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2021-02-26王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儒林外史

【摘要】经典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目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下,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进行研究,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塑造中国形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向世界推介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就需要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准确翻译。本文是作者對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三种翻译策略,即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实现文化传播。

【关键词】《儒林外史》;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34-03

【本文著录格式】王婷.《儒林外史》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34-136.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塑造中国形象,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外国读者真正了解中华文化之魅力?翻译是最重要的方法。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又称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1]。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文化负载词翻译时,许多译者不能准确的实现意义表达,这导致了文化传播与解读中的误差,故而,文化负载词的正确翻译对文化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外国读者更好的通过文学作品理解中国文化,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需要找到准确、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吴敬梓先生采用章回小说的形式描绘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背景下江南学子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腐败的吏治、扭曲的人性和虚伪的礼教,代表了讽刺小说的高峰,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就整部小说的具体分析来看,其采用的是白话的语言,人物刻画深入且细腻,而且整部小说利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体现出了突出的批判性,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二、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在《儒林外史》的翻译中,要将文本的文化特色翻译出来,必须准确的翻译文化负载词。从定义上来讲,所谓的文化负载词具体指的是那些标志着某种文化特有事物的词组或者是习惯性的语言,它所反映的是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和其他的民族具有显著差别的活动方式[2]。对《儒林外史》当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其主要有如下几类:(1)生态学文化负载词,如会稽山、圣因寺、冬虫夏草等。(2)物质文化负载词,具体指的是与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有关的文化负载词汇,如春酒、方巾、豆腐乳等便是物质文化负载词。(3)社会文化负载词,是指不同社会和阶级所处的生活方式、习俗、礼仪称呼等名称,比如交杯盏、进士、八股文、武状元、贱内等均是社会文化负载词。(4)宗教文化负载词,如玉皇大帝、佛祖 、观音菩萨、五行等。(5)语言文化负载词。书中包括了一些汉语中的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等文化负载词,如:尖嘴猴腮、人逢喜事精神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三、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对《儒林外史》进行阅读时会发现其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所体现的是中华特有文化,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准确,否则读者会无法准确的理解文学作品,同时也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结合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出三种翻译策略,即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实现文化传播。

(一)直译翻译策略

在谈到翻译工作时,杨宪益讲到:“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语言的工具,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都是人,人类的思想感情都是可以互通的。”[3]尽管英汉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可能会有相似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在译文中经常也会使用直译法策略。所谓直译法,就是在译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持原文的内容,同时保持原文的形式[4]。这样能够使译文更加忠实原文,与原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表达一脉相承,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直译法使翻译自然流畅,清晰且容易让人理解,读完之后,目标语读者和源读者会产生共鸣和相似的阅读感受。但是,直译并不是逐字逐句的进行一对一翻译,那么如何将直译法用的恰到好处?这就需要译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文化底蕴,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文化,彻底弄懂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思想内涵、修辞手法等。杨氏夫妇的译作自然流畅,高度忠实于原著,最大限度地将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例如:第二十七回“进房撒帐,说四言八句,拜花烛,吃交杯盏,不必细说。”(262页)

The bride and groom went to the marriage chamber,recited the usual phrases,bowed before the decorated candles,drank wine together,and all the rest of it. (P296)

译者把“拜花烛”译为“bowed before the decorated candles”,“吃交杯盏”译为“drank wine together”,采用直译法将中国传统结婚习俗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虽然目标读者可能很难完全了解中国传统结婚习俗,却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婚礼中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的场景,采用直译法,以原文为中心,将源信息准确形象的传递给目标读者。

再如:第七回中的“国子监司业”是国子监的副长官,地位犹如全国最高学府的副校长,在这里直译为“vicepresident of the Imperial College”;第三十六回中的“秀才”直译为“licentiate”;“博士” 直译为:“Dr.”;“文昌帝君”译为“God of Literature for Descendants”。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直译,使得源语言中的文化色彩得以保留,也让目标读者对原文有了准确的把握。

在书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也同样是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保留原文形式和精髓,清晰准确的将原文的内涵的外延传达给目标读者,真正做到了生动、准确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如:季苇萧说:“久闻先生大名,如雷灌耳……”(第二十八回,274页)

“Your great fame long since reached my ears like thunder”,responded Chi. (P308)

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第六回,69页)。

All this made the widow behind the screen as frantic as an ant on a hot furnace. (P73)

