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微生物学检验践行课程思政探析

2021-02-28张新明张玉红杨月乔张蓓蓓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微生物学思政

张新明,张玉红,杨月乔,张蓓蓓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基本医学检测能力、常用检测仪器的使用能力及较好的细胞形态学鉴别能力等,主要适合在各级医疗机构、防疫部门、血站从事医学检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2019年启动第一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改革浪潮随之袭来。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双高计划”背景下“三教”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注重实用、够用的原则,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融课程思政的“隐性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政”于一体,共同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

1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的现状

专业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土壤,更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今职业院校教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程知识的讲授、技能的培养,忽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孤岛化”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仍存在“两张皮”现象。

1.1 教学现状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内容多而杂、学时偏紧,在减负的要求下进行了课程重组、知识重构,学时、学分进一步缩减,教与学的矛盾越发突出,教师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都较为吃力,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政教学,育人环节往往被淡化甚至被忽略,“重教轻育”是一种较普遍现象。学校没有建立课程思政激励约束机制,精品课程、项目化课程或微课等建设缺少课程思政的衡量指标;课程标准制订也很少涉及课程思政的理念,“应知、应会”教学目标清晰易辨,而对“红专”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1.2 教师认识

随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多数教师的态度是客观上不排斥,但主观上也不积极,他们大多认为学校有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而作为其他课程教师,传授课程知识才是其自身职责,教育理念上缺乏“三全育人”大格局,没有把学科资源、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只注重帮助学生“专业成才”,缺乏促进学生“精神成人”的观念。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任务较重,还要参与学生管理,抽身进行科研,因而钻研课程思政自觉性不强。

1.3 学生现状

高职院校的生源较广泛,有通过高考录取的高中生,有通过对口升学的中职生,还有通过单招录取的社会各类人员,由于录取的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是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个性张扬,但缺乏毅力。智能手机普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网络利用娱乐性大于学习性,不喜欢灌输式教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但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上专业实训课,不喜欢上理论课。对这些学生,传统说教式的思政教育很难奏效。探索合适的思政教育方式,因人施教则更为必要。

2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的途径

2.1 理论课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通过去医院锻炼、调研检验科、访谈毕业生等,由专业教师、临床检验专家、辅导员、思政人员等组成教学团队,不仅对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知识进行了重构,而且还挖掘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见表1)。上课前教师发布思政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学平台的思政专栏中阅读自然发生说、曲颈瓶试验、炭疽杆菌发现、731部队细菌战等文字资料,观看视频《活着》,了解相关内容,避免课堂耗费时间。课堂上教师展现出如图1所示的课件PPT,进行提问:古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吗?巴斯德为什么要做曲颈瓶试验?炭疽杆菌的发现体现了科学家哪些品质?你怎样看待日本731部队发动的细菌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教师把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课后在教学平台继续留言、评论。将碎片化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组合成教学平台中的思政专栏,形成思政“化合物”,在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内化即发生“化学反应”,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功能,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如果不能建立教学网络课堂,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完成资料的推送或课后讨论。

表1 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中的思政元素

图1 病原体探索史:炭疽病发现

2.2 实验课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实验课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政治修养、人文素质等。实验课的思政元素见表2。

表2 实验课的思政元素

2.3 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

在学生中成立“微生物社团”,在学校一年一度的技能竞赛月、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中,鼓励检验专业班级或微生物社团开展微生物科普活动,宣传微生物学知识,如看懂微生物检验单、验证冰箱中西瓜长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利用世界抗癌日(2月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4月25日)、护士节(5月12日)等节日,在学校或者深入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向广大师生或群众普及这些节日设立的意义、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意识,不歧视患者,为营造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2.4 用平台进行思政教育

教师利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人卫慕课、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或者课堂派等平台建立微生物学检验课堂,开设思政专栏: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大师、微生物学的中国智慧、饮食文化中微生物学知识、疾病的克星——疫苗、病原体探索史等。将相关的Word文档、视频、课件、练习传入课程平台中,供学生阅读观看,有利于教师上课时精讲相关内容,控制课程思政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延伸拓展课程相关知识,有利于随时随地深度学习,延展学习半径,开办思政专栏。

3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的诊改

3.1 课程思政的效果

(1)教师转变了观念,意识到课程思政是党中央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要将被忽略的立德树人目标从课程中挖掘出来,在学期末的评教中,微生物检验教学团队的得分较高,增强了教书育人的信心,一名教师获得了全校“十佳教师”称号。(2)学生得到了实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比前几届浓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率,而且学习效率、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掌握程度稳步提升,提高了作业完成率、班级平均成绩。对2016级3个班和2017级4个班共308人进行了课程思政效果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见表3。3名学生组队参加“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高职)”获得三等奖。(3)得到了同行认可,学校督导组专家多次深入教室、实验室推门听课,认为实施了有效的德育渗透,评价良好;在对2016级检验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检查时,医院检验科反映学生守纪观念、学习态度、尊重患者、规范操作、科学精神等方面都有进步。

表3 微生物检验融入课程思政的学生态度调查(%)

3.2 课程思政的反思

(1)从表3调查显示,课程里有“思政味”,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牵强附会,不能让学生有说教感,要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注重学情调研,提高课程思政的精准性与有效性。(2)课程思政的评价还需要多元化,除了平台上学生访问量与评论数、问卷调查、单位回访外,还需要丰富指标。对学生课程思政考试没有明显的取舍态度,这与职业院校学生对待成绩的态度相关。(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研室要做好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的诊改,分析出有时任务展现超时,讨论不积极,留言不朝着自己设计方向发展等的原因,研究出供需侧出现矛盾的理由,做到“多实践、不畏难、互帮互助”,进一步纵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4)学校要构建课程思政生态,财务处划拨课程思政专项经费,人事处做好课程思政的奖励。(5)课程思政由教师完成,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考核机制。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微生物学思政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思政课“需求侧”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