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中的2021四季课堂

2021-03-02家庭实验室全国学校联盟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榕树菱角榕树

■家庭实验室全国学校联盟 陈 耀

本案例的湿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街道,是温州生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垟漂海面,云游水中”的水网特殊地貌而闻名。湿地规划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河流纵横交织,且形成了161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屿”,是温州市内保持最完整的水网湿地,被誉为“浙南威尼斯、百墩之乡”,有城市“绿肾”的美称。

这样一个自然科学宝库,是首选的自然课堂目的地。对于大多数城市的家长来说,带孩子到三垟湿地来,以观光拍照,或者野餐、露营等为主,普通家长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好湿地的资源。

作为野外探究的基地,我们期待从湿地的季节变化中,寻找物候变化的规律,结合人们的生产劳动,去探索万物与时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会一年选择几种事物(可能是某种动物或者植物)进行一年的观察,并且要求小朋友们在家庭实验室中也搭建实验室进行专项研究。

2021年,我们选中了三垟湿地的传统农业特产——菱角,做了完整的四季课程。

菱角移苗行动开始了

巴大叔爬上老榕树,为大家采蕨类植物骨碎补,带回家种植

再看一眼被放归自然的菱角,记录下此刻的模样

从老菱角的小凸起部位长出了菱角苗

刚刚放到河道中的菱角苗稀稀拉拉的

锅里的菱角,散发出阵阵芳香

NO.1万物有灵

很多人总是对自然万物缺乏敬畏,随意砍伐树木,任意破坏植物、虐待动物等行为屡见不鲜。他们认为人类是自然规则的制定者,任意践踏着自然界的万物。在三垟湿地中,我发现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我需要把我的发现传递给孩子们!

第一次关注三垟湿地的菱角,起源于一棵榕树。湿地的中心地带有很多栽种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大榕树。其中有一棵榕树下面,搭了个小帐篷,一位年长的老妇人经常坐在里面,时间久了,我就问她为什么在榕树下搭帐篷,她说她的家本来就在榕树边,这棵榕树已经陪伴了她几十年了,尽管现在搬到了别的地方,但是榕树就像朋友一样,一天看不到就觉得想念。

正好,我的童年也是在榕树下度过的。小时候还曾经爬到河边的榕树上往河里跳水,那个时候的河水很干净,偶尔呛几口水也没问题,而今天我老家的河道就像臭水沟,已经不能游泳。但是三垟湿地因为保护的原因,水质改善挺好,还是可以游泳的。

也许正是这种共同的话题,我也就经常会过来跟老妇人一起聊天话家常。而这棵榕树,就像庇护所一样,让我坐在树下有很安心的感觉。

春天到了,老妇人跟我讲,让我带学生来看她老伴是如何在农田中播种菱角的,我愣了一下!菱角是种在河道中的,怎么会在农田里种呢?直到我带了孩子们过来,才知道原委。

双休日,召集了十多个小孩,来到老妇人家的农田。其实这就是我们这里农田里常见的发秧苗的秧苗床,将水稻田底下的淤泥状的泥土堆积在一起,然后用工具推平,稍稍低于水面,一方面让种子有水淹没,另一方面种子变成嫩苗能离开水面“呼吸”到新鲜空气。我顿时想到,教育何尝不是这样?不能没有“水”管着,但是管到一定程度,就要让孩子能够离开“水”,自由自在呼吸自由的“空气”,教育中的“水”可以理解为满堂灌的知识、规则,而“空气”就是自由探究的精神和理想。

在老人的帮助下,孩子们把一个一个在河底下已经浸泡了五个多月的老菱角种子埋进淤泥状的土中。小孩子们劳动能力很差,埋得东倒西歪的,没有章法,老人很耐心地帮助大家一个个地挖出来摆放整齐,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大家身上都是泥巴。我很是内疚,这些没干过农活儿的孩子让老人增加了工作量了,看着大家那么高兴的样子,我内心还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是觉得增加了老人的负担,另一方面又深深忧虑,这些孩子如果不多多做些农活儿,以后我们这些传统种植手段是否有可能会失传?我觉得,从大局看,应该让他们多下地做农活儿。我也决定把三垟湿地长期作为我们科学探索的地方。

小朋友们简单清洗了泥巴,从农田回到榕树底下。我在榕树上挂上小黑板,给大家开始上课,内容就是《菱和芰》。当时孩子们看到标题很奇怪,经过交流,他们才明白:二角为菱,形似牛角;而出现三角、四角为芰。温州三垟湿地这里生长的是两角的——菱,生长在湖泊中,之所以在农田中长苗的原因是先长苗,再放到河道中,能够增加成活率。我告诉孩子们到暑假时就能够开小白花,在夜里开放,白天合上,随月亮的圆缺而转移……

我发现,这些孩子在大榕树下上课,特别地认真,他们期待着菱角开花。

第一次活动之后,我每隔两周就带他们来观察菱角发芽的情况,他们用心记录着。菱角发芽时,是从中间凹陷处的一个凸起的位置生长出嫩芽,一个孩子推测,菱角的那两个带刺的角可能就是保护出芽的部位的,菱角外壳那么坚硬,也是保护种子在水底下不会腐烂。大家都很赞同他的推测。

这个发现也让我对菱角肃然起敬。无论是那棵老榕树,还是菱角,原来都是携带着大自然的灵气的。我们头顶上的这棵老榕树,上面长满了一种神奇的中药材——骨碎补,这种中药材可以治疗骨科的一些病症,特别有效,蕨类植物骨碎补和榕树就这样相互陪伴着长在一起。我曾经思考,植物是否有思考能力?如果没有,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种奇特的生存方式保护子孙后代繁衍?如果有思考能力,这种思考的能力,从何而来?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去思考。

我只能感叹,万物有灵!

