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类文本鉴赏:文体·主体·整体

2021-02-21卞佳佳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整体文体主体

摘要:文学类文本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深入文本,准确解读文本的内涵,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答题。结合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选文和设题的特点,提出文学类文本鉴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主体、整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文体;主体;整体

文学类文本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学类文本也是高考的必考文体。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的命题重视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少男》一文,文本选择和题目设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选材具有一定人文性和哲思性。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延续了江苏语文卷一贯的风格,选择了名家名篇,在平实温润的语言中叙述底层人物平凡的经历,从中表现宏大的主题。文本语言彰显出了文学之美,易于学生在考场上阅读。其二,设题角度广泛,指向明确。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共设置了三道题,一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命题人将涉及到的评价鉴赏、写法分析类问题放到了客观题中,有效避免了主观题答题的套路化。设置的两道主观题切口小,指向明确,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概括、整合,要求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从而有效答题。其三,注重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答题规范性的考查。考生在考场上需要结合文本具体解答,在明晓答题方向的基础上还必须明晓信息的来源。

从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文学类文本阅读既需要注重训练考生考场情境中“精准审题、明晓答题思路”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规范读文本、有序想问题”的思维能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阅读经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但是在高考考场中,学生往往由于阅读经验的欠缺导致其经常出现答题无从下手的情况。根据平時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困惑,还原其答卷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套路化阅读,忽略文本的体式。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长期受到答题模式的影响,缺少具体文本具体分析的意识。(2)主观臆断,缺少作品主体的意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没有站在作者写作的角度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有甚者在答题的时候全然不顾命题人设题的角度,武断解答,致使错答、漏答。(3)不及整体,困于局部。考生在考场上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往往纠结于文本中的一个语段、一个情境,不能从整体去感知作者要阐发的意图。这些表现都暴露出了考生对文学类文本文体特质的认知模糊、思维粗疏。要想真正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对话,写出有灵魂的答案,考生必须纠正自我的主观认知偏差,培养文体、主体、整体意识。拟以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谈一谈文学类文本鉴赏中要注重文体、主体、整体三个意识,切实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鉴赏的能力。

一、注重文体特征,随文解读

江苏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文本多是以散文化的笔调去写小说,例如2010年的《溜索》、2012年的《邮差先生》、2019年的《表姐》等。这类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其通常会在只言片语、一鳞半爪的情节中去刻画人物,用诗化的语言营造意境,从小人物的身上窥探不平凡的人生世界。对于这一类小说,考生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会与作者、文本之间产生时空的隔膜感。教师在平时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讲解中需要注重抓住这类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使其在考场上从容地解读文本。

紧扣诗化语言,体验美。散文化小说往往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创设一种浓浓的诗味。在讲解这类小说时,教师不要强硬地去分析情节和人物,而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诗化的语言,从而欣赏美的人物、美的情感。比如,《少男》一文故事的背景是河生少年丧父,只有母亲和姐姐两个亲人。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河生,内心是坚韧的,但又是柔弱的。小小的肩膀难以承担家庭的责任,他挣扎过、逃避过,甚至想过姐姐永远不出嫁,这样自己就可以减少一点负担。文本的故事总体基调是悲苦的、严峻的,但是小说在文字中透出的却是“淡淡的哀伤、淡淡的喜悦”。学生在读完文本后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诗意美。文中写到这样的场景:“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在这里,品味文中“出神”“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等语言可以看到人在困难下的无奈,但是正是这客观的无奈突出了最后那句“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的坚定。

二、注重文本主体,以文会友

每一篇文本的背后都伫立着一个含情脉脉、深情款款的叙述者。因此,在读小说时不仅需要关注小说的三要素,还需要关注小说背后的叙述主体,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紧扣主体心理变化,探究文本情感。一篇优秀的小说常常在起伏的故事中折射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从而暗含着作者的情感。比如,《少男》一文中我们可以在“少男——河生”前后的心理起伏变化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开头“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表现出了河生“不接受姐夫”的心理,再到“怕见姐夫”,此时的河生“怕失去依靠”,接着“姐姐被拒婚”表现出了“气愤”的心理,最后“痛哭发誓”,看似矛盾却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在起伏的情感变化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作者在人物复杂的心理起伏变化中表现的复杂情感。由此,学生可以感悟到作者想要通过“河生”这一主体表现对其同情,对其不屈的赞美,同时也引发考生对“人在命运面前的思考”。

人物是小说情思的载体。要读懂小说,全面地感知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就必须细读文本,理清主体对象与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主体心理的变化,做到以文会友,从而读懂那个从未谋面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文本整体,前后勾连

文学类文本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语言跳跃而灵动。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关注整体的语言风格和结构,注意整体的构思,从而全面把握文本情感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注整体的构思,注意把握文本情感的脉络。以《少男》一文为例,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注重宏观上构建知识网络。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次要人物有哪些?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故事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为了表现小说的魅力,作者使用了哪些叙述技巧……围绕这些整体性的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阅读,才能全面地把握作者创作的意图,同时也为有效地解答问题奠定基础。比如,在整体把握上述问题后,学生可以清楚地理清第12题的选项C ,“河生不喜欢‘那个人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全文不是“河生怕见姐夫,是害怕姐姐出嫁后,自己失去了姐姐,独立担当门户”。整篇文章表达的是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挣扎和不屈斗争。小说将客观环境描写的越恶劣、生活越窘迫,就越能够表现人性的光辉。

注重文体,注重主体,注重整体,聚焦学生文学类阅读真正的阅读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核,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对文学类文本整体和谐的感知和深入的解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考场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作者简介:卞佳佳(1986— ),女,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整体文体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另类文体巧谋篇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