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溪米花古歌保护项目调研报告

2021-02-18刘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花溪先民苗族

刘霞

一、调研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花溪区文化资源丰富,人文荟萃,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文明、发扬文化、建设文化强区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推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花溪米花古歌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全面分析总结了当前花溪区米花古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花溪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科学保护思想,立足区情实际,加强保护和传承,不断推进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止目前花溪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2项(花溪苗绣、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技艺),省级13项,市级14项,区级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1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6人,市级14人,区级30人,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有贵州省级非遗特色小镇1个(青岩古镇),贵阳市级非遗特色小镇1个(板桥艺术村)。花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先民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往过程中,各自创造和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俗、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戏剧等文化遗产。米花古歌作为民间文学类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米花古歌基本情况。

米花古歌在花溪苗族地区流传甚广,主要流传在燕楼、马铃、石板、青岩等乡镇,以及与花溪接壤的贵安新区、安顺、平坝、惠水等地。主要是当地花苗丧葬时唱诵,歌师们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唱诵。苗族人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花溪米花古歌产生于何年何代已不可稽考,但从苗族米花古歌其中的故事体现的背景和“创世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民间文学作品”的定义看,花溪苗族米花古歌和苗族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米花古歌有盘古开天辟地、嘎阿登缪制人烟的神话故事,苗族远古英雄杨鲁(亚鲁王)断案,也有古代历史人物杨家将,民间流传的各种人物故事。在《嘎阿登缪制人烟》一诗中,面对洪水滔天、人类即将灭绝,嘎登、阿缪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使人世间有了烟火,故事摄魂动魄。一些故事描述了古代先民的战争,以及比较独特的战争缘由。此外还有民俗生活层面,如《博德郎故事世代传》故事中,博德郎如何对木头打孔,进行榫接,改变了自古以来的房屋建造方式。米花古歌有大调子和小调子两种。大调子演唱的内容古老和庄重,第一首是唱芦笙,接着是鼓……逐次从古到今,各种大事都唱,而小调子演唱青年男女恋爱玩耍的内容,全歌唱诵时间长达一整夜,至今传承至第四代。

截止目前已翻译出11000余行唱段, 唱段包含:《开场歌》《尧可也》《嘎阿登缪制人烟》《姑哩羊 陆狄尚》《七郎八虎打幽州》《德表德约》《念 王对唱》《昵榜昵妹》《尧以对晒》《改藕呢姑,改陆对盖》《芦笙木鼓开年 场 》《昵榜昵妹》《姑哩羊》等等。

米花古歌保護项目特点主要有六点:一是体量庞大,想象丰富,古歌构筑了一个天上人间往来驰骋的奇妙世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二是米花古歌体现了苗族先民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与自然搏斗的艰难历程,体现出朴素的唯物观;三是米花古歌由三十段左右的唱诵组成,各段可独立成篇,又有机联系成为一个主体,每次唱诵可灵活选择唱段;四是米花古歌是一种民俗信仰,唱诵活动镶嵌在丧葬仪式中,是葬礼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五是米花古歌是苗族婚丧嫁娶、建房立屋、赶集娱乐等民俗的集大成;六是古歌由歌师口口相传,一个歌师从学唱到真正出师,掌握全部唱段,需十年以上的时间。

花溪苗族米花古歌,是苗族先民对大自然朴素的唯物的认识和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臆测和解释,是苗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认识价值、民俗学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

在历史价值方面,米花古歌描述了苗族先民历史上的各种事件、经济生活、战争,以及比较独特的战争缘由,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了解苗族先民的历史;在认识价值方面,米花古歌所表述的都是苗族先民对早期人类社会的认识,描述了苗族的生产、生活、建筑技艺、冶金技术、娱乐等信息,传达和传递着苗族先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我们对苗族社会的全面认识;在民俗学价值方面,它是苗族民俗的集大成,在《博德郎故事世代传》中,有二女嫁一夫的故事,婚俗也很独特,还有建房立屋习俗的详尽描述。米花古歌在丧葬仪式中唱诵,是研究苗族民俗,尤其是丧葬习俗的最佳资料;在文学价值方面,意境宏大,古歌有三十个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优美,多有复沓的唱诵。诗句讲究对仗,还有排比等艺术手法,歌师在翻译中,对这些手法都能够娴熟运用;在艺术价值方面,米花古歌有唱腔调式,还伴有芦笙、木鼓等乐器,在音乐艺术方面值得研究。演唱环境伴有大型纸扎祭器,这也是研究苗族民间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窗口。

四、米花古歌保护项目存在的问题

民间文学的存在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是“封闭”的社会结构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花溪苗族生存地区原有的封闭的地域环境、封闭的社区结构以及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衣饰传统等都发生巨大变迁,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更加快这种变化的速度,使米花古歌的传承和传播都处于濒临失传境地。现在能够全文唱诵的歌师仅有十几个人。但出于苗族的民间信仰,仍有些年轻人愿意学唱,而且米花歌是分段落唱的,有空就学上几段并不难。只是当代青年难以系统、全面地学习唱诵。

五、米花古歌保护项目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利用网络、微信、快手等新兴媒体,加大对非遗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非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比赛,充分展示花溪区非遗传承保护成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等活动,扩大非遗传承人群体,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参与保护的意识。

(二)培养专业人才,增强传承保护能力。针对目前米花古歌非遗保护传承人后继乏人的现状,要加快传承人培育,积极推动非遗传习所的设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业人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训,加大非遗整体性、活态性、生态性保护力度,不断提高传承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保护创新,做强非遗文化产业。要根据米花古歌项目的生存状态,制定个性保护计划。同时采取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发展,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制定出台非遗传承创新的鼓励激励措施,促进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旅游发展、民生改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更好的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花溪先民苗族
花溪之美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补妆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美丽的花溪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