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明性语境下SANNA设计方法研究

2021-03-05刘顺为

工程与建设 2021年6期
关键词:密斯透明性博物馆

刘顺为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3)

1 透明性的源起

1895年12月, 威廉·伦琴[2]在《对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汇报》论文中,首次公布X射线的“新透明性”特征,它能让身体对该射线的反应如同浊介质对光的反应,射线可穿透物体,并显示在屏幕上。

2 透明性从医学界波及到建筑界

建筑界受透明性概念影响,密斯开始将他的摩天大楼形容为“皮包骨”建筑,并使用X线图像与之相对比(图1),唯恐读者不能领悟两者之间相通的透明性概念。玻璃的使用,使得透过玻璃所看到的内部空间和结构骨架,渐渐取代了传统坚实外墙,成为现代建筑第一印象,在20世纪前几十年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早期,不论是摩天大楼还是工业车间、教育设施、展览建筑、私人住宅,世界各地出现的玻璃建筑不但主导了建筑美学倾向,也是透明性议题深入实践的黄金岁月,产生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杰作,如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自宅,这些作品连同“X-射线”影像大量出现在这一时期建筑书籍中(图2)。

图1 X光片与“皮包骨”高层建筑;

左图为俄国阿历山德拉女皇的手和手腕,拍摄时间约为1898年;

右图为密斯·范·德罗柏林玻璃摩天大楼模型(1922年)

图2 X线概念对建筑界的影响

左图:西班牙语《X光建筑》插图之一(Revista Nacional de Arquitectura, 《国家建筑评论》杂志,1952年第126期封面);

右上:由弗里茨·佩茨(Frits Peutz,德国)为舒克百货公司设计的玻璃大楼(1935年);

右中: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自宅(1949年);

右下: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斯住宅(1950年)

至20世纪中叶,透明性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建筑主流现象,如同X线将人的身体暴露给公众一样,透明性也让现代建筑暴露了自己的内部,让建筑日益成为一种公众可以透视的对象,它的结构和空间构成关系应该如同X线医学图像一样的清晰明确。这样透明性就从单纯的物理性透明领域(视线、光线穿透玻璃而获得的透视影像效果)扩展到了现象性透明领域(构成、组织概念关系的清晰可见),后者渐渐构成了现代建筑发展史过程中一个重要议题。吉迪恩(Giedion)对此也给予了长久的思考,在1962 年出版的《艺术的开端》(The Beeginnings of Art)一书中,他把透明性、抽象性和象征性看作艺术的根源,“不仅史前艺术如此,现代艺术亦复如此”。[3]这里的透明性指概念和概念间组织关系的明确性,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形式,可以是一种哲学观念、一种逻辑关系、一种组织方法。

3 “得州游侠”与“透明性”的两个层面

1953年1月柯林·罗来到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随后约翰·海杜克、罗伯特·斯拉茨基、李·赫希及爱尔文·鲁宾也从耶鲁转到得克萨斯大学,一个以透明性理论为核心的建筑学团体“得州游侠”形成,参与者还包括沃纳·塞利格曼和伯纳德·霍伊斯里。他们的目标是在现代建筑客观基础之上,在可实证知识结构之上,建立一种可评估的建筑设计和教育方法,这种思想和目标最终在《透明性:物理层面与现象层面》一文中达到顶峰。《透明性》不啻为“得大建筑学院课程的首要文献”、“得克萨斯教育体系的知识核心”以及“学校存在理由的里程碑”。毫无疑问,“得州游侠”和“透明性”理论参与了当代建筑历史的重建,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允许多层次、多角度解读。[4]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于1964年在《Perspecta当年第8期》上发表英文版《透明性》,1968年德文译本出版。

柯林·罗将透明性分为两个方面:

(1)物理的透明性:指物理材料的透明性,允许光或空气透过的物理现象,最常见的就是不同透明度的建筑表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密斯、格罗皮乌斯、约翰逊等人开辟的以玻璃为外立面主要材料,具有明显视觉透明性特征的建筑风格(图3),至今于“密斯·凡·德罗建筑奖”获奖作品中依旧可见其影响(图4)。[5]

图3 密斯·凡·德·罗的西格拉姆大厦(纽约曼哈顿,1959年)

图4 密斯·凡·德·罗奖获奖作品

上图:法国国家图书馆(1996年奖),巴黎;

