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黑哥特之蒂姆·伯顿电影的美学分析

2021-03-07李婕玲

艺术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伯顿蒂姆

关键词:哥特电影;哥特元素;蒂姆·伯顿;美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04

0 引言

哥特艺术是一种小众的、冷门的边缘艺术,蒂姆·伯顿将哥特艺术融入动画电影里,使电影既带着一丝恐怖的冷幽默,又带着纯粹与童真,而人们深深喜爱这种产量极少的动画类型,并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文章对蒂姆·伯顿的动画电影进行分析,试图通过蒂姆·伯顿的世界研究暗黑哥特式动画的艺术特色。

1 蒂姆·伯顿及其电影作品

1.1 蒂姆·伯顿概述

蒂姆·伯顿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电影导演,被称为好莱坞的鬼才导演。哥特式风格木偶动画是他最具有艺术特点的影片类型,华丽而颓废是人们对其电影最多的形容词[1]。他凭借夸张的色彩交织与光影交错形成了獨特的蒂姆·伯顿电影视觉元素,以古灵精怪的人物造型形成特定的蒂姆·伯顿“暗黑童话”的美学风格,搭配黑暗恐怖的故事场景、荒诞紧张的故事情节和恐怖阴森的音乐,创作出了独树一帜的蒂姆·伯顿式电影。

1.2 作品简介

蒂姆·伯顿从开始进入电影行业到现在,一共参与制作执导了27部影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非真人表演类动画,代表作包括1982年的《文森特》、1993年的《圣诞夜惊魂》、2005年的《僵尸新娘》、2012年的《科学怪狗》等;二是真人表演类动画,代表作包括1985年的《荒唐小混蛋奇遇记》、1988年的《甲壳虫汁》、1989年的《蝙蝠侠》、1990年的《剪刀手爱德华》、1992年的《蝙蝠侠归来》、1994年的《艾德伍德》、1995年的《永远的蝙蝠侠》、1996年的《火星人玩转地球》、1999年的《断头谷》、2003年的《大鱼》、2005年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2007年的《理发师陶德》、2010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012年的《黑暗阴影》、2014年的《大眼睛》、2015年的《小飞象》、2016年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等。

2 蒂姆·伯顿电影的艺术特色

蒂姆·伯顿导演的电影作品传播到现在,与其相伴的电影艺术美学也得到了丰富。文章从蒂姆·伯顿导演的代表性作品出发,研究蒂姆·伯顿是如何在电影里灵活运用哥特元素,并辅助其展现影片的主题思想的。

2.1 诡异而温馨的哥特色彩

电影是一门艺术,色彩是它的一种表达方式,恰到好处的色彩表现是导演想要向观众呈现的。蒂姆·伯顿用色彩把握不同人物以及不可思议的故事,将童话故事的惊奇与哥特元素相结合,作品在诡异中流露出温馨。

第一,用色彩衬托意境。色彩是哥特式风格影片的基调,以蒂姆·伯顿早期的电影作品《文森特》为例,全片均采用黑白色调,树是黑的,围墙是灰的,人物是黑白的。色彩象征着影片表达的氛围,蒂姆·伯顿对影片光线的明暗对比也进行了十分圆滑的处理,用黑色与白色对梦境与现实进行区分。在现实世界里,光线是明亮的,当阳光从小窗子洒进房间的地面上时,地面是灰白色的,虽然孤独,但是仍旧温暖;而在虚幻的梦境中,光线则昏暗无比,房间变得漆黑一片,无论是女人的画像还是扭曲的长廊,文森特仿佛置身于一座冰冷的哥特式教堂之中,显得渺小而孤独,面临将要被黑暗吞噬的恐惧。

第二,用色彩表达情感。在蒂姆·伯顿的经典作品《僵尸新娘》中,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也是值得细品的。相较于早期电影作品《文森特》利用黑白色彩对比进行现实与幻想的区分,用强烈的光影对比体现出现实的温馨与幻想中的恐怖而言,《僵尸新娘》全片分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即阴间与阳间,色彩与光影的运用却与《文森特》大相径庭。在《僵尸新娘》中,对本该温馨活跃的阳间,蒂姆·伯顿却采用了黑白色调,而本该恐怖阴森的阴间则采用了彩色调;阳间的光影以冷色调为主,而阴间的光影则以暖色调为主。尽管地下比地上恐怖,但蒂姆·伯顿却利用色彩,不仅将地下世界衬托得没有地上世界恐怖阴森,而且保留了一丝幽默,侧面烘托出地上世界不如地下世界,也为后面维克特产生留在地下世界的想法埋下了伏笔。

