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就业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1-03-08黄宝莹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学生

【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就业态度的影响,发现学生的就业态度水平总体偏向积极,实习满意度和职业社会价值感知总体处于中高水平;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对就业认知、就业信心和就业意志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P<0.05),并提出高职院校规范实习管理制度、用人单位优化岗位晋升和管理机制、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建议,切实保障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就业态度的积极转变。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就业态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027-04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比高达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社会的养老服务需求随之增加。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144所高校设立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中以高职院校为主。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队伍规模逐年扩大,但因存在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不顺畅、职业规划缺乏等诸多问题,导致准毕业生对口就业态度产生转变,造成养老行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严重流失现象。如何优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修补养老行业高素质人才缺口,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就业态度的影响,探索保障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措施,以促进学生就业态度的积极转变。

一、学界对实习与就业之间关系研究简述

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具有显著的指导性和动力性,能够推动人的就业行为。学生的就业态度研究是高校提出就业对策、解决就业困境的重点。相关研究指出,实习经历是影响就业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对应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它既是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毕业生形成其就业态度的关键时期。因此,可以从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角度切入,分析顶岗实习与就业态度的关系,循因施策改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现况。

当前,学界对实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对就业能力、就业选择、就业结果的影响关系。例如,卿石松通过分析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发现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概率都存在促进作用;王振源以上海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统计的方式分析实习、就业能力、就业结果的关系,得出实习能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进职业认知、提升自信心,从而提高就业录取和薪资的结论;陈文芳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畜牧兽医类专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对就业的影响,总结出顶岗实习对高职学生会产生促进就业、影响就业选择、提高就业能力的效应。

既有研究佐证了实习对学生的就业能力、选择和结果存在正向影响关系,而关于实习对就业态度的影响关系研究较少,聚焦养老类专业学生现状的则更为匮乏。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感受和就业态度分别统计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关系,为推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重庆、云南、北京等地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已进入实习阶段的大三学生为被试,共发放和回收问卷121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份,有效问卷120份,问卷有效率为99.17%。使用统计软件SPSS19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变量定义与说明

本文将高职学生的就业态度分为就业认知、就业信心、就业意志三个维度。由于经历了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不仅会对实习活动本身做出评价,也会深化对专业和职业价值的认识,因此本文分别从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与对职业社会价值的感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变量具体说明如下所示。

1.就业态度

就业态度是就业者对自身就业问题所持有的看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态度主要可以分为就业认知、情感与意志三个方面。

就业认知反映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理性认知水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护理类、管理类、营销类等,具体的岗位包括护理员、康复师、健康管家、基层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营销人员、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老年能力评估师等,每一种岗位对就业者能力素养的要求不尽相同。可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明确自身是否匹配某个特定工作岗位,本文以“顶岗实习之后,我很清楚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岗位”为题考察被调查对象的就业认知水平,每个题项均采用Likert 5点记分,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记为1~5分。

就业情感反映了毕业生对本专业就业形势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主观判断,实际上代表了毕业生对自身就业信心的强弱程度。相比就业认知,就业情感更多体现为一种非理性的信念,它对个体的就业活动存在直接和显著的影响。本文以“顶岗实习之后,我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信心”为题考察被调查对象的就业信心水平,题项设计与计分规则与就业认知一致。

就业意志是一种心理过程,反映了毕业生想要克服重重障碍实现在本专业领域就业的决心。就业意志强调本专业就业,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率逐年提高的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志就显得非常重要。与就业信心相似,就业意志也是一种非理性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就业态度,本文以“顶岗实习之后,我愿意毕业后从事养老服务相关工作”为题考察被调查对象的就业意志水平,题项设计、计分规则与就业认知一致。

2.实习满意度量表

实习满意是实习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与实习者期望相符合或超过实习者期望的心理状态,实习满意度是一种可以通过征询实习者的方式而得到的水平评价,既有文献显示出学者普遍认为实习环境、实习薪酬、实习内容、实习时间等方面是决定实习满意度关键因素。结合既有研究的问卷设计,参考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际工作经验,选定和修改相关题项,形成自编的《实习满意度量表》对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量表分为工作环境、待遇、强度、时长、人际关系五个因子维度,题目分别为“我对实习工作环境很满意”“我对实习工作待遇很满意”“我对实习工作强度很满意”“我對实习工作时长很满意”“我对实习工作人际关系很满意”。题目采用Likert 5点记分,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记为1~5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3.职业社会价值感知量表

