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选线理念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2021-03-05盛兴翔

工程与建设 2021年6期
关键词:选线路线高速公路

盛兴翔

(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 言

环境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也是我国最为基本的国策之一。在“六个坚持”以及“六个树立”的公路设计理念当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在设计高速公路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周围的环境。公路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工构造物,其位置的走向不仅影响了地形以及生态系统,同时还反作用于自然,对于自然以及生态多少会存在着一定的破坏性。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以及做到最小限度地破坏,让公路能够顺利融入自然当中,实现环境跟公路并举,最大限度地发展人与自然环境成了路线设计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步骤,公路路线方案的设计就是在地形或者是地面上选定公路,并且确定公路的空间走向。生态选线就是人们在选项的过程当中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来控制选线的理念,依据沿线的不同的生态区域来调整公路的布局,以便更好地布置路线,保护生态环境,让工程跟自然环境协调在一起,把公路生态以及环保的理念融入选线设计当中,这属于一种非常积极并且主动的环境保护的行为,这可以从根本上有效地缓解公路的修建对于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 生态选线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总而言之,建设高速公路就是为了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便利,因此,高速公路在后期需要派专职人员去运营养护,必要时应当采取一切措施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性。在保证高速公路自身结构安全的同时,力求能够减小工程量,节省运营费用,设计人员不仅需要站在工程设计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研究,同时还应该把客户的需求摆在核心的位置,体现出公路特有的线性美,以及工程的结构类型的建筑美,包括整个工程量的精细美以及跟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美。

1.2 服务于社会,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设计以及选线期间,必须要考虑到自然资源条件及政府规划需求,如环境的敏感度,结合路线的要求以及占地面积,不断优化与调整,力求最大限度节约耕地资源,降低破坏环境问题的发生,减少征地与拆迁,并且根据当地当前情况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合理地设置好互通立交以及分离式立交桥,保证整体的设计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可以符合当地的民生需求。

1.3 尊重自然,协调好环境

路线其中最主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不能够破坏周围的环境,选定高速公路路线时需要对自然的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利用大自然自身具备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度来保护大自然环境。保证能够在施工时针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程度,这样更加有利于生态修复,把路线的平纵线、构造物、路基等和沿线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其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1所示,能够让公路的建设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当中,以保护自然。

图1 山区路线选线示例

1.4 合理投入与系统经济原则

现如今的高速公路建设与开发着重将目光放在了山岭地形,因此在路线生态设计尽力去优化选线的结构以及相关内容的布设,着力把控好施工规模,降低工程的投资,需要从全生命周期去看待整体运营的成本,兼顾项目的初期建设成本以及后期的养护成本,力求在全寿命期内达到最优成本。

2 生态选线的技术方法及措施

2.1 合理选用路线指标

设计者要对路线设计规范与标准进行把握,并能够将主体指标与次要指标进行区分,保证公路的安全性,比如最小半径曲线、最大坡度与视距等。凡是涉及安全相关的指标都必须要严格执行,避免采取极限值;而次要指标是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影响路线或是舒适性的指标,如公路直线长度。而采取最高值对生态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比如大面积高填深挖与穿越保护区,可以恰当降低一些舒适性和美观,选用合理的数值,合理科学将不同路段的设计速度以及路基宽度进行确定,制定出多种方案优先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并通过合理布设标线以及爬坡车道、景观台等相关方案,能够有效地规避因地形因素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某某高速公路,在改扩建的过程当中,将超过3%的纵坡进行了相关的优化处理,包括一些比较容易出事故的路线点,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事故的发生概率,还可大大地提高了道路行车的安全与舒适性。综上所述,针对安全性强制指标必须严格且无条件地执行,次要指标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的生态与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合理设定。

2.2 注重资源节约,尤其是耕地资源

以某省为例,该省份一直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其中耕地资源较为稀少,在山区地形中高产量的耕地几乎都在山间平坦的地方,这些区域同时存在较为优异的走廊带,倘若要大面积占用农田,后期手续报批工作必定有着很大的困难和阻碍,同时也会给前期工作的展开带来影响。所以在路线设计期间,应将生态保护设计理念进行引入,降低工程中矛盾的产生,并遵守交通运输部门在公路建设当中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研究,优先选择能最大限度保护土地的方案,如图2所示,充分利用荒山、废弃的土地以及劣质的土地来进行资源的开发。

