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研究

2021-03-07付振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卷知识点体系

付振桐

(大庆师范学院教务处,黑龙江大庆 163000)

在教学体系之下,课程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的有序展开,教学的有效进行,关系到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正因为如此,从各个角度分别展开的课程达成性评价层出不穷。总体而言,不管是哪一类的课程达成性评价,其目标都在于瞄准课程展开本身的一系列过程,来对其效果进行考察,发现与预期规划不同的细节,并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其实现对于课程教学工作的完善[1]。而基于学习成果出发的课程达成性评价,是遵循了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的必然表现,更加顺应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想要建立起有效的、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还必须从微观层面着手,才能发现存在于学习成果和课程目标达成二者之间的联系,才能确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

鉴于不同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呈现出的诸多差异,该文仅从评价体系的思想层面展开论述,并不涉及具体的指标和考核方案。实际工作中想要对相关思想进行有效落实,还必须从不同的课程以及学科特征出发,深入考查学生应当具有的能力,以及课程展开过程中所需要采取的诸多形态。诸如实验、实习,甚至项目设计等细节,都会成为影响对应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不同课程而言,其达成性评价体系必然也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1 基于学习成果的相关理念澄清

课程达成性评价的提法由来已久,一直以来,课程都作为教学控制的首要因素对待,因此对应的评价体系也层出不穷。课程达成性评价,也会被称作为课程达成度评价,本质是对于课程实施效果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是将课程的实施效果,与课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对比而获取到一种量化结果的评测方式。而这个总体的评测结果,则可以作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展开持续性的改进依据。

对于课程达成性的评价工作,在早期更多是考察教师工作的完成水平以及完成程度。这种评价方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课程设计本身认定为一个可行的标准,以课程的设计和相关规划作为准绳,来对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控制体系,此种评价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前提是,课程本身的设计和规划,堪为标准。如果课程设计本身出现偏差,那么对应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也必然会走偏,最终无法达到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足,切实推进课程体系向前发展和完善的最终目标。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开始逐步突出,并且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主流,这同样也是帮助教育事业发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之下,对课程达成性的评价准绳,开始从原有的课程规划设计,转移到学生这个群体之上,学生本位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日渐增多[2]。在比较传统的教学效果定量评估体系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多围绕考试结果而展开。也就是通过学生的期末成绩来实现对于课程达成性的评价,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展开向外的延展,具体而言,包括通过学生、督导组专家、专业教师的评教等的诸多主要形式,并且辅助以必要的周边指标。这种评价方式在短期内,确实推动了课程系统的发展,但是其展开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设计教学活动,属于正向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因此评价结果也只能反映学生对于学科体系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不能落实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当前教学系统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日渐深入,各个教学层级都开始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应的教学形态也开始多样化,除了课堂授课以外,各类实验以及项目教学法也都纷纷涌入教学体系中,这时如果仍然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达成性评价的重点内容,无疑无法覆盖到课程实施的每一个角落,对应的评价体系也必然会有失偏颇。

当前教育体系之中,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理念逐渐推广应用,对应的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也开始成为评价领域中的必然。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成果不仅在于能够记忆和掌握必要的知识点,还在于能够将众多的知识点融合成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有效实现同化。与之对应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也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单纯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展开的评价体系,在当前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已经不再适用。

2 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立

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立,首先要明确一个重要的主旨方向,就是学习成果。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成果,只能是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既往的,围绕课程实施过程而展开的相应评价体系必然过于单薄,不再适用,因为其并无法实现面向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全面考核和评估。因此有必要构建起更为完善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以更全面的方式来对课程实施情况展开评估和衡量。

原有的围绕学生成绩而展开的课程评估方案,虽然不能作为实现课程达成性的唯一依据,但是仍然不能放弃,应当引入到当前体系之中加以保留,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展开必要的完善。除此以外,来自学生的评价,同样是不能放弃的重要方面。虽然评师调查一直都在校园环境中得以保持,但是想要其在新时期内成为评价课程达成性的一个重要支持力量,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深化[3]。最后,学习和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成为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打造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很多课程都在课程讲授之外安排了诸多实践课程,其中实验、实习以及项目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之下,如果单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列为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支持材料,而忽视了诸如实验、项目等诸多方面的日常成绩,则必然会造成评价材料的不完整,对应的评价结果也会出现偏差。针对此种情况,在展开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设的时候,还必须注重基于全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以下分别就这3 个主要方面,结合实际的教学特征展开分析。

2.1 基于成绩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设

这一方面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设,仍然要依赖于学生在该课程上的各类考核材料,其中包括期中期末,以及日常测试结果等。

