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3-04张晴,戴蒙,刘云翔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4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张晴,戴蒙,刘云翔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存在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面向实际生产情境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和开放性不足,以及高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探讨“一头两尾带中间”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4-0204-02

1 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进行,对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工科建设是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思考和积极响应,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径,是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强烈需求[1]。新工科之新,体现的是一种形势之新、需求之新,强调的是理念之新、行动之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類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不断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这对于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新工科背景下,围绕OBE教育理念,各高校各专业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践条件、师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尽管各高校在教学建设和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更新,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与产业岗位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6-7]。主要体现在:

(1)人才培养滞后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应用型高校的计算机类本科生培养体系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的技术需要。人才岗位定位欠精准,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岗位需求。

(2)面向真实生产情境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和开放性不足,不能有效培养本科生将专业技术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高校的差别体现在学生走出校门就能直接进入相关行业。但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只停留在课本知识,没能转化为实际技能。知识的碎片化和不成体系使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建立相关知识架。

(3)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教学内容与行业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较为分散且不成体系,知识供给到技能供给的转变还存在瓶颈[8]。

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展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结合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提出“一头两尾带中间”的教学模式,重视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2-3],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探索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和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4-5],最终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2 “一头两尾带中间”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依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采用“一头两尾带中间”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保证本科教学水平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发展意向,突出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1 以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一头”

注重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布置三次开放性作业,通过教学使学生做到五个“一”,即,“树立一种专业思想”“举办一次学习论坛”“组装一台计算机”“调研一种软件”和“获得一项资质证书”。

(1)树立一种专业思想,培养工匠精神

将计算机导论课程作为学生第一门专业课,采用教授、企业家共同授课模式,使学生第一时间得到专业责任教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定的基础。

(2)举办一次论坛,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第一个开放性作业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使学生与家长、朋友、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同学展开讨论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形成Word文档与PPT,同时要求每个学生进行5分钟的上台演讲。

(3)组装一台计算机,激发学习热情

第二个开放性作业是“组装一台计算机”。如何组装一台计算机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专业技能之一,通过调研了解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让学生了解国内与国外产品的特点,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4)调研一种软件,提高学习动力

第三个开放性作业是“调研一种软件”。要求学生调研使用过计算机软件的功能、特点,以及不足。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软件的特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学生编程的兴趣与学习编程专业知识的动力。

(5)获得一项资质证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将华为智能计算工程师认证融入课程教学与考核,该技术为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了双证融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水平。

2.2 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为“两尾”

课程设计采用学校与企业教师共同指导的模式,以企业实际案例为驱动,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点应用技巧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毕业设计中,学生第四年被安排在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毕业课题为学生参与的企业实际课题,通过团队合作、独立开发,以企业标准完成毕业课题,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工程师能力与素养。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学生进入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可以参与虚拟现实项目开发,学校联合企业将企业的实际研发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得学生掌握了计算机领域相关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

通过“两尾”教学,构建了“学科专业知识”“课程设计”“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的人才培养途径,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2.3 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中间”

以学生兴趣和知识储备为基础,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培养,体现本科水平,夯实基础,为学生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1)组建了教授企业家领衔的团队,对本科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构建,构建了本科水平和技术特长能力模块。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本科水平和技术特长的能力模块。其中,本科水平包括专业基础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系统开发能力、移动开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技术特长包括软件测试和资质认证。

通过构建能力模块,体现专业技术特长。紧跟企业和市场需求,凝练各个专业的技术特长,适时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2)在能力模块的建设中,注重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技术相对接,使得学生校内学习与生产时间密切结合,达到了课程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专业知识体系与岗位能力对接。

(3)采用三级负责人(专业、模块、课程)课程建设体系。发挥“教授治学”作用,实施专业和专业方向责任教授制度,每个专业和专业方向指定1名责任教授。建立能力模块责任人制度,每个模块指定1名责任人,管理、协调模块内课程的建设。每门课程指定1名责任人,负责大纲制定,教材编写和选用,课程知识点讨论和知识点视频制作。

(4)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实现了校企合作育人。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和授课,开展“3+1”人才培养。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案例引入课堂,并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录制相关微视频。

(5)通过组建工程教育团队,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产学研见习,挂职锻炼,承担、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

3 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近三年,130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大赛奖项,获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87项。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签约率连续五年全校第一。经用人单位反馈,学院毕业生工作踏实肯干,学习技术上手快,并且相对稳定。毕业生在IT行业较受欢迎,薪酬水平相对较高,并具备多种职业发展途径。例如,卓越计划实施时,来校招收学生的企业积极性高涨、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学生被多家企业争抢录用,今年来校招收实习生的企业达到了15家之多。

4 结论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明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实现的“一头两尾带中间”教学模式,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人才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培养,突出人才培养多样性达成途径,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吉臻, 翟亚军, 荀振芳. 新工科和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解析——兼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新工科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3): 21-28.

[2] 赵一丁, 刘凤华, 吴志刚. 基于改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20(3):87-89.

[3] 何凯, 宋英杰, 楚旺, 等.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20(11):165-169.

[4] 郭文忠, 张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 现代计算机, 2018(1):63-65, 77.

[5] 杨书新, 蘭红, 蔡虔.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1(6):47-51.

[6] 陈岗, 胡亮, 高淑贞, 等. 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11):76-77.

[7] 张其亮, 陈永生. 多元思维引导下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11): 204-207,263.

[8] 蒋宗礼.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8):34-39.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