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白领,乡愁何解

2021-03-02刘佳璇丁睿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刘倩老家回家

刘佳璇 丁睿

作为一线城市消费大军的主力,职场人士选择就地过年,意味着这个春节的北上广深将迎来一次不同往常的“消费季”

自从老家石家庄出现聚集性疫情之后,张真的心就没放下过。

“临近新年,石家庄成了重灾区,最担心亲人的安全,每天都在关注着新的疫情形势。随着疫情拐点的出现,又开始担心春节能否可以正常回家。”张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37岁的张真和丈夫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供职,都是石家庄行唐县人,2021年春节前的一个月里,她几乎每天都在查询返乡政策和返京政策。

2021年1月27日,北京发布春运期间进返京政策:1月28日至3月15日期间,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须持抵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京后实行14天健康监测,满7天、满14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虽然老家所在区县是低风险地区,但考虑到孩子,张真还是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来到北京工作14年,这是她第一次在北京过年。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职场白领们奋斗的主场。往年春节前忙着抢票、准备回老家的职场白领们,不少选择就地过年——有人第一次感受到强烈的乡愁,有人通过各种方式尽力弥补着无法和家人团圆的遗憾,有人则计划好好享受一个假期。

2021年,很多人和张真一样,将体验不一样的春节。

退票

“社区发了通知,我和你妈明天去参加全员核酸检测。”距离牛年春节还剩不到半个月时,林川觉得自己大概不能回老家过年了,远在哈尔滨的父亲跟他通了个视频,“这几天黑龙江还有新增病例,你别回来了。”

林川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这是他来到上海工作的第四年。“虽然每年都会说厌倦了亲戚的催婚、同学聚会上的攀比,但在外边累了一年,真说过年不回家了,心里总不太是滋味。”林川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打开订票平台,林川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退订,准备和自己的宠物猫度过一个独在异乡的春节。

1月28日,2021年春运开始的第一天,相比于往年的人群熙攘,上海虹桥枢纽的春运氛围少了一分匆忙喧嚣。据统计,虹桥机场当日计划航班371架次,其中进港186架次、离港185架次,而在往年40天春运里,虹桥机场平均每日进出港都在750架次以上。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预测,2021年为期40天的春运期间(1月28日至3月8日),铁路、民航进出京客运量将为1342万人次,较2020年下降43%,较2019年下降69%。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深圳。2021年春运开启当天,深圳北站进站口虽然围起了疏导人流的铁马,但并未出现往年“返乡潮”人群拥挤和排长队的状况。

按照原本的计划,刘倩其实会在春运到来前就从深圳回到老家湖北荆州。

春节期间,北京将免费开放市属公园,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所、景区、乡村民宿、实体书店等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方式有序开放。

2020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刘倩来到深圳市福田区一家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按照学校的寒假安排,她早早定好了1月23日回家的车票,一边期盼着回家过年,一边忙着期末加班。

1月8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消息,要求各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和学生原则上留深过寒假、春节。

消息一出,微信群里炸开了锅。“学校在2020年招收了一批新老师,大概有五十多个人,我们有一个群,大家都是刚毕业、刚到深圳工作的外地人。”刘倩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留在学校里的同事们有四十多位,像往常一样住在集体宿舍里。决定留深过年之后,刘倩和同事们最担心的是日常吃饭的问题,学校为此通过加薪留下了食堂的两个师傅,保证留校教师的日常饮食。

老家乌鲁木齐的阿瑞收到了烤馕(阿瑞供图)

林川收到了妈妈手工灌制的干肠(林川供图)

小瓜收到貴阳的妈妈寄来的辣子鸡(小瓜供图)

寒假一到,学校里少了孩子们的喧嚣,这些年轻的老师们除了一些督促学生做作业的日常工作外,没有其他的工作负担。刘倩说:“学校组织了一些符合防疫规定的团建活动,像周边游、在报告厅集体KTV之类。”

