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元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2021-02-28杨露菁

海峡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明康养基地

杨露菁

(三明市三元区林业局,福建 三明 365000)

三明市三元区位于三明市区的西南部,全区面积1154km2,是全国南方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福建省首批富硒农产品开发十大重点县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试点县、林下经济示范县、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拥有7个老区村,被誉为“闽西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之一。

全区林地面积约14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3.6%,森林覆盖率达79.58%,不仅拥有享有“凤毛麟角”美誉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1.7万亩格氏栲天然纯林,还拥有两个总面积9.1万亩的国家森林公园。因此,三元区被誉为“绿色宝库”。

1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优势

三元区丰富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资源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1.1 地理优势

三元区为三明市中心城区,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县域自然条件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为中、低山或丘陵地貌,地势东南、西北高,中部低,海拔1000m以上山峰20余座,最高峰普禅山海拔1510m,坡度20~40°,境内山峰连绵起伏,溪河纵横交错,沙溪、东牙溪、署沙溪、溪源溪、渔塘溪呈树枝状分布,水路交通发达,城市周边有格氏栲、仙人谷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以及万寿岩、瑞云山等6个国家A级景区。

梅列区、三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新三元区下辖4镇1乡和7个街道、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约40.8万。拥有全省规模领先、信息化服务和管理较完备的公路运输物流集散中心,泉南、湄渝、福银、长深、高深高速公路贯穿三元,20t集装箱可直通福州、厦门港和湄洲湾,福银高速公路(三明段)2小时内可达福州;泉三高速公路3小时可经泉州抵达厦门。随着区内南龙铁路、兴泉铁路、鹰厦铁路改线以及莆炎高速、国道205改线等重大交通基础建成或即将建成,三元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1.2 资源优势

三元区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90科1100多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0种,被子植物152科900种,蕨类植物30科90种,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灌木林、经济林等;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的珍贵树种主要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等,国家Ⅱ级保护的珍贵树种主要有福建柏、金钱松、香樟(樟树)、闽楠、红豆树等,主要分布在中村乡、莘口镇和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有28目163种,其中两栖类2目12种,爬行类3目21种,鸟类15目87种,兽类8目4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动物主要有云豹、黑麂、穿山甲、白颈长尾雉、黄嘴白鹭、鼋等,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动物主要有蟒、黑熊、苏门羚、白鹇、大鲵和虎纹蛙等。

三元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明代中期即为闽中重镇。万寿岩18万年前古人类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华东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洞穴型文化遗址,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亲自批示保护,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岩前王氏“百阶冢”是福建省宋元之际最大的古代陵园,忠山十八寨具有千年历史,古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福建最美乡村”;回瑶古窑址文化可追溯至宋代,至今仍吸引陶瓷考古专家前来考察;有建于北宋元丰六年的蓬仙岩、明天启元年的八鹭塔,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顺庙、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天后宫、清咸丰年间的古城门、省级风景名胜区瑞云洞、宋朝龙泉寺、晚清土堡建筑茂安堡等历史文化古迹[1]。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繁茂广袤的植物资源,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山景、水景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三元独特的景观脉络。境内奇岩垒垒,峰峦峻秀,景观资源类型组合合理,集“秀山碧水、秀潭飞瀑、古刹幽境”等景观于一体,山峻、林茂、水秀、石奇、峡幽、树异、物古等特点,与峰峦岩石、溪泉瀑潭、寺宇山居等相辅相成,有各类景点106处,其中天象景观8处,地文景观7处,水文景观7处,生物景观24处,人文景观60处。风景优美,古迹渊远,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凸显了三元区厚实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也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

1.3 康养优势

三元区丰富的森林资源,茂密的植被可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物,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能有效地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茂密的森林、开阔的水域,能有效地调节区域气候,造就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独特小气候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康养、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依托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人家,将一批森林风景资源集中、景观品位高、交通条件好的景点串联规划打造成精品旅游路线,逐步培育形成以“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亿年泉”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带。三元区目前正在以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中心,打造岩栲线生态康养带,以丰富多样的特色康养产品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

