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古树名木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对策

2021-02-22郑冬华吴小龙罗润红

乡村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古树名白蚁古树

郑冬华 吴小龙 吴 艳 罗润红

(1.新干县林业局,江西 新干 331300;2.峡江县林业局,江西 峡江 331409;3.吉安市青原区林业局,江西 吉安 343000)

古树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名木稀有而珍贵,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两者均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1]。古树名木是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和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历史的见证[2],保护古树名木具有特殊的意义。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能够留存至今,弥足珍贵。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环境及气候的变化,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受到了威胁,其中病虫害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3-4]。文献资料显示,有的樟树被黄翅大白蚁危害树干和根,被樟巢螟和炭疽病危害叶;银杏被黑翅土白蚁危害树干和根,被银杏卷叶蛾和叶枯病危害叶;枫香和枫杨树被绿刺蛾和黄刺蛾危害叶,有的枫杨还被云斑天牛危害树干;苦槠被黑翅土白蚁危害树干和根,被绿刺蛾危害叶;柿树被红蜡蚧危害枝梢,被白粉病危害叶;朴树被木虱和白粉病危害叶;青冈被红缘灯蛾危害叶,被云斑天牛危害树干;还有许多古树被有害植物危害,如樟、青冈、朴树等被金灯藤、杠板归和野葛等攀缘缠绕,严重影响古树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古树部分枝条枯死[5]。我国学者先后对不同地区及景区的古树名木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采取复壮、修补、病虫害防治及法律行政措施等保护对策[6-10]。但由于许多古树名木位于边远山区,没有专人看护,发生病虫害时未能及时进行防治,特别是一些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更容易受到钻蛀类害虫如白蚁的危害。虽然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与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11-13],但实际上这些法律法规并未真正落实到位。目前,在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还未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案和复壮养护技术标准[14]。鉴于江西省部分古树名木长期受病虫危害,生长势衰弱,严重影响其观赏和科研价值的状况,2015年4—12月,江西省相关部门在开展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同时,组织全省各县(市)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江西省古树名木病虫害开展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一、二级古树名木受病虫危害的情况,了解病虫种类和危害程度,同时结合古树名木的树龄、生长势等情况,评估其健康程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和保护建议。

1 江西省古树名木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1.1 主要病虫害种类

据调查统计,江西省此次古树名木病虫害专项调查共调查一、二级古树26 429株,其中涉及267个树种,共发现130种病虫害,有5 325株遭受病虫危害,占所调查株数的20.1%,其中一级古树1 567株、二级古树3 275株、古树群327个、名木156株。

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根腐病、膏药病、枝枯病、木腐病、煤污病、白粉病、腐朽病(基部空心)、基腐病、溃疡病、白腐病、丛枝病、茎腐病(中空)、毛毡病、赤斑病、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角斑病、叶枯病、黄化病、烂皮病、松瘤锈病、锈病、枯梢病及赤枯病等。

虫害主要包括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臭蚁、八点广翅蜡蝉、白痣广翅蜡蝉、透明疏广翅蜡蝉、碧蛾蜡蝉、叶蝉、寒蝉、蚱蝉、苦槠棉蚜、樟白轮盾蚧、红园盾蚧、龟蜡蚧、红蜡蚧、矢尖蚧、棉蚧、樟叶个木虱、榕木虱、刺粉虱、硕蝽、樟脊冠网蝽、樟颈曼盲蝽、茶袋蛾、大袋蛾、小袋蛾、丽绿刺蛾、绿刺蛾、迹斑绿刺蛾、褐边绿刺蛾、褐边黄刺蛾、桑褐刺蛾、青刺蛾、樟巢螟、缀叶丛螟、樟梢卷叶蛾、大丽卷叶蛾、龙眼裳卷蛾、樟翠尺蛾、木撩尺蛾、尾尺蛾、樟青凤蝶、玉带凤蝶、鬼脸天蛾、蓝目天蛾、重阳木锦斑蛾、锦斑蛾、银杏大蚕蛾、绿尾大蚕蛾、榕灰白蚕蛾、樗蚕、樟蚕、梓蚕、天幕毛虫、马尾松毛虫、木毒蛾、茶黄毒蛾、樟细蛾、箩纹蛾、尾叶蛾、透翅蛾、三斑联苔蛾、星天牛、桑天牛、刺角天牛、松瘤象、灰象甲、绿缘扁角叶甲、蓝翅瓢萤叶甲、十星瓢萤叶甲、宽缘瓢萤叶甲、樟萤叶甲、大端黑萤、黑额光叶甲、蓝跳甲、枫香蓝跳甲、菱斑食植瓢虫、黄带臀花金龟、长四拟叩甲、负泥虫、樟叶蜂、癭蜂、樟蓟马、食叶蚤、叶螨及潜叶蝇等。

除病虫危害外,古树名木还受到其他植物寄生、人为和自然灾害等的侵害。其中,寄生植物主要包括薜荔、蕨类、紫藤、爬山虎、扶若藤、苔藓、槲蕨、猴姜、桑寄生、地衣、络石、栗寄生、瘤果寄生、腐果寄生、五爪藤、萑草、兰花草、麻棟寄生、无根藤、珍珠莲、小叶榕、鸡血藤及无花果等,人为破坏主要包括劈砍、火烧、输电线电击、建筑包围和工厂烟尘污染等,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风刮、水浸等。

1.2 危害情况

古树名木病虫害专项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在200株死亡的古树名木中,有36株(占比18%)与病虫害有关,造成危害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根腐病、心腐病、黑翅土白蚁、吉丁虫等。在322株濒死的古树名木中,有113株(占比35%)与病虫害或其他植物寄生有关,造成危害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基腐病、溃疡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枝枯病、介壳虫、刺角天牛、星天牛、黑翅土白蚁、黄翅土白蚁等。在130株重度危害的古树名木中,117株(占比90%)与病虫害或其他植物寄生有关,造成危害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基腐病、樟叶蜂、樟巢螟、蓟马、黑翅土白蚁、卷叶蛾、星天牛、薜荔缠绕、滕本寄生、蕨类寄生及苔藓等。