除夕时,学校会组织留校老师一起去食堂包饺子,刘倩打算去参加这场特殊的年夜饭。

2020年上半年,刘倩在老家和家人一同挨过了湖北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当时,荆州的确诊病例数在湖北省列在第四位,她所在的小区“每个单元都封闭管理”。

正是因为经历了不同往常的2020年,刘倩很能理解就地过年对于防疫的意义,也做好了留深过年的心理准备。只不过,回家的车票,她还是等到1月23日那趟列车出发当天才退掉。

乡愁

舍不得退票,其实是放不下乡愁。

24岁的阿瑞在北京做平面模特,家在新疆乌鲁木齐,回老家的机票订在1月10日。预定出发的前一天,“各地建议就地过年”正是社交网络上讨论的热点,阿瑞给社区打电话询问返乡政策后,决定退票。之后的好几天,收拾好的行李她一直没有归置原位,总觉得自己还是该回家。

“这是第一次在北京过年,也是人生中第一次不回家过年。”阿瑞对本刊记者说,她是被奶奶带大的孩子,过年不能回家,最想念的就是奶奶,还有跟她同一天生日、比她小8岁的妹妹。家人得知她不回家过年后,并没有说什么,但她还是能从电话里感觉到家人的失落。

“老家过年,拜年可以拜到正月十五。”刘倩来自一个大家族,她觉得,出于防疫需要,老家的亲人们也不会像往年一样挨家挨户拜年了,“老人们可能会有些孤单。”

张真还是更习惯热闹的春节,提到老家的年俗,她滔滔不绝:每年进入腊月,乡亲们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杀鸡,按照过年的风俗,要煮肉、蒸馒头、蒸糕、做豆腐,还要大扫除、洗洗涮涮,为了过年那几天准备一个多月……

要在北京度过只属于一家三口的年,张真感觉到了落差。北京距离石家庄并不远,每年春节,张真一家都是自驾回老家,她想着,“过年无法团圆的遗憾是难以弥补的,如果允许的话,想在政策放松的第一时刻‘飞回老家,陪在父母家人身边,希望还能感受一点年的余味。”

张真计划着在北京的春节要如何度过,“也许会逛逛公园,到没去过的景点看看。”

据悉,春节期间,北京将免费开放市属公园,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所、景区、乡村民宿、实体书店等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方式有序开放。

张真的前同事胡伟彪和她是老乡,石家庄赵县人。和张真不同,胡伟彪并不是第一次在北京过年,结婚之后,他和妻子何婧选择一年在赵县过、一年在北京和岳父岳母过,今年恰好轮到在北京过年。

2021年初,胡伟彪和何婧家里添丁进口,迎来了小生命。他们原本打算把孩子的爷爷奶奶接来北京,过个团圆年,就像前两年流行的“反向春运”,但由于石家庄地区疫情吃紧,这个计划取消了。

“今年我们小家庭过年也挺好的,既然没那么热闹,就享受一份清静吧。”何婧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她买好了窗花、春联,一起过年的人虽然不多,年味还是要营造一番。

年饭

职场新人飞飞要在公司里吃年夜饭了。

飞飞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留京过年是父母“劝留”的结果。由于公司在春节期间有特殊的项目安排,需要有人留守加班,飞飞决定在工作中度过自己的除夕,等春节过了,再错峰休假回家。

“今年你在上海一个写字楼逮住一个外地白领,去他住的合租房,打开冰箱,会发现里边五湖四海哪里的年货都有。我估计在北京也一样。”林川说。

公司组织了除夕在班的人,到时候一起吃年夜饭,“可能还会有红包什么的”。飞飞对本刊记者说,团圆的时刻,不能和家人相伴,还要值着班,让她感觉自己长大了:“之前在学校的时候,一直是社会服务的享用者,步入社会第一年,就变成了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角色。”

