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铅山河红茶”发展策略研究

2021-03-07詹云王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红茶茶文化融合

詹云,王鑫

(1.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 330063;2.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明斯克 220071)

“河红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作为河红茶原产地的铅山县有着发展河红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历史渊源和文化使命。”河红茶自明代研制起,就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并被西方奉为至尊名茶,誉为“茶中皇后”。铅山河红茶作为“万里茶道”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不仅为江西省茶产品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也为世界茶文化交流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河红茶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茶道文化,历史上曾是江西茶文化的风向标,在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将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创新茶文化、 推动文化创意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

1 河红茶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界定

1.1 河红茶的界定

河红茶全称为“河口红茶”,属于红茶的一种,因产自江西铅山县河口镇而得名。铅山县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制茶经验,《铅山县志》一书写到:“宋代铅山县就有周山茶、白水团茶以及小龙凤团茶。至明朝宣德年间,铅山又研制了小种河红、特贡、玉绿、贡毫、贡玉、花香等名贵茶。”不难看出,河红茶研制自明代,是在铅山人民丰富的制茶经验上研制而成,更是当地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铅山县地处江西东北部,南以武夷山为界与福建毗邻,北临信江,东近浙江。产自于此的河红茶主要集中于铅山河口镇天柱山佛寨村,海拔范围1 200~1 500m,气候湿润,温度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日照适中,岩壑之间土壤肥沃,呈微酸性,为红茶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与土壤。《铅山县志》中记载:“至明代万历年间,‘河红’茶名扬四海,外地茶商络绎不绝地来到河口、 石塘、 陈坊等地采购茶叶。”明万历版《信州府志》也描述了相似的场景:“河红茶乃国内最著名之红茶,且为华夏首次问世之华茶。”此时的河口作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素有“买不尽的河口”之称,当地茶叶产量较大,品种繁多,其出产的河红茶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成为出口贸易的重要产品,深得国外饮茶人士的喜爱。

1.2 河红茶的发展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推进,铅山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稳步实施传统产业复苏工程,鼓励民营企业开发铅山河红茶传统品牌产业,当地质监部门制定出台《铅山县(2011—2015)名牌发展培育规划》,在创建品牌方面给予民企技术和政策支持,力争帮助当地茶叶企业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在政府政策的引领下,当地相继发展了“竹韵河红、禅茶河红、贡玉河红茶、天字河红、龙鳞凤羽河红茶五大系列产品”[1]。由于铅山茶园多以散落的野茶为主,产量低成本高,品质难以保证,当地政府把河红茶制作传人聚集到一起,对茶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赋予制作工艺丰富的科学内涵,从而实现河红茶更好的口感以及标准化生产,并将河红茶文化融入当地古镇建设与旅游推广中,使茶叶种植成为当地人民创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红茶在茶叶的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尚不够完善,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观念、机制、政策以及人才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例如茶农观念陈旧、品牌定位模糊、产品包装投入少缺乏差异化等,这些都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1.3 文化创意产业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起始于英国。20 世纪末,英国为适应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形势以确保英国经济的增长[2],发布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一文,首次提到“文化创意”,并对其概念做出界定:“个人或机构将某个创意通过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此过程中赋予该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最终形成可以创造价值的完整产业形态。” 随后世界各国争相借鉴,“文化创意产业” 一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对象。美国是紧随英国之后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这一概念在美国可以追溯到“版权产业”。英美之后,欧洲其他国家紧随其后,推出了一系列带有各自国家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2006年9月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3],明确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史,拥有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如何传承和创新是企业前进的核心要素和制胜的关键。应将文化融入产业的发展链,不断研发、催生新的创意产品,给传统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2 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下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的突破口,河红茶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性承载着铅山人民的智慧,文化创意产业与河红茶在当今,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如绿色环保、附加值高等。两者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深化茶文化内涵,推动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1 经济效益

我国自首次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已过去大约20年,在这20年里,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建设与发展[4]。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表现出强大的成长性、创新性和产业关联性,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高端服务业中的一种,具有高创新性与高附加值的属性,拥有500年历史的铅山河红茶作为中国红茶的鼻祖,自研制成功以来,不仅在品质上为世人所青睐,而且形成了一个拥有多重价值的文化内涵。如今,铅山河红茶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是新时代的“强强”联手,不仅有助于当地茶叶的出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铅山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当地产业结构,使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落后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流动与转化,最终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塑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通过文化与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消费群体的关注,从而使当地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大效用和价值,带动当地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2.2 文化效益

铅山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够推动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第一,从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两者动态关系上来看。河红茶文化在我国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河红茶自明代研制之初,随着历史的演进,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了多领域的知识,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更具有时代性以及地域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河红茶文化也将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是未来茶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将茶文化注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创新。

第二,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来看。河红茶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一种对外沟通交流的媒介,它所涵盖的文化则更是具有深刻的历史与人文价值,不仅包含着当地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还有着中国积极与外界交流的历史价值。铅山的河红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中国所特有的儒释道等学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些美学价值正是河红茶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将这些美学价值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打造出一条以“铅山河红茶”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对铅山县向外传播河红茶文化以及推动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都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从受众市场来看。铅山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现代化技术资源的发展势必促进新产品的诞生,两者的融合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模式。

