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1-03-0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委中小针刀活动度

于 蓝

(山西省阳曲县中医医院,山西 阳曲 030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部酸困、疼痛,伴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鞍区麻痹、大小便失禁、截瘫等症状[1]。本研究用针刺、小针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65岁,平均(52.35±7.09)岁;病程7天~3年,平均(1.12±0.97)年。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54.23±6.45)岁;病程10天~3年,平均(1.54±0.8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2]。①既往有腰部的急、慢性损伤病史,如外伤、劳损、受凉等。②中青年多发;③伴有腰痛,并向下放射到臀部及下肢、足部,咳嗽、喷嚏等可引起腹压增加的动作均可加重疼痛;④脊柱有生理畸形,如侧弯;⑤伴或不伴下肢感觉异常,肌肉萎缩。⑥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⑦X线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或伴有椎间孔狭窄,骨质增生等异常影像,CT检查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28~65岁;③意识清晰;④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此次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治疗前VAS≥3分,病程大于等于7天。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腰椎手术史或腰椎病情严重有手术指征;②伴有严重腰椎疾病,如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骨折等;③伴有严重的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疾病;④妊娠、哺乳期;⑤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⑥皮肤疾病,如施针处皮肤破溃、脓肿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小针刀治疗。腰背部、患侧下肢,触摸条索状物及硬结部位作为施术部位。患者俯卧位,施术部位常规消毒,用一次性小针刀顺着纵轴方向垂直进针,紧贴骨面,施以切割剥离等手法,每个部位松解3刀为宜,术闭贴创可贴。

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取L2~L5双夹脊、环跳(患)、委中(患),患者取俯卧位,施针处常规消毒,使用一次性毫针(1.5寸)直刺腰夹脊,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60min。一次性毫针(3寸)直刺环跳,经提插等手法操作后以患肢出现触电样感觉为佳,施术3次为宜。一次性毫针(2寸)针刺委中,施以飞法,以患肢出现酸、麻、胀等感觉为效。每日1次。

两组均治疗14天,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给予小针刀治疗,同时每次治疗后进行整脊推拿,给予滚法、按揉法、拨揉法、按压法、拍击法以舒筋,俯卧扳肩法、俯卧扳腿法、腰部斜扳法、牵引按压法、旋转复位法、牵引抖动法、滚腰牵腿法以理筋整复。治疗后忌食辛辣、海鲜、葱、姜、蒜、醋等,勿洗澡。

3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VAS)[3]: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评估疼痛程度。

腰部功能障碍评分(ODI)[4]:从10个方面评估腰部功能活动,有疼痛强度、提物、坐立位等。分数越高表示腰部功能活动越好。

腰椎活动度的评定[5]:对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活动度进行评估。

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能正常工作、生活。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直腿抬高70°以上,但部分日常活动仍受限。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则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VAS OD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7.39±1.25 3.75±2.26*26.79±2.58 8.15±1.74*观察组 40 7.58±1.31 1.14±1.18*△ 27.88±3.27 4.73±1.87*△t 0.583 2.483 0.826 3.574 P 0.512 0.012 0.472 0.000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2.55±9.76 46.78±9.54*观察组 40 43.62±7.48 52.21±5.43*△t 0.168 2.025 P 0.814 0.041

6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腰部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 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等而引起的,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外力作用密切相关[1]。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范畴。主要病机为腰脊部经筋、经脉不通或失荣。外因主要是风寒湿等病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或腰部扭伤、瘀血阻络致痛,内因主要是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等损伤肾气、经络失于濡养温煦。

针刺夹脊穴不仅可行气活血,祛邪舒筋通络,还能通过调节神经反射来作用于病变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生理状态得以调节[6]。《四总穴歌》提出“腰背委中求”,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合治内腑,腰背部疾病均可选取[7]。由于其疼痛多沿足少阳经循行路线出现放射,故选取环跳以疏通经脉闭阻不通之气血。针刺环跳、委中可刺激神经根,神经鞘膜出现应激性逃避反应,进而改变突出的椎间盘与受压神经根的关系,分解与修复黏连组织, 改善微循环,发挥其止痛、消炎、减压、松解等作用[8]。

《灵枢.刺节真邪》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9]其中明确指出如果腰部的肌肉、韧带、神经等组织受损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会形成疤痕、粘连、挛缩等病理产物,即筋结,导致经脉气血阻滞不通。运用小针刀直达筋结处,刺激病灶,剥离粘连,疏通阻滞,使气血得畅,瘢痕得除、痉解痛止,软组织力学动态平衡得以恢复[10]。

针刺联合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再配以推拿治疗,可调整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松解神经根粘连,使部分突出的椎间盘回纳,效果增倍。

猜你喜欢

委中小针刀活动度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