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解主客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21-03-07蒋亚玲陈珊珊肖国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客血脉胃镜

陈 辉,袁 红,蒋亚玲,陈珊珊,肖国辉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四川泸州 646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甚至消失的的一种消化系统疑难病症,若不能及时治疗,则渐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从而向癌变发展[1-2]。如何减少或延缓这种改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中医中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3-6],笔者在临床上发现院内制剂“慢萎颗粒”在改善CAG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故前期尝试用“主客交”理论阐述CAG的发病机制,发现与“主客交”病机理论较为吻合,皆属正虚邪恋,邪正交混,迁延日久氤氲难解[7]。因此本研究以“主客交”理论[8]为依托,仿三甲散之方义,运用“分解主客法”系统观察院内制剂“慢萎颗粒”治疗CAG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 例CAG 患者辨证为气阴两伤、气滞痰凝络阻,均为2015 年10 月至2017 年10 月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 的比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途因各种原因脱落11 例,最终完成69 例。治疗组35 例,对照组34 例,其中男性41 例,女性28 例,平均(51.66±10.61)(54.74±10.47)岁,两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加病检,符合2017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9]及2012 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0]的有关标准制定,入组前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怀疑有癌变、严重心肺疾患、孕产妇及依从性差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每次4片;治疗组:慢萎颗粒(西南医大附属中医院院内制剂),每次10 g,二组均早中晚各服药1次,疗程均为3个月。

1.3 临床证候及疗效

中医证候及疗效参考《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1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西医胃镜和病理参照《胃炎新分类悉尼系统》[13]、《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4]中胃黏膜炎症、腺体萎缩以及肠化分度变化标准。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胃脘部痞塞或胃胀痛、嗳气、反酸、纳差、乏力”,分别进行观察并记录。症状变化情况用等级计分法来表示,无症状=0,轻度=1,中度=2,重度=3,并进行安全性观察。同时记录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积分,计分方法:0=0,+=1,++=2,+++=3。中医临床疗效判定: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疗效指数分别为≥95%、70%≤疗效指数<95%、30%≤疗效指数<70%、<30%。疗效指数(%,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西医病理组织学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分别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均已恢复正常或消失;较前减轻达2个级度;有所减轻,但未达到2个级度;未达上述有效标准,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 标准差()表示,其中两组间的均值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均值对照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比较

实际完成病例69 例。治疗组:因依从性差而失访退出者4例,因疗效明显而提前自行停用药物,以致疗程不足者1例,共退出5例。对照组:因依从性差而失访者退出4例,因同时使用药物“雷贝拉唑肠溶片”、“康复新液”等西药治疗者退出2 例,共退出6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故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2.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及综合疗效比较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改变情况判定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治疗组为88.57%,两组病例各证候平均积分比较用t检验,对照组与治疗组等级比较,P <0.05。见表2、3。

2.3 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程度及类型比较

治疗后对胃镜病理萎缩与肠化2项指标进行疗效评定,见表4。由于两组病例中纳入的异型增生者例数均较少,故未进行比较。

表2 治疗前后各症状平均积分比较()

表2 治疗前后各症状平均积分比较()

表3 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n,(%)]

表4 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疗效评价[n,(%)]

2.4 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PGR平均值比较

两组血清PGⅠ、PGⅡ及PGR检测值对比,采用t检验,治疗后两组病例血清PGⅠ、PGR 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PGⅠ、PGR 平均值上升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PGR平均值比较()