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位于三元国家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景区距三明市区仅20km,距离205国道、306省道不足10km,泉三高速连接线离景区仅6km,交通优势极为明显。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较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5%,连片森林面积1.7万亩,且近成熟林比例达90%,平均郁闭度0.8,年平均气温19.5℃,年降雨量1700mm,负氧离子年均含量达6012个/cm3,具有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理想之地[2]。

2019年以来,三明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三元区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就三元区森林康养工作作出批示指示。格氏栲片区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三明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及有关森林康养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分工,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区主要领导及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挂包,高站位协同推动森林康养工作,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工作相关事宜。同时为确保森林康养产业项目建设工作步伐稳、项目实、见效快,2019年8月,注册成立了三明市三元区万寿康养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6月,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2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2.1 重点项目的谋划与建设

2.1.1 栲林学社项目

以建设“森林+教育”为主的生态主题研学基地为目标,将原有2100m2建筑物改造成自然教育研学综合楼、多功能综合楼和亲子楼,并新建一座生态餐厅。2020年11月5日,学社正式完工,拥有8间亲子套房、10间标准客房、12间研学宿舍等,共92个床位。

2.1.2 森林步道修缮提升项目

景区栲花山庄—栲树王360m新建步道、林中舞厅95m步道防护栏建设、景区内约8km步道改造修缮和五木湖步道维修项目均已完成。同时完成步道沿线80多种植物分类标识和挂牌工作,增加科普教育内容。安装完成负氧离子实时检测设备,完善基地康养数据采集面。

2.1.3 研学体验园项目

项目主要依托森林康养基地与三明林校实训基地合作建设,以六个园区建设为主要内容。分别是提升林下百草园、林下药用植物体验园、珍贵苗木示范园三个特色园建设,规划新建森工文化园、农事体验园和芳香植物园。

2.2 主要措施与成效

2.2.1 集聚建设合力,打造特色基地

一是协调助发展,强化建设保障。由三元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双挂包,抽调骨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清单化履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中,各部门齐抓共管,积极对接协调,争取建设扶持资金。获批福建省林业局“百园千道”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三明市林业局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补助资金170万元、万寿岩—格氏栲路网建设资金7000万元。森林康养项目整体申报2020年第三批地方专项债券项目资金,获批债券金额1.3亿元。

二是抱团求发展,开拓共赢新渠道。与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签订森林康养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与三明市森林康养企业联合组建森林康养基地“十养”联盟,拓宽经营渠道。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授予“未来科学家孵化基地”的同时,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全国未来科学家孵化基地和全国低海拔森林自然科学研学中心。

2.2.2 深化基地建设,拓展健康旅游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拓展消费群体。在完成栲林学社、步道修缮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后,及时委托专业设计团队开始对景区票房、滨水步道、中医养生馆等重点地块体验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施工设计;同时根据康养产业规划对周边重点地块进行规划设计,不断丰富康养业态,拓展康养带建设,确保将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打造成为城市近郊重要康养服务消费点;主动发挥林博会面向全国和海峡两岸的优势,利用林博会进行森林康养产品展示展销和宣传推介,组织赴外地宣传推介,重点拓展福州、厦门、泉州等省内市场,主动面向江浙沪等长三角市场。2020年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达42.6万人次,实现收入近0.6亿元,其中以森林康养为目的旅游人数达21.9万人次,实现收入0.23亿元,税收261.61万元。

二是突出发展特色,发展全域康养。深度挖掘格氏栲天然林、忠山十八寨古民居、万寿岩古人类遗址、红鱼谷温泉等生态和文化资源,积极打造集“森林康养、古迹缅怀、生态观光”为特色的岩栲线生态康养带,以“科普教育、自然研学、旅居休闲”为主题,以发展建设国家级综合性康养基地为目标,有效带动全区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实现我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打响“绿都三明、最氧三元”品牌。

三是主动多方对接,推行医养结合。主动对接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积极开展森林康养合作,借助森林高负离子环境,结合森林步道及休憩场所开展静心禅修、深呼吸健步、未病调理等健康养生活动。

