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水管理相关的设计与分析

2021-03-05途QianTu

北京汽车 2021年1期
关键词:密封胶整车密封

钱 途Qian Tu

汽车水管理相关的设计与分析

钱 途
Qian Tu

(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 上饶 334000)

为避免汽车在淋雨、洗车、涉水、雨雾等工况下出现水管理等严重的感知质量问题,需要通过前期的设计控制提升汽车水管理开发能力,并攻克水管理相关的技术难点;在制造过程中,把控生产过程,提升零件或者系统的质量,通过合理科学的产品开发,保障上市车辆无相应的水管理质量问题。通过介绍水管理概念,重点分析设计阶段以及制造阶段水管理潜在的问题,达到设计和制造需求。

水管理;涉水;密封;堵盖;干区;湿区

0 引 言

水管理即研究水的走向、水的密封性能、整车水的路径以及水路径边界零部件的防水特性等。汽车水管理是汽车性能开发的关键指标,也是客户能直接感知的性能,水管理对各主机厂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汽车的水管理开发能力,避免出现水管理质量问题是各主机厂面对的难题。水管理主要研究干湿分界面内的防水特性;研究车辆乘员舱有关的防水性能,这是整车性能的一部分,不包括乘员舱以外的零部件子系统防水性能(系统防水性能要求的零部件系统需分析解决,如前大灯防水性、发动机舱电器盒防水性等)。从气密性、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等角度考虑,乘员舱密封性越严越好,这种思路称之为堵;从整车角度考虑,车身上诸多的安装点、钣金焊缝等,难免由于工艺、制造等一致性因素,导致堵的效果失效,出现乘员舱进水等现象,在此引入疏的概念,即将进入乘员舱内的水及时顺利排出。

1 干湿区的设计需求

1.1 湿区

理论上,车辆在涉水(淋雨、洗车、积水、雨雾等整车外部接触水)过程中,有水涌入或进水风险较大的区域,分为浸水区域和溅水区域,见表1。湿区内的系统或零部件需要考虑自身防水性能,对于自身能够满足防浸水的可以布置在涉水面以下;对于只能防溅水的零部件需要布置在涉水面以上,并尽量布置在较高的区域或者利用其他防护措施满足涉水要求;对于自身无防护的系统或零部件,特别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等功能的重要部件,不得布置在湿区,如汽车电气系统[1]。

1.2 干区

除湿区以外的区域,涉水过程中无水浸入或者进水风险较小的区域,主要指乘员舱。该区域的零部件或系统不必做特殊防水措施。为了避免干区进水,需要整车在研发阶段做相应的防水设计工作,在制造阶段做相应的生产质量与零件质量把控,售后阶段也需要有防水性的维修。

2 水流向

以某车型为例,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为雨滴流动方向或可能流动方向,主要是通过疏的方法使水滴导流到车外,避免乘员舱进水。如前风窗排水通过雨水槽流入前风窗下横梁,向两侧流入轮辐饰板上方,排出车外;天窗雨水通过衬条进入天窗导轨,通过天窗导轨流入4个角落,前排水管流经A柱,通过前雨水槽或者在A柱下方通过纵梁内部排到车外,后排水管通过C柱流入后轮辐饰板后方排到车外。后背门雨水通过分缝流入雨水槽,流经铰链安装面,再流经后背门气弹簧车体安装座面,在前后保险杠的安装处分两个方向,一个顺着钣金缝隙流入尾梁排到车底,另一个顺着后保雨水槽流至最低点(此处如果雨水过多,会沿着后背门钣金排水口倒流入后背门内外板之间,故有些主机厂会将该ED(Electro Deposition,电泳涂装)排水孔堵塞,排到车外。以4门内部雨水流向左前门为例,雨水通过左前门玻璃与外水切软毛边缝隙或者导轨、窗框与玻璃的搭接缝隙流入车门内外板之间,前后端区域顺着导轨及玻璃尼槽流下,中间区域顺着玻璃弧度流下、滴下,在车门内外板下方,经ED 排水孔流出并顺着侧裙流到车外。

表1 防水区域描述

图1 雨水流动方向

汽车涉水即车辆在地势低洼、有积水的路面行车,如图2所示。在该工况下,要求车辆可以在一定的水深中行驶,不得有水进入干区。行驶在涉水路面或涉水隧道时,不同的积水深度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影响汽车的性能[2],主要通过堵的方式,即整车需要有相应的防涉水设施,使车外的水不得渗入或者流入干区(主要指驾驶室)。

图2 汽车涉水示意

3 水管理设计分析

3.1 整车设计阶段

白车身作为整车零部件安装载体,对于整车的水密封起重要作用。在设计阶段,需要对白车身进行控制,包括:车身零件在设计上应满足搭接面平整贴合,在非搭接面、涂装液流动区域应有大于2 mm以上空间要求,保证ED涂层;车辆设计中,追求减重会增加钣金补强件开孔,在干湿分界区的零部件不应开减重孔;内外板包边处需有5 mm以上的重合量,转角处局部可适当减小,不允许出现尖角;侧裙边注蜡孔建议设定直径为20 mm,便于后续堵塞处理;4门内板ED 排水孔尺寸建议设为20 mm×10 mm;涂装生产线由于入槽角度、工装等不同,需合理设置排水工艺孔、排气孔的位置、尺寸等。

