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现代学徒制 优化校企合作

2021-02-18谢云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职业

谢云龙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的企业跟岗实践情况分析、就企业管理、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校企双方不足之处,提出改革方案,优化双方协同育人方案,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贡献力量。

关键字:跟岗;顶岗;企业管理;现代学徒制;校企对接

引言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做出具体要求,标志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意义

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校企深度合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对接、学生的毕业与就业相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企业招工和学校招生对接,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二、企业跟岗实践情况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由学校分派到企业跟岗、顶岗的实践过程中,从早期对工作向往,到逐渐怠工、厌工、旷工、离职等现象层出不穷。

三、员工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1)校企对接后出现的员工流失,起于企业方的管理因素。

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学校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后,学生在企业的跟岗、顶岗过程中,频繁出现员工流失现象。

1. 专业不对口,对企业工作岗位缺乏兴趣

企业应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专业岗位上,使学生学有所用;如确有学生反映不适应岗位,应尽快安排转岗。

不可安排安排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等岗位,应充分考虑跟岗学生的体能、心理承受能力。

进入新的企业后,尽管企业重新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但是加大了学生额外的学习任务。同时,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针对员工意愿进行分类培训,仅仅从紧缺岗位的角度单方面招工。因而,专业未能对口,是企业流失员工的一个主要原因。

2. 劳动强度超过承受极限

劳动强度大小也是企业员工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重视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忽视了学生体能、心理的锻炼。企业跟岗、顶岗的学生体能、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经过2、3个月的企业工作,往往会爆发不满的的情绪,心理和体能都处在极限,在这种状况下出现离职的现象极其普遍。除规划职业教育内容之外,校企双方应开展多方面的体育项目,推动学生(员工)德智体多方面发展。

3. 生活、饮食、气候、人际交往等因素引发身心的不适应

生活、饮食、气候、人际交往等外在不适应因素,也成为企业跟岗过程中学生流失的主要因素。在生活习惯方面,学生对时间缺乏管理,缺乏自制能力,经常娱乐至夜深人静,导致精力不足,对工作越感力不从心;在饮食方面,缺乏丰富的营养补充;在气候方面,无法适应企业当地气候,容易滋生厌工情绪;在人际交往方面,因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情感无法排遣,往往产生孤单的念头。

针对以上情况原因的员工流失,加强员工管理(如提高员工生活环境、宿舍管理、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4. 员工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性思考,企业也缺乏引导灌输

不少学生上班一段时间,对人生感觉很迷茫,觉得岗位工作枯燥无味,地位低下,没有发展前景。归根结蒂,是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对工作各种阶段缺乏全局性的考虑,无法胜任岗位,一旦不适应,不是进取积极适应,而是退缩。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

企业应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意见以及职业岗位晋升通道。

5. 企业缺乏精神文化的感染和人文关怀

优秀的企业不仅有企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企业文化熏陶员工,而且能考虑员工的方方面面并给于相应的人文关怀,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校企对接后的员工流失,不仅起于企业方的管理因素,还源于职业技能院校方人才培养因素。

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单位,传授知识文化、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技能,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 细化岗位分配工作

在政府、行业、企业的交流中,不断更新相关产业所需求的技能人才信息,不应盲目扩大专业人才数量,应平衡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不能因为提高就业率,就笼统安排学生到缺工企业就业。专业对口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和未来规划;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专业岗位上,使学生学有所用;重视学生的诉求,校企要一同充分考虑跟岗学生的体能、心理承受能力。

2. 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重视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忽视了学生体能、心理的锻炼。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增强学生认知、体能、心理承受、判断决策、规划等能力,尤为重要。

(1)将新元素、新手段纳入旧课程体系

以传统的体育课的内容为例,如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等项目已经逐步失去吸引力,学生们认为攀岩、游泳、射箭、健身、武术、搏击、瑜伽等项目更具有吸引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具有吸引力的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当中。

以传统的制图课、数学课为例: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常使用到模型、图纸等辅助教学工具;现今,都可以采用三维造型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2)开展心理学、情绪管理课程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开设心理学、情绪管理等课程,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情绪。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的内在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在学生参加跟岗、顶岗之前,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使学生对企业工作有更多的认知,适应岗位工作;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家庭背景、学识技能水平、性格、体能等方面分析,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指导着人类的行为和思想。在校期间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都比较稚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技能院校的培养意义重大。

四 结语

践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围绕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职业标准实现对接,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群体适应性;强化学生体能、心理承受能力、辅助建立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化校企对接工作,提升职业技能院校办学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參考文献:

[1]徐群英.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21.(24)

[2]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双创”教育的模式构建融合[J].陆春芬.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1)

[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效与优化路径[J].李得发,邵长芬.黑龙江科学.2021(03)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职业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五花八门的职业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