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2021-02-18李春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治理机制

李春宁

摘要: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具有深度经济发掘潜力,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于如此多元的乡村旅游体系,各部门如何协调、配合、管理,以确保其经济体系完整、全面、多元发展,则需要进行深度的研究,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推广的带头作用发挥、旅游部门对乡村旅游运行的制度规范管理,社会层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及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的参与支持助力,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基于此,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治理机制;协同配合

引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旅游是农村复兴的重要环节。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目的地不同行为者的要求和关系发生了变化。现有农村旅游治理存在许多根深蒂固、不容忽视的冲突,如多重分散式领导、旅游供给不平衡、旅游业过度利用等,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持久性不足。

1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城市居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市场更是逐渐火爆。乡村旅游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乡村旅游,一类是现代的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乡村的传统文化、习俗等资源,使得游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沉浸在乡村淳朴的民风中,体验乡村风情,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内,农家乐、乡村家常菜、民俗等的大力发展,更是表现农家农村旅游的最佳方式。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导致不同地方有不同风味的农家乐,出现了农家乐百花齐放的现状,游客们也更乐意去农村旅游。就拿永春的岵山古镇说,岵山古镇的生态旅游业生机勃勃,并辐射带动周围的乡村也在红红火火的发展。他们制作出富有农家风味的菜品,并建立岵山古镇微信公众号,拍摄视频吸引大量的人流来参观体验,长此以往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当地的旅游越发展越红火,形成当地永久的一个产业链。当地的百年荔枝、榜舍龟,在拍摄精致的影像作品的推动下,凭借荔枝及榜舍龟本身的美味,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乘着旅游业的这辆快车,岵山古镇开始走出那一片小地方,走向泉州,在福建各地大放异彩,成了节日送礼、孝敬长辈、消遣食品的首要之选。岵山古镇一处红火,周围的农家也兴办起了农家乐,闲置的劳动力被充分地发掘了起来,连大爷大妈也有事可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当地的留守儿童也因此而受益。一个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许多产业因此红火了起来,由此可见,农村旅游业会持续蓬勃地发展下去。

2多元利益主体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分析框架

2.1合作机制

主体间的信任建设还没有消除原本“知社会”的底层。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是建立良好信任的基础。同时,地方政府的领导、企业的感情和应变能力是保证农村复兴过程中所有利益攸关方有效合作、有序进步、提高农村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兼职农民是农村振兴的基石,是原村的熟人社会的一员,他们更容易赢得移民背景的村民的信任和内部熟人的“流通”土地,实现小规模经营。同时,也可以基于标准化和平衡方面的简单责任,有利于原农村的稳定、人际生态和文化遗产。但是,由于能力和手段有限,其运作的范围、活力和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地方企业家精英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但是,资本通过与村镇集体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往往注重速度和收入的最大化,使农民失去了在大多数联系中的发言权和支配地位,导致信任危机和随后发展的恶性循环,乡村原有的人际生态和文化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与地方企业家精英形成鲜明对比。

2.2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有必要积极动员各类业务单位投资建设。在当前农村复兴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农村精英建立了小规模和微型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旅游的发展。地方小型和微型旅游企业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面临资本储备不足、市场信息受阻、专业人才缺乏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财政支持和政治支持。旅游業是农村旅游业市场化运作的主体,也是地方政府、旅游市场和农村居民之间的重要桥梁。相关研究表明,私营旅游企业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旅游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他们将自觉承担起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义务。

2.3发展阶段

随着旅游接待的迅速增长,旅游大众市场形成,“先进”游客取代了“探险家”和“多中心”游客,游客人数逐渐超过了当地居民人数。旅游需求逐渐开始超过服务供给,政府开始吸引大量外国资本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外包项目越来越多,政府开始调整角色定位,将部分权力和利益转移给企业,并与企业合作开发资源。主要参与者从原来的政府和农民发展到政府、农民和利益不同的企业。当然,政府和企业是旅游市场的“领导者”,农民在村集体参与的平台上,根据政策取向发挥资本和技术较少的“支持者”的作用。

2.4建立常态化的监督制度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序推进,治理问题的构成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即使所有主体就共同利益达成共识,在实际治理中,所有主体都会本能地根据自身的能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参与者也会偏离平等的道路。利益协调已成为实现善政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建立标准化监督制度可以有效地监测每个主体的治理行为、治理方法和治理手段是否合法和适当,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提高社会治理效率。第一是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完善监督制度是社会治理成败的系统工程,既麻烦又复杂。治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各个方面。它的监督制度必须系统而全面,是全方位、多层次、全面的三维监督制度,如建立人员监督、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互联网监督,可促进监督进程有序实施,确保监督进程的严肃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加强相互克制,交叉监督的效果。

2.5强化农村治理主体间利益取向的协调性

协作治理是指“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强社会的支持和培养,与社会一起发挥社会在自主治理、服务参与和协作管理方面的作用”。为了实现大力、和谐、有序的农村行政管理的目标,农村行政主体必须共同努力,实现农村的共同利益。第一:加强政策协调。在制定农村治理政策时,政府应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吸引更多的政府主体参与,做出充分的决策和引导,始终保护和尊重其他主体在农村管理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工作机制和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做出最佳决策,充分考虑到所有主体的利益,形成国家主导、社会协调和“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和共享”的新农村治理模式。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通过价值共识控制市场主体的行为,认识到农村治理问题的双赢。

结束语

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复兴背景下,中国农村发展治理进程已成为构建新型农村关系、扩大多元共生共治理环境的必然选择,为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形式的农村治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农村人类居住区活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不同主体利益的不同要求、自然特征、社会和社会经济的差异以及许多其他因素的重叠之外,地方治理的复杂性和可持续性也各不相同。从多主体的角度出发,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研究农村治理过程中多主体的功能逻辑。

参考文献

[1]刘萍.城市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实现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2]陈元龙.协同治理视角下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严雪雁,谢金晶.“一核多元”:城中村改造协同治理中的政府角色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19,35(11):57-64.

[4]郭志达.基于多元主体的农业废弃物协同治理推进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10):1-4.

[5]翟雪华,杜兴兰.协同治理视角下食品安全治理问题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4):4796-4802.

猜你喜欢

治理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理论基础与机制创新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论我国网络表达的治理机制与转型
我国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安置农民参与社区公共环境治理机制构建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长期多方收益与风险分配的政产学研治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