表1 江西省古树名木病虫害专项调查统计表 单位:株

2 江西省古树名木病虫危害特点

2.1 蛀干(干部)病虫危害重于叶部病虫

相对于食叶性和刺吸性害虫等叶部病虫而言,蛀干病虫危害更严重。食叶和刺吸性病虫只是在叶片产生病斑或造成残缺,其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的美观度。而蛀干(干部)病虫害发生隐蔽、防治困难,不但威胁古树名木的生长,严重时还会导致其死亡。对古树名木危害较严重的病害有枝枯病、茎腐病,虫害有黑翅土白蚁、家白蚁等。枝枯病造成受害树木叶片脱落、枝枯;茎腐病使受害部位材质变松软,导致心材剥离面形成空洞;白蚁在树干上筑巢,腐蚀材质。

2.2 古树名木上寄生植物种类多

据不完全统计,寄生古树的植物有24种。其中,槲蕨在大多数古树上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樟树上极为常见,是富有特色的一种附生蕨。该植物附生于树干上,呈螺旋状攀缘,其粗壮的根状茎横走如姜,故又称石岩姜。根状茎上密被披针形鳞片,看似动物皮毛一般,极具观赏价值。

3 江西省古树名木病虫害发生原因

3.1 树体本身原因

随着树龄的增加,古树名木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越来越差,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树木生理失去平衡,从而导致部分树枝逐渐枯萎、树势减弱,抗逆性差,易遭病虫侵袭[15]。

3.2 野生动物的危害

许多古树名木的根、茎、叶、花、果及种子均是野生动物和各种昆虫的良好食物,许多兽类和虫鸟在树上凿树为洞,以洞为巢,以树根、树皮、树叶及花果为食,日积月累,由于长年被虫蛀兽咬,导致树体残缺,更易被病虫危害。

3.3 人为和自然破坏

古树名木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常因遭受一些人为和自然因素,如雷电、风雪等的破坏而造成各种伤残[16],如腐心、枯梢、露根、伤干、折断、撕裂、主干中空、破皮、树洞和主枝死亡等,使病菌易从伤口处侵入,导致树冠失衡、树体倾斜。

3.4 管护、防治不到位

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对古树名木的病虫害做出有效的预防与防治,加之经费不足,对古树名木日常的除虫灭病、施肥、修建围栏、复壮等养护工作难以落实。在防治策略上“重治轻防”,在防治措施与手段上“重化学防治、轻生态防控”,缺乏可持续控制和综合治理的手段[17]。

4 江西省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建议

4.1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充分应用生物防控技术

充分发挥古树名木本身的抗逆作用,创造适合天敌生存及繁殖的条件,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例如,通过释放花绒寄甲可控制天牛、吉丁虫等众多蛀干类害虫;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防治蛾类食叶害虫和白蚁等蛀干害虫,或者释放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开展害虫防治[17]。

4.2 利用害虫习性,充分应用物理防控技术

①灯光诱杀:对樟蚕、刺蛾、樟巢螟、银杏大蚕蛾、白蚁等有趋光性的害虫,可在其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②毒饵诱杀:对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等趋化性害虫,可在其嗜好的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做成毒饵进行诱杀。③黄板诱杀:对樟颈曼盲蝽、樟叶个木虱、黑刺粉虱、新叶蚜等具有趋黄性的害虫,可设置黄色粘虫板或粘虫带进行诱杀。④阻隔上树:利用土栖性白蚁喜欢上树取食树皮的习性,将灭蚁素乳胶剂等涂抹在树干基部,阻塞白蚁活动传播通道,达到防治的目的。⑤人工摘除虫苞:对于樟巢螟、大袋蛾、刺蛾等,可利用幼虫群集的习性,人工摘除虫苞并集中销毁。

4.3 掌握用药时期和适用药剂防治病害

冬季防治树木病害,一般采用树干涂白方式,即在树干上刷涂白剂,可对多种病虫害起到一定预防效果。炭疽病、叶枯病等发生初期,可以使用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如含丙森锌等成分的有机杀菌剂。这类杀菌剂锌含量高,不仅能起到杀菌作用,还能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势。如果炭疽病、叶枯病发生较为严重,则可以使用治疗性的三唑类(如戊唑醇)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

4.4 使用无人机进行监测防控

许多古树名木的树高均在20 m以上,当出现病虫害时,使用一般的喷雾器无法喷洒到这个高度,而使用高压水泵喷洒既浪费药水也不均匀,因此可借助无人机来喷药。使用无人机可以精准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部位,并做到精准喷药、节水节药。要充分发挥无人机操作便利的优势,逐渐替代人工监测防控,使其成为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

5 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知识和意义,让保护古树人人有责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通过讲座、画册等多种形式增加人们对养护古树名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同时进一步挖掘古树名木的价值,结合旅游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

5.2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应划分出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管护、病虫害防治和古树复壮等工作,由养护管理专业部门按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管理。还可采用单位、个人认养的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专项用于保护古树名木[18]。

5.3 加大病虫害防治科研立项力度

有关科研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将病虫害防治与古树树龄考证、生长测量方法、复壮、支撑、加固保护和修补技术及枯死株的再利用等技术课题相结合,重点加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中,使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更加科学化[19]。

猜你喜欢

古树名白蚁古树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古树》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保护古树名木
77岁“蚁人”家中养10万多只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油画《马六甲古树》
村子的古树挖走了
残忍的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