第三,用色彩表现反差。暗黑的画风一直是伯顿电影系列的标志性风格,其最新的作品《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依旧延续此色彩风格。影片开头从黑白照片切入,直接给观众带来阴森恐怖的心理暗示。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蒂姆·伯顿的黑白对比运用与以往的习惯不同,是有所创新的。在影片中,黑色是正面人物佩小姐日常服装的常用色,白色是邪恶科学家巴伦的日常服装常用色。佩小姐出场就穿着一身黑色套裙,茂密的黑发里夹杂着一些蓝发,精致的眉毛衬托出佩小姐棱角分明的脸庞,黑色的眼线搭配红唇,暗黑的造型仿佛邪恶的人才会拥有,但暗黑系列的佩小姐却是保护孤儿院孩子们的校长;而影片中的邪恶科学家巴伦出场则穿着一身白色研究员衣服,一身正气,谁能想到他竟是最终大boss。因此,在蒂姆·伯顿的世界里,善恶是不能用颜色进行区分的,这和他早期的作品有着一定的区别。

第四,用色彩进行隐喻。蒂姆·伯顿还会利用色彩进行一些隐喻,为剧情埋下伏笔。在《僵尸新娘》中,以黑白色调为主的阳间世界出现过两处彩色的地方。第一处在影片的开头,男主人公维克特临摹了一只蓝色蝴蝶,在临摹完关在玻璃罩中的蝴蝶之后,他就将这只蓝色的蝴蝶放生了。这里的蓝色呼应了后面出现的女主人公“僵尸新娘”艾米丽,她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和一身蓝色的皮肤。同时,维克特对蝴蝶的放生也呼应了影片最后女主人公“僵尸新娘”艾米丽,在成全了男主人公维克特和他的未婚妻维多利亚的婚礼之后,在月光下化作千万只蓝色蝴蝶飞走的情节。这里的蓝色蝴蝶就是艾米丽,蝴蝶的出现暗示了艾米丽会出现在维克特的生命里,而后维克特对蝴蝶的放生,也一样暗示了艾米丽对维克特的成全。第二处在男主人公维克特跟着父母来到维多利亚家中进行结婚彩排时,维多利亚家中的钢琴上有一株彩色的花。维克特对彩色的花一见钟情,这暗示了维克特对维多利亚的一见钟情。在维多利亚叫维克特时,维克特在慌乱之中碰倒了盛放花朵的花瓶,又和维多利亚一起拿到了即将掉落的彩色的花,暗示了新郎维克特在打乱了婚礼计划之后,又和维多利亚重新携手走向婚姻的结局。

2.2 常见且典型的哥特场景

哥特式风格的作品通常以古墓、黑森林、古堡、村落等渲染恐怖、阴森、暗黑的氛围,这是哥特式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早期作品《文森特》中,男孩文森特住的房间窗前有一堵厚厚高高的围墙,围墙边长着一棵即将枯死的树;文森特在黑暗角落幻想与蜘蛛、蝙蝠们为伍;文森特幻想姑姑被做成蜡像的场景;文森特被母亲关进挂着女人照片的黑暗房间;母亲再次关上门后,文森特在没有尽头的扭曲长廊上爬行……《僵尸新娘》展现了19世纪末欧洲小镇的典型特征,阴森的城堡、没落的贵族、满地的污水、狭长的街道、厚重的石墙,维克特误闯进的树林里有荒芜的坟墓、凄惨的鸦声,被“僵尸新娘”艾米丽追逐时,维克特遇到了迈不出去的小桥等等。地上的世界给观众带来了局促感和压迫感,体现了哥特元素的典型应用。在地下世界里,有一群骷髅头、会吃人的鬼、“僵尸新娘”艾米丽时不时掉出来的眼球,以及眼球里会说话的虫子,还有巫师似乎一碰就会碎的头盖骨等。在《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巧克力工厂的外观形象是阴森的,有高大的围墙、高大的铁栅栏、高大的烟囱等等。哥特式的场景中不仅有这些中世纪的哥特元素,还有其他的装饰造型和色彩明艳的建筑等等,这推动了哥特文化与电影的有效融合。