表5 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PGR平均值比较()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的血常规、肝肾功、大小便常规、心电图、腹部B 超检查进行分析,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CAG祖国医学于本病未见专论,多归属于的“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前期研究发现[7]CAG的基本病机属正虚邪恋之顽症,与“主客交”病机颇为吻合。这里“主”指脾胃血脉气阴亏虚,络脉不荣,此为本;“客”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毒邪(幽门螺杆杆菌)、饮食不节、风寒湿热等外邪、情志所伤等,乘虚而入,形成气滞、湿阻、痰凝、血瘀、毒蕴等病理产物,此为标。后者胶结于人体血脉之中,造成血脉痹阻,津液不布,血流受阻,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气愈虚,化生阴液不足,气阴亏虚;气阴亏虚,则血脉滞涩,湿痰毒瘀等病理产物难以排出,进一步加重络脉痹阻,从而形成一种“虚毒瘀”[15]的病理状态,二者互为因果,相互胶结,日久氤氲难解渐成痼疾。CAG 的这一中医病理改变在中医症状、内镜图像、病理及血流流变学上得以体现:CAG 患者症见胃脘部痞塞或胃胀痛、嗳气、反酸、纳差、乏力,舌淡黯苔腻。内镜下粘膜色泽不红润,而以灰白或苍白为主,血管显露,甚至粘膜粗糙不平。病理下微循环结构破坏、紊乱,腺体减少。血液流变学上可见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态异常[16-17]。

基于对CAG 病因病机的认识,故治以“分解主客”,使用院内制剂慢萎颗粒扶正祛邪、搜邪通络。慢萎颗粒由黄芪、川芎、丹参、北沙参、蒲公英、薏苡仁、姜半夏、昆布、僵蚕、白花蛇舌草、鸡血藤等组成。方中以黄芪健脾补中、扶正托毒、生肌敛疮,《本经逢源》云:“黄芪,性虽温补而通行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指出了黄芪可通过温补扶正来祛除锢结于胃络之邪,使得血脉通行,壅滞无碍,故为君药。丹参、川芎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可通达气血,共为臣药。其中《本草汇言》云:川芎“......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丹参祛瘀生新、行而不破,二药协同可进一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使气血流通,可助君药分解锢结于胃络之瘀邪。但川芎辛温香燥,行气活血之时,唯恐耗气伤阴,损伤正气,加之CAG患者本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故本方中加入北沙参为佐药,发挥养阴益胃之效,此药味甘,微苦寒,甘则可补,助君药增强补益之功,苦寒则可制约川芎辛温之性。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薏苡仁健脾益气、清补利湿;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半夏可“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主治秘要》),四者相须为用以化痰散结祛湿,进一步分解锢结于胃络之痰、湿。毒为邪之变,不治将益深,白花蛇舌草清解络中郁毒,与前药配合,可使胃络毒除结散。CAG 癌前病变病经年累月,已非草木类药物攻补可获效,而只有取诸“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之僵蚕深入络脉,配合鸡矢藤有健胃消滞、化痰浊、止痛之效。全方“主客”分明,治“主”则健脾补中、养阴益胃;治“客”则分解锢结于胃络之“毒、痰、湿、瘀”,扶正祛邪并重,分解“主”“客”,则能去除痼疾,故临床疗效显著。

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18]、北沙参[19]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丹参[20]、半夏[21]能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丹参[20]、薏苡仁[22]、白花蛇舌草[23]多种成分具有具有抗肿瘤活性、抗氧化以及调节免疫作用。同时,蒲公英[24]可减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炎性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25]。因此,院内制剂慢萎颗粒无论从临床疗效还是药理均证实疗效确切。

4 结论

CAG 的基本病机与“主客交”有相似之处,故本研究基于主客交理论,探究在“分解主客法”指导下的慢萎颗粒对CAG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次临床研究亦证实,在“分解主客法”指导下的慢萎颗粒对CAG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胃镜下黏膜像、黏膜萎缩程度、血清PGⅠ、PGR值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尤其对提高血清PGⅠ、PGR值疗效明显。证实了该方法治疗CAG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起治疗作用。

血清PG I、PGR检测值的改变,可提示胃黏膜功能及病理改变情况,从而起到“血清学活检”作用,可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除病理学外的血清学依据。

本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小、未对不同类型CAG 的血清PG 值进行比较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主客血脉胃镜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血脉里的眷恋
经验与存在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血脉之恋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