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精神品格历时展现、共时呈现与传承途径

2021-03-07高玉倩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传承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赓续、丰富与弘扬的优良传统及精神财富。这一精神品格在不同时期围绕着“奋斗”二字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要宣传党内榜样文化以激励共产党人精神、发展党内健康文化以塑造共产党人精神、弘扬三种优秀文化以涵养共产党人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锻造共产党人精神,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精神品格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共产党人;建党100周年;奋斗内核;传承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1)02-0011-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1]这种“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百年来所保持的一种精神品格,并化为实践中的自觉践履。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是凝结在党的事业之中的精神财富,对鼓舞党内干劲、提升党内凝聚力、树立党的形象、提升党的影响力等有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必须回顾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品格,必须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精神品格的共时特征何在,必须厘清如何将这些精神品格接续传承以永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历时展现

事业没有精神的支撑,是无法完成的。正是锐意进取的接续精神推动党的事业百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也正是这种在奋斗中探索的精神支撑着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跨沟越坎,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正确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核心要点是“奋斗”,但不同时期“奋斗”的关键内涵与实践指向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立于全新的历史方位,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障碍难题的破解、未来前进过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应对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支撑。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精神与首创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中国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1919—1949年间共产党人精神品格是党的先进性之源。这一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的关键词是“首创”与“红色”。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入侵以及政府的腐败无能,具有5 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中国沦为任西方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破碎之国。中华民族的苦难、中国人民的痛苦使得无数仁人志士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但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没能拯救中国。辛亥革命后大大小小的政治团体没有科学的指导理论、没有先进的阶级基础、没有明确的奋斗纲领,自然无法承担拯救国家的历史重任。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国家命运的改变获得希望。“小小红船承载千钧”,百年前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从红船起航。自此,中国共产党以“正式身份”领导中国人民驶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这也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人以“救亡图存”为担当,“冲决历史之桎梏,荡涤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井冈山上的反围剿、长征路上的艰难困阻、延安窑洞里的灯火通明、敌后根据地的枪声连连、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智斗勇和重大决战,在每一个重要关头,共产党人都没有退缩和放弃,以“救国”“救民”信念支撑前行,用生命与信念铸造了一个红色的共和国。在党的宣传话语体系中,“红色”这一激情、火热的颜色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颜色,是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共产党人的象征。同时,“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万千牺牲的共产党人的集结。随着革命进程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人心,“红色”与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联结,也增添了“勇敢”“无畏”“忠诚”“斗争”等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格。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艰苦卓絕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人也因此产生了接续的、跨越时空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船上孕育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和创新胆略的表征,使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有了动力之源。井冈山斗争培育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精神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念的延展。“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是苏区的特色和个性,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展现。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3]。党诞生成长中的多个“第一次”在这一时期孕育产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学说”庞杂,早期共产党人在这些学说与主义中,首次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开天辟地的一次选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给予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首次选择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开工人夜校、创办工人刊物、领导罢工,对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深刻总结斗争经验,团结带领群众开辟了一条有别于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工农红军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用生命谱写“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高于一切,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群众生死相依”[4]的伟大长征精神。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首次作出了多个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使革命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里的“镇园之宝”,党从革命时期走来,从红色历史中走来,在首创之中突破。实践的不断深入,必然要依靠红色历史本身的文化指向来明确前进方向。革命时期的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最初写照,是一种不断延续的鲜活存在。“红色基因代代传”,从“过去完成时”到“现在进行时”的转换正是对共产党人革命时期的意志品质、光荣传统的践行。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自力更生与艰苦实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弊待除、百废待兴的环境中,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关键词是“奋斗”与“实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清醒和责任担当,以一种大气魄和大无畏的精神,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遗留任务,展开社会主义改造这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以最快的速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并没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完善的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所面对的仍是“一穷二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加之我国政治上被孤立、经济上被封锁的特殊境地,中国共产党只能选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艰苦条件下进行奋斗。正如毛泽东同志讲到的:“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5]113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一系列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神力量。