2.3 新颖又奇特的哥特人物

艾莉森·麦克马汉在《蒂姆·伯頓的电影世界》一书中称:“蒂姆·伯顿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丑陋粗鄙的,这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2]在蒂姆·伯顿的电影作品里,人物造型是他花心思最多的,新颖和奇特是哥特式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在《暗黑阴影》里被女巫安琪莉卡封印后又重见天日的吸血鬼巴纳巴斯,他脸色惨白、面容帅气,一身黑色斗篷。再如,在《剪刀手爱德华》中,居住在破旧的城堡里,没有被发明完全的机器人爱德华有一头凌乱的头发,浑身是伤,身穿黑色紧身衣等等。

早期电影作品《文森特》主要出现的人物有四个,分别是文森特、文森特的妹妹、文森特的姑姑以及文森特的妈妈,其中在孩子世界里的文森特和文森特的妹妹都有完整的人物造型,而在大人世界的姑姑和妈妈只有身体出现在整部影片中,始终没有露过脸。在文森特的恐怖幻想里,是没有妹妹的,他将美好的地方留给了妹妹。而姑姑在文森特的幻想里被做成蜡像,妈妈则是那个把他关进无尽黑暗的坏人。从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出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文森特心中,孩童的世界是健全的,但成人世界在他心里是残缺的。

在经典的木偶动画《僵尸新娘》里,蒂姆·伯顿延续了一贯的画面风格,人物特征和早期作品《文森特》很相似。在整部片子中,所有的人物造型都是细细长长的,人物的脸都是锥子脸,眼球深凹,脸颊灰白等等。主人公维克特是暴发户的儿子,他喜欢画画,因此,他的眉毛总是皱着,眉宇间有挥之不去的阴郁。“僵尸新娘”艾米丽是鬼魂,但是相比人们所熟知的女鬼形象,艾米丽有大大的蓝色的眼睛、红色的嘴唇,搭配蓝白色的婚纱,显得优雅大方许多。当然,除了外表优雅以外,她少不了女鬼的必备技能,有随时可以扯断的骷髅手臂、随时可能掉出的眼球以及被时间侵蚀的婚纱等等。在影片中,阳间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的礼服,维克特的母亲胖得连马车都挤不进,维克特的父亲骨瘦如柴,维多利亚的母亲高挑刻薄,维多利亚的父亲矮小奸猾,坏蛋巴克斯男爵也有尖鼻子和胖胖的身体。这些人物的造型是蒂姆·伯顿对现实的侧面刻画,表现了其对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在最新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具有暗黑性,佩小姐出场就穿着一身黑色套裙,茂密的黑发里夹杂着一丝蓝发,精致的眉毛衬托出佩小姐棱角分明的脸庞,黑色的眼线搭配红唇等。抛开影片中佩小姐的外在形象,佩小姐作为儿童的守护者和时光圈的缔造者,在保护孩子的过程中有杀戮行为在所难免,在面对怪物侵犯时,佩小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果断杀死了前来侵犯的怪物。此外,孤儿院里的小孩也同样具有暗黑性,从外表上看不出来与正常人有区别的孩子依诺克,他的异能是可以利用鲜活的心脏操控木偶,面对杰克的无意闯入,他为了驱赶杰克,制作木偶吓跑杰克。在依诺克用心脏复活了两个木偶成功吓跑杰克后,他又让两个木偶相互残杀,直到木偶不再动弹。

在蒂姆·伯顿的电影中,外在的形象并不能代表内在的心灵。蒂姆·伯顿用他的电影告诉观众,外在的身体只是一个躯壳,内在的心灵才是本源,内心缺乏爱的人和来自地狱的人没有区别。