自古“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译为“Fire cooks pork and money works wonders.”意思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钱,很多事情就能轻松实现,这样翻译,保留了原文的幽默讽刺意味,也让目标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原文的意思。

(二)意译翻译策略

在汉语文化负载词汇的具体英译中,意译的英译策略在实践中比较常用。意译是指,在尊重原文含义的基础上,不去过度揣摩细节,翻译也将流畅和自然,意译不必注重原文的形式,但进行意译并不等于删除或添加的原文的内容,翻译时必须仔细考虑原文,掌握原文强调的重点,呈现给读者原文的风貌[5]。就具体实施来看,其主要的方法是将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作为中心,在追求词义上的细微差别基础上使译文尽可能的和原文靠近,这样,读者可以最大限度的领略原文的韵味。

如:第四回“老太太是犯三七”译为“the seventh was the old lady’s unlucky number.”“犯三七”指老太太在去世的第二十一天犯忌讳,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意译,将其翻译成“unlucky number”更容易理解。

《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283页)这里的“子建之才”“潘安之貌”都是中国传统典故。前者表明才华出众,后者则表明相貌出众。如果对这句话进行直译,需要对“子建之才”“潘安之貌”进行解释说明,这会使翻译冗长,没有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意译策略,这句话的具体翻译则成为了“This man was both talented and handsome,and was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scholars in the Yangtse Valley。”(P318-319)

“古人云:‘老不拘礼,病不拘礼。’……译为“The old and the sick need not observe the conventions.”;“可知道,‘不怕该债的精穷,只怕讨债的英雄!’……”译为“But you know the saying:‘Never mind how poor the debtor is,it’s the courage of the one who duns that matters!’……”;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譯为“As the proverbs says,‘Joy puts heart into a man’.”译者用意译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文化信息,让读者理解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加注法翻译策略

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具体的分析会发现,汉语中一些特殊文化词所表示的是特殊的文化现象,由于英汉文化存在许多的差异性,这种现象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非常陌生,而且很多英语词汇无法与汉语中某些文化词语匹配,导致了词义上的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可以使用加注法来弥补空缺。加注通常可以用来补充背景资料、词语起源等相关信息,以便于读者理解。具体的做法是:用英文当中相对应的简单词汇对汉语词汇的主要意义进行再现,同时再利用加注的方法对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这样,读者所了解到的文化现象会更加的具体。

在杨氏夫妇翻译的《儒林外史》第四回中,“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遭制丁忧。”(47页)“丁忧”这个词汇便是典型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具体意义是父母去世,也称之为“丁艰”,父亲去世,可以称之为“丁外艰”,母亲去世为“丁内艰”。

“Why did you not sit for the higher examination?”

“My mother has died,”Fan Chin explained,“and I am in mourning”.(P48)

读者读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母亲去世就不能参加考试呢?译者在这里进行了加注,阐明古代中国重视孝道这一传统。父母去世后,子女应为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内,家中不办婚嫁喜事,不贴春联,做官的子女要离职等。这样读者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理解了范进为何不去参加考试的真正原因。

For three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either parent a man had to observe mourning. During this period an official must retire from office,and a scholar could not take examination.(P48)

再如:第十一回“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儒林外史》(112页)

这个句子中“四书”“五经”译者在译文中用Four Books和Five Classics两个比较简单的英语对译词进行对译,并在下面做了加注:

The Four Books were The Analects of the Confucius,Mencius,The Great Learning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Five Classics were the Book of Songs,Book of History,Book of Change,Book of Rites,and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ll these were important Confucian classics. (P122)

这里的注释清晰准确地将中国历代儒家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诸多文学作品的出处“四书”“五经”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也使鲁小姐才貌双全女学究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进行分析与讨论,明确文化负载词汇在英译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文化负载词汇的具体意义的传达更加准确。这也要求译者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两种文字的理解和转换的思维,当然还要有沉下心钻研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宋钟秀.理雅各《礼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三明学院学报期刊,2008(3):301-304.

[3]杨宪益.杨宪益自传[M].薛鸿时,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334-339

[4]龙满英.应对英语专业四级“语法”题的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0(36):7-8.

[5]高强.李曹.浅谈直译法与意译法在翻译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14):263-264.

作者简介:王婷(1982-),女,山西太原,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儒林外史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儒林中的“美”与“丑”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