保持在94%以上;技能竞赛成绩明显提升(如图5),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比2016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如图6),学校成为护理技能、中药传统技能、健康与社会照护3个区级比赛承办单位。麦可思评价显示,近5年学校就业对口率达88%以上、总就业率达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以上。

3.虚拟仿真实训成为“三教”改革的“发动机”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不断渗透、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了教师持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动机与激情。依托现有的虚拟仿真实训基础,已建设课程240门、编写教材179种,其中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门、省级规划教材2门。通过与智慧职教云、超星等线上教学平台合作,支持虚拟仿真教学的线上、线下教学联动,初步实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线上学、线下练,课堂内和课外随时学。

4.智慧职教平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器”

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训练条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推行、适时监控系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持续推进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专题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与技能操作的水平,教师在国内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数量与等级明显提升(如图7)。

5.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为社会服务与协同创新的“孵化器”

学校依托现有基础,广泛开展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服务。2016年以来,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开展各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承办全区虚拟仿真学术会议,覆盖广西80多个乡镇卫生院和20所院校(社区)的基层全科医师、全科护士、乡村医生、基层卫生管理干部近5.58万人次(如表1),促进了广西医药卫生职教集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为集团外的兄弟院校、企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经验参考,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四、总结与反思

(一)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的关键在顶层设计

王迪认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教学管理主体单一、教学管理内容不够全面、教学管理平台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要“引入多元参与的管理体制,促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由管理向治理跃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特色”。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在将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的进程中,通过“行、院、校、企”协同,强化顶层设计,为分期、分层、多点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明确目标愿景和功能目标定位,从而为信息化教学所需信息通路、信息平台、虚拟实训设施与设备、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同步协调提供了“导航”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步推进、融合发展,有效解决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实施进程中因投入经费需求大而常常引发的“先修路”还是“先买车”或者“先囤货”等矛盾导致的有“货”运不动、有“车”没“货”拉、“车”多“路”拥堵的问题,使信息化环境、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三方面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服务机制融合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的融入,特别是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突破了制约卫生健康服务职业人才培养提质增容的时空障碍和实训瓶颈,改变了职业教育的供给模式。职业培训也是职业教育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类型的慕课对不同学情的适用性却有差异。胡春阳认为,基于内容的慕课,对学生参与和互动重视不足;基于任务的慕课和基于网络的慕课,则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自主性有较高的要求。在线职业培训,尤其是主流的内容慕课,无法兼顾不同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新知识、新技能的创新,也无法提供必要的实训实习机会。此外,如何有效地规范组织考核学生、保障课程完成率、处置冗余授课教师和为在线课程融资等,均是在线职业培训需要解决的难题。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將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在校教育的同时,主要以服务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考核为基本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职业教育服务的供给,但要解决在线职业培训难题,技术与服务机制的融合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机制融合效应还需验证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依据职业教育校内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需求,从人才培养服务的视角确定的目标定位。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视角来看,人才培养服务需求只是高等职业院校社会职能的一部分。随着健康中国、健康广西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以及校企融合的不断深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需求也将进一步升级,同时带动校企共建机制、人力资源配置以及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的全面改革。如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融合,创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朝晖.基于慕课理念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

[2]倪成员,应振根.基于“慕课”教育本质的地方高校“慕 课”之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

[3]周栋.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教学活动的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4]王志军,陈丽,郑勤华.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5]齐娟,邵青臣.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反思[J].科技资讯,2014(15).

[6]胡春阳.慕课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模式选择[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

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GXGZJG2019A026)

【作者简介】周小雅(1963— ),女,浙江宁波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制药工艺;莫启章(1972— ),男,广西象州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外科临床;姚 波(1980— ),男,广西百色人,工程硕士研究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统项目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卢振芝(1984— ),女,广西桂林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内科护理;周元明(1963— ),通讯作者,男,本科,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外科、职业教育。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