2.4 荒诞且独特的叙事情节

在早期作品《文森特》的情节设定上,哥特式的荒诞、紧张、恐怖是很明显的,例如,推开门看见妹妹在和猫猫狗狗玩耍时,文森特关门熄灯,这时画面风格突变,文森特在黑暗里与蜘蛛蝙蝠为伍。再如,文森特被妈妈关进房间,第一次面对黑暗向母亲倾诉后,被母亲驳回,母亲关上门后,情节突变,所有的幻想统统砸来,从视觉到听觉的重击,让影片更显荒诞、压抑,母亲关上的是文森特房间的门,也夺走了文森特内心最后的一丝光。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的叙事手法也值得深入研究,该片剧情简单不俗套,开篇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整个故事的背景与起因。电影一开始就介绍了查理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正片也围绕查理的幸运之路展开,其中穿插了威利旺卡与父亲之间的回忆。

首先,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整个影片都在完善开头引出的“查理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的缘由,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分发5张金奖券,邀请5位幸运小朋友入内参观,拥有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糖果,在迅速交代并集齐5位幸运儿后,一群人受邀进入巧克力工厂内游玩。在威利旺卡向外界宣布5张金奖券的消息时,查理的爷爷向查理讲述曾经在巧克力工厂工作的经历,让观众知道了巧克力工厂的神秘之处、巧克力工厂主人威利旺卡的人物背景,以及巧克力工厂突然关闭的来龙去脉等等,为接下来进入巧克力工厂的奇幻历险作了铺垫。众人在巧克力工厂游玩的过程中,也穿插了威利旺卡关于童年的回忆,一方面交代了威利旺卡为什么这么神秘,他的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另一方面也交代了威利旺卡与其父亲的关系,为什么会在这个小镇开巧克力工厂,对故事进行了补充说明。

影片不止一次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影片开头,查理透过自己摇摇欲坠的小木屋的窗户看向远方高大巍峨的巧克力工厂。再如5个幸运儿之间的相互对比,维奥莱特和母亲有相同的发色和发型,还穿着亲子装,但是在维奥莱特变成蓝莓球之后,母亲只关心女儿以后不能再参加比赛,虽然拥有一样的发型及衣服,但并不見得拥有亲情。维露卡的父亲十分宠女儿,不管维露卡要什么,不管多少钱,父亲一定满足她的需求,但是在进入工厂大门时,维露卡和父亲站得比其他四组家庭都要远,可见金钱也不是亲情的衡量标准。只有查理和爷爷进入工厂时,相互牵着手,他们没有其他四组家庭有钱,但却有最和谐的家庭氛围,爷爷和查理进入工厂之后的一言一行,也体现了他们的教养,虽然贫穷,但是有爱。通过不同人物、不同家庭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物、每个家庭的独特性。

其次,影片也不止一次地出现了隐喻,如小时候的威利旺卡在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离家出走时,父亲说:“等你回来,我就不在这儿了。”果然,他重新回到家之后,发现父亲连带着房子一起消失了,这不仅说明了父亲真的搬了家,也说明在威利旺卡的心里,“家”已经消失了。随后,在查理的帮助之下,威利旺卡在冰原上找到了他的家,整片冰原只有一座房子,但威利旺卡不仅找到了家,也找回了家的位置,并且只有那一个家的位置。

多种叙事手法的结合使得影片环环相扣,也让充当“上帝”的观众投身其中。影片的叙事手法是成功的,在场景、道具、人物造型等方面也毫不逊色。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深受教育,进一步引发了其对孩子教育等的警醒与思考。

所以,与传统哥特式电影的叙事不同的是,蒂姆·伯顿的电影利用独特的叙事手法,既传达了爱意与善良,又表现了深刻的道理。这是哥特电影的进步之处,也是伯顿电影的一个闪光点。