下图:哈帕·雷克雅未克音乐厅和会议中心(2013年奖),冰岛

(2)现象的透明性:它超越物理的透明性,超越视觉,它是逻辑关系的清晰建构和表达,是一种组织方法。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目了然,直截了当,不遮隐,不矫饰,毫无模棱两可之处,它可以是哲学观念、价值排序、文化阐释、空间构成等多方面内容,它能够吸收、均衡、表达多样性及其之间的矛盾,形成矛盾共存、多样化的复杂秩序状态,这种理论以“得州游侠、纽约五人组”[6]为主要学术思想载体,影响深远。

4 SANNA透明性思想的成因分析

早在SANNA事务所创办之前的1995年,妹岛就以个人的身份参加了由特伦斯·莱利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大型展览“Light Constrution”,[7]表明妹岛对透明性议题高度重视。此展览关注透明性构成和感知,按照半透明、深层表面、可接近和阻碍、清晰度和模糊性、深度和反射、形式和无形式、材料和视觉表现的不同表层构成分类展示。[8]201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与设计部首次以国别展的形式,将由伊东丰雄、SANNA(妹岛和西泽)、 藤本壮介、平田晃久、石上纯也6人组成的“日本群星”建筑师于2000年后的作品,以工作室的形式展出,展示了日本几代建筑师对于透明性、公众性及结构创新的探讨,突显出这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日本建筑师群体,所呈现出的共同地域性特征:①采用更轻、更透的材料;②缩小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在造型和空间上的区分。通过上述2个展览不难看出,SANNA的透明性思想有其生发成长的社会背景和土壤,而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

4.1 空间划分手法和空间氛围塑造,直接受到日本传统的影响

日本有采用轻质隔断、移动隔断、轻薄隔墙、屏风纸墙或帘布来划分空间的建筑传统,空间划分是暂时性和可移动的,两侧空间似断若连,空间也有一定的透明度,虽不能完全看穿这些轻质薄隔墙两侧的空间,但两侧空间里所发生的现象,仿佛可通过薄隔墙过滤到另一边,可彼此感知两侧空间场所的氛围(图5),“我们在日本的氛围下成长,无疑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我们对创造出两边关系的方式很感兴趣,会采用不让两侧那么断然割裂、泾渭分明的材质,来维持两侧空间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我们常在项目中使用透明或半透明元素的原因。”[9]SANNA大量使用透明、半透明材料、重叠玻璃、聚碳酸酯及亚力克这类轻薄材料来做空间之间的界面。

图5 日本传统空间划分和氛围营造

4.2 受日本禅宗思想影响

去除一切表达建筑空间可有可无的东西,呈现出朴素纯洁“苦行式”的精炼(图6),不同透明度材质的使用和对光线的把控,弥漫出寂静冥想的空间氛围。“日本社会和文化相较于过去已经改变了很多,其但中一些禅宗美学思想仍然保留了下来,也许这就是影响我们的原因。”[10]

图6 日本禅意空间

5 SANNA透明性思想的表现

透明性是SANAA的特征标志,其作品不仅涵盖了物理性透明,其设计方法还鲜明地表达出思想逻辑、组织关系的透明性,即柯林·罗《透明性》所言的现象性透明。

5.1 物理性透明与去物质化

SANNA作品继承并超越了第一代以密斯、约翰逊、格罗皮乌斯等现代主义建筑师们所开启的透明性范畴,晋升到全新幻象效果的领域。SANNA注重划分空间的界面表达,不同透明度、反射、扭曲的影像常常分布在空间界面上,交错、叠加后形成视野模糊、氤氲朦胧的视觉效果,建筑呈现出轻、瘦、透的特征,完全不同于传统空间的体验和感受,如巴黎塞纳河畔撒马利亚百货公司改造(图7)。

SANAA的建筑取材多样,不再封闭,而是多孔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馆(图8)。常采用屏幕、铝板、打孔不锈钢板、过滤器、缝隙、薄膜、窗帘、网眼,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它流动和反射的不仅仅是光,还可以是周围的风景,SANNA的建筑大都融入周围环境,吸收天空和植被的颜色,它的外观随着季节和一天中的时间而变化,造成虚幻变形和陌生感,如卢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图9)。“这种建筑是一种更加模糊、蒙上面纱、模糊不清、雾气弥漫的视觉效果,像在暴风雪或浓雾中一样,更加无限,它比密斯、约翰逊甚至伊姆斯的建筑还要轻盈消瘦,就好像要消失、蒸发掉。”[11]但它又克制含蓄,精炼寂静,流露出禅宗美学的底蕴。“我们的理念是做更轻、更透、更瘦的建筑,其实这是日本的风格,与文化相关,我无法改变这种状况。”[12]