NO.2大自然的馈赠

2021年清明节之后的周末,我们又来到了大榕树下。

集合之后,大家见到了已经从农田里移出来的菱角苗。菱角苗已经长得很长了,孩子们在老人的帮助下,把菱角苗抛到水面上,让这些小苗能够自由生长。经过了这么长久时间的探索,孩子们对菱角的感情深了好多,每放下一个菱角植株,他们总是动作很慢很慢,好像要把自己的老朋友放归自然,毕竟,菱角属于河道,属于这自由自在生长的地方,囚禁在农田中肯定无法生长。

移栽活动结束,我让孩子们推测:菱角植株最后能生长到多长呢?他们各种推测,但是没有人敢推测可以长到5米以上的。

在秋天的时候,我从河道中采集了一棵长到10米以上的,而且,还一棵上面繁殖出了5个菱角盘,孩子们都惊呆了!原来一株菱角上,可以再分生出很多棵新的菱角,这种现象有点像竹子同一段竹鞭上能长很多棵竹子。植物所蕴含的神秘力量,真是超过人的想象。

移栽之后,每一个二十四节气,我们都会来到菱角种植的河道,慢慢观察记录菱角生长的变化。到了夏天,菱角的生长速度明显变快,河道里,菱角也变得密密麻麻起来了,原因就是同一棵菱角会分生出很多菱角,所以让菱角植株增加了。

暑假快结束那阵子,菱角的花苞变得越来越多,拉起来几个,下面已经长出了小菱角。

我觉得菱角的采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观察到生长的每一个细节!

经过引导和资料查阅,他们弄清楚了:三垟湿地的菱角叶子形状为菱形,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白色小花。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称“水中落花生”,果实“菱角”为坚果,垂生于水中,必须全株拿起来倒翻,才可以看得见。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是菱角秋季成熟。

经过了长达7个月的观察,即将迎来菱角成熟了,我特地选择了国庆节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过来体验和观察菱角的采摘过程。

大榕树下的老妇人,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很大的锅,准备煮我们采摘的菱角。

经过大半年,大家都已经很盼望能够采摘到菱角,有些远处河道上的菱角,我们还准备了皮划艇过去采摘,那种感觉真的是热闹。我发现这些孩子对自己亲身种植的菱角还是非常小心翼翼的,生怕把植株弄坏,现场也有些孩子是临时过来采摘的,他们就显得对菱角不是很尊敬!看来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和珍惜!

又是大榕树下的课堂,这次我们在活动之前,一起向大榕树三鞠躬,向它表示感谢!感谢它陪伴了我们一年四季!这次的榕树课堂已经不需要我来讲什么,这些孩子一个个着急着发言。

有孩子说,暑假里他已经在自己的家中养殖了菱角,但他发现家里养殖的菱角生长缓慢,植株很小,而且长出来的菱角又软又小。他还发现河面上的菱角植株特别大,菱角果实个头也大,而一艘废旧的浸入水中的船体船舱中生长的菱角个头非常小,跟他家里种植的大小差不多,由此他分析应该是缺乏营养和光照造成的。

激烈发言的声音,就在榕树下传递着,我相信榕树如果有知觉,感知到这些孩子如此热爱自然,一定也会很高兴的。

2021年的四季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一个开端。

实际上,在我们祖国大地上,菱角种类繁多,人工栽培的大的可有火柴盒大小,野生的较小,小的仅有指甲盖大。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皮脆肉美,味道可口。一般都以蒸煮后食之,或晒干后剁成细粒,熬粥食之亦可。

所以,在下一年的菱角探索活动中,我期待能够把全国各地的菱角品种引进到这片菱角种植区域,让孩子们进一步研究!

短暂的喧嚣,即将过去。立冬时节,生活在河道中的菱角植株逐渐腐烂失去生机,然后慢慢沉下去了,河道上再也看不到菱角的踪迹,而沉入水底的菱角植株,也会慢慢分解为养料,滋润着下一年的子孙后代。

此后,我还陆续在市区举行了几场菱角科学报告会,让小朋友们讲述自己家庭种植菱角和菱角种植场种植研究的发现和收获。完整形成了一个科研闭环。在这一年四季的活动中,孩子们经历了实地探索、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公众演讲、展示等等,对于这些很少接触社会的孩子们来讲,这四季的经历是很珍贵的。

猜你喜欢

大榕树菱角榕树
榕树街121号
亲爱的大榕树
榕树的美髯
榕树
采菱角
四季蔬果最佳吃法——菱角
吃菱角
大榕树
榕树军团来了
校园里的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