图2 在耕地中的选线

2.2.1 合理设置立交以及服务区

应该结合路网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充分地跟当地政府进行调研以及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合理的设置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以及服务区的数量跟规模,既要适应城乡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的生活需求,并力求最大程度去选用荒坡以及荒地,力求减少对农民农田的占用,避免在居民生活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合理地选择一些废弃的土地,将这些废弃的土地作为服务区以及管理区,这样既能够有效地降低建设的成本,同样也能够减少占用平坦耕地的概率。

2.2.2 路线设计中综合协调其他专业设计

路线设计工作期间,必须考虑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使整体的路基、桥梁以及隧道路线可以跟自然互相协调。如果工程要通过农田或是一些自然保护区时,应加强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经过技术比较,优先选择质量比较高的方案。例如某高速公路在改扩建的过程当中,对于全县的耕作从土地剥离再利用,很好地实现土壤的再生,耕地的数量得到极大地增加,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都得以保证,耕地剥离达到125万m2,利用率为50万m2,全线边坡表土绿化面积接近45万m2,光合作用中按年算的吸收量大约在0.65万t,不仅可以为百姓的生活谋福祉,也更加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3 协调环境,尊重自然的生态选线

路线的设计一定要本着不破坏的基本原则,对大自然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在路线设计期间以力求最大程度来保护当地的地理环境。

2.3.1 坚持地质选线,避让一些不良的地带

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以及地形地貌非常的复杂,而且山区高速公路除了一些在平原地带比较常见的采空区以及软土区等,还有岩石脱落,崩塌以及滑坡等不良危害,对于路线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选择线路工作时,首先要对当地的地质灾害评估深入了解,使用必要的地质物探方法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岩石种类与其岩石的倾斜度进行掌握,选择最短路线穿过那些不良地质区域,降低对不良地质的扰动行为,规避施工过程带来新的破坏,致使当地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确保生态平衡。

2.3.2 坚持地形选线,线路布设与地形进行协调

路线的设计应当与实地的山谷、河流走向保持一致性,切记不可改变走向强行设计成一条直线,强制性地去改变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原样顺势而行,这样才可以保持生态流畅保证实际生态效果更为美观。在满足安全视距基础上可以灵活地运用曲线,使选线可以跟着地形的起伏更加有规律,这样使得司乘人员的视觉感会受到景观的改变而变化,能够对司乘人员的疲劳感进行缓解,促使行车舒适性得到有效提升,如某一个山区高速公路, 为了更好解决高差问题,便在设计阶段进行创新思考,结合实际地形进行充分利用,并采用螺旋线隧道展线的手法,该技术在国内高速设计当中首次选用。

2.3.3 坚持环保选线,保障自然景观跟公路和谐统一

公路设计期间应尽量地保护原有的景观,路线选取时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景观绿植,如需加入其他植物必须根据地质实际情况而异,拓展生态环境多样性,并且具备一定的层次感。需注意的是,尽量避免选取外来物种,对当地绿植带来不利,避免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比如边坡采取生态绿色柔性防护,尽量避免采取全封闭式的保护,使用拱门以及门架式结合锚杆等进行生态化防护,针对路线所涉及地区的珍稀动物进行有效调查,把握其迁移或生活习惯等信息,并利用现有的涵洞、天桥建设生物通道,如图3所示,力求降低对生物栖息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图3 自然景观协调选线

3 结束语

在新时期,路线勘察与设计的理念已发生重大的转变,从原来的注重工程设计而变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科学的创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选线其实指的就是把以人为本同安全、舒适以及和谐的理念更好地展现出来。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以及生态环保,提升公路服务的一个最主要关键内容,设计人员需要将生态选线和各个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工程跟自然环境有效地融合,打造出一个公共认可,人民满意的社会产品。

猜你喜欢

选线路线高速公路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系统故障选线研究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画路线
找路线
高速公路与PPP
小波变换在电力线路故障选线中的应用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
近似熵在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