图7 巴黎撒马利亚百货公司改造

图8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馆

图9 卢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

在SANNA作品里,视线常穿过一层层玻璃而被扭曲,玻璃也经常采取曲线和波浪的形式,影像经过反射扭曲,叠加在不同空间界面上,这时的透明性,已不再是完全清晰的,而是变成了明显的模糊。[13]它与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所开创的透明性不同之处在于:① 视觉焦点弱化,空间有明显的弥漫性、散点性特点,空间划分没有等级和中心,呈现出液态流动特征,空间看似是无限延伸;② 视线有明显的模糊性、暧昧性,而非透明的、一览无余的透明性,重点不是透明,而是模糊;③ 反射影像在界面上层积叠加,造成神秘、暧昧和幻觉。[14]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图10)可以说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SANNA的建筑似乎成了视觉装置,实体界面似乎消失,因此产生了建筑的去物质化倾向, SANNA认为这是数字传媒时代的特征反映,和当代数字文化之间存在着关联,与一个日益被媒介化的世界有关,可以说“旧媒体使现代建筑变得现代,新媒体让它消失。”[15]在卢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项目中(图10),外立面的反射效果让建筑几乎溶解在周围的环境中。

图10 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5.2 现象性透明与主体间性、编织事件和空间感知

“透明意味着创造关系,建筑设计意味着创造关系,项目不同所创造的关系不同。”[16]SANNA的作品是多方面因素精炼、抽象综合的结果,不限于建筑功能,还包括材料、交通、空间、行为组织其他方面,这就是SANNA的透明性思想,“建筑意味着创造事物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建立关系,重要的不是塑造每一种用途,而是组织它们,不仅是视觉上的,而且是概念上的,从项目开始到结束,在设计过程中,有那么多的关系需要塑造,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制作工作模型,模型和图纸在精炼过程中不断重复,从最终设计中去除无用的、多余的部分,每一次迭代都使其更加精炼。”[17]图11展示了在金泽当代艺术博物馆项目中,通过大量模型不断深化、精炼方案,实现四个方向进入博物馆的原初设想。SANNA总是向人们展示,通过他们的组织安排,在建筑中人们可以体验到什么,他们总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清楚地表达其建筑构成关系,并让人们能清晰地读懂其建筑生成逻辑。“这种关系和逻辑的展现,就是一种透明性,所有结构部分之间的关系都是可见的,没有什么是隐藏的,一切都很清楚,一切都被澄清,被定义,这些东西在空间中创造了一种透明的关系。”[18]

图11 金泽当代艺术博物馆

SANNA热衷于制造行为、事件及其领域之间关系,关注行为主体之间关系,即主体间性,希望在室内创造一种公园式空间氛围,个体既可互视、共享公共空间,同时也可拥有一片私属领域,独自私处,或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互不干扰,通过组织人在建筑里的行为-空间-氛围-感知之间的配置关系,塑造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室内空间。

现象的透明性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可促成建筑的生成,让多种元素在复杂的建筑和城市组织中合为一体,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新国家美术馆和路德维希博物馆可堪称这方面鲜活例证(图12)。这个项目处在城市公园有高差地形上。SANNA的设计先从编制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空间配置关系着手,让建筑、公园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人们在画廊、露台和活动空间网络中移动而不断变化。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到达建筑,穿过建筑物,建筑四向开口,视野开阔,完全与城市公园四季变化的景色融为一体,成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博物馆。不同标高上的公共空间、城市花园和展览室成为整体体验的一部分,不同展览空间分布在不同标高展览流线网络中,展览空间之间为可供人停留的公共空间,自然光线穿透中庭空间,由露台、坡道和走道包裹,在画廊和社交空间之间提供视觉连接,中庭也作为一个大型活动场所,它被主要的画廊盒子之间的非传统空间所激活。

图12 新国家美术馆和路德维希博物馆(匈牙利,布达佩斯)

6 结束语

透明性理论是开放、多面、弹性的,它是源自扎实可靠的现代主义历史基础之上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SANAA及其作品只是这种方法展开实践的一个片段,它所指引的方向将有更多的建筑师来丰富。

猜你喜欢

密斯透明性博物馆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博物馆
网络安全审查中的透明性研究*
名媛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我喜欢密斯(Mies van der Rohe)
露天博物馆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版权保护视频水印算法研究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