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辈子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决心
——老党员“入党申请书”里的故事

2021-02-28

银潮 2021年2期
关键词:申请书延安精神入党

>>>本刊记者

见习记者 刘惠娟 陈群 通讯员 汪蕾

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已拥有九千多万党员。作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每一个要求入党的人,都必须由本人向党组织提出申请。与党的成长壮大历程相一致,入党申请书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艰苦斗争环境的限制,申请入党主要采取口头申请,经老党员介绍入党。

一个人在严酷环境下参加革命和加入党组织,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要担负艰巨、危险的工作,也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党的同龄人,101岁的戎克勤以一生践行了自己对党的承诺。

入了党,我打仗更勇敢

讲述人>>>戎克勤

戎克勤,1920 年生,1938 年9 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任江南光学仪器厂党委副书记。

我是参加革命时火线入党的。

1938 年6 月间,江南新四军一支队老二团参谋长王必成率领部队到我的家乡常州武进戎家村一带抗日,也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号召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我家周围六七个村的年轻人每晚都聚集在一起听新四军讲抗日的道理,一共听了七个晚上。通过学习、教育,我们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认识到如果不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我们就要当亡国奴。同年7 月,在我们村进步青年荣培生的带领下,我们49 名青年人到江苏省丹阳县访仙桥参加了管文蔚领导的抗日自卫团,9 月初在延陵、茅山一带找到了新四军。王必成参谋长来看望我们,团部宣布将我们编在老二团特务连三排。从此,我正式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形势下,连队指导员经常给战士上政治课,让战士们了解为什么当兵、为什么打仗,激励战士们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还一起唱《黄桥烧饼》《我们都是神枪手》,振奋士气……我学习得越多,就越想加入共产党。我一切听指挥,打仗勇敢,冲在前,不怕死。1939 年5 月丹阳地区大浦干战斗后,我被任命为副班长。组织找我谈话,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斩钉截铁地说:“我愿意!”组织问我为什么愿意,我大声地说:“入了党,我打仗更勇敢。”当时在场的领导都笑了,鼓励我:“好好打仗,把敌人赶出中国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组织谈完话后,我火线入党,于1939 年6 月成为一名党员。

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我还学会了做群众工作、统战工作,尤其懂得怎样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骄傲。

当年一起参加新四军的49 名青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只剩下4 人,其余战友把生命献给了建立共和国的壮丽事业。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谨向他们致以革命的敬礼。

1945年4月至6月,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七大党章第一次详细地规定了各种类型人员入党要经过的手续。党章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入党要写申请书,但事实上当时的党组织已要求提出入党的人必须有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1956年通过的八大党章则规定,公民申请入党,必须有正式党员两人介绍,经支部大会和上一级党的委员会的批准,并且经过一年的预备期,才能转为正式党员。从此,口头申请基本被书面申请所取代。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讲述人>>>孙洪庆

孙洪庆,1943 年生,196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南京电大党委书记,现南京延安精神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说起我当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故事,至今仍感骄傲。我是在大学期间入的党,是同班同学中第一位入党的。老一辈的共产党员周恩来、焦裕禄等的故事激励着我,我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60 年9 月,我考入江苏师范学院,主修俄语。入学前,我就已经写好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在到学校报到时,提交给了组织。犹记得,我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许多共产党员的表率、模范带头作用是我学习的榜样。雨花台烈士尤其值得我敬仰。我要严于律己,勤奋学习,乐于助人,做一名勇于奉献的人。请党组织考验我。”

大学期间,我时刻接受着党组织对我的考验。我努力学习文化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积极参加劳动锻炼,为同学服务。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去常熟白茆乡参加劳动锻炼——为老百姓割稻子,大家充满激情,干得热火朝天,当时劳动了20 天。

1961 年12 月10 日,党组织讨论了我的入党申请,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1963 年3 月5 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也成为我的座右铭。

1964 年8 月,我向组织写报告,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组织考虑我的身体原因,将我分配到南京市教育局。但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谨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我五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2003 年,我开始研究“延安精神”。2004 年,结合时代要求、依托现有资源,我将“延安精神”引入社区,建立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教育阵地。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防大学少将苏希胜2015 年考察社区时说了一句话:社区创立“延安精神”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在全国这是第一家。十多年来,我义务担任宣讲员,通过主题党课(支部书记微党课)、专题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宣传“延安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延安精神”,同时激发出一批批好人好事,在社区建设中发光发热。

愿为石子,忠实于党

讲述人>>>刘震

刘震,1955 年生,1976 年入党。江苏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原书记。

1975 年春,20 岁的我在江宁县小丹阳公社汤村大队东三生产队昏暗的煤油灯下,伏案写下入党申请书。这是我第二次写入党申请书,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跟党走,是我心心念念的强烈愿望。

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时,我17 岁,在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读高一。班里有一位与我要好的同学,18 岁不到就破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给我非常大的激励。受家庭、学校和同学的熏陶,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入党光荣的想法根植我心。我向老师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名额限制,没能入党。