3 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

3.1 落后的区域经济

铅山县落后的经济现状是制约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地经济主要依托于农业、轻工业、少量服务业,农业主要以蔬菜、粮食作物以及茶叶的种植与贸易为主,传统种植业居多,生产规模为“小农式的家庭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集约化水平较低,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比较少,多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工业主要以轻工业加工为主,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设备落后,生产工艺传统,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这样的经济环境限制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经济的落后面貌已成为铅山县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障碍。

3.2 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水平低

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水平低是铅山县河红茶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第二大制约因素。铅山县茶产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是,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大多数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铅山县茶行业创新程度较低,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率不高,导致铅山县优秀的河红茶文化未能转化成当地的优势。

3.3 “双素质”人才缺乏

河红茶文化与文化创意开发技能的“双素质”人才缺乏。了解河红茶文化的人普遍不具有文化创意开发技能,具备文化创意开发技能的人普遍对河红茶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究其原因,首先表现为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具备“双素质”的人才相对较少,“双素质” 人才数量与市场所需存在一定的脱节;其次是源于目前“双素质”人才质量与市场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对学校教育的过分依赖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及两者的融合发展的深度研究,导致我国高水平的“双素质”人才知识面较为单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 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目前,河红茶品牌知名度低、辨识度差、传播力不足,河红茶文化也未得到与其价值地位相对的关注度。河红茶自明代开始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万里茶道” 申遗是其文化品牌构建和传播的契机,也契合了国家所制定的文化战略。

4.1 打造茶文化创意品牌IP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始于17 世纪末,南起福建武夷山市,北延至俄罗斯彼得堡,全长1.3 万公里,是中国连通世界的“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叶和茶文化通过这条黄金商道传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素有“万里茶道第一镇”的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是万里茶道的第一个集结地,由此诞生了历史名茶“河红茶”,享誉近五百年,至今仍散发着“馥郁的芳香”。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河红茶” 受到越来越多茶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河红茶文化品牌应借着这一“东风”,全方位开展品牌IP 打造工作,提升河红茶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完善品牌形象塑造,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第一,品牌IP 定位。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其品牌推进的重要举措和手段,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寻找有别于其他文化创意品牌的差异化价值[5],充分把握河红茶自身的特点与人文特征,以及铅山县河口镇的地理与人文特征的综合所体现的价值,在差异化价值的基础上,提炼出可用以营销的文字符号与视觉符号,为今后河红茶的品牌推广、包装、销售奠定基础。

第二,品牌IP 人格塑造。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发现80%的品牌会将自己的品牌形象塑造为一个卡通人物,通过语言与视觉符号设计,赋予品牌以人的性格属性。河红茶文化创意品牌需找到自己的文化属性,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卡通人物,并赋予当地风情、历史内涵,使得河红茶文化创意品牌的人格化演艺与消费者建立强度链接,通过塑造“河红茶”的差异化品牌价值,让其成为一种精神的化身和象征,从而加快推动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三,品牌IP 运营。围绕品牌IP 人格和形象进行内容创造和用户互动,是最终决定IP 能否创造价值的关键。可以将“河红茶”文化内涵赋予品牌形象之中,利用丰富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6],充分展示“河红茶”品牌IP 的内涵和精神。建设粉丝互动平台,通过交互带动品牌认知与情感交流,增强粉丝的忠诚度和粘性,提升IP 影响力。后期通过持续品牌线上线下活动,实现品牌资产的增值,使其演变为铅山县最大的文化符号,推动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4.2 加强“双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保障茶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铅山县来说,实现河红茶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了解河红茶文化与具备文化创意开发技能的“双素质”型人才。

第一,加快推进茶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用欧洲一体化建设。当地政府应积极制定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当地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有所用、学为所用、即学即用的新型人才孵化流程。

第二,健全“双素质”人才支撑体系。当地政府要加快推进人才选拔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中,鼓励具有茶学与文化创意教学经验的院校共同参与到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中。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专业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建设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学习、培训、交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培养“双素质”型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推进,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将铅山县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的茶文化创意中心。

第三,制定创意人才奖励机制。奖励措施是激发文化创意从业者创造力的重要辅助手段,当地政府应完善奖励机制,实现人才的创造力与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化。立足当地的河红茶文化,通过设立茶文化创意产品的有关赛事、 交流活动等激发社会的广泛参与,为河红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 结语

江西铅山河红茶文化不仅是我国历史、 地理文化形态的写照,更是拥有全世界都认同的价值实体,这样的普遍认同性决定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出来的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价值,而市场的广阔性必将为河红茶文化对外传播创造更多的机会,也为江西茶叶在国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河红茶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同属于我国文化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既是发扬茶文化、创新茶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红茶茶文化融合
《幸福的红茶时光》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融合》
蜜香红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