2.5 歌剧与哥特音乐的结合

在音乐表现方面,哥特式风格的影片往往用阴森、诡异的“阴间音乐”,偶尔夹杂着尖叫。在《文森特》中,影片开始,文森特在房间里一个人吹着长笛,悠长的笛声透露出了压抑很久的孤独感和凄凉感,而后在文森特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背景音乐是来自哥特教堂的管风琴声。在配音旁白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片中7岁的小男孩叫文森特·普赖斯,他与当时的恐怖片演员文森特·普赖斯同名,同时,此片的旁白也是由恐怖片演员文森特·普赖斯配音的。这极大地辅助了影片人物情感的表达,并且对文森特故事的清晰叙述,将哥特的恐怖发挥到了极致。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一个吸睛的地方就是对歌剧的运用,与其说是歌剧,倒更像是宝莱坞的舞台剧。当有一个小朋友受到惩罚之后,就会出现一群奥帕轮帕人载歌载舞,他们唱的歌词仿佛是为受惩罚的小朋友量身定做的,又仿佛是对受惩罚小朋友的一种预言,每一首歌既交代了受惩罚小朋友的乖戾行为,总结了孩子的缺点,还交代了被惩罚的小孩子的结局。歌曲在影片中的作用不单单是营造氛围,还能承上启下,很好地警醒观众。

在《僵尸新娘》中,男主人公维克特一个人在房间里临摹蝴蝶,背景乐展现的是孤独里夹杂着一丝抑郁的心情;在男主人公维克特将戒指不小心戴在女主人公“僵尸新娘”艾米丽的手上,致使女主人公“僵尸新娘”艾米丽复活,从而追赶男主人公维克特的一串长镜头里,影片背景音乐随着男主人公维克特的慌乱逃离跌宕起伏,配合着恐怖的女主人公“僵尸新娘”艾米丽的不断追逐,氛围一下子紧张起来。影片除了音乐的配合使用之外,还有歌剧的应用,当然,蒂姆·伯顿不是第一个将歌剧穿插在影片中进行台词陈述的导演,并且他利用歌剧引入开场旁边解释也不是第一次。在2005年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里,众人进入巧克力工厂,威利旺卡用自制的巧克力道具迎接,巧克力人就是用歌剧进行的迎接,后面小孩每次受到惩罚,也是矮人们用歌剧进行转折。2007年的《理发师陶德》更是全歌剧表演。

由此可以看出,蒂姆·伯顿用好莱坞式电影的画面搭配宝莱坞式电影的歌剧表演,使得原本恐怖的氛围多了一丝幽默及喜剧感,不仅传承了传统哥特电影的音乐风格,还挖掘了传统哥特电影在音乐表达方面的更多可能。

3 蒂姆·伯顿电影的情感表达

蒂姆·伯顿善于运用哥特元素,极致的视觉反差感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温暖且充满爱意的电影世界。《僵尸新娘》用暗黑和恐怖的童话故事吸引观众,又用温情与纯真打动观众,它通过生死探讨人性的善恶,又通过善恶呈现爱情。它从爱情里提炼幸福,又通过幸福解释了什么是爱。在《文森特》中,蒂姆·伯顿将哥特式风格运用到了极致,这也许和蒂姆·伯顿儿时的遭遇有关,蒂姆·伯顿小时候被母亲关在用木板钉死门窗的房间里,只留两个缝隙看世界。其实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为了致敬著名恐怖片演员文森特·普赖斯,影片中的文森特的内心世界又何尝不是导演蒂姆·伯顿内心世界的写照呢?

4 结语

蒂姆·伯顿始终在探索如何在哥特的暗黑世界里更好地挖掘出人性内在的美好情感,无论环境多么阴森恐怖,故事多么荒诞离奇,人物性格多么孤僻阴冷,角色多么丑陋不堪,但是在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里,黑色和恐怖可以吸引人,纯真和温暖也可以打动人。蒂姆·伯顿用最纯粹的爱意,为自己的电影赋予了诗意与温情。

参考文献:

[1] 刘湘瑜,岳凯华.黑暗哥特式偶类动画研究:以蒂姆·伯顿作品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1):105-109.

[2] [美]艾莉森·麦克马汉.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M].姜静楠,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85.

作者简介:李婕玲(199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伯顿蒂姆
蒂姆·伯顿定格动画电影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
玻璃和镜子
占卜不靠谱——蒂姆丢了一只鸡
海盗猴子
不可能的可能
圣犬
一个神奇的签名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外星人蒂姆
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