2.2.3 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一是突出品牌宣传,建设知名基地。加大“绿海明珠·世界之最”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宣传力度,突出三元森林康养特色,创作森林康养宣传标语、画册、专题片等,利用文博会、旅博会、林博会等平台,利用网络和各类媒体,利用三明机场、三明动车站、高速路口等,多角度、多形式宣传,不断扩大三元森林康养知名度,建设“闽人之源、康养胜地”。

二是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根据各乡镇的自然秉赋、农业特产等资源优势,以森林康养为突破点,培育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20年,仅森林康养产业就带动了周边森林人家、农家乐、休闲山庄等生态休闲业态农户15户67人,增收429万元,实现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开发利用能否成功回收资本存在不确定性。虽然政府积极引导,但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高,难以招到大商、好商[3];二是康养产品较为单一,项目和产品缺乏一定的特色和主题[4];三是配套设施不足,森林步道类型不丰富、康养类标识标牌不健全,步道周边康养基础设施还有待补充[4];四是缺乏森林康养的专业人才,目前配套的大多是林业相关人才,专业人才相对缺乏[3],难以支撑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对策思考

三元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要紧紧把握国家扶持森林康养产业的政策措施,牢牢依靠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紧紧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做好项目谋划和现有设施改造提升,强化运营模式,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注重整体森林景观培育及森林养生、林农产品产业培育融入。

4.1 推进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紧紧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两大品牌,实施现有设施改造提升打造康养产业的短期目标,与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开展招商引资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同时注重整体森林景观培育及森林养生、富硒林农产品产业培育融入,不断丰富康养业态,重点实施“两区一带”项目建设,完善森林康养基地基础设施和周边交通设施建设等。

4.1.1 森林康养基地改造提升

一是基地步道将在原有基础上实施分类提升,打造以“听、知、学”为主题的三条特色康养步道,步道系统中有保健康养、静心禅修、陡山健走和栲林远游等五种一定长度的功能步道,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二是完善基地标识系统,解说系统能完整呈现60%以上的康养知识和生物多样性,启用醉美格氏栲微信公众号并配备智能语音解说硬件;三是完备安全设施,基地配备消防设施、防灾应急设施、治安保卫室和安全警示标识,制定安全应急管理预案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和参加安全培训演练;四是提升景区服务,调整景区售票范围,扩大游客免费活动空间,实施智能化票务系统。

4.1.2 “两区一带”项目建设

4.1.2.1 格氏栲森林康养片区

以列入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为契机,进一步丰富森林康养内容,完善森林康养功能,重点抓好以下项目建设:一是丰富森林康养内容,重点建设格氏栲中医养生馆、三明林校实训基地至瓦坑山野骑行道及配套服务设施、楼源林场万亩植物园、格氏栲科学家孵化基地(栲林学社)优化提升等;二是进一步优化周边环境,实施莘口高速出口至格氏栲景区沿线村庄房屋立面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三明林校森林人家改造提升、建设格氏栲景区至三明林校实训基地游步道等。

4.1.2.2 十八寨古村落和横坑温泉片区

十八寨古村落重点做好红七军团司令部、红军战斗医院、苏维埃政府旧址的修缮,打通茶坑至格氏栲苗木基地泉三高速下穿涵洞交通瓶颈,三元区万寿康养公司积极沟通对接,推进公司与村合作,探讨纳入基地管理运营模式,提升古村落旅游运营服务水平。横坑温泉康养区要积极推进福建好多多集团和福建吉兴竹业项目进程,加快打造集疗养、休闲、旅居为一体的温泉康养小镇。

4.1.2.3 美丽乡村示范带

串连岩栲线康养带15个村(场),以提升两岸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为目标,促进森林康养与农业、林业、水利、住建等部门的深度融合,培育田园康养特色民宿、特色养生美食、富硒林农产品等乡村休闲业态,打造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淳朴而不落后的美丽乡村示范带。