首先,体现在国家主权维护上。新中国成立伊始,朝鲜战争的爆发直接威胁到新中国新生政权的独立与安全。在敌我双方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差距悬殊的现实条件下,在新中国自身艰苦的情况下,共产党人继续以革命精神抗美援朝。这已不仅是敌我双方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双方精神意志上的较量。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铁般的战斗意志、视死如归的战斗勇气、拳拳爱国之情进行殊死搏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战略战术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胜利,中国人民在国际社会上有了一定地位。其次,体现在工业体系建设、国防力量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上。1949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好年份減少了50%。“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呢?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6]329但在“一五计划”期间,党带领人民自主钻研,在工业化建设上取得了多个“首次”突破:生产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建立首座生产重汽的汽车制造厂;制造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建立首座试制喷气式飞机的飞机制造厂;建立一大批工业基地、工矿企业等。自主研发“两弹一星”决策是党为打破大国核垄断和核威胁、稳定和平局势的选择。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全国科技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奋力攻破种种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完成了军事领域内的关键跨越。宝成、成昆等三十多条铁路的新建,技术难度极高的青藏、新藏、康藏公路的铺设建成,公铁两用的武汉长江大桥的通车,纵横交错的公铁路网使新中国交通运输不便的状况得到全面改善。生物医学领域内做到了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发现了挽救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总之,计划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提前甚至超额完成,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后,体现在共产党人群体和个体精神上。大庆油田会战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工人们艰苦奋斗、踏实肯干,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仅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我国首个现代化大型石油企业。北大荒垦区建设中,农垦战士服从国家安排,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品质,将北大荒建成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坚定意志;红旗渠模范任羊成以生命为赌注,腰挂大绳穿梭于悬崖,扫除落石之险的精神;时传祥“宁可脏一人,换得万家净”的平凡付出;焦裕禄的以身作则;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钱学森、邓稼先等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言行诠释,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同志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7]162,“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7]162,也指出只要“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7]285。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民族、国家、党的历史价值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回顾这一时期的坎坷发展,才能深刻理解这一精神的意义,艰苦奋斗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踏实肯干是巩固国家地位的行动保障。“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8]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

(三)社会主义改革时期:自我改革与勇敢探索

改革开放是又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国完成了一次全新蜕变,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走出独特发展道路的东方大国形象。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孕育和丰富了新的共产党人精神。这一时期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关键词是“敢改”与“勇探”。“真理标准讨论”带来的思想解放使全党开始全面总结并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与之后的发展道路。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却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处在崩溃边缘。如何在危难中奋起?邓小平同志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就会被葬送。”[9]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党和国家究竟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召开,迈出了“解放思想”的关键一步,冲破了长期的错误思想、错误方针的束缚。自此,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10],是共产党人突破数十年思想禁锢的巨大勇气展现,是共产党人敢于改革的魄力展现。改革开放不断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随着实践的前进而呈现出丰富化、动态化的样态。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空前的伟大实践,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邓小平同志坚定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1]37240多年的实践历程表明,大胆走、大胆试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而瞻前顾后、思索不前只能是阻碍改革的绊脚石。习总书记也指出:“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搞改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1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着眼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中诸多的新任务与新困难,向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实践与精神要求。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有涉险滩的勇气、攻克难关的毅力、铲除顽瘴痼疾的智慧。而既遵循顶层设计又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正是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大胆改革、持续探索的精神展现。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与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出了“两大奇迹”,也创造出了丰硕的精神果实。改革开放伊始,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农村经营形式改革的先例,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灵活求变、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小岗精神”孕育而生,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力量。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圳速度”展现了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在“特区精神”的支撑与指引下,才有了“深圳速度”。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同样如此。珠海经济特区人民在无资金、缺人才的艰苦条件下,靠着敢闯敢试、大胆探索的精神支撑着攻坚破难的行动。“特区精神”也由珠三角地区传递至长三角。浦东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高速高效的意气、灵活应变的灵气都是浦东人民艰苦奋斗、昂扬向上形象的特殊展现。总之,这些城市的共产党人以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勇气和胆量,领导团结人民开辟出了一个独特发展模式,使“生地”变“熟地”再变“宝地”。“特区精神”的集合也为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谱系增添了独特素材。之后,改革由点到线,线线成面,从局部试验到全面展开,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改革全面突破,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敢改”与“勇探”的精神谱写出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伟大诗篇。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品格并不能以简单的句词进行概括,即使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也有不同特色。革命时期的精神品格主要体现在树立信仰、树立理想、开展革命上,建设时期的精神品格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踏实实干上,改革时期的精神品格主要体现在改革创新、持续探索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发展中,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发展历程之中,这些精神品格是在不断充实的。不断充实的精神品格形成了一个历史链条,各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是这一历史链条上的一部分,也正是这一历史链条将中国发展道路上一系列精神串接起来,展示出来。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共时呈现

红色基因代代传,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精神品格的学习与传承并非简单地以时间、事件、人物为线索的梳理,而是在赓续与丰富中展现共同的精神特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传承中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再次结合现实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共同内涵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呈现。不论是28年的革命时期,还是近30年的建设时期,或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的变迁确实带来了主要目标、对象和使命的变化,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最终目标中的“人民性”与“信仰性”从未变化。