已有的评估方式,多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和评分表分析法计算,这是一种将学生对于课程参与的满意度纳入原始数据范畴的评价方式,而最终的评价指数,则是将这一源自学生的满意度与其成绩相综合而得到的。这一评价方案的思路,是让这两个方面的数据形成一种相互修正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假设他对于一门课程的成绩,与其在课程中的考试成绩保持密切关系,并且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学质量。但是实际工作中,会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样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形成批判思想,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常常会对这一门课程保持负面评价,但是这一评价并不一定是针对教师以及教学质量的,而是单纯针对课程本身的,他们对于教师的印象常常与此无关。因此将这两类数据进行综合平均,并无法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

想要通过学生成绩来实现对于课程达成性的有效评价,最好的方案,是将试卷的内容按照考核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不同知识点列为一类,而后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证考核的基数一致。具体而言,首先需要确定试卷中所考核的各个知识点的属性和归类,并且进行统计,赋以对应的权重。在赋权的过程中,特别应当注意不同的题型之间的差异,例如,单选题的权重,就会比综合题的权重低,这是因为综合题更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多个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在确定了这些基本数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学生对于这一个阶段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展开统计,具体而言,就是考察承载着不同知识点的题目的作答正确比例。在这一个阶段,考虑到数据源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必然会面对较大的数据样本,因此可以考虑抽样调查,但是应当确保样本容量,以及样本本身的随机性必须能够得到保证。除此以外,还可以考虑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区分对待,尤其是对于某些科目而言,单选题容量较大,承担了知识点考察的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大的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适当扩大样本数据,利用答题卡获取到更多数据信息,实现更大样本研究。而对于综合题而言,因为其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并且多需要学生对诸多知识点加以综合利用,因此是学生知识同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查点。但是综合题必须通过答题过程进行深入考察,分离出学生在不同的知识点应用方面的表现,因此相对而言,教师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因此在原始数据的采集方面,应当适当放松要求。可以通过随机抽样或者针对一个或者多个班或者组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获取和分析,进一步确定出对应的课程达成性评价数据。

2.2 基于调查问卷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设

相对于第一个方面而言,问卷的结果在可靠性和客观性方面都会有所不足,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将其弃之不用的理由,因为当样本充足的时候,仍然有很大的机会,通过问卷的形式获取到来源于学生的真实评价[4]。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同上一点一样,传统的评师问卷在当前阶段存在诸多不适用的问题,因此想要通过调查问卷来实现有效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对问卷进行重新设计。既往的调查问卷,更多围绕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以及学生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师的直观感觉进行设计。此类调查问卷不足以实现对于课程达成性的有效评价,但是这些内容却是最直观的首选。

想要让调查问卷成为评价课程达成性的有效数据来源,还必须深入到教学体系内部,去询问学生是否实现了对于对应知识点的掌握。这与成绩统计不同,只需要学生回忆对应的知识点学习状态即可。例如,对于某一个科目,某一个知识点,学生是否还能记得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以及是否能记得当时教师的讲授内容即可。对于大部分的教学细节不用进行回忆,并且大部分学生也不会记得当时的课堂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调查结果。对于回忆结果进行评分,而后发现评分结果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很容易发现存在于课程达成方面的问题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参与调查。实际调查时可以让教师指定若干确实精心设计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环节参与调查,并且以随机或者重点选取的方式确定其他知识点一同参与调查,帮助确定出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等细节问题,最终实现对于课程达成度的评价。

2.3 基于全面学习过程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建设

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通过整个学习过程来实现的,因此想要实现更为全面而客观的课程达成性评价,也不能单纯依靠学生成绩和基于主观的调查问卷,还应当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出发进行考证,获取更为全面的支持性资料。

基于全面学习过程的评价,就是要注重除了测试和学生主观反馈以外的诸多教学环节,其中包括实验、实习及项目教学,甚至包括校园内的诸多与学科相关的社群活动等[5]。从这些环节出发,对课程达成性进行评价,从而获取综合全面的信息。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项目教学法相对而言比较常见,一个设计良好的项目可以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且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环境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多个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对于项目教学法而言,项目设置得是否合理,就成为决定课程达成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对应的评价,也应当深入到学科内部,深入到教学项目内部,对教学项目的各个细节展开调查并且接受反馈。

对于这一方面,仍然以项目教学法为例进行简要讨论。同样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评价,即学生在项目展开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对于项目的直观感受反馈。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可以通过项目的日常记录及作业体现出来。虽然这些数据可能并不全面,但是作为有效的反馈,仍然应当列入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的原始资料范畴中来。而对于学生反馈,则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包括必要的问卷反馈,以及通过一些信息化的渠道来查看学生对于项目进展程度的讨论等。实际上,无论是这两个渠道中的哪一个,都必然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6]。问卷反馈在这一个环节,应当做成比较小的即时问答,由负责教学的专门账号发布出去,并且设定对应的奖励,从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类似于评价等信息。

3 结语

课程达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求我们从细节着手,才能确定出合理的,能够反映课程达成性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才能切实实现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课程评价结果。

猜你喜欢

问卷知识点体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问卷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问卷大调查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问卷你做主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