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正体类要》中治伤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

2021-02-18徐道情黄维琛欧梁孔德忠杨先宇付兴前

中医正骨 2021年12期
关键词:正体骨伤科组方

徐道情,黄维琛,欧梁,孔德忠,杨先宇,付兴前

(1.贵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伤科学的古籍专著较少,《正体类要》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部著作。《正体类要》为明代医家薛己所著,书中对骨伤科疾病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进行了全面探讨,且十分强调脏腑气血辨证,提出“伤诸外必损于内”的学术观点,所用方剂多为平补之剂,创立“平补”内治法,开创了骨伤科疾病内治的先河。《正体类要》中所体现的薛己的学术思想被后世历代骨伤科医家继承发扬,对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为给中医骨伤科临床内治创伤提供参考,我们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正体类要》中治伤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方剂均来自于《正体类要》。

1.2 纳入标准①药物组成、剂量、用法等信息完整;②用法为内服;③用途为治疗创伤。

1.3 排除标准①重复方剂;②有争议的方剂;③不可独立应用的方剂。

1.4 中药名称规范方法将姜、枣等药引纳入方剂药物组成。方剂中药物名称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规范,如“鸽粪”规范为“左盘龙”,“白芍药”“芍药”规范为“白芍”。

1.5 数据处理方法将所收集方剂的药物组成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负责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该平台对所收集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及中药药性、药味、归经的统计,分析其组方规律,并聚类生成新方。

2 结 果

2.1 组方药物应用频次统计结果共收集57首方剂,涉及116味中药,出现频次≥5的中药有19味,其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当归、甘草、人参(表1)。

表1 《正体类要》中57首治伤内服方剂中出现频次较多的中药

2.2 组方药物药性、药味及归经统计结果《正体类要》57首内服治伤方剂的组方药物中,药性以温性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寒;药味以甘味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苦、辛;归经以脾经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肝经。见图1。

图1 《正体类要》中57首治伤内服方剂组方药物的药性、药味和归经

2.3 组方规律分析结果《正体类要》57首治伤方剂中出现频次≥10的药物组合有8个(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8),排在前3位的为人参-甘草、人参-茯苓、甘草-茯苓(表2)。依据关联规则当出现“→”左侧的药物时,出现右侧药物的概率置信度较高的有5个组合(表3)。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定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复杂熵聚类分析,得出含 3~5味药物的核心药物组合10个(表4、图2)。再以得出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5首(表5、图3)。

表2 《正体类要》中57首治伤内服方剂中常用药物组合

表3 《正体类要》中57首治伤内服方剂的关联规则

表4 《正体类要》中57首治伤内服方剂核心药物组合

表5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伤内服新方

图2 《正体类要》中57首治伤内服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展示图

图3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伤内服新方网络展示图

3 讨 论

《正体类要》是继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继断秘方》之后的一部中医骨伤科学重要著作。该书主要从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论治伤科疾病,创立了伤科内治法,其辨证施治之法备受后世骨伤科医生的推崇[2]。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正体类要》中内服治伤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纳入的57首方剂的组方药物中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中药是当归、甘草、人参。当归味甘微辛、气香、性温,功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其为“生血、活血之主药,而又能宣通气分,使气血各有所归”[3]。现代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镇痛、修复神经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4-5]。甘草味甘气平,功善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景岳全书》曰:“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6]。研究证明甘草具有抗炎、抗菌、免疫调节、保护神经等多种作用[7-9]。李晓红等[10]研究发现甘草可减少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生成与释放、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前列腺素E2合成的关键酶,而起到抗炎的作用。甘草甜素能调节炎症趋化因子和促炎症因子表达的水平,改善炎症症状[11]。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振脾阳而资化源,有气血双补之效[12]。现代药理学证实,人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氨基酸等,能调节免疫,缓解炎症反应[13-16],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17-18]。人参、甘草、茯苓、当归、川芎、生姜、白芍等中药及人参-甘草、人参-茯苓、茯苓-甘草等药物组合在《正体类要》内服治伤方剂中高频次出现,进一步佐证了薛己治伤从气血、肝肾、脾胃论治的理念。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血得温则行,血行则瘀化。《正体类要》57首治伤内服方剂中,温性药物配以寒性药物相使为用,意在“去性存用”。药物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甘味药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能起到补虚的作用,也能缓解疼痛对机体的进一步刺激,减少机体正气的耗伤;苦味药能通泄,性温能促进血行,善于走散通行,可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辛味药能行、能散。治伤首重气血,气血兼顾,既通过祛瘀达到行气的目的,又以益气恢复气的推动、营养、防御等功能,改善骨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调节骨代谢、抑制炎症介质,提高免疫功能[19-20]。脾主肌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化生气血津液,滋养脏腑及四肢百骸,气血充沛则能祛瘀生新,促进外伤康复[20]。肝主筋、藏血,肝血足则筋脉得养,《医学入门》曰:“凡损伤,专主血论。肝主血,不问何经所伤,恶血必归于肝……”[2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诸瘀易祛、恶血易清。肾主骨、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的生长、修复有赖肾中精气的滋养和推动,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乏源,骨失充养,外伤后迁延难愈。《正体类要》中内服治伤方剂组方药物的归经,体现了薛己治伤“重视顾护脾胃、理肝化瘀及滋补肾命”的思想。

伤科疾病无论内伤或外伤,均与气血失和有关,理伤应气血兼顾[22]。活血化瘀药功善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可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血肿的吸收和机化[23-24],有利于骨折愈合[25-26]。根据《正体类要》中内服治伤方剂的用药规律聚类生成的新方均有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功用,但又有不同的侧重。解表药多味辛质轻,功擅发散阳气、驱邪外出、通利血脉、消肿止痛[27]。活血化瘀药配伍解表药对损伤所致血瘀有综合增效作用[28]。活血化瘀药配伍化痰药,痰化瘀易消。活血化瘀药配伍健脾和胃药则脾气旺而血有所生,新血生则瘀自去。

本研究结果表明,《正体类要》中治伤内服方剂多采用性温、味甘、归脾经的药物;核心药物组合以活血化瘀、解表止痛、益气补血药物为主;以核心药物组合为基础聚类出的内服治伤新方,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正体骨伤科组方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科技论文中正体与斜体格式简介
从张大千看守正体诗词创作的价值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关于外文字母使用正体的常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