隔年,高中毕业的我响应号召,作为第一批知青奔赴江宁县小丹阳公社汤村大队东三生产队插队落户。插秧、割稻、挑肥、扬谷,从早到晚,我每天干各种繁重的农活。回到住地,蚊虫叮、跳蚤咬,水土不服,浑身疹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之下,我没有放弃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坚持看马列著作,看文化课本,做学习笔记。两年的插队生活磨砺了我的心性,我的心逐渐沉淀下来:心中有理想,再苦再累都不怕。1975 年,距离我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已快有3 年了,深思熟虑后,我再次提笔,第二次写下入党申请书。

“小刘,你要求入党,你现在做好了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准备了吗?”公社党委郑书记找我谈话时,他的这番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不停地拷问自己,我真的做好一生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准备了吗?我想,虽然我满怀理想豪情奔赴农村,但目前而言,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不过我愿意不断努力,继续在填平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过程中做一颗小石子,忠实于党,坚决服从党的安排!

1976 年,根据我的现实表现与政治觉悟,我加入了向往以久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小丹阳公社众多知青中的唯一党员。入党45 年来,我始终跟随着党,在不同环境、不同部门中做党务工作,践行了入党申请时“愿为石子,忠实于党”的誓言,全心全意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以后,1982 年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拨乱反正,规定年满18 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对入党手续进一步作了明确要求,规定要求入党的人向党组织自愿提出申请时,应递交本人亲自写的入党申请书。

在大快人心的日子里申请入党

讲述人>>>陆建华

陆建 华,1940 年 生,1981 年入党。江苏省委宣传部原文艺处处长。

《把一切献给党》《红旗飘飘》《红岩》等书中所写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令我非常敬佩,我常常与他们的行为进行比照,总感觉自己远没有达到党员的标准,一直没有勇气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

后来,突如其来的“文革”把知识分子定为“臭老九”,我不敢申请入党。我还能申请入党吗?

1976 年10 月5 日,在高邮县委宣传部工作的我应邀来南京参加“鲁迅《野草》研讨会”。会议开始没几天,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来了,大街上锣鼓声、爆竹声不止,欢呼游行的队伍不断增加,原定半个月的讨论会提前散会。

回高邮的长途汽车上,我激动地酝酿着入党申请书。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一天啊!车到高邮已是傍晚,一回到家,我就铺纸写下入党申请,久藏心中的话源源涌出,落笔之际,一气呵成。隔天,我向单位交上我的入党申请,主动请领导安排我到农村锻炼。1981 年8 月12日,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82 年11 月2日,我成为了正式党员。

1984 年8 月,赴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报到的前夕,我在告别家乡的抒情散文中这样写道:“未来岁月里,虽然我还可能遭遇无法预见的新的困难甚至挫折,但可以肯定的是,那里应是离我长期追求的文学梦最靠近的地方……”不是我有预知未来的特异功能,只因为我对中国共产党无比热爱、无比信赖、充满信心!

“传承”,将初心进行到底

讲述人>>>何以范

何以范(图右),1924年出生,2016年入党。离休前曾任镇江市粮食局工会副主席、市二轻局供销公司市工艺美术服务部副主任。

我的入党历程长期而曲折,历经“进步思想的萌芽”“追随共产党”“人生的挫折”“入党”四个篇章。对党向往70 余年,鲐背之年终圆入党梦,这是信仰力量穿越了时光隧道,历久弥新。

“本人加入党的愿望由来已久,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着崇高的信念,这种信念给了我克服一切障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我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2016 年6 月29 日,党的95 岁生日前夕,在鲜红的党旗下,我庄严宣誓,成为镇江市最年长的新党员。

1984 年离休以来,不是党员的我却早已在感情上、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在社区,人们认为我是“社区热心人”“编外党员”。人活着是要有价值的,共产党员价值体现在初心这两个字,要把将初心进行到底作为党员的毕生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落到小处,就是尽己所能为社会做一些事情。从编外到编内党员,我始终把“为社会做一些事情”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为践行入党申请书上的内容,我决心把“传承”作为我入党后的关键词。

一是传承革命传统。我是社区、中小学、部队的常驻辅导员和特邀嘉宾,常年向居民、青少年、年轻干部讲初心故事,谈革命传统、传红色基因。二是传承传统文化。七年前,我亲力亲为,组织社区老年书画爱好者成立丹青壮暮沙龙,并对青少年进行辅导。近年来,老书画家和孩子们经常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致力于养正童心传美德。桃园中心小学十岁成长仪式上,我书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寄语,祝愿孩子健康成长。三是传承优良家风。我老伴徐瑾也是一位离休干部,不管我做什么,她都默默支持,把家里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们家教严谨,女儿何小瑞退休后,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在京口区少年宫任教;女婿夏静波是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被人称作“外科一把刀”。我们家还被评选为首届江苏省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呢。

猜你喜欢

申请书延安精神入党
全景呈现延安精神——评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延安精神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常见问题分析与研究
重温入党誓词
应用文写作之申请书
向党旗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