(一)人民性:坚守共产党人的生命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理论层面来看,这是唯物史观的中国化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同基础上,结合党的特殊性质和宗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群众路线与人民立场这一关键理念。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表现出了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自觉。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1031;邓小平同志提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14]288;“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凸显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对人民地位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体理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及人民至上的党的执政理念,凸显了党的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尽管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党对群众路线和人民立场有不同的阐述,但为人民、靠人民这一价值导向和政治追求没有改变,人民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中的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奋斗的精神品格是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意志互构碰撞而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体奋斗与创造的产物。从百年实践层面来看,党和人民群众都是践行这些精神品格的主体,人民群众更是百年来我国事业发展的主体。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5]28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战精神”的形成,其主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所有支持、参与抗战的人民群众都是“抗战精神”的缔造者与发扬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的劳动群众不计名利得失,以忘我的精神,用自身的言行诠释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党和人民群众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这场以思想解放为发端的巨大变革,带来了制度的巨大变革,而这一变革激活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坚决破除阻碍改革的一切藩篱正是人民群众活力的发挥和映现。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复兴征程,实行新一轮的、更为全面的改革,更需要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勠力同心。不能忘记“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16]。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与坚守,必须“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17],更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不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把来自群众的力量持续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

(二)信仰性: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信仰是个人、社会群体、团体或组织对某一偶像人物、某种理论或制度等的信赖。就个人而言,信仰的作用表现在对当下生命状态的超越上,个人信仰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的精神依托与行动指向。就社会整体而言,信仰是整个社会团体组织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与共同理想,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组织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因马克思主义而诞生且壮大。中国共产党人在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为先进、科学、严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之后,始终将其作为自己的信仰、作为其精神品格的重要支撑、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航标。习近平同志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10]回顾我们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其成长的每一步都无法离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靠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个人生命同国家解放、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共同投身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洪流,进行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在遭受重创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力克时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时期,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感召下,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走进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大门。这些胜利是党的胜利,是共产党人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没有这一信仰支撑,这些胜利无法取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1]63对于已经执政7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新时代我们仍會经历一个又一个的“雪山”“草地”“大渡河”,依然面临着重大风险、重大任务、重大挑战,仍然在“赶考”,要度过这些风浪,必须不忘初衷,不忘共产党的事业从什么出发、为什么出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保持信仰定力、前进定力,用崇高理想信念照亮前行之路。

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多样传承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前进路途中的挫折与艰辛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是支撑人民与国家度过苦难的支柱。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时刻保持着昂扬奋进的姿态。以多种方式熔铸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精神基因,是我国接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

(一)宣传党内榜样文化以激励共产党人精神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内榜样文化建设,使其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并逐渐累积下来,锻造了队伍品质、凝聚了社会力量、引领了社会风气。党内榜样文化是指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以及在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并创造的培育、宣传、运用、研究榜样的经验和成果。榜样事迹、榜样示范是党内榜样文化的主要内容[18]。党内榜样可大体分为地域类、人物类、事件类三类,分别对应着共产党人的特定鲜活精神品格。党内榜样的正面宣传有助于党内外学习“四史”,也是激励共产党人奋进的直接途径。地域类榜样的宣传以实践发生地为载体,较为典型的有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小岗村、华西、深圳等。以西柏坡为例,党中央在此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里是党“进京赶考”的出发地,体现出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永不停步、力求胜利的彻底的革命精神,体现出了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出了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路线。如今,“赶考”路并未走完,“考试”仍在继续,实现民族复兴仍然需要西柏坡“赶考”精神。人物类榜样的宣传以党内英雄人物、党内重要人物特别是党的领导人的言行为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对革命先辈精神的学习,在纪念毛泽东、邓小平、陈云、朱德等同志诞辰之时发表重要讲话,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通过个体形态再次展示出来。如讲到李大钊同志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19]。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16]。典型的英雄人物榜样如雷锋、孔繁森、女排团体等。“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深入学习、挖掘人物类榜样,为党内向他们学什么、怎么学指明了方向。事件类榜样的宣传以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历史节点为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强化对重大事件的纪念,赋予这些事件更多的时代价值。以长征为例,党领导红军通过长征这一战略转移以摆脱敌人“围剿”,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分别就纪念长征胜利60、70、80周年发表讲话,并概括和丰富了“长征精神”。再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等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了重要讲话,展现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实践史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史。总之,对党内榜样的宣传使不同时空背景、历史境地下不同人群的精神品格富于时代内涵,使其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以点带面的激励作用。