职业价值是特定职业工作的过程或成果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职业价值观则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人们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态度,职业价值观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社会价值感知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维度之一,人们通过社会价值感来评价该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人们通常依据他人评价、社会互动、集体价值等途径构建自我概念,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然会与包括服务对象在内的各类人群互动交流,从而得到他人关于职业的社会价值评价,再结合学生自身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形成职业社会价值感知。本文参考既有研究中的职业社会价值的定义,编制出《职业社会价值感知量表》,题目分为老人认同、社会大众认同、自我认同三个因子维度,分别以“实习中老人对老服相关职业的认同感很高”“实习中社会大众对老服相关职业的认同感很高”“经过实习,我认为老服相关职业对社会很有意义”3个题目进行调查,题目计分规则与实习满意度量表一致。

三、结果

(一)就业态度的总体现状

被调查学生的就业认知的得分为(3.29±1.06),就业信心的得分为(3.21±1.10),就业意志的得分为(3.22±1.07)。

(二)实习满意度与职业社会价值感知的总体现状

如表1所示,被调查学生的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得分均值均大于3.1。其中,实习满意度量表、职业社会价值感知量表的信度指标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955和0.926,结构效度指标Kaiser-Meyer-Olkin(KMO)值分别为0.885和0.731,Bartlett p值都小于0.01,两个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实习评价与就业态度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就业态度与实习满意度和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9,并且所有的相关系数都具有统计显著性(P<0.01)。

将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量表各题目进行降维,形成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两个标准化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对就业态度的预测性和影响程度,其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模型2、模型3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就业认知、就业信心、就业意志,调整R方分别为0.501、0.688、0.703,F值分别为60.774、132.447、141.942,F值的P值均小于0.000,三个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三个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均为2.563,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三个模型的解释变量的系数均为正,除了模型2的实习满意度在5%水平显著,其他解释变量均在1%水平显著。

四、讨论

第一,就业态度的总体分析样本在顶岗实习后就业认知、就业信心和就业意志的均值全部超过3.2,其中就业认知维度得分最高,均值达到3.29,就业信心和就业意志略低于就业认知。以上结果说明样本群体的就业态度水平总体偏向积极,这与王文焕、段微秀等的研究结论相似:正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程度日益加深,养老相关产业成为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学生普遍认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总体上是广阔的。

第二,对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的总体分析(见表1)表明,样本的实习满意度和职业社会价值感知总体处于中高水平,均值全部超过3。在实习满意度方面,工作环境得分相对较高,均值为3.38,当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多为中高端养老机构,得益于近年来社会投资的加大和建设规范的完善,学生实习环境的客观条件普遍较好。工作待遇和工作时长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3.23和3.19,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多为护理岗位,经常存在倒班或加班、轮休的情况,而实习薪资按实习待遇较低标准发放,存在工作时间长而实习工资少的情况,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预期与现实境遇之间产生心理落差。在职业社会价值感知方面,自我认同得分相对较高,均值为3.45,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通过开展专业性工作,认识到养老产业密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体会到社会对敬老爱老事业的尊重和期盼,建立和增强了对养老行业的情感连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老年人和老龄化社会的意义,因此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感得到了增强。老人认同和社会大众认同得分相对较低,均值分别为3.26和3.22,根据实习指导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尽管在顶岗实习中老人非常认同养老行业的社会意义,但涉及学生从事的具体岗位时,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服务岗位应该由有经验的或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承担。社会大众的观点与老人相似,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持误解与偏见的态度,根据学生的反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了解老年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性,认为在大学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大材小用”,认为护理岗的技能无须接受专业化的教育;其二,认为为老服务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颇具身心考验,社会地位“不够体面”,这些观点对学生心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對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与就业态度的关系分析(见表2、表3)表明,样本在顶岗实习后的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对其就业态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可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经历显著影响着其就业态度,当学生顶岗实习后的满意度、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评价越高,就越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就业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在本专业就业的信心,坚定学生在本专业就业的决心,最终树立起积极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比较表3的3个回归模型,在就业认知的回归模型中,实习满意度的非标准化系数(以下简称“系数”)为0.454,职业社会价值感知的系数为0.344,实习满意度的系数略大一些,表明实习满意度对就业认知的影响比职业社会价值感知的影响稍强;而在就业信心和就业意志的回归模型中,实习满意度系数分别为0.211和0.315,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分别系数为0.742和0.628,职业社会价值感知的影响作用明显高于实习满意度。以上比较表明,顶岗实习当中学生就业态度的形成存在不同的结构特征:就业认知的形成过程中,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的影响作用大致相同,而就业信心和就业意志的形成过程中,职业社会价值感知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实习满意度的影响作用较小。

