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技术的码头运维管理系统研究

2021-03-05于海涛于从芹

工程与建设 2021年6期
关键词:液化码头运维

于海涛, 于从芹

(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化、数据化已成为现代化港口码头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中国各大港口为不断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均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港口设施管理正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本文通过某港口液化码头为例,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在BI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该码头现有的管理模式,从设施台账、空间定位、维修管理、定检管理、库存管理、统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合该液化码头的实际情况,通过建设一套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平台,将该码头的设施、管理、运行等信息资源集成到一体,形成一个标准化、程序化、智能化的码头信息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形成分析成果,通过三维图形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出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港口和液化码头的信息化水平,对我国港口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BIM技术在码头运维管理中的优势

经过近十几年BIM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套完整的BIM模型,已经能够将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成果信息无缝衔接起来。

在已有的BIM技术基础上,结合码头的管理流程、检修流程、台账信息、统计要求等等,研发搭建一套包含电子文档管理、空间位置展示、设施维修和保养管理、库存管理以及统计管理的运维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可以充分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空间定位具体化、管理流程标准化和程序化、计划编排与提醒智能化、数据统计实时化等,从而实现码头运维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通过搭建一套运维管理平台作为数据中枢,如图1所示,消除码头原有模式所形成的信息孤岛,将码头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数据集中处理、加工、统计、分析、输出,实现码头管理更准确,更直观,更高效,打破传统壁垒。

图1 运维管理结构图

2 BIM技术在码头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搭建的液化码头运维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首先可以实现该液化码头的三维化1∶1展示,同时以三维模型为基础,从空间、维修、定检、资产、安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整理和集成研究,并开发出满足各个需求的功能。

表1 液化码头运维管理平台功能表

2.1 模型创建以及运维平台搭建

本液化码头共包含约4公里长管廊2条,新旧涵洞2个,102#、103#、104#、105#装卸泊位4个,中控楼(3层)2栋以及沉箱结构码头基础等。本项目是集综合管廊、办公建筑、装卸工艺等于一体的较为复杂和典型的综合体。根据业主要求,三维模型需要满足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等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液化码头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码头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添加至模型当中。

根据业主对于码头管理的需求,结合现有的管理模式,对已经创建的三维模型全部赋予对应的属性信息,采用数字信息模型+码头管理的模式,将三维模型与码头管理流程相融合,再根据各自需求开发不同的功能,研究搭建一套运维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液化码头运维管理平台关系框架

2.2 码头设施空间定位管理

依据现场实际空间定位信息将码头所有内容还原至三维模型;参照码头现有的资产台账,将所有内容整理形成目录清单,并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编制唯一识别码。绑定编码与三维模型,即可实现三维模型的空间定位。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提升设施查找效率,极大提高设施定位的准确性。同时,为满足维修与定检功能需求,将维修与定检详细到设施的具体的部位,整合历年的维修记录、定检记录以及设施的维护保养标准等内容,展示效果清楚明了。

2.3 码头设施维修和定检管理

将码头原有的纸质化作业管理报表直接由线下转为线上,由纸质记录变为电子数据。实现各类数据相互关联和实时交互显示,减少信息重复录入,加快信息流转,同时存留电子版检修记录,方便快捷。

通过设定码头设施检修计划及检修周期,可以实现计划自动编排、界限值提醒以及计划按时提醒等,每个周期自动生成计划工单,并根据人员岗位职责以及排班情况,实现智能派工,减少人为判断,避免漏检和误检,提高管理水平和正确性。与此同时,通过移动终端推送相关信息提醒,提高工作任务流转速度,加强办公灵活性,实现智能运维管理,如图3所示。

图3 液化码头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库

2.4 码头资产管理

通过三维模型实时展示码头内所有设施、设备、建筑、结构等,定期根据现场实际状态更新三维模型内容,提高管理精度和准确性。同时,将非固定性资产通过添加产品信息、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等,可以实现快速查阅相关参数,并且可以提高对非固定性资产的统计和追踪。

2.5 安全管理

利用三维模型向进入码头人员讲解各类检测装置、火灾应急报警装置、消防设施等具体安装位置和存储地点,同时可以利用三维虚拟空间向相关人员讲解安全疏散路线,制定安全逃生预案,为紧急疏散和人员撤离提供保障支持。

2.6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三维模型和运维管理平台所记录的庞大数据信息基础,可以实现各类数据计算统计,例如,设施故障率统计、品牌故障率统计、零部件更换率统计、人员维修工时统计等等,可以以各类形式表格展示统计结果,一目了然。

3 运维管理平台搭建的核心基础

本运维平台的搭建需要以该液化码头为基础,将三维模型与实际管理流程相结合,最终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信息展示。而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核心基础就是各设施的分析梳理以及各BIM元件的唯一识别编码,如图4所示。因为该液化码头涉及设施种类繁多,涉及专业复杂,且管理流程针对性较强,所以我们需要理清各个功能的需求以及对应关系,而后,按照设定好的编码规则进行识别码的编制,唯一编码对应唯一元件。完成此项工作后,各项数据便可以顺利交换和共享,各个流程机制便可顺利进行,保证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化管理的准确性。

图4 唯一编码作为核心数据

4 结束语

利用BIM技术配合设施运维管理的模式,结合云服务平台和移动终端技术,可以提高码头智能运维管理水平,同时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数据量大、功能涵盖全、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基于BIM技术研究的码头运维管理平台上线应用后,码头的智能化运维水平大幅度提升,各类信息在三维模型上即点即查即看,信息的共享性、流转速度、准确率都极大程度提高,是完善码头管理完整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液化码头运维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辨析汽化和液化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前往码头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在码头上钓鱼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