4.1.3 完善周边交通设施

一是美化景区道路,对已基本竣工的岩前路口经星桥下沙地、欧坑至格氏栲全线21km景区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二是营造旅游氛围,在该康养带上重要节点(如万寿岩、横坑温泉、十八寨古村落、格氏栲等)的沿线公路两端,利用电杆、路灯杆等设立旅游宣传广告牌;三是加快实施星桥下沙地至眉山火车站道路连接工程;四是积极争取三明公交K26(市区—万寿岩)线路从万寿岩经星桥、忠山延伸至格氏栲景区。

4.2 加强人才培养与经营管理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将森林康养师、森林讲解员等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列为紧缺急需人才,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和较好的发展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委托医学、林业院校定向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升森林康养服务能力,开设或增加森林康养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3]。

二是强化公司经营。加快组建三元区万寿康养发展有限公司队伍,配齐配强公司管理和工作人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的原则,切实发挥三元区万寿康养公司在整合优质文旅康养资源,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树立全区文旅康养企业标杆等方面的作用。将岩栲线康养带上的国有、集体资产资源,由三元区万寿康养公司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统一招商、投资、管理、运营,集中力量打造康养高质量、高水平融合发展示范带,提高专项债劵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是拓宽招商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重点前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工作;同时,密切与三钢集团、厦门旅游集团、福建新蓝海集团以及上海、北京等地客商的联系,主动推介岩栲线康养带有关策划项目,力争部分项目能尽快落地实施,共同促进康养带发展。

4.3 发展特色森林康养产业

4.3.1 两岸融合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为推动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根据三明市林业局的工作部署,积极依托三明学院台籍博士团队,与台湾森林休憩保育协会等台湾森林康养企业合作共建“两岸融合森林康养示范基地”,融入台湾康养元素和特色设计康养步道和森林康养课程,探索产业发展新业态和两岸融合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台胞入明体验森林康养第一站。

4.3.2 丰富森林康养产品及服务

4.3.2.1 开发森林康养产品

一是森林疗养产品。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专家资源,开发后新冠疫情时代民众心理干预的森林疗养产品;同时根据红菇、紫苏、淮山、山苍子等本地药膳食材开发二十余种健康养生菜谱。二是职工疗休养产品。待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后,三元区总工会将积极推进康养基地列入区级职工疗休养基地,并全力支持基地申报省、市职工疗休养基地,目前已编制两套长周期职工疗休养方案。三是养老康养产品。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发“颐养栲林”特色康养产品。

4.3.2.2 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森林康养课程和产品研发能力。基地根据自身自然资源条件把常见的森林疗法设计为多样化的森林疗法活动课程,主要有森林环境心理疏导、森林作业疗法、森林认知疗法、声景治愈4类活动课程,并聘请专业森林疗养师参与课程设计和现场指导。

二是健康咨询及户外应急服务能力。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建设基地健康管理中心,将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属医院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全面提供基础健康咨询、健康检测、理疗护理、康复训练、应急救护及其他医疗服务,同时配备专业医疗人员提供康养意见指导服务。

4.3.3 完善城市森林康养步道体系

依托三明中心城区城市绿道、城市林荫道、道路附属绿地等构建覆盖中心城区全域的森林康养步道体系。在串联现有的虎头山景区、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妙元山郊野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及小溪农场的基础上,拓展三明中心城区城市绿道范围,连接由城市内部绿地构成的微森林康养体系,联动城市近郊由格氏栲 4A 级景区、瑞云山国家风景区、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等建成的森林康养基地,带动依托周边村落形成的森林康养小镇、康养人家等,最终构建完善的三明城市森林康养步道。

4.3.4 发展三元区全域森林康养

依托辖区内现有的7个自然保护地,加强森林城镇、森林康养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建设,发展精致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依托乡村路网建设、文旅设施建设将洋溪、中村、莘口、陈大、岩前等乡镇村庄串珠成线、连线成环,打造森林休闲旅游环线,建设森林城市后花园。同时深度挖掘各乡镇生态和文化资源,重点支持莘口镇、洋溪镇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和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打造全域生态康养带。

猜你喜欢

三明康养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三明:姐妹发展有愿望,增收有门路
“悦读·家@万家”活动三明首秀惊艳亮相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杨三明:上善若水,求变者通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记三明万寿岩洞穴遗址的发现与保护 探寻闽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