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术中输注不同晶体液对患儿乳酸、葡萄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的影响

2021-03-03许慧峰甘明霞晋艳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乳酸神经外科麻醉

许慧峰 甘明霞 晋艳勇

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需要在手术过程中输注晶体液。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晶体液为乳酸钠林格液、醋酸钠林格液[1]。为进一步探究两种晶体液输入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液体治疗方案,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儿7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神经外科手术,符合手术适应证;资料齐全[2]。排除标准:合并存在其他心肝肾等严重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所有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术中输入晶体液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0~9岁,平均(2.55±0.46)岁;其中脑肿瘤14例,脑膜膨出和脊膜膨出10例,脊髓栓系6例,蛛网膜囊肿4例,颅缝早闭3例,小脑扁桃体疝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0~11岁,平均(2.51±0.42)岁;其中脑肿瘤16例,脑膜膨出和脊膜膨出9例,脊髓栓系7例,蛛网膜囊肿3例,颅缝早闭2例,小脑扁桃体疝2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患者禁食牛奶6 h,禁母乳4 h,禁水2 h。进入手术室后,对所有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采用全麻进行麻醉,麻醉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水平,将血液波动控制在20%以内,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麻醉生效后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股静脉穿刺置管补充液体。然后对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观察组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38),对照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哈尔滨三精艾富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23),基础速度为10 ml/(kg·h),采用每搏量变异度对6%羟乙基粉130/0.4(牡丹江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3023558)的输注量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给药后1 h、给药后2 h、手术结束时血糖(Glu)、乳酸浓度(Lac)水平变化情况。(2)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给药后1 h、给药后2 h、手术结束时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pH、Na+、K+及BE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Glu、Lac水平比较

给药2 h后两组患儿的Glu和血Lac水平均升高,且对照组上升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察组患儿的Glu和血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Glu、Lac水平比较 [mmol/L,(±s)]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Glu、Lac水平比较 [mmol/L,(±s)]

*与本组麻醉诱导后比较,P<0.05。

组别 Glu Lac麻醉诱导后 给药后1 h 给药后2 h 手术结束时 麻醉诱导后 给药后1 h 给药后2 h 手术结束时对照组(n=39) 5.22±0.45 5.23±0.13 5.86±0.42* 6.99±0.13* 1.23±0.21 1.25±0.22 1.55±0.13* 1.93±0.32*观察组(n=39) 5.05±0.33 5.14±0.31 5.44±0.34* 5.85±0.33* 1.22±0.41 1.24±0.15 1.35±0.13* 1.60±0.11*t值 0.214 0.324 4.435 5.645 0.256 0.434 5.435 5.85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pH、Na+、K+及B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水平比较 (±s)

麻醉诱导后 给药后1 h 给药后2 h 手术结束时 麻醉诱导后 给药后1 h 给药后2 h 手术结束时对照组(n=39) 7.45±0.01 7.44±0.02 7.43±0.09 7.45±0.08 -0.22±2.12 -0.23±2.32 -0.24±2.31 -0.22±2.14观察组(n=39) 7.44±0.07 7.43±0.06 7.43±0.05 7.44±0.04 0.22±2.11 0.23±2.12 -0.23±2.17 -0.23±2.42 t值 0.023 0.145 0.547 0.542 0.113 0.142 0.043 0.036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pH值BE(mmol/L)

表2 (续)

3 讨论

在实施神经外科手术前,由于术前禁食、禁饮、脱水降颅压、手术应激反应、液体丢失转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患者在麻醉及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处于液体负平衡的状态,对手术治疗产生不利影响[4-5]。因此,一定要在围手术期加强液体治疗,以保证患者循环血量充足稳定,提高患者对麻醉及手术操作的耐受性,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6]。临床上常用的晶体液包括乳酸钠林格液、醋酸钠林格液及生理盐水等,其中生理盐水由于大剂量输入会导致患者出现高氯性酸中毒,因此在临床上逐渐被淘汰[7-8]。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晶体液包括乳酸钠林格液和醋酸钠林格液,具体选择何种晶体液,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争议[9]。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采用醋酸钠林格液进行液体治疗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不会对患者的血糖、乳酸浓度造成太大的影响。

醋酸钠林格液是一种新型平衡盐溶液,使用之后患者的渗透压无明显降低,不额外升高Glu,并且可以减少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产生,因此安全性比较高。而乳酸钠林格液相较于醋酸钠林格液而言,代谢的速度比较慢,大量使用存在加重患儿已存在的Lac蓄积的风险[10-11]。

本次观察发现,给药2 h后两组患者的Glu和血Lac水平均有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察组患儿的Glu和血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肖婷等[12]学者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对2 h以上神经外科术患者注射醋酸钠林格液是可行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上液体治疗的首要选择。

综上所述,对2 h以上神经外科术患儿注射醋酸钠林格液,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控制血Lac、Glu水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乳酸神经外科麻醉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