留守在老家的亲人通过寄来“家的味道”,弥补着无法团圆的遗憾。

“这是塑封好的红肠,松子儿是今年大兴安岭新下的,我和你妈吃得挺香,给你寄一点,要不我俩给你包点饺子,冻好了寄过去吧?”父亲在视频里报备着打算邮寄的年货,让林川觉得“老两口好像要把家里冰箱都打包邮过来”。

“今年你在上海一个写字楼逮住一个外地白领,去他住的合租房,打开冰箱,会发现里边五湖四海哪里的年货都有。我估计在北京也一样。”林川说。

小瓜家里的冰箱就差点集齐了云贵川特产。她是贵阳人,在北京从事传媒行业,选择留京过年之后,家里寄来了辣子鸡和脆哨,合租的室友佳芮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经理,不久前也收到了从老家成都寄来的香肠。

“春节备足小酒,一帮朋友每个人做一两个家乡特色菜一起吃,这场面应该也挺有趣的!”小瓜对本刊记者说。

为了应对2021年这个特殊的春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布了对物流公司的补贴政策,早在1月初,多家快递企业就已发布公告,表示将在春节期间持续不打烊的措施,保证收派件服务正常。

作为一线城市消费大军的主力,职场人士选择就地过年,意味着这个春节的北上广深将迎来一次不同往常的“消费季”。

林川在外卖软件上发现,上海有的餐馆推出了“单人年夜饭”预订,他打算过年时候点来尝尝。据悉,广州也有商家推出“年夜饭豪华单人套餐”和“地方特色半成品年菜”等外卖上门产品,以及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广年夜饭”套餐。

进入腊月,外卖平台“年夜饭”的搜索量同比上涨了数倍。多家地方老字号都上架了年夜饭半成品礼盒,一些零售商超也相继推出了年夜饭套餐。

陪伴

佳芮是个喜欢呼朋唤友的人,留在北京过年的她,打算初一之后多约约在北京的朋友,去对方家里吃饭,“像走亲戚那样去朋友家走访,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身在异乡,没有什么比和老友们互相陪伴更安心。“在我的意识里,过年就是必须要回家跟家人在一起的,其实心里特别失落。庆幸的是问了一圈,好多朋友都不回家,过年也不会孤单。”阿瑞说,家里给她寄了一箱馕来,是玫瑰花夹心的,过年时,她打算跟朋友们一起分享。

陪伴林川过年的,是他养的小猫“肉段儿”。往年春節假期,林川要费一番工夫,给“肉段儿”在上海找到一个暂时寄养的地方,“今年倒省去这个麻烦了。”在林川的年货清单里,有猫粮、新猫窝,还有打算给“肉段儿”穿的新年服饰。

林川也在盘算着再给父母寄点上海特色点心,之前给父母各买了一套新的保暖内衣,已经到货了,“我让他们过年穿上,就和我陪着他们一样。”担心父母两个人过年会冷清,林川还邀请了一位单独留在哈尔滨过年的大学同学去父母家过除夕。

退掉从上海回哈尔滨的机票后,林川第二天去静安公园散了个步,看到公园里有些流浪猫在晒太阳,忽然觉得独自过年也是一次特殊的休假。来上海的这四年,他把大多时间放在工作上,反而没有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去好好喘息,去感受这座城市。

林川打开自己在某点评网站上的收藏夹,里边有很多在上海想去但没来得及去的地方。“之前买的相机也好久没用了,这次过年我打算拿着相机去这些地方打个卡。”

选择留在他乡过年的人,大都打算过年时多和家人打电话、通视频。“现在经常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视频,小孩睡觉的样子都能让他们开心。其实视频和见面拜年也差不多,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天气暖和了,我再带小孩回去。”胡伟彪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张真、林川、阿瑞、佳芮、小瓜、飞飞为化名)

猜你喜欢

刘倩老家回家
我的老家
Rethinking Emotional Branding: Challenges, Risk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Branding
刘倩、王楠作品
佳作精赏
退路
在老家过年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跟我学英语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