(二)发展党内健康文化以塑造共产党人精神

健康积极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制度相比更具有内在性与深层性,是一个政党、政党内成员的政治风貌与精神品质的直接展现。党内政治文化对共产党人的影响体现在信仰、组织与实践上。首先,一个政党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导向、追求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做些什么,根源在于其坚持什么样的信仰,信仰主导并塑造政党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灵魂,体现在党内政治文化上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执着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置人民群众于最高位置,这也是共产党人朝气、锐气、正气的来源。其次,党内政治文化使全体党员更加具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在此基础上党更团结、更有力量。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四个意识”的党内文化主基调才能推行开来。最后,党内政治文化不仅仅反映党内政治实践,更主要的是对党内政治实践的文化导引。正是在“为民、务实、清廉”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文化的积极导向下,才会有党内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才会有共产党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从百年来党对党内文化的认识发展与实践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如何用健康积极的党内政治文化引导、塑造共产党人,使党的发展壮大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是党长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注意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害。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切实搞好我们的党风。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在党内生活中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胡锦涛同志强调共产党人“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所要求的浩然正气”。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相应地,党通过延安整风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八大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改革开放之后倡导十二个方面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党的决定,十五大后开展“三讲”活动,十六大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十八大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教育实践有力转变了党的作风,塑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为党内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弘扬三种优秀文化以涵养共产党人精神

文化是历史的长久积淀与当代映现。文化兴盛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走向强盛的重要支撑。在近5 000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传统文化,其精华即优秀传统文化为共产党人注入了独特的“中国”基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体现在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延续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等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完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时,爱国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基点;体现在对“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延续上,这一思想被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为群众路线、人民当家作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使“民”的内涵更为丰富;体现在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品德修养的延续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除此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诚信、担当、勇敢等也被共产党人所传承,成为其独特标识。在近现代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的带有“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为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革命文化是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优良传统、初心和使命的凝结。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人在南湖红船上描绘了属于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为新生的党确立了初心和使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它最初确定的目标、价值追求从未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奋斗中,历经多次曲折与磨难、多次艰难与险阻、多次考验与选择,能够在一次次挫折中奋起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以及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追寻,靠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革命文化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20]。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進文化,为共产党人应对新的发展机遇提供精神指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引领共产党人的政治行为和价值观念,以时代精神为党注入生机活力,这都是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有力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展现着共产党人百年来奋斗的精神品格,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共同构筑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共产党人要传承好百年的精神命脉、坚守住初心和使命、担负起时代责任,必须从这三种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强化对这三种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以独特文化滋养独特精神。

(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锻造共产党人精神

从百年来党的自身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严肃认真地展开党内政治生活是党保持的优良传统之一。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明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等,这些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规范在建党百年来我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得以产生并不断完善,且最初、最基本的內容都来源于党成立初期的革命实践。今天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强调,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共产党人必须永葆百年来奋斗的种种精神品格。回顾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要让党员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逐渐走向正规化、常态化,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所留存的集权主义、宗派主义等错误倾向渐渐消除,党的七大将党内政治生活写进党章,在保障党内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前提下,党内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得到锻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走出战争创伤、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例,延安时期党内干部率先公开进行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向“被搞错的同志”“赔不是”,周恩来、任弼时等同样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上行下效,党内同志都自我批评、自省自查,敢于自我检讨、敢于指出他人错误、勇于接受他人批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共产党人的党性。但问题总会出现,习近平同志严厉指出:“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21]事实表明,党内政治生活的不严肃带来的是党内基本规范被漠视、被破坏,党内优良传统被淡忘,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因”被模糊,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丢之而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党的作风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都是要使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其中得到锻造,从根上传承下去。十八届六中全会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了制度保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念与做法产生于革命实践,强调于、作用于各个时期。这些理念与做法凝练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维系着党的精神谱系。要将其深刻融入、应用、传承在各个基层组织、每一位共产党人的日常生活中,让共产党人精神品格永葆健康。

四、结语

我们总说,历史告诉未来,历史又如何告诉未来?时间与实践是最好的答案。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凭借着过往的时间和历史实践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精神品格,告诉未来中国共产党仍是坚实可靠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中国发展道路的精神品格,昭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与精神底蕴。只有传承和发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才能够绑紧中华民族整体前行的精神纽带,进而为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事业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2018-01-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1/05/c_1122217981.htm.

[2]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2).

[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4(2).

[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8]张耀灿.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7-8+24.

[19]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10-29(1).

[20]习近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N].人民日报,2013-07-15(1).

[2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9(1).

(责任编辑:铭 心)

(校  对:张劲松)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FKSB015)。

[收稿日期]2020-11-05

[作者简介]高玉倩,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73000。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传承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
共产党须联合其他进步的政党和政治派别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