五、对策与建议

本研究发现,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就业态度产生正向的影响,实习满意度对就业认知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则对就业信心和就业意志促进作用明显。职业重塑是指学生在实习工作中重塑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为此,本研究建议在顶岗实习中用职业重塑的方式,从实习的“校、企、生”三元主体出发,通过规范实习管理制度、优化岗位晋升和管理机制、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三个方面,切实保障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就业态度的积极转变。

(一)高职院校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管理制度

一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高职院校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从“2+1”向“2.5+0.5”转型的趋势,顶岗实习的时间被压缩,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和工作模式要适应这一转型,改善顶岗实习的总体工作安排,减少顶岗实习当中过高的工作压力,丰富顶岗实习的实习内容,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充分见证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貌,提高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全面认知,锻造其就业信心和就业意志,努力做到压缩顶岗实习时间而不减少其成效。

另一方面,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院校只有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强有力地贯彻落实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规定,构建校内外的顶岗实习权益保障监督责任体系,保障学生实习中最基本的权利和需求,才能切实改善甚至转变学生的就业态度。高校要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更主动的地位,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和薪酬等方面争取更大的话语权,避免企业为追求效益最大化而不充分遵守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特别是不能模糊薪酬与补贴的区别,明确“跟班学”和“顶班做”的界限,使学生顶岗实习期与试用期的员工同工同酬,促进学生在本专业择业就业的积极性。

(二)用人单位优化岗位晋升和管理机制

一方面,创新岗位晋升模式。用人单位的岗位晋升和管理办法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流向,要打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晋升通道,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领域的岗位晋升模式,引进“管培生”人才储备管理制度,制定实习期伊始的可视化、可量化的人才晋升条件及通道机制,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认同,减少本专业的消极认知,提升毕业生的职业期待,促使更多人才在本专业就业。

另一方面,加强实习风险防范管理。用人单位应通过提高风险防控监管意识,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强指导和监管。针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对部分工作存在“难做、怕做、不做”的畏难、怕担责和逃避心理,用人单位应在顶岗期间安排师傅进行密集指导,持续维持实习中的师徒关系,避免或减轻学生在职场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和胜任心。

(三)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一方面,强化线下课堂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形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增加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道德的内容,在课堂教育中强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创新推动线上课程思政。考虑到顶岗实习的学生已经脱离学校课堂教学,为了强化课程思政的效果,持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态度,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方式加强线上课程思政的学习,组建实习研讨小组,通过定期的师生案例研讨、伦理分析和专业价值探究,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双向工作分享和心理辅导中进一步提升实习获得感,养成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本文探索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就业态度的影响,采用自编量表收集样本的实习满意度、职业社会价值感知以及就业认知、就业信心、就业意志等信息,并用SPSS19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顶岗实习满意度和职业社会价值感知对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通过职业重塑改善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参考文献】

[1]曹雅娟,冯景明,杨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4).

[2]余运英,曹雅娟.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研究: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4).

[3]桑子青.农民工的就业态度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王菁,颜军,孙富惠.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就业态度相关性实证研究分析:以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

[5]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6(Z2).

[6]卿石松,曾湘泉.就业能力、实习经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基于山东省2007届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9(6).

[7]王振源,孙珊珊.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结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

[8]陈文芳.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就业的影响浅析[J].中国兽医杂志,2020(9).

[9]李晓静.求职信息渠道与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11).

[10]闫立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11]何欣,徐筱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7(21).

[12]迟雯,张坚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13]但菲,王小溪,刘笑男.基于结构方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模型[J].学前教育研究,2018(10).

[14]唐锋,张忠海.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探析[J].职教论坛,2013(27).

[15]Ros M,Schwartz S H,Surkis.Basic individual values,work values,and the meaning of work[J].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9(1).

[16]李志強,秦启文.职业价值感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

[17]张爱荣.人文视阈下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探析[J].职教论坛,2012(2).

[18]王奕俊,吕栋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对农业转移人口外在职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8(3).

[19]吴洪富.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

[20]蒙艺,汪洋,施曲海.社会工作者敬业度的工作重塑路径:工作意义与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21]王文焕.新冠肺炎疫情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0(2).

[22]段微秀,黄芬,廖颖辉.高职生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23).

注: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950);2019年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专项(GXYZJGZX2019A01)

【作者简介】黄宝莹(1993— ),女,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老年福祉服务研究。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高职学生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