在整车设计阶段,部分车型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粗密封在2个座椅横梁处被电池包的安装梁整体遮挡(粗密封在涂装阶段进行,即在焊装阶段之后,将座椅横梁、地板、电池包横梁拼焊后再进行密封涂胶),如图3所示。这样仅依靠焊接密封胶容易出现漏水问题,故前期设计时,需要为密封胶留出相应的工艺孔。

图3 密封胶被遮挡示意

3.2 冲压焊装涂装阶段

开闭件主要指前舱盖、后背门、左右前后门,需要做折边处理,在折边之前需用折边胶进行密封,折边区域如图4所示,其中折边面、焊接面需保持实物平整贴合,部分焊接面需有点焊密封胶密封。

图4 开闭件折边胶示意

为进一步增强焊接车身件之间的密封性,以及车身焊接件的抗腐蚀能力,在白车身底层处理(电泳烘干)后、面漆涂装前进行焊缝密封胶涂布,涂布密封胶膜厚为3~5 mm,即焊装总成之间进行焊缝密封胶对应。车身底部涂装起到保护底部防石击和车身密封作用,减少高速行驶时路面砂石对车身底部下表面、轮罩及车身侧裙边的撞击和冲刷,提高使用寿命,采取在易受石击的部位涂布 1~2 mm具有抗石能力的耐磨涂层。车底涂装部位为前后轮罩下表面、车底板下表面、左右纵梁下表面等,这些部位受飞石等崩伤严重,需要采用充分吸收飞石能量、耐磨性优良且有充分膜厚的材料;另外,这些部位是车体板接合部分,通常在搭接处涂密封胶后再涂车底涂料,如图5所示。

图5 密封胶和车底涂层重复涂装示意图

涂装密封胶分粗密封和细密封两种,粗密封用于对外观要求低的车身内腔所有缝隙进行密封,例如汽车底板下、机舱前围边上等不可直视区域或不影响周边件装配的补胶;细密封用于对外观要求高的外表缝隙密封,例如地板上表面、车门折边处、内板拼接处、三角窗附近等会影响外观或总装装配的补胶。涂装工艺需除去车身防锈油、泥沙、铁屑等异物,为后续工位提供清洁、合格磷化的车身。如图6所示,需要在白车身各个焊接处涂胶。

图6 涂装白车身防水密封胶示意

3.3 总装密封性

白车身有诸多工艺孔,如定位孔、漏液孔、焊枪孔、管路管线过孔、制动踏板或转向输入轴安装过孔等。工艺孔将干区与湿区连接,需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在车身下地板和前围板(白车身上孔位最多的2个区域)做相应的堵水处理。

图7 某车型车身地板示意

如图7所示,车身下地板共有28个孔位,其中1、2、3、4、5、7、14、15、18、19为涂装漏液孔,6、7、8、9、12、13、16、17、20、22为定位孔,10、11为试制夹具用孔,21为MSD(Manual Service Disconnect,动力电池板手动维护开关)开关孔,23~28为焊枪孔。其中漏液孔、定位孔、试制夹具用孔、焊枪孔采用堵盖密封,MSD开关孔由MSD堵盖堵住密封。通过安装防水零件的方式达到干区与湿区分离,避免湿区的水进入干区。

图8 某车型前围板示意

如图8所示,前围板上段1为空调进风口,离地间隙为969 mm,即该孔的涉水深度为969 mm;前围板下段2、9为机舱线束过孔,3为机舱拉锁过孔,4为制动踏板过孔,5为转向系统过孔,6为空调线束过孔、7为空调高低硬管过孔,8为空调滴水管过孔,10为后雨刮水管过孔。各过孔处需要零件自带防水橡胶套、塑壳防水套或防水海绵等防水零件,若采用橡胶作为基本原材料,则说明对密封性能有严格要求[3],橡胶防水零件与前围板装配后应有一定的压缩量,即过盈配合,使湿区的水不可通过防水零件或防水零件与白车身孔位之间穿过,达到湿区与干区严格分离,保证干区在各种工况下无水渗入。

4 总 结

通过阐述水管理的重要性、水的主要流向,以及前期的设计分析,提出水管理结构细节设计及疏、堵排水方案,避免在设计阶段出现水管理问题;同时,在工艺制造阶段,特别是焊涂总装阶段,通过增加相应的防水结构,如密封胶、堵盖等,使干区与湿区严格分离,提升整车的水管理性能。

[1]吕玉林,余超.汽车线束湿区密封探讨[J]. 汽车电器,2015(2):44-45.

[2]王金泰,阎峻,邱尚磊.轿车涉水行驶对安全驾驶的影响[J]. 汽车实用技术,2018(3):153-155.

[3]杜鹏,王馨宁. 橡胶在无石棉密封垫片上的应用[J]. 装备制造技术,2016(8):173-174,177.

2020-08-17

U461.5+3

A

10.14175/j.issn.1002-4581.2021.01.009

1002-4581(2021)01-0040-05

猜你喜欢

密封胶整车密封
基于滑门MPV的整车宽度优化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人机工程学在整车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启停控制系统的整车安全性策略
干冰“爆炸”实验
沥青基防水涂料及密封粘结材料探讨
甜筒托不见了
是时候了解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的区别了!
针对机械密封的理论研究
阳台用密封胶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